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柿红无人摘 > 第224章 张英杰(上)

柿红无人摘 第224章 张英杰(上)

作者:经年素秋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22:1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利强在人市转了一圈,把人市上几个的做装修工程的小老板都约到一起,然后在县城一家泡馍馆吃了顿泡馍,把事情摊开说了下。

这些人平时都是接一些家装的小工程队,听说有大活都非常心动,就跟利强约好,晚上一起去强子家商量一下接活的事情。

夜晚的时候,强子在盆景园子接待了这些人,把自己的工程和工期要求说了一遍,最后六七个人认真计算了一番,认为一个月还是太短,最后强子把工期延长到两个月,这事才算是定下来了。

利强作为工程的总指挥兼采购一职,工程的一应材料、施工进度以及质量把关都是他负责,着实让几个包工头羡慕了一把,这玩意几百万的装修材料,光是里边的猫腻都够他大赚一笔了。

强子对这事也是门清,不过也没有过问,做啥都有自己的渠道,你把所有赚钱的门路都堵死了,谁还做你的工程,该谁赚的钱就让他赚,只要把工程做好,按工期完工就行了。

安排完装修改造的事情,他就准备忙活自己的事了。

当前国内有马的地方不少,但是要说品质好的,还是内蒙哪边最划算,毕竟是牧区吗!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先做,那就是寻访一些做过传统菜、传家菜、官府菜甚至是宫廷菜的老艺人(老厨子),跟他们多学习一些压箱底的玩意,要不然靠自己那点本事,撑起传家菜还是有点难度的,这要是开业了,没有足够的硬货可做不起传家菜。

他在网上搜了一下九十年代国内名厨名单,然后罗列出几个要拜访的老厨子,这些人大多数已经到了耄耋之年,有些都不知道还是否健在。

他选定的第一个要拜访的是陕西一位做官府菜的名厨,名字叫做张英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这人在西京非常有名,不过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不知道老头还在不在世呢!

网上就有老头的地址,不过资料显示更新时间是十年前了,反正当下也没有啥事,强子就抱着试试的态度,骑着摩托车前往蓝田县城某地。

按说这老头在九十年代就有名声,现在应该早就在西京定居了,但是强子认为,老年人还是喜欢农村的多一点,养老的话肯定会选择农村原籍,

再说了网上就查到他在农村的地址。

蓝天整个县城都在山区,好在现如今的导航非常方便,只要输入详细地址,卫星就能够帮你找到路径。

从家里骑上摩托车出发,在县城买了些食品和两瓶好酒带着,因为一般情况下厨子都喜欢喝酒,一个老厨子的话就更不用说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骑行,导航导到县城郊区某地,说是距离目的地百米左右。

强子停下车爬到高处一顿搜寻,原来山路另一侧的沟底有一个村庄,于是提着礼物走着下去。

进村后一打听张老厨子,就有人笑道:“我们村可是有两个老厨子的,你要找的是哪个?”

“哦……老哥,我找的厨子姓张。”

听到这老乡指着村子最里边说道:“厨子张就在最后那座院子,你直接进去就行了,他一般情况都在。”

强子顺着指路老乡说的来到最后那座农家院子,柴门虚掩着,透过门缝隙可以看见不大的院子里有鸡鸭走动,这年头散养鸡鸭的人家已经很少了,就是农村也不多见。

“铛……铛铛。”

用敲门拴敲了敲门上的铁环,强子轻轻推开木门走了进去。

“屋里有人吗?”

跨进门槛的同时,强子大声问道。

“谁呀,门没关,直接进。”

强子一步跨进院子,只见面朝南的厦屋檐下,放着一张藤椅,一个头发雪白的耄耋老者躺在上边,悠闲的晒着太阳,旁边的小茶桌上还放着一个紫砂的茶壶。

听到有人进了院子,老者睁开眼看了看强子,然后坐起身打量。

“请问你是……你找谁?”

强子往老者跟前走了几步:“你好啊老哥哥,您是张英杰张师傅吗?”

“嗯……是我,你是哪位,找老朽做甚?”

