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迷雾之命运 > 第三百零三章-关中大战

迷雾之命运 第三百零三章-关中大战

作者:林某某29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4:5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九月初,林青山亲自带领七千精锐步兵发动进攻,有飞机加**开路,再加上步枪偷输出,林青山率领的部队仅仅花了三天时间就突破到了关中平原,苻坚吓得连忙带着朝廷官员和长安的百姓迁都洛阳,林青山暂时没有骑兵和战车,无法去追击苻坚,只能转身包夹还在群山里的秦军,本来林青山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先歼灭西线的秦军主力,然后直接通过内蒙古草原去大兴安岭,有**和飞机这两个黑科技,秦军根本守不住任何据点,没过几天秦军就彻底崩溃了,有战马的胡人骑着战马从各处小道逃走,那些没有战马的秦军只能死战或者投降,到十月底,山区的秦军彻底清缴完毕,林青山又收了三万降卒,现在秦岭的守军被林家军两面包夹,而且也没了后援。

林青山令冯天佐率军猛攻眉山关,不到一天的时间,守军便弃守关隘向两边山上逃去,后面三个小关隘的守军听说眉山关被攻破,也被吓得不战而逃,这一阶段的战役到此便进入尾声,林青山再次扫空了西部战区,大概歼灭了八万秦军,虽然秦岭上其他地方还有秦军,但是林青山没去管他们了,战役的两个目的都达到了,第一是歼灭西线的秦军部队,第二是在秦岭上开拓一条运输线出来,之后林青山也没有停下脚步,率领大军一路向北而去,直到突破长城才下寨扎营,林青山率军一路走来,秦军都是望风而逃,然后就是漫长的军粮运输,苻坚看到这个情况也是一脸茫然,林青山不但没有来攻打洛阳,连长安都没去,直接从长安旁边经过一路北上,就跟没看见长安一样,今年林青山没有回江南过年,一直在江北腾挪各种物资,苻坚也在收整残兵准备进攻林家军,正月初十,苻坚集中三万步兵四万骑兵增援到长安,准备截击林家军,林青山直接把孙恩的部队派去进攻长安,七千人进攻驻军九万人的长安,听起来有点好笑,但是孙恩也只能照办,为了完成林青山的指示,孙恩带领手下兵马到长安城外十里处驻扎下来,开始日夜不停的修建各种防骑兵堑壕,并派几个人去长安城下叫骂,孙恩跟随林青山来参加北伐,截止现在都没打过一仗,一直都在冲人数,为林家军壮声势,林青山也没给孙恩任何先进的武器装备,只供给他们粮草,孙恩也明白林青山哪怕到了现在也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但是也没有办法,他的七千人对于北伐来说可有可无,林青山也不需要他的援助,这次秦军统帅除了元齐,又加了一个燕国的拓跋珪,这个人已经是一个老将了,而且成名已久,这次的最高指挥权也交到了他的手里,一开始拓跋珪和元齐都没搞懂林青山派这七千人前来挑战是个什么意思,直到他们看见林家军的运输队从长安城外七十里的官道上一路向北而去后,他们才明白林青山压根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这就是目中无人到极致的表现。

拓跋珪等人看到这个情况也是一阵头大,他们现在虽然有兵力优势,但是重武器太少,重骑兵只有不到三千,重甲兵也只有堪堪两千人,重弩以上威力的重武器不超过三千件,林家军虽然人数处于绝对劣势,但是重武器至少比他们多两倍,以优势兵力强冲,即便打赢了战损上都是血亏,林家军现在有四个点,长城外的据点地形优势不够明显,但是驻军足有三万,运粮部队大约有一万人,全是战车和骑兵,毫无疑问,那是林家军的所有机动兵力,也是绝对主力,还有一个点在秦岭,一万人驻扎在秦岭之上,镇守着那条贯穿秦岭的补给线,这一万人可能人数不多,装备也一般,但是地形优势明显,最后一个点就是长安城外的孙恩一部,这一个点没有地形优势,也没有足够的兵力,装备看起来也是杂牌军,是一个良好的突破口,但是消灭了这七千人有什么卵用呢?

