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名门天姿 > 第七百九十一章 后来

名门天姿 第七百九十一章 后来

作者:紫苏落葵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0:45: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唐贞观

北地祸患扫除,周边小国纷纷来朝,商谈贸易,恭请结成经济联盟。而国内各大世家因有弘农杨氏成功改革的榜样在,也是纷纷行动。各家年轻一代掌门人纷纷出炉,彻底革新了世家几千年来,想要掌权天下的观念。

国内,世家之祸因杨氏、王氏、长孙氏、张氏的举动彻底消弭。与此同时,在李靖、秦叔宝、程知节、柴绍等人的推动下,军队亦进行了军事制度改革。截止到公元633冬至日,大唐已彻底完成了所以州府的军队制度改革。

并且,从颉利袭击绥州城一战之后,大唐边境再无战事。各州府亦再无恶**件。

农业方面,格物院将水稻产量提高,再提高。而经过四年试验后,格物院在干旱地区实现了木禾的种植。不仅让戈壁、沙漠成绿洲,还让在那里世代居住的百姓有粮食来源。此事一出,震惊全国,并且因胡商之故,迅速就传遍了周边诸国,各国听闻此物种,便纷纷求取。

可这一次,大唐并没有慷慨赠送给各国友人。而是提供出了新有的名词:专利权。

李世民在早朝时,对各国使者严肃地说:“培育木禾,试验木禾,我大唐格物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很多次的反复试验,才成功。千辛万苦之物,就得有其价值。因此,你们也不能白用。我们只有收成的千分之五。”

一干人懵逼状态,长孙无忌就出面举例说明了千分之五的税收概念。

“各位可还觉得合理?”李世民在长孙无忌解释完毕后,补充询问。

“合理,合理。”那些经常来出使中原,拿惯中原物品的使者们不由得抹了抹汗,心里暗暗骂大唐可真吝啬鬼。这几年,大凡求个啥玩意儿,对方外交部那一帮家伙,真是会从你这里相当于此物两倍价值的物品回去。现在居然还整这么个专利权,什么玩意儿。

“各位这么想就对了。只有你们这样支持,我大唐格物院才有经费继续向大家研究更好物品。以后,不管是大唐,还是你们各家研究出新玩意,别国要使用,都可以提出专利权嘛。到时候,就按今日这方法办也是很好的。介于此,我们户部过几日会有人与你们商讨此事,今日就不作讨论了。你们下了朝,签个专利使用合同就可以了。”李世民很是满意第说,在即将要退朝之前,又询问礼部官员,“听闻格物院医学院研究的治疗风寒的颗粒药已经过安全测试了?”

“回陛下,正是如此,前些日子,臣下感染风寒,喝了三包就见效。”

“既是如此,那就给使臣们都送一些吧。另外,今日是冬至日,他们远道而来,你们也不要怠慢了客人。”李世民很认真地说。

礼部官员应了声,使臣们连连谢恩,心里都在骂娘,居然送药,这不是咒人病吗?

然而,他们也架不住好奇,以及对大唐医者的向往,怀着隐隐的期待接下了礼部送去的颗粒药。在医馆小童讲解了用法后,有些人甚至很想风寒一下,试一试是不是真有奇效。

“木禾真的没问题了么?”长安城一座别致的花园内,刚下早朝的王谢问坐在秋千上的江承紫。

江承紫懒懒地说:“经过两年多的试验。从北地到江南,从岭南到西域。沙漠、隔壁、沼泽,最后实验下来的结果是木禾不太适应水多的地方,水分稍微多一点,能活是能活,就是不结籽。”

“这倒是很清醒的物种,看得清楚自己生存位置。”王谢将手中的茶杯放下。

“毕竟是上古之物,稍加点拨就通透了。”江承紫从秋千上下来,拈起一块桂花糕,咬了一口,“昆仑里别的物种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那些鱼、那些鸟类,那些植物,唉,没几样适应的。”

