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桃源山庄 > 第三百三十六章 无价之宝

桃源山庄 第三百三十六章 无价之宝

作者:东人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1:28: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百三十六章无价之宝

……

一路开车回到潘家园的桃源居,带着王森快步来到后院进屋后,王铮迫不及待的把买来的李可染《山水立轴》拿出,期待道:“王森,现在回到咱们自己的地盘上,这幅画有什么秘密,可以说了吧?”

“老板,我也不确定能不能让咱们撞上大漏,不过这幅画肯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玄机!”组织了一下语言后,王森认真道。

了然的点了点头后,“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化人虽然神奇,但到底都是由系统造就的有血有肉的真人,没有玄幻小说里说的那些法术神通之类的东西,更不可能有什么透视眼。

王森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把卷轴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笑道:“分量不对!”

“分量?”

王铮拿过来,放在自己手里掂了掂。除了感觉有点压手之外,根本察觉不到什么。

王森见状一笑,“老板,这也算是我先天带来的一点天赋,或者说经验。”

“天赋?经验?”

“是的!任何一件古玩,我可以根据它的大小和材质,预估出大概的重量。一旦少于或者超出这个重量,那怕是几克的差距,我也能感觉的到。”

“原来如此!”王铮点了点头。

王森的说法并不是很难理解。就像庖丁解牛,干一件事时间长了,熟能生巧,自然能够掌握一些在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能力。就像老木匠,一眼就能够看透木料的长度、重量和材质。地里的老农,抓一把土,就能够断定土地的肥力、水分,适合种什么样的庄家。常年在海上的老海狗,只凭借风向和洋流,就能够断定第二天,甚至未来一周内海上的天气。

这些是经验堆积出来的能力,王森如今也是如此。不过他更像是系统赋予的行业天赋。毕竟王铮把它从系统里置换出来,也不过半年不到的时间而已。

王铮看着手中卷轴,再次掂量了一下,仍然没什么所得后,他干脆放弃了。他可没有王森的天赋,更没有一辈子从事古玩鉴定后累积出来的经验。别说是几克,就是几十克,他也不一定察觉出异样。

“那这幅画的重量变大了?”王铮道。

“是的,最起码比正常重量大了近三分之二!”

“三分之二?”王铮语气中透着失望。这幅画本来就不重,三分之二能藏什么东西!

“呵呵,老板,三分之二已经不少了。须知,一幅画的重量有一半在天地杆上,剩下的一半中二分之一要被托背占去,真正属于画心的重量在一幅画中也不过四分之一而已!”

“这么说这幅画中隐藏着一件了不得的东西了?”王铮惊喜道。

“还要拆开才知道!”

“那还等什么,快拆开吧!”王铮搓了搓手。还有什么比捡到大漏更令人期待的!

是人都想赚便宜,而捡到大漏,掏到大宝贝,就是赚了天大的便宜,这种不劳而获的利益最能够挑动人兴奋的神经。

点了点头后,王森拿着卷轴走进了堂屋旁边的书房,那里临窗的位置,放着一张足有三米长,八十厘米宽的红木长桌。厚实的桌面上放着个各种规格的放大镜,以及王森自制的一些鉴定用的器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看着王森把李可染的《山水立轴》在桌面上铺开,简单打量一番后,开始用喷壶把整幅画喷洒了一遍。

书画无论装裱,还是拆开,都讲究的很。很多装裱大师都有自己的绝活。而王森当然也有自己出众的手艺。

让清水把整幅画浸润后,王森从饮水机上接了一杯热水,再用凉水掺了一下,把温度控制在三十六度左右后,用一个小刷子蘸着,在书画镶边、覆背的边缘处细细刷了起来。

王铮就在旁边默默站着看他,一点点把天地杆,腹背的宣纸,镶嵌的绫绢一点点的拆开。

“果然有东西!”

看着王森揭开花心后,下面露出来的一抹‘佛经纸’般的古旧黄色,王铮心中一下激动起来。

“老板,麻烦您去前面店铺,拿一块两平方以上的木板。我们揭下来的这幅画需要妥善的保存才行!”

“好,我立即去拿,你等一下!”

虽然他很想看那抹古旧黄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但李可染价值一千多万的《山水立轴》也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

带着王乾,两人很快从前面店铺里拿了一块符合王森要求的木板。

眼前着王森把木板清理干净,然后又喷了一些清水,把表面充分浸润后,才把揭下来的《山水立轴》画心贴了上去。为了避免画心干湿不均,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坏,此时应该再重新把这幅画装裱起来。不过相比装裱画作,此时的王森也跟王铮一样,最想知道这幅画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所以,先用一层保鲜膜,把揭下来的画心覆盖起来后,暂时放到了一边。

拆除了原本用来掩饰的山水立轴画心和托背,一张长90厘米,宽50厘米左右,表面少量分布着一些灰色的霉点,但大体呈古旧黄色,平坦的仿佛纸张一样的东西出现在王铮几人面前。

“这是单丝绢!!”