老者一听就是见过世面的,不像是一辈子久居山野之人。

“哈哈哈……张师傅,找到您可真的不容易啊!”

老者有些疑惑了:“老朽好像不认识你啊,你有何指教。”

强子差点接不住老者的话,怎么听着自己像是来踢馆的。

“老师傅,我是晚辈,指教可不敢当,是这样的,我是个做了三十多年的厨子,在一本书上看到您的名字和菜品,特意冒昧过来请教您的。”

一听说是个厨子,张英杰来了兴趣:“呵呵呵,原来是个同行啊,请坐请坐。”

然后老头又冲屋里喊道:“老婆子,来客人了,给泡壶好茶。”

做厨子的都离不开烟酒茶,忙碌完了,点一根纸烟,泡一壶好茶,要是再来两杯烧酒,浑身的疲倦都会一扫而空。

“哦……来了。”

听声音就是个老太太,强子赶紧打断道:“哎吆,倒茶可不敢,我就坐着跟您这说说话行了,这是我给您带的老酒,初次登门不成敬意。”

老头看了看强子手里的装酒纸袋子,脸上顿时笑开了花。

“哎吆,这怎么话说的,咱俩非亲非故,又不是朋友,怎么还这么破费呢?”

剑南春虽然排在名酒茅五剑末尾,但是绝对当得起好酒俩字,厨子一般喝不起什么好酒,都是底层圈子里刨食的角色,哪怕是名厨,也是给人戳锅底的料,起码强子是这样认为的。

“哈哈哈,张师傅啊,有道是礼多人不怪吗,我这非亲非故登门拜访,自然是有事求着您呢!”

能够找到张英杰,有点出乎强子的意料,而且还有相当的运气成分,他倒底是没想到,这老头虽然八十多岁高龄,居然一点老眼昏花的意思都没有,这就难得了。

听到强子的话,张英杰认真的看着他:“年轻人,你找我倒底啥事啊,我一个戳了一辈子锅底的老头,言轻位卑没有地位,能帮到你啥呢?”

强子在老头旁边的凳子上坐下来,掏出一盒烟给老头递上一支。

“张师傅可不要妄自菲薄了,我就是冲着你的戳锅底手艺来的。”

张英杰接过香烟点上:“哦……我已经十年不摸炒瓢了,翻不动了,回老家就是养老的。”

说起戳锅底,张英杰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我是解放前生人,从十三岁跟着师傅学徒,用了十多年才出徒,哪时候整个国家都是百废待兴,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厨子根本没有出头的日子……直到八三年的时候,厨子这行业才算是熬出了头……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西京市……”

张英杰喋喋不休的诉说着曾经的岁月,也许现在的他,就靠着这些回忆在支撑了。

这人到老年,大概都会不自觉的回想起自己以前的辉煌岁月。

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平时也没人愿意搭理他一个糟老头子,现在好不容易有人愿意听他诉说了,怎么能不抓紧机会呢!

老头诉说的时候,从厦屋里出来一个老太太,将一个紫砂茶杯递给强子,然后冲他笑着点点头。

强子心里有点愕然,这干了一辈子的老厨子,生活还是挺讲究的,喝茶全部用的紫砂器具,这玩意喝茶是最好的,心里对张英杰又佩服了几分。

他就这么耐心的听了大概有半个小时,张英杰停止絮叨,端起自己的茶壶喝了口。

“这人老了就会啰嗦,你不会嫌弃吧?”

强子笑道:“怎么会,我就是来听您唠叨的,对了,据说您是陕西官府菜的传承者,这事是真的吗?”

张英杰听到这话笑了笑:“那都是桃李(九十年代某高档酒店,后来做了全国有名的烹饪学校)对外包装的,我跟师傅学厨的时候,他老人家旧社会的确是经常进出达官贵人的府邸,给人上门做菜,有一套很讲究的菜谱……

不过桃李的确挖掘了不少旧时代官府的菜肴,官府宴也的确名不虚传,我大概做了二十年官府宴吧,后来桃李进军烹饪学校,培养烹饪人才,社会上的菜系也开始大规模推陈出新,官府宴毕竟制作费时费力,价格昂贵,不能顺应潮流,不适合大众需求,就慢慢的淡出餐饮界的视线了。

你怎么会关注这种传统宴席呢,不瞒你说,我现在还有些放不下自己的手艺呢,这官府宴整理出来不容易,那都是国粹呢!

