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雪淞散文随笔集 > 左宗棠出山4

雪淞散文随笔集 左宗棠出山4

作者:长春雪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1:27:52 来源:小说旗

一年后,广西发生太平天国起义。朝廷委任养病的林则徐为两广总督,令他到广西平乱。林则徐赴任途中病入膏肓,临终口述了一封奏折,在奏折中力荐左宗棠:“臣为官举政多年,遍数门生故吏,唯以左氏宗棠令臣倍加叹服,其文可安邦定国,武可治军靖乱,才具盖世无双。国家有难,朝廷亟须用人之际,望起用此干练之才。”

以林则徐的地位和影响,如此恳切地上奏朝廷起用左宗棠,自然引起很大反响。

林则徐去世,举国震悼。他在临终之时专门举荐之才,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举人,咸丰皇帝颇感奇怪,便问老师杜受田道:“师傅是否了解湘阴举人左宗棠?”

“臣也不太了解。不过臣向湖南籍的官员打听过,此人三次进京会试,都未能及第。据说他注重经实致用之学,对农事、盐政、水利、兵法等多有研究。为人颇为自负,自称今亮,有些恃才傲物。”杜受田如实答道。

咸丰对“恃才傲物”四字十分敏感,便对杜受田道:“自称今亮,口气好大。既然他这样自负,就考个状元让朕瞧瞧。”

杜受田则比较客观地说道:“林则徐既然推荐,肯定左氏有他过人之处。如果皇上想用他,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不过,如今最急的事是安排广西督师的大员。”

可朝廷几次更换钦差大臣,均束手无策。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连占江华、永明、桂阳、郴州。在郴州,又有数千矿工投奔,被编为土营,专门负责挖地道、埋地雷、炸城堡、掘堑壕。湖南巡抚骆秉章与湖南提督余万清商议,为防备太平军北进长沙,便在衡州聚集重兵设防。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听说长沙空虚,避实击虚,率军兵临长沙城下。骆秉章因连失州县,被撤职查办,贵州巡抚张亮基接任。临危受命,凶多吉少,张亮基的幕宾多不愿随他赴险。他想起贵东道台胡林翼就是湖南人,对湖南的情形熟,而且结交人多,就请他推荐几个人才。此时胡林翼正带兵驻湘桂边界,收到张亮基的信立即推荐了左宗棠——左子季高,才品超冠等伦,廉介方刚,忠肝义胆,与时俗迥异。其胸罗古今地图兵法,本朝典章,切实讲求,精通时务,访问之余,定蒙鉴赏。即使所谋有成,必不受赏,更无论世俗之利欲矣。

张亮基得此推荐后很是高兴:“林则徐也向朝廷举荐过左宗棠。如果这位左先生真如他们所说,才能卓异又不计名利,那实在太难得了。”

幕宾看了胡林翼的信提醒道:“依胡观察的说法,这位左先生未必好请。”

“恃才傲物嘛!如果左先生果真有才,三请四请都无不可!”张亮基决心已定。他写好亲笔信,派出两名公差快马加鞭到湘阴去请左宗棠。

两位公差赶到湘阴时,左宗棠已是人去屋空。他们向人打听,大家都说左先生已去青山白水洞避难了。没办法,两位公差只得又赶往那里。青山在湘阴东部,峰峦交错,沟谷纵横,地形复杂。白水洞在一条山谷之中,因为洞底岩石为乳白色,所以流水看上去也呈白色,因此被称为白水洞。洞不大,也不深,但洞外巨大的岩石形成天然的厅堂,左宗棠和好友郭嵩焘便把茅屋建在这天然厅堂之中。屋后潺潺流水,谷中啾啾鸟鸣,这里也算得上是世外桃源。郭嵩焘是左宗棠的同乡,是翰林院庶吉士,因老母去世,丁忧在籍。两人在此搭建茅庐,比邻而居。张亮基的公差赶来时,左宗棠正与郭昆焘下棋,两人一边下棋一边聊天。郭嵩焘道:“听说太平军已把长沙围起来了。”

“他围他的城,我们下我们的棋。”

“看来天下要大乱了。”

“大乱了才好!乱极则治。”左宗棠拿着棋子砰砰敲着桌案。

“依三哥看,长毛会不会打到白水洞来呢?”郭昆焘问道。

“不会。”左宗棠向前攻出一只卒子道,“长毛从广西到湖南,攻下过永安、全州、道州,可随后又都放弃了。他们围攻过桂林,攻不下就又撤走了。他们这么多人,吃饭就是个问题,所以必须不断劫掠通都大邑,最不济也要是个县城。白水洞这样的地方,就是请他们也不会来的。”

两人关注棋局,公差到了跟前都竟然未发觉,两位公差只得拱手问道:“敢问两位,左先生可住在这里?”