看着刚才还冷静的王森此时,一幅目瞪口呆,难以置信的表情,王铮虽然不明白单丝绢代表着什么,但心中也隐隐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什么是单丝绢?”一边的王乾问出了王铮心底的疑惑。

“老板,绢是丝绸的一种,而丝绸可以细分为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绨、葛、呢、绒、绸14大类。其中绢的一些品种用于古代抄写诗赋、绘画、记载文献、书写经文等。中国最早的绢画目前是周穆王时的《八骏图》,这是见于记载的第一幅绢画。”

“?绢有单双、生熟、圆扁、粗细之分。单经单纬的叫“单丝绢”,双经单纬的叫“双丝绢”;生绢是未漂煮过的绢,吸水性强,熟绢是经过练漂处理,拒水性佳。”

“另外,书画所用的绢和纸对于书画的断代起着一定的作用。一般来讲,唐代以前的作画多用绢本,甚至连壁画也常以绢地,自唐代以后多用纸本。在晋唐以前的书画藏品中都是单丝绢,迄今为止还从未见过有双丝绢的案例存在。五代到南宋的绢本,较前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变化,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结构形式。这种双丝绢的经线每两根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的空隙,纬线是单丝,纬经交织时,每组经线中的一根沉在下面,另一根浮在上面。双丝绢的使用大多见于明代,到了清代则经纬都为单丝,前几朝的双丝几乎不复存在。”

“按照常规,绢色的变化应该是越黑年代离得就越远。但不尽然,由于绢料的质量有高低之分,保存的状况有好坏之分。有的绢本历久而如新,有的绢本阅浅而如旧……。”

“停停……!”看着王森神情激动,言语滔滔不绝的样子,王铮颇为头疼的打断了他的话,“普及知识的事,我回去找本书自己看。现在,咱们是不是先看一下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再说?”

“好吧!”王森颇有些意犹未尽的点了点头后,才把目光集中到眼前的绢布上。

“这是生绢?”

“生绢?”看着刚刚平复的王森又有激动起来的架势,王铮连忙问道。

“初唐以前的书画都用生绢!”

王森的一句话,让王铮怔住了。但很快他有反应过来,语气激动道:“你的意思,这是一幅初唐之前的书画?”

“初唐之前,这可是初唐!”王铮内心的思绪像烧开的沸水般翻腾起来。

也难怪他如此,别说是初唐,就算是中唐、后唐,或者排在更后面五代时期的书画,他手里都没有一幅!

“快看看,这幅书画到底是什么?”在王森点头后,王铮连忙道。

其实,王森此时的心情比王铮更急迫,毕竟对于古玩收藏和鉴定,他才是真正的喜欢。

不过专业限制,越是这种时候,王森心里越是冷静。连连呼吸了几口气后,王森才伸出双手,先用镊子捻起生绢的一角后,才一点点的揭开。

“果然不是一层!”

看着揭开后,下面仍然是古旧黄色的单丝绢,王铮心中了然。绢的重量很轻,也很薄。如果仅仅是一层绢的话,肯定不会让王森感觉到重量上有那么明显的变化。

“这几个是什么字?”

指着刚揭开的生绢边缘露出来的五个笔走龙蛇,笔画复杂,形式奇古的黑色字体,王铮问道。

“这是小篆!”

“小篆?秦汉时代的小篆,那这幅画是……!”

“不,它不到秦汉,而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家手笔!”王森兴奋道。

“南北朝?南北朝也够长了!”打消心里的小遗憾后,“这五个字是这幅画的名字?”

王铮可不认识小篆。

“嗯!”王森用力点了点头,进而解释道,“《文殊降灵图》,南朝名家陆探微的《文殊降灵图》!”

“陆探微?那个与张僧繇、顾恺之并称为‘南朝三大家’,加上唐代的吴道子,被后世画坛尊称为‘画家四组’的陆探微?”

“就是他!”王森神情激动的再次点了点头。

“我的老天!”

惊叹半响后,王铮‘啪’的一下,以手击掌,言语中满是兴奋,“玛德,这下可捡了超级大漏,发大财了!”

这可是陆探微啊,一千五百年前画坛祖宗级的超级牛人。而且,到如今他没有一幅作品流传后世,那怕是摹本也没有。

这意味着什么?王铮心里太清楚了。

无可估量的金钱,无法想象的荣誉,以及难以置信的超级吸引力!

“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

王铮双眼放光的看着,在王森手里逐渐揭开的画卷。他相信,只要这幅画出世,那么它将无可争议的取代那幅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的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宋代摹本,成为排名第一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老板,这幅画太长,这张桌子放不下了!”

“乾子,你去外面再搬一张桌子进来!”王铮毫不犹豫道。

等王乾出去后,王铮和王森两人,把这张长桌搬到了堂屋的正廷,这里足够宽敞。

忙碌一番后,在拼接起来差不多六米的桌子上,这幅经过王森测量后,长587厘米,宽49厘米的鸿篇巨制,才全部呈现在王铮几人眼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