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陈郡谢氏 > 64.064 晋女侍中

陈郡谢氏 64.064 晋女侍中

作者:李暮夕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5:15: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064 晋女侍中

秋姜醒来时,浑身不着力,却像是在火里炸过似的,带着一种火辣辣的麻木无力感。她撑起眼皮打量四周,发现这是一个陌生的寝殿。四周昏暗,只有几丈外的纱幔外隐约燃着两根火烛。明黄色的帐幔本是明亮而轻薄的,却重重叠覆而忽然有了一丝不堪承受的重量,迷雾般朦胧不清。

她竭力朝外面望去,却只看到模模糊糊的虚影。黑暗里,碧金纹饰中隐约绣着密集的花样和走兽,她眯了眯眼睛定睛一看,方发现那是层叠繁复的龙腾祥云。

骤然吃惊,她吓得撑动了一下,却不慎勾翻了榻边的漆碗。

“乒乓”一声,水倒了一地。外殿跪侍的婢子闻声赶来,见此情景,忙过来搀扶她。因为伤在后背,她只能趴着,她们只在她胸前垫了个软垫子。一人道:“谢女史请稍后,婢子这便去禀了陛下。”转身便匆匆而走。

秋姜张了张嘴想要说点什么,却发现喉咙干涩,硬是说不出一句话。另一名婢子见了,忙倒了水过来伺候她饮下,道:“女史好些了吗?”

秋姜抿着润了润喉,微微点头,疲累地趴了下去。

婢子跪在床边笑了笑:“女史真是好福气,有陛下这样怜惜。”

秋姜不免一怔,过后却也懒得辩解,省得越描越黑,便岔开了话题:“此处是何地?”

婢子道:“北宫内殿宣政殿之西殿。”

宣政殿是皇帝平时接见内臣番使和内朝议事的地方,也是皇帝起居的内宫寝殿,再往北就是后宫内苑了。这地方若没有皇帝的允准,后宫嫔妃和女官宫娥是不能来的,擅闯是以下犯上的大罪,不说皇帝,若是被羽卫逮到了,轻则论罪,重则当场格杀,也不是稀罕事。

也难怪这婢子误解。以往除了潘贵妃和太后,还无人敢上这儿来,皇帝带着人过来的时候,着实把她吓了一跳。也许,这后宫又要增添一员了,早点巴结总比锦上添花要好。

殿外传来略显急促的脚步声。不过须臾,两个宦者揭起帘子,皇帝应声而入,直奔榻旁。这婢子吓了一跳,忙跪地挪开位置。

皇帝坐到榻上,执了她的手,轻轻捏了捏,又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回头道:“太医令,你上前来。”

后面躬着身的老者马上上前把脉,过了会儿,道:“谢女史身体底子好,且只受了三杖,不过是些皮肉伤。待微臣嘱咐药丞抓药,谢女史服下,不日便好。”

皇帝这才安了心,挥手让他们全都退下。

人都走了,室内又恢复冷清。秋姜第一世虽也是公主,但从未入过皇帝寝殿,此刻室内光线又极为昏暗,她不免有些局促。皇帝是从东殿下了榻就过来的,外衫内露仅出薄薄的寝衣,秋姜更加不安,撑起身子就要下地行礼。皇帝却按住她的肩膀,单手提了提赤色的缎被为她掖好:“别乱动。”

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皇帝的声音有点儿冷,她便不敢乱动了,收敛了心神强自镇定,安然趴好。但是这样安静,殿内只有二人,她总觉得不自在,忍了忍还是开口道:“陛下,现下是什么时辰了?”

皇帝的声音顿了顿,方从她头顶传来:“应是丑时了。”

秋姜道:“陛下还是回去吧,奴婢已然大好了。”

皇帝却道:“不急,朕在这陪陪你。”说着起身去了殿外。过了会儿,秋姜听见身旁悉悉索索的声音,想了想,还是没忍住好奇,抬头一望,原是皇帝提了下摆坐到了榻旁,手中多了卷书帛。迟重的灯影里,他的神色格外安详,带着九五之尊与生俱来的威严与端宁。

殿内的熏香浓郁了些,恍惚中,她好似听见了皇帝的叹息声,那样微不可闻,让她一度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这样的情境下,她怎么可能安睡呢?但是,她也不敢再出声打搅皇帝。一直熬到后半夜,她听到“啪”的一声,皇帝将书册合拢,扔到了一旁,惊地她也动了动。

尔后,皇帝侧过身来淡淡地笑了笑:“怎么还没睡啊?”

