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雪淞散文随笔集 > 秦始皇的生涯和事业8

雪淞散文随笔集 秦始皇的生涯和事业8

作者:长春雪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1:27:52 来源:小说旗

反间计

公元前247年,秦军攻打魏国,魏军节节败退,在危急时刻,魏王想到了足智多谋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十年前因窃符救赵得罪了魏王,不敢回国,住在赵国。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开始不答应,使者反复劝说,信陵君感到自己是魏国人,还应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重,打消了顾虑,随使者回到魏国。魏王任命信陵君为上将军,主持抗秦战斗。

信陵君领命后,感到魏国势单力孤,很难战胜秦国,决定实行联合抗秦的策略。他派出使者向各国求援,说服各国君主联合抗秦。由于信陵君在各国威信很高,各国都愿意参加联军,信陵君对各国说:“我们上次联军进攻秦国失败,是由于指挥不够统一,派出的军队也不够强大。要吸取上次教训,派出强兵,并由我统一指挥,加强领导。”各国也都同意。于是赵、韩、魏、楚、燕五国联合起来组成共有三十万人马的联军。

信陵君率大军出征前仔细思考了作战方针,他想,上次秦军是采取擒贼先擒王的办法,先攻统帅国的军队,这次可能还会这样做。我魏**队就虚设前锋,待秦军来攻时一触即溃,诱敌深入,进到联军包围圈,然后鼓而歼之。进到前线他便按此方针做了部署。

秦国派出蒙骜、蒙武父子为正副统帅率领四十万兵马迎敌。蒙骜的孙子蒙恬也随军参战,到了前线,十八岁的蒙恬提出想当先锋杀敌立功。蒙家世代为将,蒙骜想锻炼年轻的孙子,点头同意了。蒙恬说:“我们去年采取擒贼先擒王的办法,一举击退联军,这次也行此道吧。”

蒙骜点头说:“可以。”又说:“不过,信陵君不是春申君,他足智多谋,你要小心进军,不要轻举妄动,遇到不明情况要向我汇报。”

“是。”蒙恬回答。接着他派出侦察部队,侦察到魏**队驻扎的位置。

第二天清晨,蒙恬率领一支精锐骑兵部队突袭魏军。魏军按信陵君部署交战后支撑了一下,然后就逃跑。蒙恬年轻气盛。见魏军溃逃拍马便追。他只见前面信陵君的帅旗在晃动,便向前直冲,想擒到信陵君立一大功。没想到冲入一条山谷后,从两面山上射出密集的箭矢,许多人马被射倒。蒙恬这才知道中了埋伏,急令撤兵,可联军大批人马冲出,将他的部队团团包围。蒙恬感觉形势危急,令一名副将冲出求救。

蒙骜接到报信后很是生气,心里骂道:“真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让你小心,你却只顾贪功冒进,中了埋伏。”他急忙率领一支骑兵前去解围。路上有一条河流,河水不深,骑兵涉水而过。没想到信陵君已派人在水底撒了很多刺马铁钉,以阻击援军。秦军的马被铁钉扎得嗷嗷乱叫,有的摔倒,有的乱奔,部队被冲得一片混乱。这时埋伏的联军又乘机杀出。蒙骜想,这信陵君着实厉害!不过他久经沙场,很快制止了混乱,率军激战。经过一场混战,蒙恬被救了出来。但秦军也伤亡惨重。蒙骜只好率领剩余人马退入函谷关死守。

秦军大败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因为秦国强大,经常听到的都是获胜消息,没想到这次大败。秦王嬴政和丞相吕不韦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蒙骜带出的是秦军主力,现在遭受重创,马上再派出大批人马有些困难。那怎么办呢?有的将军提出死守;有的大臣提出议和,以作缓兵之计。秦王反对议和,我强大秦国战败议和,太掉价了。这时一位青年官员站了出来,提出一个计谋。这个青年官员叫李斯。