“那凤鸟呢?”王谢问。

江承紫垂眸叹息,说:“凤鸟能适应昆仑之外的寥寥无几。适应得好的,都生活在深山,鲜少与人类接触。”

“可我在长安碰见白凤好几次呢。”王谢说。

“白凤不同,自小受到排挤被扔出来,已适应了。别的凤鸟,除了他的长姐,别的都不能化成人形,那些能化成人形的却适应不了外间,仙逝了。”江承紫叹息。

王谢也叹息,说:“从前,心里眼里只有国家,敌人,任务。如今,仿若一场大梦,看这昆仑之殇,只觉得世事沧桑,人渺如沧海一粟。”

“嗨,不就这样么?不过,你可别看破红尘啥的。”江承紫笑着说。

王谢摆摆手,做出一副嫌弃的样子,说:“我没那嗜好。”

“没有就好。”江承紫又吃了一块。

王谢便问:“你这是刚回来吧?”

“是呀,刚回来,还没回杨府。就来看你了呀!”江承紫笑嘻嘻地说。

“算你有点良心。”王谢满脸笑容,低声问,“木禾已成功了,你还会到处走么?”

“哦。休息一阵子,等到春暖花开,估摸着,还要到处去玩。”江承紫说。

王谢嘟囔着羡慕,说自己俗务缠身,走不开。

“呔,我瞧你投身大唐建设,很是欢乐啊。别装了。”江承紫撇撇嘴,鄙视地斜睨了他一眼。

王谢被戳穿,嘿嘿干笑两声说:“还别说,大唐这发展真是神速。我估摸着你爸他们要鼓捣个火车啥的跑一跑也不是不可能。”

“哦,这样呀,很可能啊。我父亲最感兴趣的是历史,可历史那一本毕业证是他的最低学历。”江承紫说。

王谢鼓起了眼睛,问:“真的?”

“嗯啊。我爸精通五国语言。最高学历貌似是物理系啥的,我也不清楚。我爷爷最想他去军中,他违背了我爷爷的愿望跑去考古,他就成了禁忌话题,我爷爷不喜欢听到说他。我也不敢问。”江承紫又抓了一个林檎吃起来,啧啧地说经过培育改良的林檎就是好吃。

“这,这——,这以后还真的可以跑火车?”王谢激动起来。

“这应该不是梦。”江承紫回答。

王谢激动起来,正要问发电机这种事,下人就禀告说吴王来接吴王妃回去了。

江承紫蹦跶起来,跑到花圃旁,就瞧见自家夫君,披着黑色大氅,一袭淡青衣衫加描金夹袄。

“我来接你回去,时候不早了。”李恪温柔地说。

王谢酸酸的,挥挥手,说:“别在这里秀,请关爱单身狗。”

“行,单身狗,改日设宴请你喝酒。”李恪笑着说。

“我去,你这么直接,没人性。队长,管管你家老公。”王谢抗议。

江承紫掩面吃吃地笑了一阵,挽着李恪的手,向王谢挥手致意。

冬日的长安,虽然日光不错,但到底是冷,风也很大。李恪为将江承紫细心地系上大氅,两人翻身上马,径直往吴王府去了。

吴王府早就打扫一番,一是过冬至,二是行踪飘忽的吴王夫妇居然回来了。吴王府上上下下张灯结彩,很是高兴,菜式一样一样地上,美酒一杯接一杯。

吴王府一直闹到了深夜,两人才上了小楼,因还未到十八岁,依旧是分房而睡。上了小楼,也是恋恋不舍地在厅里的藤椅上坐着,就着暖炉聊天。

这几年很少在长安呆着,两人此番回来,便也是听到了不少趣事。

先是李愔受了江承紫一言点拨,居然去鼓捣居民生活条件改善,搞房子建设去了。而且,拜访了各地匠人,钻研起房屋设计了。而李泰紧随其后,加入其中,两个不对盘的皇子,居然去做新城建设去了。这些听起来天方夜谭的构想,居然还真的实施了下来。

