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1986 > 32 马东鹏带来的好消息

重生1986 32 马东鹏带来的好消息

作者:冰川火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5:18: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着这群面黄肌瘦的女同志,高天真有点为难了。

他也知道张海平说得对,这些女知青,不能说手无缚鸡之力吧,前些年在农村,跟广大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力气还是有一把的,但是总不能让她们真去蹬三轮揽客吧?

就算女知青们能拉下脸来,高天也不能这么干。

苦笑了一声,高天问道:“姐姐们都会做些什么,说说呗。”

他在沙发上坐着,江媛媛很有眼色,搬了几条长凳过来,让这些新来的知青有个坐的地方。

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女知青笑着说道:“我会缝纫,绣工也能拿得出手。”

高天点点头,对江媛媛说:“媛媛记下来。”

江媛媛拿了个小本微笑着开始记录。

“我会编织,手工编织,同心结、手串啥的都能做。”

“我会纳鞋底子。”

“我会画画。”

“赶个驴车马车的我没问题。”

“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我无所不能。”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的说着,所会技能更是五花八门,听得高天张口结舌。

那个会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的大姐姐,你这么能,咋不去八大胡同找份工作呢?那儿才是你事业发展的最佳方向啊。

江媛媛边记录边咂舌,这些女知青,还真是……各有所长啊。

她实在找不出更合适的形容词了。

见大家眉飞色舞的说完,又低下了头,一副非常不自信的样子,高天心里五味杂陈,这些人,离开城市太久了,甫一返城,根本不适应城市的生活了。

因为早些年就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闺女熬成了黄脸婆,回来后天然带着自卑感,下意识地就会觉得低人一等,能有自信才是怪事。

还有一点高天也能想到,女知青天生就比男知青适应能力差,大老爷们儿,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就像张海平说得那样,只要有膀子力气,在哪儿都饿不死人。

女知青就不同了,进入到一个新环境中来,不仅要尽快地去适应,能干的工作也实在很少。

琢磨了片刻,高天决定将胡同游这事儿彻底做大,有技能有手艺的,资助她们开店,啥也不会的,搞个培训让大姐姐们当导游去。

人都来了,总不能真把她们赶走吧。

再说了,一咬牙一跺脚狠着心把人赶走了,街道办武主任也不能干不是?

你小子把人都赶跑了,还想让街道办扶持你开旅游公司?还想办贷款?姥姥!

想明白后,高天笑着说:“既然大家信任我,那我也不能让大家失望。我提几个建议,大家觉得成,咱们继续往下聊,大家觉得干不了,我也就彻底没办法了。”

知青们眼巴巴望着高天,一副热切的神色,均点头不已。

高天继续说道:“我打算开家旅游公司,以胡同游为主要经营项目,大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都知道咱们北京的老-胡同都有着深厚的底蕴,来北京不逛胡同相当于没来一样,所以说,深度开发胡同游,就是咱们这家旅游公司的重点项目。”

大家聚精会神听着高天做介绍,有精明的知青,还掏出小本记录着,生怕漏掉了高天说得每一个字。

高天对这名知青认真的态度深感满意,不禁深深看了她一眼,只见这位大姐姐面容清秀唇红齿白,两条油亮乌黑的麻花辫垂在前胸,穿一身洗得很干净的土黄色旧军装,衬托的她整个人英姿飒爽。

见高天盯着人家一大姑娘走神了,江媛媛剜了他一眼,红着脸拿笔戳了他一下,轻声道:“大家都等着呢,你快说啊。”

高天瞬间回魂,捂着嘴咳嗽了两声,继续说道:“相信各位大哥大姐对咱老北京的胡同都不陌生吧?”

张海平笑着回答:“那是,说起来大家都是胡同串子,打小从胡同里长起来的。”

一个叫杨光伟的知青接过了张海平的话茬,对高天说道:“高经理,我跟您介绍一下大家吧。”

高天点点头,“成啊。”

“我叫杨光伟,南锣鼓巷的。”自我介绍完毕,杨光伟挨个点人头说:“张云鹏,帽儿胡同的;于亮、汪雪梅,烟袋斜街的;郭鹏、江涛、郑红霞,东交民巷的;张斌、司晓明,五道营胡同的……”