两人见是公差,互相对视一眼,左宗棠示意噤声,问道:“这里姓左的多得是,你们找哪位左先生?”

“我家老爷找名宗棠字季高的左先生。”公差回答道。

“你家老爷是何人,找左先生又有何贵干?”左宗棠接着又问道。

两位差人见此人刨根问底,便起了戒心:“先生若知道左先生在何处便告诉我等一声,若是不知,我等就另找别人相问。公务在身,恕难相告。”

“实话说,你们找我算是找对人了,如果不告诉我原因,你们就甭想找到姓左的。”左宗棠头也不抬,继续下棋。郭嵩焘也在一旁帮腔道:“两位差官,他的话不假,你们实话实说错不了,他有办法找到姓左的。”

两位公差交换了一下眼神便道:“我等是巡抚衙门的,奉张抚台之命前来请左先生。”

“左某与你家大人素不相识,请他做什么?”

“我家老爷请左先生出山当师爷。”

“哦,是这么档子事。”左宗棠闻言一笑道,“告诉你家老爷,姓左的那个人本领不大脾气大,他不会当什么师爷的。要论刑名钱谷,绍兴人是出了名的,请你家老爷另请高明吧。”

一位公差很聪明,他大概已猜出眼前之人就是左宗棠了,所以故意道:“这位大哥此话差矣!钱谷师爷我家老爷自然不缺,我家老爷要请的是能出大主意的军师,也只有左先生这样的人担当得起。贵东道台胡大人曾对我家老爷说这位左先生乃湘阴卧龙、今世诸葛,怎能与绍兴师爷相提并论呢?”

这话说得左宗棠很是高兴,他仰头对郭嵩焘道:“看,又是这胡润之多事。”

郭嵩焘对两位公差道:“你们算是找对人了,这就是你们要找的湘阴卧龙。”

两位公差重新见礼,恭恭敬敬把张亮基的亲笔信奉上。左宗棠看罢,便把信放到一边对两位公差道:“你家大人的美意我心领了,回去告诉抚台大人,就说左某才学寥寥,没有胡润之说得那么好,请他另寻高明。”

两位公差再三相请,无奈左宗棠意志坚决,两人只好悻悻而归。见公差已走,郭嵩焘诧异地问道:“张抚台都说了什么?季高怎么一口就回绝了?”

左宗棠把信递给郭嵩焘,郭嵩焘看罢说:“难得张抚台如此诚心相请,季高何不就此出山?”左宗棠连连摇头道:“出山容易回山难。如今国事败坏,朝廷贤奸不分,官员贪贿成风,地方盗贼蜂起,一遇旱涝灾害,更是饥民遍地。说句不中听的话,如今的朝廷就像一座破草房,一把火就会烧个干干净净。这时候去长沙,这不是飞蛾扑火吗?”

“那依你的意思,如今到了改朝换代之时?”说出这句话,郭嵩焘又觉不妥,他看一眼周围,在这深山之中,并无外人。

左宗棠没那么多顾忌,依然大着嗓门道:“改朝换代未必,但长毛深得人心却是显而易见的。长毛进了湖南之后,已有十万之众。你想他们在广西起事的时候不过几千人,才一年多就到了十万余众,如果不是深得人心,能一呼百应吗?不过跟着长毛闹腾的多是些目不识丁的百姓,他们信奉上帝,其他神明一概不信,走到哪里砸到哪里,连孔圣人的牌位也当柴烧了,所以读书人很少跟他们走。历朝以宗教笼络人心、趁机起事者层出不穷,不过都是拿本土的教义相号召,现在长毛却拿洋教来做文章,实在不智。洋人贩***、割我土地,天下稍明事理者谁不恨之入骨?长毛早晚要败在这上面。”左宗棠看看郭嵩焘又说:“在此乱世时,出山须谨慎呀,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