秋姜不知怎么回答,小心斟酌着:“奴婢睡不着。”

皇帝道:“多少人想上这儿来,怎么你看着不是很安心?”

秋姜道:“就因为多少人盼着,才觉得高不可攀,高处不胜寒。而且,这地方也不是人人都来的。”

皇帝笑了:“除了你和……皇后,没人来过朕的寝殿。”

“……”

“怎么不说话了?”

“奴婢惶恐。”

“惶恐?”皇帝又笑了笑,将这两个字眼在唇中细细品味了一下,却没再看她:“何必如此呢?在谢三娘心里,谁是主子?恐怕没有吧。朕准你日后不必自称奴婢。”

“……于礼不合,三娘实在惶恐。”

“有何惶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说可以,无人敢反驳。”

“……”秋姜实在猜不透他的心思,抬头看了他一眼,正巧皇帝也低下头,颇有些似笑非笑的意味。她忙低下头,埋入寝被里。耳边传来皇帝清朗的笑声,然后头重了重——被他隔着被子拍了拍。

过两日,秋姜已经能下地了,青鸾和锦书、孙桃也被遣来伺候她。她被皇帝留在御前伺候笔墨,黄福泉对她越发恭顺,经常笑得脸上的褶子都皱起来,叫她看着渗人。观望了几天,皇帝就是不松口,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还是她耐不住性子,这天为他研磨时试探地问起:“陛下,奴婢已经大好了,可以回去当差了。”

皇帝在桌案前写字,头都没抬:“不是准你在朕面前不用自称奴婢吗?”

“……”这哪儿跟哪儿?想了想,道,“于理不合啊。”

皇帝停下书写望了她一眼,她也连忙放下了手里的活,正襟危站,一副待命的模样。皇帝见她这样就笑了,轻轻一嗤:“呦,已经准备听命了。”

秋姜不明白他的意思,却不敢表现出来,懵懂道:“是啊。”

皇帝又挑眉笑了笑,轻轻舒了口气:“你是正三品女史,掌管的后宫礼仪、文书典籍的工作,让你在御前侍奉确实有些不妥。”

“正是。”她也配合着笑了笑。

皇帝低下头继续练字,轻描淡写地说:“既然如此,朕就晋你为正二品女侍中,出纳皇命,为朕专司起草文书诏令、整理奏章之事。”

秋姜一怔,整个人都回不了神了。

后宫女官虽有女侍中和女尚书一职,但常年空缺,这等实权一向掌握在中书省重要官员的手中,为中书省和尚书省所把持,由皇帝亲信任职。历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谁真正掌握起草诏书与诏令,便是第一时间掌握朝堂动态和皇帝的心思,无论官职高低,便是实际上的“宰相”。

秋姜汗如雨下。这是要和整个中书省和尚书省各大小官员争宠争权的节奏吗?这特么就是在作死啊!她忙跪倒在地:“奴婢无德无能,实在不敢当此大任。”

皇帝淡淡道:“你想抗旨?”

秋姜只觉得有一根利箭直接戳入了心口,正中靶心,难以反驳,难以躲避,咬着牙撑住,只得苦着脸道:“微臣领命。”

皇帝搁了笔笑道:“好了好了,多少人羡慕不来的位子,你倒好,跟死了耶娘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朕要你去掌管宫中所有的如厕清洁呢。”

“……”我还真宁可去掌管宫中所有如厕的清洁!

晋升女侍中之后,秋姜被特许搬到宣政殿的西殿偏殿,近身随侍皇帝。一开始,她心里确实是惶恐的,但是久而久之,发现皇帝只是让她照着他说过的话书写,倒不让她出谋划策,心里也落了。她肚子里那点墨水,旁人不知道,她自己还不清楚吗?要真让她议政参政,那真是脑袋别裤腰带上的伙计。

但是搁旁人眼里,她如今可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自然另眼相看,明里暗里送礼的都踏破了门槛。她一开始还推拒了些,但是架不住人家百折不挠啊,且皇帝的态度睁一眼闭一眼的,她后来也就欣然接受了。当然,这其中的分寸她还是把着的。

