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柿红无人摘 > 第228章 李小林

柿红无人摘 第228章 李小林

作者:经年素秋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22:1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概等了四十多分钟,一个男服务员推着餐车过来,将一个竹制的笼屉放在强子面前,然后又把一个造型花色无比精美的炖盅放下。

“先生,您点的‘御用佛跳墙、蟹粉汤包’到了,请慢用,请问还需要什么嘛,比如说酒水饮料之类。”

男服务员礼貌问道。

“谢谢,不用了,这吃佛跳墙就不是喝酒水饮料的。”

服务员走了之后,强子拿起炖盅的盖子准备细细品味。

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是福建福州的菜肴,属于闽菜系,首创于清代同治年间。它富含营养,可促进发育、美容,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乃进补佳品,一直被誉为“天下第一汤”。

其成菜后,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味中有味。其主材选用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金华火腿,老母鸡、肘子、排骨等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福建老酒,以文火慢煨而成。

不仅主材软糯浓香,汤汁更是浓厚醇香,厚而不腻,一口下去哪种鲜香在口腔里直接爆开,让人恨不得连舌头都咽下去。

而且佛跳墙在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开坛之时,只需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直入心脾。盛出来汤浓色褐,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回味无穷。

强子盛起一勺汤汁送进嘴里,只觉得味蕾像是被点燃了一样,这跟单一的主材烹制大有区别,是数种美味纠结在一起的饕餮盛宴,美味层次虽然不够分明,但是细品的话,还是能品出不一样的食材本味的,说明这一锅煨的刚到火候,并没有因为长时间炖煮破坏食材的质地。

“嗯……人间美味莫过于此啊,香味醇厚而不腻,汤汁浓郁却不粘稠……煲的好!”

强子由衷的赞叹了一句。

“哈哈哈……这可是本店的镇店之宝,绝非是浪得虚名。”

强子话音刚落,一个中年瘦高个笑道。

强子扭头一看,顿时觉得眼前人有些眼熟,仔细一想突然就明白了,这不就是那个什么宫廷菜传人李小林吗,他的照片就在挂满菜谱的墙上挂着,只不过照片上戴着厨师高帽子,此刻是秃顶而已。

“哎吆,您是李师傅吧?”

强子赶紧起身,伸出手问道。

“哈哈哈……可不就是我了,听您的口气,像是同道中人啊!”

“你好李师傅,我的确是个厨子,做了三十多年菜,不过跟您比起来就有些不值一提了,我做的都是市面的普通菜品,满足大众口味而已,不像您做的都是高档菜品。”

李小林跟强子握了握手:“能够满足大众的口味就是好菜,咱们是做菜的,菜品本身可没有普通与高档之分,对了,还没请教同行贵姓。”

“呵呵不敢当,免贵鄙姓庞,熟悉的人都叫我强子,其实今天我是特意从西京赶过来的拜访您的,能在散座碰上您真是有幸。”

“哦……庞师傅此话何讲,我就是一个厨子,说出大天来也是个戳锅底的,您找我何事,不会也是想学宫廷菜的吧?”

李小林一语中的,说出强子的目的,也难怪了,他作为宫廷菜的传人,名声的确够响,想学他手艺得人多了去了。

“李师傅真是快人快语,强子的确是抱着这个打算来的。”

说到这,李小林拉开强子对面的椅子坐下来。

“李某不是个敝帚自珍的人,想学我的手艺得人不少,但是得按照我的规矩来,而且我不收生手,因为没有从厨经验的学不会。”

强子微笑着从手包里拿出一包九五至尊牌香烟来,准备给李小林上烟。

“不必客气,我不抽烟,我的规矩就是在这做学徒,最低三个月,白吃白干,你愿意吗?”

李小林微笑着说道,他的规矩其实并不过分,想学他手艺,给人白干三个月还是挺划算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削尖脑袋想要进御膳大酒楼了。

不过强子却没有这个时间,见李小林这么说,他讪笑道:“条件的确非常合理,李师傅为人也足够爽快,回头我考虑考虑,把家里的事情安排一下再来了。”

李小林笑着起身:“其实作为一个老厨子来说,您完全没有必要进御膳酒楼后厨学习,散座的这些菜品你看了没,它几乎囊括了宫廷菜的全部精髓。”

强子再次看向挂着菜谱的墙壁,觉得李小林说的不差,进后厨学习,那是针对那些底子不够的人而言,若是一个做了三十多年的老厨子,还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那玩笑可就开的有点大了。再说了自己也没有那么多闲时间啊!

“李师傅的意思是我可以把这些记下来……或者是拍下来?”

强子问道,其实他已经把菜谱上的东西都拍下来了。

“哈哈哈……庞师傅何必再装呢,你刚才不是已经拍下来了吗?”

李小林笑着看向头顶,强子跟着他的目光看去,然后就尴尬了,因为头顶就有监控,还不是一个。

“呵呵呵……您都看见了啊!”

强子摸着鼻子尬笑。

其实像御膳酒楼这么大的营业场所,怎么可能没有监控呢,看监控的保安第一时间就发现强子在拍菜谱,这可是每个饭店的不传之密,没经过主人的许可,这种行为就属于商业偷盗行为。

李小林看到强子的行为后,也不是太在意,不过强子的气场又似乎有些与众不同,这是身家带来的不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就打算过来接触一下,看看这个人倒底有啥不同之处。

“要不然你以为我怎么会特意过来的,说实在的,每天这时候后厨忙的连放屁的功夫都没有。”

强子笑了笑,他做了半辈子餐饮,自然知道他所言非虚,这时候是饭点吗。

“呵呵……李师傅,我实话实说了吧,我就是来偷艺的,我准备做一个传统菜馆,主要经营传统菜、所以我打算把传家菜以及宫廷菜还有各大菜系的招牌菜糅合一下,这才来了贵宝地,若是李师傅介意的话,我自当把拍到的东西都删了。”

强子说着就拿出手机,准备删除拍到的菜谱。

“哈哈哈……看来庞师傅也是个爽快人,删除就不必了,我不是说了吗,李小林不是个敝帚自珍的人,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要传承下去啊!