高天认真听完,也是咂舌不已,好嘛,整个一个老北京胡同串子大集合,京城有点知名度的胡同,都被这些老知青承包了。

这样也好,以他们对各自胡同的了解程度,倒是省去了很多麻烦,比如说不用再对他们进行额外的培训,他们就能直接上岗,全都属于即插即用型人才。

杨光伟每点到一个人的名字,该同志就冲高天微笑着点头。

高天也对他们点头微笑,然后说道:“现在呢,咱们公司还处在筹备阶段,街道办会帮助我们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大家过来了,我想,就意味着大家是愿意从事这份工作的。”

知青们又是点头不已。

高天继续道:“既然大家愿意跟着我干,那么咱就得立立规矩,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何况我这是个私营企业,我不能因为大家是街道办领导安排过来的,就碍着领导的面子坏了自己企业的经营。”

张海平是这帮人里的老大,他说话,大家言听计从,于是,张海平再次站出来代表大家表态道:“那是自然,高经理您说就是了。”

高天点头后说道:“老爷们儿都去蹬三轮揽客,没问题吧?”

张海平笑着说道:“没问题,大家伙儿别的没有,一膀子力气还是不缺的。”

高天也笑了,从江媛媛手里把本子拿过来翻看着,然后说道:“刚才各位姐姐都说了下自己会啥手艺,我大体上翻了翻,发现姐姐们还真是人才济济。”

女知青们被高天调侃得脸都红了起来。

高天也不再逗咳嗽了,直言不讳道:“我是这么想的,胡同游,可开发的项目太多了,别的不说,从咱们这儿到雍和宫,直线距离4公里。前几天我去雍和宫转悠,发现北新桥那边的老房子都快坍塌了,我准备把这些老房子拿下来,拆掉后重新起楼,楼房盖好后做特色产品买卖。

比如说那位会绣工的大姐,您可以绣一些鸳鸯戏水图啊,风景名胜图啊之类的卖给外国游客;那位会缝纫的大姐,您可以开家成衣铺,专做旗袍,相信收入也不少;会编织的姐姐更是天然吸进利器了,您想啊,老外大傻帽儿,逛一趟雍和宫,不带点儿同心结、中国结啥的走,他不等于白来一趟么?”

高天这番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会编织的司晓明眼睛亮晶晶的望着高天,有点羞怯地问道:“高经理您说的这些生意好是好,也确实能赚钱,可是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我们这些人穷得很,哪来的本钱投入啊?”

听了她的话,大家也都点头不已,神情一下黯淡下来。

高天微笑着说道:“本钱你们不用担心,我给大家提供就是了。不过先说好,我出本钱,大家出手艺,每家店铺,我是要占股的。换句话说,我以资金入股,大家用技术入股,挣的钱具体怎么分,我考虑清楚后给大家一个明确答复。”

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女知青们激动地笑成了眯眯眼。

那些没有手艺的女知青垂头丧气,一个叫马兰花的女知青喏喏地问道:“高经理,我们几个既不会缝纫,也不会绣工,咋办啊?”

高天笑眯眯说道:“那就只能去当导游了。”

马兰花嘟着嘴说道:“好吧,导游就导游吧,总比待在家里招人烦强得多。”

看来,她在家没少受父母甚至兄弟姐妹的闲气。

事情初步敲定下来,大家对高天的安排都感到满意。

正在闲聊之际,电话响了。

高天起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话筒,“您好,哪位?”

话筒中传来马东鹏沉稳地声音:“天儿,我啊。”

“马叔儿,事儿办好了?”高天从马东鹏的语气中就能听出来,一准儿是事情办利索了。

“嗯,区领导答应将你的旅游公司纳入到区政府重点扶持企业行列中来了,并且已经跟税务局领导打过招呼了,从三月份开始,减免你旅游公司百分之五十的税收。”果不其然,马东鹏开口就送上好消息。

“谢谢马叔儿了,多亏您跑上跑下的,我这小公司才能得到区领导的认可和支持。”高天客气道。

“跟叔儿就甭客气了。另外就是,街道办工商所那边,我也打好招呼了,你明天派个人去找所长秦怀栋办手续就可以了,想好公司名儿,还有注册地址,免得到时候抓瞎。”马东鹏笑着说道。

被他这么一提醒,高天挠头了,公司名称好说,注册地址挺难办的。

主要还是因为房屋管理政策的问题,这个年代,除了公家房和少数私人房产外,大多数沿街房都是属于房管所管理,且房屋的使用性质大多是居住。

你去工商局进行营业执照的注册登记,工作人员势必会询问你经营场所在哪里,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居住型沿街房原则上是不会被允许作为经营场所使用的,想要改变房屋使用性质,得经过起码区一级的房管部门领导的同意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