我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块,全世界都是有名的,听说以前的周.总.理都大加赞扬过中国民族的饮食文化,还用它招待过无数的外国元首呢……”

张英杰这番话就正中强子下怀了,他来的目的可不就是这玩意吗?

“张师傅,我就是个做传统菜的,我沉浸餐饮行业三十多年,光是餐饮酒店就做了半辈子,我现在打算搞一个传统菜馆,把这些好东西都传承下去,所以才来这里找到您的,半路上我还怕找不到您呢,这些东西要是丢失了,那就是个民族的损失啊!”

这货违心的把自己的目的美化了一番,把个人利益上升到民族精华的传承上去了。

这些老一辈手艺人大多有点怪癖,也许是时代造就的吧,他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大局观还是有一些的。

听到强子这么说,张英杰的的精神头似乎都更足了一些。

“你有这样的想法真是太好了,好的东西就是要传承下去,以前的厨界多好啊,风气多正,那时候吊汤(用猪骨、老鸭、老母鸡、火腿骨等慢煮而成)是一个厨子的基本功,可是你看看现在,哪有吊汤这么一说,火锅店、麻辣烫、炒菜馆都是用的什么美味鲜浓缩高汤,那玩意能吃吗,有肉香味吗?

这些东西一小块就能整白一锅清水,敢说是正经骨头熬煮出来的吗,没准踏马的又是什么工业配方…狗屁,现在这年头这个癌症,哪个糖尿病,还不是吃出来的毛病,以前哪有这么多要命的疾病……

唉,现如今的人,为了挣钱丧良心呐,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怎么挣钱怎么整,简直是草菅人命,这些无良商家,都该拉出去枪毙。”

老头越说越义愤填膺,就差撸袖子骂街了。

强子赶紧附和道:“张师傅说的太对了,现如今的无良商家太多了,前些年哪个什么三鹿奶粉,害了多少孩子,那都是国家的未来啊!”

他是真怕这老头子一口气上不来给走了,据说这是官府宴最后一位传人了,而且根据他说的,这玩意还是他一手整理出来的,这要是走了,简直没地方说理去!

不过张英杰倒底没有老糊涂,发了一会牢骚后转回正题。

“这么说你来找我的目的就是官府菜了,那你算是找对人了,这么跟你说吧!

官府菜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礼记·内则》,秦代《吕氏春秋·本味篇》有所论述,隋、唐、宋、清等朝代均有相关记述。

它的典籍众多,包括陕西烹饪大典等,详细记录了菜品的传承情况及流传情况,这是有关人等根据我和几个师兄弟的口述记录整理的。

总体说来官府宴制法独特,如刀工、瓢功、制汤技术和烹调技术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技法,如传说中的‘花打四门’(酸辣白菜特殊技法),‘飞火炒菜’等,以‘淡烂’为风味特色。

口味则以‘淡烂、鲜香、醇厚’在陕菜中独树一帜,口味淡而不薄、形整而质烂,是官府菜与其他菜系的主要区别。

另外官府菜在选料上非常讲究,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品质,烹饪多样化,烹饪手法多样,包括炒、炖、蒸、烧等多种烹饪方式。

另外就是官府菜的盛装器皿华贵典雅,造型精致,菜品本身也如艺术品般赏心悦目。

最最重要的还有,官府宴通常由多道菜肴组成,如一品宴、二品宴、三品宴等,每道菜点都注重色香味形俱佳。

最后就是它的艺术价值,官府菜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道菜点都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陕西官府宴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陕西乃至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起看家本事来,张英杰更是滔滔不绝,逻辑清晰,完全没有耄耋老者的那种糊涂和混乱。

他的一番话就让强子觉得值了,两瓶剑南春不白送,这一百多公里山路也不白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