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重振文娱 > 第六十四章 李大召与《孔乙己》

重振文娱 第六十四章 李大召与《孔乙己》

作者:凭阑人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5:09: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在刘水文万般为难的时候,潘永强给刘水文发来了信息:“树人先生,您好,由于您的作品《孔乙己》不符合《大小说》的征文要求,现在予以退稿通知,但请您保持创作热情,期待您的下次来稿。qiuyelou”

这是一个很官方的退稿通知,刘水文却乐得不行。他当然知道这是老潘的‘伎俩’了,没想到这老潘还挺有胆量的,居然敢这样暗箱操作。刘水文不禁有些暗暗佩服起这人来。

说句实在话,他还真挺喜欢老潘这人。现在同样的,他也挺喜欢李大召这人,不愧是老潘推荐的新东家。

刘水文给李大召回复:“我接受你的邀稿了,不过事先说好,你可千万别出卖了老潘。”

“老潘?你是说潘永强老师吗?放心吧,我还没有那么愚蠢,再说了,只要潘老师愿意,《新青年》编辑室主编的位置就是他的。”

“这想法倒是不错,你不如跟老潘提议一下,我看他在《大小说》也挺受气的,一个上了年纪的老编辑,还要整天看一个年轻主编的脸色,这的确憋屈啊。”刘水文想起自己的第一篇《在酒楼上》,是老潘低声下气跟他的主编赔礼道歉之后才过的,现在想想,还真TMD气愤。

一个老编辑居然要给一个年轻的主编赔礼道歉?更何况,刘水文听老潘说,那主编似乎是靠关系才坐上主编的位置,原本那位置应该属于老潘的才对,结果愣是被人夺了去,想想的确很憋屈啊。

“这些话是潘老师跟你说的吗?”李大召有些意外。对于其他杂志社的事情,他不是很清楚,因为他一直觉得,要靠实力取胜,而不是靠打压,所以也就没有去了解其他杂志社的内部矛盾与运转情况。

“是我根据老潘的话里总结出来的。qiuyelou”刘水文说,“总之我知道他在那里很憋屈就是了。”

“原来是这样,我找机会请潘老师吃个饭聊聊。”

“好,我现在找到你们杂志社的投稿地址,然后把稿子发过去,作品名是《孔乙己》。”

《大小说》编辑室。

主编林晓道看见了潘永强的退稿信息,觉得疑惑,就问他怎么回事。

潘永强说:“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讽刺信息量太大,如果通过的话,可能会被竞争者诟病。”

林晓道没有看过那篇文章,但他并不喜欢树人的作品。上一篇《在酒楼上》虽然得到几位编辑的力荐,但是在他看来,那有悖于我国对文学拟定的‘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和平美好’的中央指标。

现在听到潘永强这样一说,他也就觉得树人的作品被退稿其实没有什么要紧的了,反正大小说有的是资源。

“没事,反正这树人的作品也就一般般而已,下次他再投稿,记得把审稿要求定高些,别让他的文章太叛逆。”林晓道说,“太叛逆的文章与咱们大小说的宗旨不符合,你明白吗?”

“我明白了。”潘永强回答。看着林晓道离去的背影,潘永强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心里叹道:有这样的主编,大小说必定走不长远。

陈申秀将脑袋埋下去一些,低声叫唤潘永强:“潘老师!”

潘永强看着她:“怎么了?”

“我觉得那篇《孔乙己》完全没有问题啊。”陈申秀眼睛向四处瞄,生怕有人听到自己的话。

“我觉得也就那样吧。”潘永强故作轻松的说,“那篇文章的讽刺意义太大,不符合咱们《大小说》积极向上的征稿要求。”

这话似乎有些道理,陈申秀也只能点点头赞同。

李大召正在品读树人先生的稿子――《孔乙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已的确死了。”

李大召嘴里反复念着这一句话,在心里不断的琢磨。

‘大约’和‘的确’很矛盾,让他觉得不能理解,也不知道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他又深读几遍,终于确定,孔乙己死了。因为他在店里品行很好,从不拖欠酒钱,一个月之内必定还清,而这一次却过了将近一年都没有补上那十九个钱。

再者,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店里时,只穿了一件破夹袄,而“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还有孔乙己腿已经被打断,一路爬来爬去,可见,孔乙己可能撑不过这个冬天。

虽然作者却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他死了,但种种迹象却表明他的确死了,所以“大约”“的确”其实并不矛盾。

这样的文字功底让李大召惊叹,同样让他惊叹的是这一篇文章的寓意深远,抨击力度更是惊人的大。

作者塑造的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迂腐麻木、懒惰却又不失善良品性的知识分子。这篇文章全文不足三千字,但却以极其凝练的笔墨,表现了相当深广的思想内容。

“这世上除了树人先生,还有谁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李大召不住的感叹,震撼,太震撼了!“世间能有树人先生,即使不再看别人的文章,我也无憾。”

虽然这故事里的背景并不明确,不过代入23世纪却完全没有问题。孔乙己就像是23世纪中一心想重振文学的人,这些人一心想重振文学,想掀起文学巨浪,可结果却在人们的嘲笑声中夭亡。

往酒里掺水的掌柜,则像现在的所谓的‘大家’,他们为了赚取更多利益而不惜往自己的作品里掺加水分。小白文成了大白文,一个场景可以写几万字,一场对话能用去几页纸。这是文学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

人们在追逐名利的同时,总会忘记最初的梦想。精神随着金钱日渐颓废,最后必将被枯燥的文学毒害,成为一群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尸体。

李大召浑身战栗,双手哆哆嗦嗦的敲打着键盘。

“作品通过塑造孔乙己的悲剧性格,表现出当下小白文肆意蔓延,精品文学无处生存的可悲现象;另一方面,作品也通过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当下试图改革创新的人们遭遇了怎样的扼杀。作品在展现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同时,还通过展现围绕在孔乙己周围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抨击了当下社会的安于现状与人情冷漠。此文不足三千字,却以精巧的构思,细腻的语言动作描写,讽刺且同情着敢于创新却在创新路上被扼杀的知识分子。”

世间若有人能懂‘树人先生’,此人非李大召不可。

【感觉没什么动力写下去了,毕竟我是在跟小白文唱反调!所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