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心似小小城 > 139.八卦配九宫

心似小小城 139.八卦配九宫

作者:浅浅烟花渐迷离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1:14 来源:小说旗

脑中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忍不住拿出来问盛世尧:“你说这五个人会不会与之前沉入海底的那艘船有关?他们或许就是那沉船唯一的生还者,然后当时指不准也遇上了风暴,他们游到这岛上后,找了这个洞穴当避难所,却被天祭台的磁感力引进这个裂层中,从而再也走不出去。”

这是承前启后的奇妙想法,毫无依据,只是从这些物件判断他们是船员,甚至是船长,从而判断两百米外的那艘沉船可能与他们有关联。

盛世尧肯定了我的猜测,他说那艘沉船的模式,确实是明代那种结构,而且还是官用的封舟,意为专供使臣出使外国时乘坐的官船。那艘沉船长约60米,宽15米,深约4米。有二十几个舱室,都是密闭的,舱外有4尺高的遮浪板。船体钉捻后用铁条数十根从底龙骨沿舷板箍到两沿。属具一应俱全,有桅3-5根;橹36支;铁力木舵1具,备用舵2-3具;锚4具,共重五六千斤。还有40个水柜,以保障远航的用水。

这些都是之前他与庄聿下水时,特为清点过,用以确定船只的性质。由此可见,明朝的造船业已经很是发达,比较盛名的事迹就有郑和七次下西洋。

于是,朝代上就与羊皮囊里的航海水罗盘能对上号了。那我的推论基本可成立,盛世尧在断龙石被划开后,没有估错,这个洞穴确实是被当成了避难所,但他没有意料到空间会有裂层,更有这许多玄机。

对罗盘没研究,我也不感兴趣,捡起地上那个羊皮册子看,发现那只是在外封面用羊皮包裹,而里面却是纸张,这种包裹法,使得纸张不但不受潮腐蚀,还保全完整。翻开册子,看了几页,就了解到这是个航海记录册,从陈述角度来看,确实应该是船长的册子。一连翻过去好多页,到最后记录时我发现了端倪,连忙唤盛世尧:“你快看!”

那上面记录的竟是他们几人到这洞穴后的生活。第一天,他们在这洞里来来回回走了几十趟,但最终结果全是回到这里;第二天,他们分层递进了走,第一个人站在原处,其余几人往前,隔上二十米,就再留一个,等到最后一人时他就笔直而走,最后结果一样,那个人在一小时后又绕了回来,看到了最外层蹲守的人;第三天,他们没再走了,而是在这个地方搜寻出路,把石器翻查了又翻查,甚至试图用石块把祭台转动的石盘卡住,但依旧无效。

这时候他们几人的心态有了巨大转变,屡屡求生无门,似乎所有的可能都试验过了。所以在第四第五天,他们起了烦躁情绪,开始争吵,互相怪责对方为何要进这个洞穴来避难。到了第六天,记录说食物不多了,只够......等等,我直直盯着那个字眼,然后惊异地抬头看盛世尧,“这上面写得是六个人?”

他微扫了我一眼,轻声说:“你才发现?之前第二天记录上,列举的人名就有六个了。”我一听,往前翻了几页,第二天他们使用分层递进法时,记录的都是谁谁站在哪,我并没留意到是几人,也想当然以为是五人在试验,如今一数,果然是六人。

可这里只有五个人的白骨,那第六个人去了哪里?直觉这个很关键,关系到我们如何出这洞穴,连忙往后翻,但之后的记录很杂乱,并未提到那第六人,最后一页上只留了四个字:我很遗憾。字形歪扭,是因为无力的原因吗?能够记录这么多天,足以证明他们最后是饿死的,而不是因为这怪祭台和磁感力。

记录者写“我很遗憾”四字,他遗憾什么?生命即将结束?任务未完成?或者说,还有未了的愿望没实现?

显然从这四字上去推断是不通的,只能换个角度重新想。如果进到这洞穴并且受困的人有六个,而死在这里的却只有五人,大胆假设这个没在的第六人离开了洞穴,而洞口的那个断龙石就有极大的可能是这个人给关上的。他的本意是想杜绝旁人再入这洞,但仅凭一个人之力怎可能弄那千斤重的断龙石?似乎此路又不通啊。

“不,你这想法可以成立。”盛世尧突然出声打断我的沉思,“假如这第六人在无意中触发了什么而离开洞穴,他根本无需搬动断龙石,因为那断龙石本身就存在的。你看这祭台与断龙石的材质,与岩石不同,色偏白,精度和密度都很强,而在磨刻的手法上也一致。所以可以肯定,它不是第六人所设,而是与在此设立天祭台的是同一人。”

“那也就是说,这个人在出去后触碰了洞口的机关,然后导致断龙石压下?”