不过是减少了林家军的负担而已,还不如留着他们消耗林家军的粮草,秦岭以南也指望不上,林家军还在后方留有两万的防守兵力,防备他们的骑兵偷袭绰绰有余,最后拓跋珪等人敲定了作战计划,决定用七万人去截击林家军的运粮大军,只要能击溃林家军的这一部机动兵力,林家军的威胁就会直线下降,没有足够的机动兵力就无法扩大战果,交战地点很好选择,对于秦军来说整个关中平原都是上佳的战场,林家军的运粮大军会按照一条固定路线行进,具体的交战位置由进攻方的秦军选择,三天后,两军相遇了,秦军选择在林家军的返程截击,原因也很简单,返程的林家军最多只有十天的军粮,如果没有战机,秦军也可以选择拖下去,相对而言,林家军能做的选择很少,两军相遇并没有立即发生战斗,林家军尝试用重武器消耗,但是秦军始终与林家军保持三百步以上的距离,根本不与林家军交战,关中平原虽然平坦,但是为了保持军阵,许多部队就要立足于农田里,推进没有问题,但是速度相对于在道路上会慢很多,这样拖下去林家军不会有多少损失,但是很烦人,还有就是粮草问题,这样慢吞吞的推进,十天时间是肯定无法赶回秦岭的,林青山得知消息后,从长城据点带一万五千人去进攻长安,林家军的返程大军只有十天的粮草,秦军没有战车,能携带的粮草只会更少,林家军出兵的消息传到拓跋珪的大帐后,拓跋珪又是一阵皱眉,如果现在带骑兵转身去截击林家军的一万五千步兵似乎胜算更高,但是骑兵走了之后,三万步兵怎么办?

指望他们对抗一万林家军主力?经过一番商议过后,决定让元齐带着一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回去协助防守长安,与其说防守长安还不如说防守囤积在长安的十万石粮草,城池对步兵很重要,但是对于机动性极强的骑兵而言只是一个前线补给站而已,两天后,林青山率领大军慢吞吞的赶到了长安城下,元齐率领的两万大军早已回到长安严阵以待,攻城战对于有**的林家军来说很好打,随机找一段城墙扔**炸开一个缺口就行了,林青山也是这样做的,林青山兵临城下,连阵型都没摆,直接用**把长安的东城墙炸出了一个宽达三十米的缺口,然后林家军从缺口冲进去,林家军只用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攻破了城墙,这让元齐怎么操作?

只能派兵死命往缺口上填,林家军前排重步兵,后排重弩手,遇到秦军的密集阵型直接扔**,一路推进势如破竹。

元齐派了很多人去阻击,其他城墙上的部队都快被派光了,但是林家军依旧势不可挡,无奈元齐只能亲自带兵去阻击,他带领一支精锐部队在一个街道与林家军相遇,按理来说,秦军一方有二十多个重步兵,茫茫多的盾牌和长枪,十几台重弩,能阻挡林家军很久,但是林家军靠近到二十步的时候,从林家军的后方连续飞过来三个黑色物体,落在秦军阵型中间,然后爆炸,**的杀伤范围只有五米左右,但是在街道这种环境中十分致命,秦军还是人挨人,人挤人的密集阵型,三枚**爆炸以后,秦军一边已经看不出有任何阵型了,元齐看着满天乱飞的残肢断臂,连忙下令撤军,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感受**的威力,这种仗根本就没法打,秦军要是不聚团根本就不可能挡住林家军的重甲兵加重弩,要是聚团又会被**完克,不过元齐在撤退之前还是焚毁了粮仓,非常可惜,眼见远处的街道燃起熊熊大火,林青山明白粮仓可能已经被烧了,那现阶段的巷战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然后林青山命令齐达和刘胜熊各带一千精兵分两路去清剿城墙,自己带兵退出长安城绕到东城门和北城门,堵住秦军的逃亡道路,最后元齐还是带着八千骑兵逃跑了,这没有办法,林青山手里没有机动兵力,根本就拦不住逃跑的骑兵,之后的清剿行动持续了整整三天,这三天时间内,孙恩的部队也没空闲,林青山给了他们一些工具,让他们到城外挖坑,很小的坑,只需十到十五公分深,有碗口大就行了,很简单的工作,一个人一分钟至少可以挖三个,一天大概就可以挖三千个,三天后,城内清缴完毕,又俘虏了两万秦军和一万平民,城中留守的平民原本有三万,胡人兵败之后意图把这些平民全部杀掉,此举在秦军内激起了兵变,因为秦军也有很多人是汉人,他们救下这些平民也不光是出于大义,也有向林青山纳投名状的考虑,清缴完长安城以后,林青山也没有急着去支援运粮大军,而带着所有士兵,降卒,和平民到城外挖坑,元齐撤走也派亲信去警告了拓跋珪,林家军的**威力太大,他们根本就不可能赢,四万人防守一万五千人,连一天都没有坚持住,拓跋珪作为一个老将,他也明白了元齐的警告都是真的,但是他依旧不甘心,还想在运粮大军这里寻找机会,毕竟他现在如果走了,两万步兵就算是送给林家军了,骑兵什么时候走都来得及,拓跋珪还不信林家军能在广袤的关中平原上把他的三万骑兵追死,时间又过了三天,所有的探马都回报了同一个消息,林家军正在到处挖坑,几千人站成一排并行向前挖,长城据点的一万五千人也派出八千人南下到处挖,拓跋珪现在心里是真的慌了,林青山连这种招数都能使出来?