对了,您说到传家菜,我倒是有个建议,不知道您知道佟佳氏吗?”

这个强子倒是真的知道,他有这做传家菜的想法,还是得到了佟东海的启发,那个佟东海就是佟佳氏后人。

“李师傅说的可是佟东海佟师傅?”

强子问道。

“哦……感情您知道这位爷,他就是做传家菜的,在老北京同行里名气挺大,还有就是赵录林,他的段家菜在河北没有不知道的,当然了我说的是在咱们这个圈子内,您可以去拜访一下他们,都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强子点头致谢:“佟东海师傅跟我倒是有过一面之缘,至于赵录林师傅我就不知道了,您认识他?”

李小林点头:“何止是认识,我跟赵录林一起玩尿泥长大的,一起辍学一起进了后厨这片天地,不过他后来师从那三反老师傅,入了段家菜的后厨。”

段家菜强子是听说过的,那可是跟谭家菜齐名的传家菜,绝对有硬料的存在。

“你要是想去,我给他打个电话就可以安排。”

不等强子开口,李小林自己就说道,看着强子有点愕然的表情,他接茬说道:“你不必这副表情,咱们人不亲行还亲呢,老祖宗就留下这点东西,在保守的话,恐怕就要失传了,我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干咱们这行的已经出现断档了!”

李小林说的一点儿没错,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凡日子能过得去的,也不会让孩子学厨子,这玩意一辈子都在人后忙活,基本没啥出息。而强子那个年代做厨子的,也大多是农村人,鲜有城里人戳锅底的。

“师兄说的极是,那这事情就多谢了,要不然您约一下,跟赵师兄一起吃个饭,喝顿酒,正好我带了几瓶有些年份的茅台。”

说道一起吃个饭喝顿酒,李小林似乎也来了兴趣,做厨子的几乎就没有不爱喝酒的。”

“那行吧,一会我抽空给他打个电话,不过他在北京呢,我们得过去才行。”

“那没问题,这点路不算啥,您约好了我来安排。”

于是俩人相互留了电话,李小林就准备告辞了。

强子不无叹息的说道:“师兄您刚才说的一点儿没错,现在还在做厨子的,恐怕都是咱们这一代人了,上下不超过十岁的年龄段,我拜访了无数家饭店酒楼,主厨的没有一个年轻人,没准再过几年,厨子就真的要出现人才断档的情况了。”

强子的几个师兄叫的瞬间拉进了和李小林的距离,让他不禁生出点心心相惜的感觉,这也是个执着于厨艺的人啊!

“是啊,这也算是后继无人吧,那行了,您慢用吧,我先去忙了,回头给你电话。”

看着李小林离开,强子心里不禁庆幸起来,这趟绝对算是顺利,不仅见到了宫廷菜传人,还能搭上段家菜这条线,绝对是超出预估的。

段家菜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其由来可以追溯到晚清和民国时期。这一时期,京城出现了许多私家烹饪,其中段家菜因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

段家菜起源于官府菜,官府菜以其精细的制作和繁复的环节而知名。当这些官府厨师离开府邸后,他们流落民间,为迎合主人的口味,进一步将烹饪技术糅合发挥,形成了具有自家特色的私房菜。段家菜因其醇美的味道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时的京城官僚中非常流行,成为了一种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段家菜不仅在京城享有盛名,和同样享誉的谭家菜齐名,对后来的私家菜烹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录林的师傅那三反算是传家菜中的泰斗,本身还是清末的旗人,早在两千年的时候就驾鹤西游了,不过他绝对算是老寿星级别,死的时候据说已经一百零五岁了。

当时带赵录林一杆师兄弟的时候,这位泰斗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了,厨艺正处在炉火纯青的年代。

后来改革的春风吹到内地,这些师兄弟下海的下海,改行的改行,如今还在做厨子的,赵录林是仅存的硕果。

强子吃完饭后,就在附近找了家酒店住下,准备等李小林的电话。

就在他洗完澡,拿起手机看之前拍到的宫廷菜谱时,李小林的电话打过来了。

“庞师傅,我跟师兄说了你的情况,他很高兴能跟同行交流,说我们随时可以过去找他,看你啥时候有空,咱们直接过去找他。”

听到李小林的话,强子是满心欢喜,这个李小林的确跟网上说的不差,为人热心还好为人师。

于是果断答应,第二天就可以前往京城,拜会这个段家菜的总瓢把子。

挂了电话后,强子在手机上查了一下,从此地到北京不过二百三十多公里,坐高铁不过一个多小时。

不过这请人坐火车去,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于是就给李小林又回了个电话,问他坐高铁去有没有意见。

李小林在电话里笑道:“坐啥高铁,开车过去就行了,我还要给师兄带些土特产,坐高铁有些不方便呢!”

之后又问了强子住在哪里,俩人约好第二天一大早七点出发,争取吃中饭的时候赶到赵录林哪里。

北京市某地,赵录林工作的段家饭店包间,赵录林热情接待了慕名而来的强子以及李小林。

跟两个传家菜泰斗吃饭喝酒,自然不能小气了,强子直接点了段家菜的几个招牌菜,然后拿出现买的年份茅台酒,之前他可是给李小林夸下海口了,自己带了几瓶有年代的老酒,现在吃饭时候,可不能食言而肥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