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重振文娱 > 第三十五章 停刊

重振文娱 第三十五章 停刊

作者:凭阑人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5:09: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小说编辑室。qiuyelou

潘永强一大早就已经在翘首等待主编林晓道的到来。但林晓道迟迟没来,快到中午的时候,他才穿着一件天蓝色的格子衬衣从外面走进来。

潘永强立即迎上去:“主编,我想跟你谈谈。”

林晓道铮亮的皮鞋在光滑的地板上咯噔落定,然后满脸不耐烦的看了看手表,说道:“给你三分钟,就在这里说,我还要去开会,计时开始。”

潘永强被林晓道这举动吓了一跳,但还是赶紧调整表情,恭恭敬敬的说:“主编,是这样的,昨天我给你看的那篇文章其实写得很好,要不您再看看?我觉得他完全符合我这个栏目的要求。”

“你的意思是说我的审稿能力不如你?”

潘永强被呛了一下,愣住几秒,赶紧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主编你那么忙,一定没有时间细细品读,但我已经读了好几遍,真的写得很不错,要不......”

“三分钟时间到了。”林晓道铮亮的皮鞋已经离开了原本站定的位置。

潘永强呆呆的看着那个年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唉,年轻真好,至少不必对着一个比自己还年轻的人鞠躬哈腰、低声下气的。可年轻也会犯下一些蠢事。他潘永强已经不再年轻,所以这一点看得比较透彻。像林晓道这样目中无人的年轻人,终有一天会毁了大小说。

身为一个老编辑,他也很清楚自己必须留住《在酒楼上》,留住‘树人’。如果这样一个奇才在别的杂志刊登作品,那绝对会对大小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可现在林晓道因为私人恩怨而压根不听他的劝言,他又能怎么办?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篇稿子让给其他编辑,这样一来,这篇稿子就能面世。qiuyelou

但潘永强心里不甘啊,自己从事编辑工作这么多年,好不容易遇到一篇旷世之作,怎么能就这样轻易的拱手他人?

陈申秀拿着一杯开水从潘永强身边走过:“潘老师,主编的态度你也看到了,你就别再固执了,去跟主编老老实实道个歉,然后送点礼物什么的,事情就算过去了。”

道歉和送礼这样的手段潘永强想过,但他好歹也算是编辑室里的长辈,让他去给一个刚刚上任不到半年的总编道歉还送礼?这样的事情若是传出去,那他这张老脸往哪里搁?

“小陈,有些事情你不懂。一个正直的人是不会跟人斤斤计较的,但一个狭隘的人也不是赔礼道歉就能摆平的。”

潘永强说着又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他打开电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深思。

这是一个让从事杂志报刊行业的人,人人自危的年代。

23世纪,电子书与新媒体大行其道、高歌猛进。传统纸质媒体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严冬。就在上个月,已经有两大刊物宣布将于今年下半年停止纸制刊物的出版。这就意味着又有两座纸媒大山消失崩塌。

另外,一些小杂志也在纷纷停刊或者面临转型或者合并之类的。

大小说之所以能屹立至今,一个是因为编辑审稿严谨,主题中心明确,再一个就是因为它的身后是强大的‘尚海文艺出版社’。背靠大树,自然不会轻易在倒下。

可如果有一个愚蠢的主编,那估计大小说也会走上其他同行的老路。

张武人突然抬起头看着潘永强说道:“潘老师,你看新闻头条没有?那本‘新青年’,主编离职,几个编辑也纷纷离开,好像就剩下一个社长了。”

陈申秀惊讶的说:“不会吧,这么惨,我看看。”

潘永强半信半疑的打开新闻头条,果然,一条红色句子赫然挂在最高处:23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杂志走向灭亡。

‘新青年’于2221年1月1日在尚海市创刊发行,每月一刊,售价20元。截止到目前为止,一共也就发行了15期。为何新青年会突然面临这样的窘迫?

潘永强赶紧定神看去,新闻内容如下: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曾经被誉为‘23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杂志’新青年面临停刊。根据新青年杂志社社长李大召透露,停刊的原因一是因为主编与编辑的出走,二是因为对手的打压。

新青年作为23世纪异军突起的一本具有时代性的杂志,不仅仅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更是受到了其他大刊物的联合打压。在内部人员被挖角与外在压力的双重危机之下,这本别树一帜的杂志不得不停刊。至于何时恢复出刊,李大召社长表示,可能遥遥无期。

看完简短有力的新闻,潘永强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心情居然有些烦闷。

“潘老师,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张武人问。

潘永强再叹一口气,说道:“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刊,我之前每期必买,没想到......唉,现在看到这个消息,我只觉得挺沉重的,就好像看到一个老朋友要离开一样。”

“是啊。”陈申秀说,“这本书我也每期必买,只是没想到,它就像高楼,起的快,塌的也快。”

“难道这本书刊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了?”张武人说道,“再怎么说,它也拥有大量读者,就算几家大刊联合打压,也不至于沦落到土崩瓦解的地步吧。或许过些日子就会恢复刊期也不一定。”

陈申秀也叹了一口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你要知道,最近几家大刊动作频繁。正所谓寡不敌众,就算‘新青年’再牛,也只是孤军奋战,所以我觉得‘新青年’已经穷途末路,回天乏术。”

“那可不一定。”张武人否定她的说法,“如果李大召找到来一个厉害的人物,说不定还就真可以起死回生呢。”

“人家厉害的人物会去那样一家小杂志社?”陈申秀反驳道,“新青年虽然声誉很好,但毕竟也只是刚刚崛起一年的新刊物。无论是在排版这些小问题还是在选稿这样的大问题,它都还不够成熟。再一个就是,新青年是独立刊物,身后没有厉害的东家,单凭李大召一腔热血创刊,在资金上就明显处于劣势,要想跟几家大刊干架,只有输的份。”

陈申秀的见解无疑是正确的,但潘永强听了还是觉得很不舒服。

‘新青年’是一本面向全国征稿的书刊。征稿内容不限制年龄与题材,但却偏爱具有抨击性的文章,也正因如此,才广受好评。

除了创下好口碑之外,新青年还创下了单期发行量高达七百万册的神话。但也就仅仅只有一期创下这个神话。当几家大刊意识到危机之后,就立即暗中联合打压新青年。

李大召只是个文学爱好者,没有什么背景,所以也没有反抗能力,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手创办的书刊走向没落乃至灭亡。

潘永强打开‘树人’的《在酒楼上》,心想,这篇文章如果发在‘新青年’会怎么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