光阴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便入了冬。今年的气温降地格外快,虽还未下雪,夜间霜霭已是澒洞一片。秋姜晨起梳洗后,用了些膳点便去了宣政殿东殿。

皇帝已经起来了,就着黄福泉端来的茶盏漱口,末了用帕子掖掖嘴,看到她,笑了下:“睡得好不?这些日子越发懒怠了,起得比朕都晚。”

秋姜想:还不是你说早上不用我伺候;嘴里当然不敢这么应答,低头道,“那微臣从今日起早起吧。”

“和你开个玩笑,你也当真?”皇帝轻笑了声,不再理会她,由黄福泉换了朝服,其余侍从宦者为他佩戴衮冕。

秋姜低着头在那儿垂首待命,皇帝从她身侧经过时,又停下了步子,沉吟了会儿,道:“明日得闲,下了朝后朕陪你出宫一趟吧。你不是一直念叨着要回谢家看看?”

秋姜霍然抬头,有些难以置信地望着她。

她吃惊的模样极为可爱,杏眼圆睁,眼珠一眨不眨地望着他,像是在判断他话语中的准确性。皇帝哼笑了声:“君无戏言,准备一下吧。”

皇帝都走了,她才回过神来,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黄福泉经过时轻轻咳嗽了声,捏着嗓子轻声提醒:“谢侍中,别让陛下觉得往常亏待了你啊。”

秋姜见四周宫娥宦者还在,忙收敛了笑意,唇边的笑容却怎么也压不住。于是,这一天她的心情都很不错。午后用了膳食,她在宣政殿整理书册,俄而,却听得门外忽然有人疾声喝道:“何人竟敢擅闯宣政殿?”

秋姜放下手里的工作,应声望去。

殿门外大步走进一个年过五旬的老者,着绛蓝色襦衫对襟织锦常服,头戴梁冠,绅带所佩是高级大吏所着的姿色绸缎,须发皆白,此刻正一脸冷凝地遥指她。秋姜挽了挽臂纱缓缓步下,待到阶下,正要说明身份,那老者已经唤来了殿外巡逻的羽卫。

“宇文尚书,还不将这人拿下!”

宇文冲却没动,按着剑站那儿,神情倨傲,瞥了这老者一眼,晾凉道:“郑中书,这人可动不得。”

“为何?”郑东阁大怒。

原来还是熟人——秋姜岿然不动,径直对二人笑了笑:“本座是殿前侍奉的女侍中,专司诏书整理和起草之事,这‘擅闯’二字,不知从何而来?”

“胡说!本官总领中书省,为陛下草拟、颁发诏书多年,只闻侍中郑钧,从未听过殿前有过什么女侍中!”郑东阁虽是儒生,双目一瞪,也带着久居高位的养尊者与生俱来的威严和骄态。此人出身荥阳郑氏,是东汉名儒后代,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向来看不起女子,且曾参与修史,力贬文成太后,先帝大怒,将其投入大狱过,后不知什么缘故又释放了,还官至中书监,权柄在握,俨然成为荥阳郑氏在北魏宦门的领头之人。

秋姜今日未着正服,他看走眼也不奇怪。且此人刚愎自用,如今又先入为主,任她如何禀明身份想必也不会信。

她也懒得辩解,只瞟了他一眼,徐徐笑道:“本座与你身旁的宇文尚书有旧,是或不是,郑中书问他便是。”

宇文冲闻声望来,饶有兴味,正愁找不到机会排挤她,不料她接着就截住了他的话:“宇文尚书在御前宿卫多年,向来深谙圣意,绝不敢欺君罔上。”

说罢,对他撩眉一笑。

宇文冲一口气憋在了心里,不由冷笑,认命地点点头,大声道:“没错,她就是新晋的女侍中谢氏三娘,乃当今大司马谢衍的嫡次女,亦是在下远房表妹。不过,表妹记性不大好,前些日子还告诉我她是御前侍奉的女尚书呢。”

时过境迁,形势已转,秋姜哪里怕他,好整以暇地笑了笑:“表兄记错了,本座可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

宇文冲真是没见过这样的女子,让人忍不住肝火上涌,再好的涵养也忍不住——何况,他根本就没什么涵养,直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好,好,好!”