其次,青湮救治了不少妇人,尤其是难产妇人,开展了不少知识讲座。成为朝廷嘉奖的杰出贡献奖女子,也成了大唐女性的偶像。但其气质高冷,对很多王孙公子亦无意,但这一年过了中秋,却接受了张氏晋华的求亲,明年春三月,就会成为河东张氏的当家主母。

而独孤思南与王瑛则是成婚后,第二年添了一对双胞胎儿子,这一年又为江承紫添了一妹妹。至于杨王氏也是为江承紫添了一个弟弟后,又添了一个妹妹。

自家大兄则是与杜如晦的幺女珠联璧合,也于立夏前成了婚。那杜如晦的幺女知书达理,亦善骑射。

至于格物院,则在农业、医学、天文、科技等方面,皆有喜人成果。

大唐,从贞观629年夏横扫突厥开始,便像一列隆隆启动的列车,开足马力,全面起航,各方面都飞速发展。

历史上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向往的盛唐似乎提前出现了。甚至比人们熟知的那个盛世唐朝更加华美。诗人、书法家、剑客、画家、音乐节、舞蹈的大家,层出不穷。柴令武的酒楼还掀起了长安的舞蹈与音乐的选秀狂潮。整个地球上,各个国度官方使者、民间团体、个人纷纷而来,穿越沙漠或者漂洋过海,他们来到长安城。见识天下最富有华美的城池,见识真正的梦中乐园。无数外国艺术家为了拿到留在长安城的手续绞尽脑汁各方奔走。

至于大唐各地,亦不落长安之后。各地的文学艺术盛会更是数不胜数,人们甚至觉得当年的曲水流觞都过于落伍。

当然,在这些文学艺术盛会里,人们最关心的还是每年一度在扬州举行的话本子与说书人的颁奖。据闻是匿名之人赞助的,奖金丰厚。

话本子与说书人,这是盛世大唐百姓们最好的娱乐方式。酒肆茶楼,说书人折扇一开,就是一段传奇故事。而很多大户人家摆酒宴除了歌舞诗酒助兴外,总是要请一两位著名说书人,来一段传奇故事。

而流传最广的话本子便有关于吴王恪与其王妃的。《吴王梦中遇仙》《杨九姑娘幼年遭难》《惧内》等话本子几乎成了每日必被点的。

说书人也很乐意说他们的故事,那实在是太传奇了。百姓听很多遍,也是听不够。于是这一段传奇经久不衰,氤氲成大唐男女心中最华美的梦,成为他们内心向往的白月光,成为他们梦想的婚姻。

说书人每每讲到他们的传奇,总是带着向往与微笑。

他们说,那极其英武冷漠的吴王恪,如何与他的王妃相遇,如何克服困难相爱。婚后,他如何如何疼爱他的王妃。初听者总是怀疑,但总有人说目击过二人一起游玩。那些有幸曾见过他们的人一致都说,他们彼此的眼中只有彼此,仿若对方就是天下最美的风景。

于是,酒肆茶楼,一个职业说书人的话本子必定有吴王恪夫妇俩的故事。有时,江承紫与李恪在某个酒肆歇脚,也会听上一二。回头像是看着别人的故事似的,论一番这话本子写得好不好。

......

“盛世大唐!”江承紫看着窗外庆祝冬至的火树银花感叹道,语气里充满骄傲。

“嗯,我们的盛世大唐。”李恪微笑,眉目在灯火映照下,更是美好。

江承紫靠在躺椅上,笑着看他,舍不得移开眼睛。

李恪则是俯身将暖炉往她身边挪了挪,将她抱起来,自己坐在躺椅上,将她的手握在掌心里,让她靠在自己胸口。江承紫很乖巧地靠在他胸口,像一只慵懒的猫咪,闻着他好闻的气息,与他一并看着窗外火树银花的长安城。

小楼安静,窗外是不断爆开的烟花。冬至日的夜,甚是寒冷,但江承紫暖暖的,没感觉到一丝的严寒。甚至,没有喝酒的她,觉得有些微醉。

(全书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