现在要是再不走,再过两天恐怕就走不掉了,林家军的运粮大军虽然只有十天的粮的,但是最近几天也没见他们减少配给,显然没有任何压力,想来确实也是,现在拓跋珪率领的秦军才是孤军,林青山随时可以带几万人来给林家军的运粮大军送补给,拓跋珪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看着,终于在第九天早晨,拓跋珪率领部队发起了进攻,两万步兵正面进攻,骑兵分两路绕行侧翼,林家军收缩阵型防守,用战车构建防线摆出一个铁桶阵,拓跋珪指挥部队从三面强冲了三次,己方损失超过一万人,林家军一边还没有明显伤亡,防线固若金汤,而且在三次进攻中,林家军还没有使用**,拓跋珪集中兵力发动最后一波冲锋,在这次冲锋之前,冯天佐对秦军喊话道:“秦军的步兵就别来掺和了,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胡人不想让你们投降,故意让你们来送命的!”,冯天佐喊话之后,秦军的步兵军阵内果然开始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了起来,秦军将领连杀数十人立威,不但没能镇住场子,反而有不少步兵开始反击,渐渐的,越来越多的秦军步兵开始倒戈,很快就超过了半数,这时,林家军的军阵也开始前推,拓跋珪下令先进攻倒戈的秦军步兵,倒戈的秦军步兵也开始向林家军一边逃去,面对杂乱无章的秦军叛军,胡人骑兵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斗技巧,不一会儿就平定了内乱,只有五六百秦军跑到了林家军阵前向林家军投降,冯天佐让他们先退到旁边,自己指挥军阵继续前推,拓跋珪下令冲锋,并让自己的骑兵领头,林家军稳住阵型接战,一轮鏖战下来,秦军剩余的五千步兵跟林家军接触了,但是士气十分低迷,冯天佐说得没错,拓跋珪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这些步兵去送死,不想让他们成为林青山的俘虏,现在看来也没什么卵用了,步兵这么消极,继续打下去骑兵伤亡比步兵大,骑兵要是撤走步兵马上投降,拓跋珪权衡了两分钟,下令让骑兵脱离战场撤退,果然,骑兵退去,步兵立即就开始成片成片的投降,冯天佐带大部队不紧不慢的去追赶拓跋珪的部队,当天傍晚。

拓跋珪率领的骑兵遭遇了堵截在部队前方的林家军,林家军只有三排,第一排的刀盾兵,第二排的长枪兵,第三排一半长枪兵一半弓弩手,这条防线十分薄弱,拓跋珪现在还有两万四千多骑兵,按理来说冲垮这种防线没有任何压力,甚至都可以当做这条防线不存在,但事实情况是他们现在根本就不能冲锋,地上全是坑,战马在这种地面上连小跑都办不到,只能慢慢走,拓跋珪之前从来没有碰见过这种战术,还不知道这种战术的威力,只能先派两千人过去试试水,秦军骑马冲到距离林家军五十步的时候开始减速,因为再往前三十步就是坑洼地,林家军一直在用弓弩持续攻击,秦军虽然集中配备了盾牌,但是战马没有任何防护,五十步的距离就损失了三百多匹战马,秦军的战马已经放慢了步速,但是仍然有一些战马摔倒了,直到两军接触的时候,拓跋珪才发现林家军主要攻击目标就是他们的战马,战马目标大,而且也没有灵活的身法闪躲,林家军的每一次攻击都能废掉一匹战马,刀盾牌专砍马腿,长枪兵专捅马身,他们也攻击秦军士兵,但是很显然,战马在他们眼中攻击的优先级更高,而且林家军还在边打边退,当林家军退到两百步的时候,秦军的战马只剩了六七十匹,人倒是还剩的多,没过一会儿,胡人只有十几匹马了,林家军也发动了反攻,胡人的武器装备对阵林家军近四米长的长枪完全近不了身,被捅得连连后退,眼见秦军士兵一个接一个的倒下,拓跋珪下令撤退,但是与林家军交战的士兵已经输红了眼,还在跟林家军死战,只可惜武器始终有劣势,半个小时后,两千秦军全军覆没,而林家军伤亡不到五十人,林家军又回到坑洼地以内二十步,此时冯天佐也率领大军追了过来,停留在秦军后方一千步以外,拓跋珪手下副将拓跋寿请战,他想了一个办法:五千人全部带骑枪和盾牌进攻,而且直接下马步战,不骑马了,拓跋珪摇了摇头,拒绝了他的请战,眼下这个情况哪有这么简单,往前看,前面全是一片坑洼地,看不见尽头,从之前的情报来看,这些坑洼地的纵深至少都有三千步,往左右看,林家军摆出一个三排阵型,每个阵型三百人,每个阵型相隔两百步,一个一个的军阵同样看不到尽头,刚才自己派两千人去攻三百人,两边的林家军都没过来支援,这说明林青山还有后手准备,还有一个问题,就算把这些阵型打穿了又怎么样呢?