秋姜点点头:“多谢表兄赞赏。”

宇文冲回头对郑东阁直接道:“既然是一场误会,郑中书请自便。在下还要巡视殿前,告辞!”一拱手就气冲冲地踱了出去。

郑东阁搞了个这么大的乌龙,自然下不太来台,瞪着秋姜等着她给个台阶下。秋姜却笑吟吟地望着她,好似没这个打算。郑东阁的脸由红变绿,越来越难看,幸得黄福泉归来,忙笑着打圆场:“大家不刻便要回来,郑中书可是有事禀报?”

郑东阁这才哼了声,一拂袖子道:“陛下归来了,我自会与他说。”

黄福泉一叠声应着。

秋姜也佩服他的好涵养,轻轻一哂,径自回了殿上。

皇帝进了殿就直奔阶上,到了高处方道:“郑卿究竟有何要事,不在朝上禀明,要来这宣政殿上说?”他也不抬头,向秋姜伸出手。秋姜心领神会,将整理好的一沓奏折躬身呈上。

郑东阁目光如炬,直直射向秋姜:“是郑钧做的不好,所以陛下将他遣送回府?臣不是为自己的侄子说话,而是为了我大魏的江山社稷着想。就算陛下不满钧儿,也可另选贤能随王伴驾,怎可让一女子担此重任?”言毕,跪地磕头不止。

皇帝心中已然不悦,但还是耐着性子道:“爱卿多虑了。郑钧身子抱恙,这些日子状态不佳,朕才准许他回府休沐,待他身子好了,不日便可重新上任。至于谢三娘,她是谢爱卿的贵女,陈郡谢氏闻名遐迩的女士,素有高才,为何不能担这区区起诏的职务?”

“起草诏书、秉承王命,乃是国之重任,怎可如此儿戏?请陛下再三思量!”他冷冷望向谢秋姜,“定是这女子妖媚惑主!需知古有妲己褒姒,夏商之所以王国,后又西施祸越,可见女子、尤其是美貌女子,绝非良善之辈!陛下执掌国之重器,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不可凭一己私欲妄然行事啊!陛下三思!若陛下不肯听臣忠言,臣只有以死相谏了!”

皇帝气得摔了手里的册子:“什么人有用,用什么人?朕心里有数。你年纪也一大把了,怎么还净喜欢做这等沽名钓誉之事?忠君爱国不是靠嘴上说说的!多为朕分忧,少给朕惹事,就这么难?来人,郑中书身体不适,送他出宫!”

几个羽卫连忙从殿外进来,将哭闹不止的郑东阁架了出去。

皇帝犹自气得手都在发抖,咬牙切齿,一字一句地挤出来:“仗着自己是荥阳郑氏一脉就敢如此猖狂?简直不把朕放在眼里!老匹夫,活得不耐烦了?”

秋姜不敢应话,低头为他研磨。

冷不防皇帝道:“你说!”

秋姜吓了一跳,手中的磨盘差点倒翻,又不敢不应,只得含糊道:“……陛下说什么?微臣愚钝,实在难以揣测圣意。”

“再敢装傻,朕就将你打发去浣衣!”

秋姜虽未抬头,也感觉到皇帝冰冷如实质的目光直直地戳在她的后背,顿时汗如雨下,再不敢顾左右而言他:“荥阳郑氏是大姓,在我朝势力根深蒂固,陛下只可制衡,而不可力敌。”

“这还算句良心话。”皇帝冷笑。

秋姜不敢抬头,唯唯诺诺地应了声。

皇帝执起一本奏章,缓缓地看起来:“那依你之见,当以何势力与之相抗衡?”

秋姜心里警铃大作,恭谦道:“微臣对朝廷之事,向来不大关切。陛下九五之尊,心中自然有数,何必再开微臣的玩笑。”

皇帝也不再逼迫,道:“罢了,你退下吧。”

秋姜应声退着出了宣政殿。

到了外面,黄福泉对她竖起一根大大的拇指:“也只有谢侍中,才敢在陛下面前这样说话,老奴实在佩服。”

秋姜都顾不得拿帕子了,抬手就擦了下汗,仍是惊魂未定,苦笑道:“公公别拿微臣开玩笑了,微臣这脑袋,可是时时刻刻寄托在脖子上,稍不留神就得下地啊。”

黄福泉叹了口气,却挤了挤眼睛笑道:“这是福气啊。”

秋姜一口老血闷在了喉咙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