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陈郡谢氏 > 20.020 上元佳节

陈郡谢氏 20.020 上元佳节

作者:李暮夕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5:15: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020 上元佳节

距离相约出游的日子还早,上元佳节却到了。

正月十五,初春将临,微风中仍有寒意。出门前,秋姜让青鸾给她换了名士常着的大袖衫,头顶漆纱笼冠,腰间悬佩,手中檀扇,脚下蹬了重台履。

“三郎真是俊朗。”青鸾在一旁笑话她。

秋姜收了檀扇,以扇尖微微挑起她的下颌,轻佻一笑:“小娘子亦是美貌,嫁与郎君可好?”

青鸾拍开她,啐道:“不正经。”

秋姜悠然自得,开心地紧。

上元佳节是大节,三元之首,所以普天同庆,这天晚上取消了宵禁,坊间也不设栅栏,畅通无阻。路上人来人往,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高门院内传来祭祀的撞钟之声,外有小儿嬉戏,沿街都有赏灯猜谜的摊设,好不热闹。这还是在外坊,不知内坊又是怎样一副盛况?

秋姜看到河道旁有人在卖灯笼,就买了一盏,又看到有兜售果点茶糕的,也叫扮作僮仆的锦书和青鸾收了一路。她玩得不亦说乎,却苦了青鸾和锦书。

因着人流众多,商贾小贩络绎不绝,秋姜又走得快,过了会儿回头看,发现身后已经没了青鸾和锦书的影子。

她并不惊慌,却有些担心那两个小丫鬟出事。青鸾稳重,倒罢了,要是锦书和她失散,那真是要出事。心里想着便撑起灯笼,朝来时的街巷沿路找寻二人。

前面有茶楼,又是在桥梁底下,聚集的人比别的地方更多。秋姜想挤出人流,却发现前后都堵满了人,只好暂时停下脚步。

“若有猜出此灯谜者,可得吾家传之宝。”桥底下有人高喊。

秋姜望去,发现那是一个猜灯谜的摊头,不过规模比路上她走来看到的都要大。小贩是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身着短衫垮裤,头顶毡帽,一双丹凤眼斜挑着,环视四周,目光灵敏,颇有些自傲的神色。

有个大汉上前道:“我来。”

那小贩鄙夷地打量了他一眼,抱肩道:“先缴纳保金百铢。”

大汉一愣,脸上怒色一盛:“兀那小儿,你这是耍我玩?”

小贩道:“没钱就滚。”

大汉不忿,撸了袖子就要上前砸摊,小贩身旁一直站立不动的麻衣少年却上前扣住了他,任是那大汉满脸涨红,也挣脱不得。

那大汉吃了亏,逃得踪影也没了。

“有人能猜吗?”那小贩得意地仰起头,手里一把蒲扇不断地打着摆子。那嚣张的仪态,让人恨不能上去照着他的脸抽上两巴掌。

如今这世道,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各地交易货币皆有不同,无论是金银和五铢钱都极为少见,甚至多数地方无金银开采而多以物帛交易。

在这豫州一带的城郭,百铢钱足够一个平民家里吃喝半月的,普通人家哪里舍得这么浪费?这么一来,围着这儿的人便去了大半,摊位前顿时空旷起来。

那小贩冷笑,从衣襟内取出一个紫色的锦盒,打开给众人看。白色的锦缎布帛上,竟然是一颗硕大的东珠,光华璀璨,耀人耳目。

四周倒抽冷气之声不断传来,刚才还要离去的人群又迫不及待地聚拢过来。

小贩得意地扬了扬头,抬手指了指身后的挂杆。身旁小僮意会,抽了布巾垂下幔条,只见长约五尺的红色布帛上书: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小贩高声道:“打一个字,谁能答出,我便将这家传宝物相赠。”

众人交头接耳,虽然眼馋那宝物,却没有把握,迟迟不敢应答。秋姜笑了笑,正要上前,却听到人群里传来一个清越伫定的声音:“是一个‘日’字。”