通过这片坑洼地同样需要时间,这段时间内,林青山也可以做很多事了,秦军向东逃是大方向,林家军在东边已经挖了整整七天,所以东边的路肯定已经被林青山堵死了,南边是秦岭,根本没有半点可能,西边就只有一条大路,那条大路上有一个险关,大散关,大散关前几天还在秦军手里,但是驻军仅有三千人,现在大散关还能不能走很难说,因为三天前塞外的的林家军也出动了,他们只需要分一千人带**就能轻易攻破大散关,要是不走大散关就只能穿越群山绕到西凉去,山路走起来也不见得能比东部的坑洼地好,只是西部山区暂时没有林家军,仅此而已,唯一可能存在的缺口在北方,往北出了关中平原以后又是茫茫多的群山,他们挖掘的地方是群山之间的河谷,但是塞外的林家军只有一万五千人,而且他们是从三天前才开始挖的,所以肯定还有一些地方没被挖断,夜幕很快降临,秦军兵分两路分别向南北而去,冯天佐的部队并没有去追击,而是穿过了这片洼地,走过这片洼地之后才分兵两路向南北追去,不料两部秦军各自跑出一百里后佯攻一阵,然后又掉头返回,最终在原点汇合,然后集中从原点向外冲,这虚晃一枪的策略确实高明,林青山把后备部队派到了北方,后备部队仅有三千多人,是用缴获了两千多匹战马组建的高机动性部队,由于消息传递有一定延迟,所以林青山派出去的后备军和冯天佐率领的运粮大军都会比秦军迟到半个小时,拓跋寿带五千兵打先锋,他们集中了全军的所有的骑枪等长武器,而且是以步兵的身份进攻,秦军如此集中的突击,林家军自然不能抵挡。

只能边打边退,同时两边的林家军也包围过来助战,拓跋珪从容指挥,分兵过去挡住了林家军的援军,秦军最终二十分钟就打出了坑洼地,但这仅仅只是先头部队,后面的大部队和战马还在坑洼地里缓慢前行,不断摔倒的战马和士兵严重影响了秦军大部队的行进速度,拓跋珪下令全军下马,牵着战马前行,但是由于夜晚光线暗淡,仍然有许多人摔倒,并被后军践踏,十分钟后,秦军已经有一万人和五千战马走出了坑洼地,林家军的援军也纷纷赶来,拓跋寿率先锋军上马迎战,又过了十五分钟,秦军全部人马都走出了坑洼地,但是林家军的援军也已经全部赶来,由于拓跋寿的先锋军全力奋战,林家军的包围圈一直存在一个缺口,拓跋珪看清形势之后,传令部队全力突围,林家军的包围圈其实并不牢固,那个缺口也不是林家军故意留的陷阱,真的是拓跋寿率军死战打出来的,最终拓跋珪率八千人马顺利突围,林家军只追击了一小段,把跑不快的重骑兵和那些受伤了伤的骑兵全部追死之后就放弃了追击,拓跋珪率军一路全速东逃,经过一座小山下时,跑在前面的战马纷纷栽倒,摔得人仰马翻,同时小山上的灌木林中射来无数箭矢,晚上看不清周围情况,拓跋珪只能认栽,小山在道路北方,拓跋珪下令全军向南避让,同时放弃官道,从农田中一路慢行向东而去,西线再度溃败的消息传到洛阳,朝廷上鸦雀无声,当天的朝会只有苻坚一个人发言,而且说的话非常简短:迁都冀州,苻坚刚刚从长安迁都到洛阳,屁股都还没坐热又要迁都,没有人去责怪拓跋珪,因为他是燕国的大将,更重要的原因是迄今为止还没人在林青山手里赢过,林家军也没有输过,换成谁去都一样,打完这一仗之后,苻坚彻底放弃了关中平原,林家军在西线暂时也失去威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