谈到李斯,还得专门介绍一下,因为他以后是秦国非常重要的人物,伴随嬴政奋斗一生,功劳大大的。(过失呢?也不算小)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比嬴政大十七岁,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吃人粪的老鼠,又瘦又脏,一见到人和狗,就被吓跑了。他又在仓库里看到偷吃粮食的老鼠,很自在,没人管,吃得脑满肠肥。于是,他发出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说,一个人生活得好不好,就像老鼠一样,在于所处的环境。李斯不甘寂寞,想改变环境,干一番事业,过富贵日子。可怎样才能飞黄腾达呢?他没有当大官的爸爸走后门,那就先学个研究生长知识吧,这也是资本。于是他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子为师。荀子是当时着名的儒学大师,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但他不象孟子那样墨守陈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子的思想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成之后,反复思考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其它各国也在走下坡路,决定到秦国去。

临行之前,荀子问李斯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秦国雄心勃勃,国势强盛,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场。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国去。”

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先见到秦相吕不韦,对他说出自己见解:“凡是做大事业的人,都必须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力量衰落,各诸侯国之间连年争战,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吕不韦对李斯的见解很赞赏,收他为门下舍人。在一次见到秦王嬴政时,李斯又说出他的见解,这正合嬴政心意,嬴政又看了他写的文章和字,觉得他确很有才,看问题也有眼光,因而提拔他为长史,相当于秘书官。这里再多说一句,嬴政对书法是很欣赏的,他不但对写一手好字的李斯欣赏,对写一手好字的赵高也欣赏。此二人以后飞黄腾达,写得好字算一块敲门砖。

话再说回来,李斯提出的计谋是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就如同当年在长平之战挑拨廉颇与赵王的关系一样。如果信陵君失去国王-信任,就当不成主帅,联军也就垮了。这个办法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秦王嬴政和众臣都拍手叫好。秦王立刻让吕不韦派一批人带着大量财物到魏国实行反间计。

秦国派出的间谍到了魏国买通一些重要人物,让他们散布信陵君的坏话。于是有人说:“信陵君在国外呆了十年,是与魏国有二心的。现在统帅魏**队,魏**队快成了他的私家武装了,危险哪!”还有人说:“信陵君不仅统帅魏**队,这次还统帅五**队,各国都知道有魏国信陵君,哪里知道还有魏王!”甚至有人说:“如果信陵君趁此时机自立为王,各国都信服信陵君,一定会帮助他夺权的!”

秦王嬴政也积极配合谣言,他故意问在秦国的魏国使者:“我听说信陵君要当上魏王,是这样么?”使者马上把这消息传回给魏王。秦王又按李斯主意,以回国为条件,让魏国人质太子增给魏王写密信,说秦国以帮助信陵君做魏王为条件,请他撤兵。??

就在魏王越来越怀疑信陵君要篡位的时候,得了秦国大量财宝的太子增回来了,他再次对魏王提出对信陵君不能信任。魏王听了太子增的话,终于动摇了,他怕信陵君篡位,下令免去信陵君统帅的职务。(谣言真是可怕呀!那些贪恋钱财,传播谣言的小人更可怕!)五国联军也就这样瓦解了。

信陵君回国后内心非常痛苦,有口难辩,伤透了心,于是称病不朝,整日在家中与宾客彻夜饮酒,与妻妾厮混,自暴自弃。他想,我这样你魏王总不能再怀疑我了吧?没过两年,他就因酒伤肝脾而身亡。

秦国得到信陵君死去的消息,感到心腹之患已除,急忙派军队攻打魏国,拔二十城,并于前242年设置了东郡,治所(地方长官办事的处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东郡已包括现在山东的一部分。秦国势力迅速向东方发展。

秦国继续采用李斯的计谋,在运用军事手段打击六国的同时,辅之以挖心战略,如派人行贿、施离间计,人为制造内部混乱,逐渐削弱六国。李斯献策有功,被秦王任命为客卿。卿是战国的一种官职,本身无具体职责,爵位中等,但此官弹性很大,可以很快得到升迁。如果是外国人到秦国做了卿,就叫客卿。商鞅由卫入秦初期也做过客卿。至此,李斯凭借自己的能力从当舍人开始已跳了三级台阶,从舍人开始,后为郎、长史、客卿,他的才能已为秦王和吕不韦知晓,为进一步施展才干、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