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了半天,结果搞了一个大乌龙,李逸羞得几乎无地自容,他飞快的将胡志远请下车,然后招呼都没打就直接逃了,丢人啊,丢人丢到家了啊!丢人都丢到别人家了啊!
回到家,李逸狼吞虎咽的饱餐了一顿,然后一觉睡到了第二天被老妈叫醒,醒来后看着房间里那块黑色的玉料,心中发狠,等从老家回来就把你给切了!让你俏色!
看到老爸已经收拾好渔具,李逸知道他准备干什么。老家那个水潭很多年都没干过了,里边虽然被人来回折腾,但绝对还有不少漏网之鱼,往年他们回去的时候也去钓过。
李逸的老家并不远,一个小时的车程而已,只是家里已经没什么人了,所以他们回去的并不多。他爷爷奶奶去世的早,现在只剩下一个嫁到隔壁村子的姑姑,时不时的过去照看一下老宅。李逸他们每次说是回老家,也都是去姑姑家。
李爸的车开的又快又稳,不到一个小时,就停到了姑姑家门口,照例先去老宅转了一圈,去坟上烧了纸,回到姑姑家聊了会儿天,爷俩没事干,就准备去钓鱼。
一直忙里忙外没怎么说话的姑父忽然插话了,
“小逸学的是珠宝玉石鉴定,那古玩懂不懂?”
“懂一点。”
“哦?听说周庄那边盖房子挖出了古坟,这几天不少贩子都在那边收东西,想不想过去看看?”
李逸一下来了精神,早就听说铲地皮如何的神奇好玩,居然没想到回趟老家竟然也能遇到,怎么可能会没兴趣?
姑父笑了笑,
“要是想去,我给你找个人,你跟他一起去。龙哥也见过几个古董贩子,知道看不准的意思是不看好,就示意老人将东西收起来,然后领着李逸出门朝村里走去。
“怎么样?”
“建国初期成批量烧制的东西,要么是这老人家没拿真东西出来,要么那墓根本就不是古墓。”
龙哥点点头,没有说话,不一会儿,两人又站在了另一家的门口。
这家东西比较多,有三个白瓷碗,还有一件青花的盘子和一个笔架山。
李逸先看笔架山,确实是山字造型,三个凸起仿佛短粗的手指,看起来有点古拙的感觉。釉色呈青白色,和他看过的龙泉窑粉青瓷器图片有点像,而且釉色很明艳,足底无款。
用左手轻轻一碰,李逸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注浆做旧的东西。
再看白瓷碗,白瓷是中国传统瓷器分类,青瓷,青花瓷,彩瓷,白瓷中的一种。华夏历代均有白瓷,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其中最出名的为宋代定窑的白瓷。
三个白瓷碗形状差不多,应该是同批烧制的,但其中两个碗口都不太圆,即便是古董也属残次品。李逸随便看了两眼后就用鉴灵牌直接鉴定,果然,做假手法一样,注浆。
这几件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剩下的青花盘李逸已经没了兴趣,但出于谨慎还是用左手碰了一下,果然,一路货色。
出门龙哥照例问了一句,李逸懒得多说,直接就是两个字,假的!
“说挖出古墓的就是刚才那家,村头我三叔是他家亲大爷,所以有一件,还有就是他的父母家,我领人去看过,一个大青花的瓶子。如果这几件都是假的,那件估计也是,你还看不看?”
李逸琢磨着既然来都来了,还是看看吧,看假货也是一种学习手段,而且这家注浆做旧的手艺都还不错,每件瓷器的釉面颜色都比较鲜亮,又没有明显的火光,看来应该是老手。
这家的父母家距离的也不远,李逸他们走了没两分钟就来到了一家稍显破落的院子门前。
这家拿出来的东西果真和龙哥说的一样,是一件青花梅瓶,不过这次还多了一件东西,一个黑不溜秋的比鸡蛋稍大点的石块。
梅瓶李逸没过多注意,只是过了一下手,那个黑不溜秋的东西他倒是多问了两句。
“这个是什么?”
“一个老朋友送的,说是老蜜蜡,没保养好,你要是看上的话随便给点就行。”
“老蜜蜡?”
李逸这一段时间都在苦记历年的拍卖年鉴,因为有鉴灵牌在手,他不愁认不出东西,但是东西认出来了也依然有可能上当,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就是不了解市场价格了,所以他在恶补这一课。
他记得,大概是三年前,香港曾拍出一件清朝的老蜜蜡吊坠,十几克的重量,价格却达到了二十多万港币,而且一些如伊朗、阿富汗、缅甸等地出产的珍贵蜜蜡,价格甚至能达到等重黄金的数十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