众人不由自主让开一条道路。

那是个身量修长的年轻人,身着白色束袖的貂毛滚边覆绢纱锦衣,肩宽窄腰,背脊挺拔,手里牵着匹黑色的骏马,通身竟无一丝杂色,神骏非常。那马儿仰着高傲的头颅缓缓踏来,也不正眼瞧人,只轻轻一甩尾,便抖去了一路疾行时道上沾染的尘土。

他似乎刚刚入城,还戴着北地用以遮挡风沙的帷帽,黑色的皂纱下辨不清眉目,迟重的灯影里,只有秀丽的下颌若隐若现,唇角略扬,约莫含着一丝曼妙的笑意。

他身侧跟着的卫士倒是极为俊朗,只是不苟言笑,腰悬佩剑,神色冷肃。另一边胡衣踏靴的婢子也颇为美貌,神情傲然。

那小贩上下打量他,拧着眉道:“既然入城,何不除下帷帽?藏头露尾,必是宵小之徒。”这东珠本是他阿母赐予之物,稀罕异常,他怎么舍得就这么给了不相识之人呢?

“来得匆忙,尚未思及。”这人倒是不和他计较,坦然一笑,抬手摘下帷帽。

小贩愣住,更听得身边有人倒吸冷气的声音。

此人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神色却颇为镇定,面容洁白无瑕,目光明净,薄薄而微抿的唇,如雨中远山般淡淡的眉,虽然生得端丽娴宁,雍容高远,目光流转间却神采飞扬,风流无限,自有一股旁若无人的况味。仿佛白雪中俏然生姿的红梅,清丽出尘之余,更是美艳绝伦,不可方物。

这趁夜入城、策马而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个俊极无俦的后生。

古有掷果盈车的潘安,小璧人卫阶,侧帽风流独孤郎,皆为当世难得的美男子,但是,见了此人,让人顿时觉得那些都不算什么了。

那小贩痴痴地望着他,神情早不复方才的傲慢。

四周一时寂静无声,直到他身侧的那个胡女轻嗤一声,对这小贩伸手道:“东西拿来吧。”

小贩回神,目中顿时多了几分敌意,抱着那东珠犟道:“你家郎君尚未开口,几时轮得你这小奴开口?你怎知他对的不差?”

那婢女傲然道:“公子怎会猜不出区区一灯谜?”还要再言,那年轻人却拦住她,侧身对那小贩微微一笑,声音温润,“下人不懂事,女郎勿怪。君子不夺人所好,就此别过。”说完一拱手,圈了马便转身离开。

那小贩一愣,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装束如此周全,怎么就被他一眼看穿了女儿身?当下不由面色绯红,却放声在他身后道:“阿奴是元氏阿九,郎君何人?”

秋姜在一旁听得凛然,汉化迁都后,不少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以洛阳所在河南郡为郡望,河南元氏、长孙氏、源氏、宇文氏、于氏、陆氏、窦氏等家族由鲜卑贵族摇身一变成为汉门世族。

元姓便是汉化前的鲜卑拓跋氏,也就是鲜卑魏庭皇族,而在这豫州一带,唯有魏帝皇叔河南王一族为元姓。河南王膝下只有一个贵女,那便是在家行九的彭城县主元梓桐!

秋姜怎么也想不到,随便出来参加个上元灯会就遇到了皇族贵女。

远处灯影下,那年轻人勒马回首,也不搭话,只是望着她远远地笑了笑,转身没入了人海里,再也看不到了。

歌曰: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时候,呆愣中的人群才沸腾起来,疯了般朝他离开的方向蜂拥而去,真有古时候“掷果盈车”的盛况。

等人潮散去,青鸾和锦书好不容易找到她,见她只是微笑地望着人流散去的方向,锦书不解道:“娘子在看什么?”

秋姜虽不好色,亦觉得此人风姿绝世,叫人赏心悦目,心情不由大好,回头对她笑道:“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想必,‘姚兴赌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不过如此。”

锦书茫然地望着她:“宋祖奴婢知道,但是,姚兴是什么人啊?”

秋姜笑而不语,也不作答,打开檀扇大步朝前方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