盛世尧仍然摇头否决:“也不是,洞口那个断龙石完全就没有机关,若有机关设置,我不可能看不出来。故而它的机关只可能是在这里,你不要忘了记录上,他们曾在这处仔细搜查,又对这祭台几番研究,甚至拿石头卡住它运转,故而断龙石很可能就是在那时沉落的。”

这倒是很有道理,可问题是我们在这研究半天那断龙石怎么下来的有什么意义?我只想知道那第六人到底有没有出去,如果出去了又是怎么出去的?

盛世尧目光移转,缓缓道:“如果这个人真的出去了,那必然是通过这祭台。”

我也循着他目光去看,等于说一切回到原点,现在的线索都不是线索,还得研究透这个会转动的石器,才能破解出答案。而我心中却有隐忧,现在根本无法证明第六人有出去,就连那断龙石降落也被证实是布置祭台的人所设立的巧关,很有可能那个人死在了某个我们没走过的角落也说不定。

盛世尧见羊皮囊里再无可搜寻的的物件,起身再次走向了祭台,之前我们都是站在外围看,这次他从旁找了块尖石去触碰,发现并无特别的现象,他又蹲下身去研究那个小八卦。突然他似乎发现了什么,而这时刚好上面石盘在转动,他边观测上方,又边留意八卦。等这一轮转动停止后,我发现他的黑眸发亮,不由问:“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他说:“我知道这祭台转动的原理了。它是通过上面的主八卦带动副八卦来运转的,每转动一次,八卦中心部位就会随着转动,而等到停止时,相对应的方位就有所不同。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当这些对应方位不同时,图形就不一样,而代表的意义也就不同。”

我听得一头雾水,苦笑着说:“你能不能讲简单点?”

“简单点就是这五组八卦每次转动形成的卦位,相当于一副九宫图,八卦配九宫,可谓精妙。这个设立祭台的人是个高人,他想通过这八卦九宫之法,敛聚阴阳之气,改变空间磁场,从而达到磁场平衡与空间平衡共存。”

“所以呢?这个人是要做什么?”

盛世尧眯起眼,轻吐几字:“得道成仙!”

闻言我不由失笑,“得道成仙?荒谬!若是人类靠这种石器就能成仙,那还不都上天去了啊,那样我们头顶的天宫会很挤吧。”怎么老有人这么天真的呢,而且得道成仙当真就好吗?古有秦皇汉武,后有明朝天宫,都对长生成仙之术汲汲以求,最终的结果呢?不过是贻笑大方而已,还在他们帝王路的晚年添上一副败笔。

发觉盛世尧没有回应我,而是怔忡地盯着石器,似在沉思又似在发呆,他这种神情,我还是第一次见。等了片刻,见他仍没回神,不由去推他询问:“怎么了?”

他侧转头看向我,黑眸沉浮复杂情绪,“小小,这个天祭台很可能来自那个年代。”

没来由的冒出这么一句话,我一时没反应过来,隔了几秒后眼睛睁大,吃惊地问:“你是说两千年前?”这也未免太巧了吧,等等,他曾是巫师,别告诉我这个东西曾是他用过的啊,那真的不是巧合来形容了。

幸而他摇头说:“我没见过这东西,但它的形状而祭文符号模式很像那时的器具,滇国对五行八卦文化没怎么研究,但对九宫却研究甚深,你看到聿的地宫内机关巧设就是用九宫图,这是当初滇国始祖带入的楚文化。而后期滇国向汉朝投降后,汉武帝第一件事就是搜掠滇国的巫术与九宫玄学,故而汉朝对八卦配九宫深有领悟。”

“你不会想说这个祭台是汉武帝弄的吧。”

“他贵为帝王,自然不会亲自动手,只需请得道高人安设,八卦也正是道家象征。”

汉武帝晚年沉迷炼丹术,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之药,是为载入史册。可我不懂,弄这么个石器在这座孤岛上,又有何用?难道祭台敛聚的阴阳之气还能让万里之外的汉武帝吸收?

却听盛世尧道:“他是效法秦朝始皇帝,曾有嬴政派徐福寻长生不老药,觅得蓬莱仙岛,汉武帝刘彻也想让得道高人替他找一处仙岛,而仙岛就得用这天祭台来吸天地精华,敛阴阳之气。没发现吗?刘彻很多行为都是在沿袭秦皇的痕迹,他将超越秦皇当成最崇高的目标。”

古来都把秦皇汉武并列而谈,可见两代帝王同样不凡,又何来超越一说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