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捡漏王 > 第97章 林天一题诗

捡漏王 第97章 林天一题诗

作者:老三家老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2:18: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永清公主凄然一笑:“奴家感谢公子厚恩,奴家并无行装可要收拾,除了身上遮羞衣着之外,奴家不想再带走皇宫中一草一木。”

林天一头疼的望着永清公主:“你不带点细软出去,将来该如何生活?”

“奴家有手有脚,百姓如何生活奴家就可以如何生活。若非奴家贪恋红尘,不然必定以死明志。”

“和亲之例不可开,若此次和亲退敌计成,外族必会以为我大明懦弱,必凌辱之,长久以往江山危矣。”

“奴家别无所盼,奴家出走,必定会触怒朵儿呼拉茶,父皇也别无选择,只能与朵儿呼拉茶开战。奴家希望父皇能振奋我大明雄风,率领我大汉男儿血战那兀良哈异族,让他们知道我汉人不可欺,汉人不可辱。”

林天一不可思议的望着越说越亢奋的永清公主,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位看上去娇柔万状的永清公主竟然是一个外柔内刚的狠角色,她竟然是想要以自己的死或者出走来逼迫朱瞻基与兀良哈决一死战。

若非是自己的出现给了永清公主一线生机,看永清公主现在的样子,她是已经下定了必死之心了。

这特么,朱瞻基你竟然还不如你女儿看得清楚,你特么真不愧是姓猪。

你特么以为你认怂了就不挨打了?

人家特么只会打得更狠。

你占着这么广褒的江山,谁不眼红?你难道不知道怀璧其罪的道理?

认怂,认尼玛蛋,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不服咱就干,俩肩膀顶着一个脑袋,谁也不比谁多,谁也不比谁少,怕个球,人死鸟朝天,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艹。

林天一更加坚定了将永清公主带出皇宫的打算,就算为了迫使朱瞻基硬一把也得这么做,省得这个逗逼皇帝只知道把精力都放在铸造劳什子宣德炉上。

当然,宣德炉还是一定要拿几个的,任务完成不了天命系统的惩罚林天一可是承受不起的。

林天一红着老脸咳嗽了一声,冲着永清公主说道:“永清姑娘,实不相瞒,我二次进宫是为了朱瞻基铸造的宣德炉而来,朱瞻基玩物丧志,我想多少给他一点教训,最少在这皇宫中丢失了重要东西,也能让朱瞻基多一些危机感,如果他还不警醒,我下回就把他的国玺也拿走。”

这特么的,当着人家的面说自己要偷东西,而且还说的这么正气凛然,这也没谁了。

本已起身的永清公主冲着林天一裣衽一礼:“公子忧国忧民,父皇玩物丧志,确实应该给他一些教训才是。不过公子只是取走几个宣德炉恐怕还不足以震慑父皇,奴家认为公子当在壁上留言以警父皇。耳殿中备有笔墨,奴家这就去取来。”

我去,还得留言啊,用不着这样吧大姐,我只是偷香炉来的,我给朱瞻基留言说什么啊?

侠盗楚留香到此一游?

永清公主已经打开殿门轻手轻脚的向耳殿走去,林天一一头黑线的直奔最近一个佛龛,伸手触摸到佛龛前依旧香烟袅袅的铜香炉,脑中的鉴定术迅速给出了提醒:四足方口朝冠耳宣德炉大器,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制,估值33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

握草,这么值钱?

林天一毫不犹豫的倾尽香灰,拎起宣德炉塞进了胸前背包。

这个宣德炉虽然是宣德炉中的大器,但是直径也不过是二十多厘米罢了,林天一带来的背包足够大,邡这样的宣德炉足能放十几个。

只不过这宣德炉的份量是异常沉重,入手下坠,林天一估摸着这一个宣德炉恐怕得有十来斤重,到不愧是百炼精铜和珍贵金属合成的。

林天一手脚不停,风卷残云一般将七座佛龛前的七尊宣德炉收入囊中,虽然沉重,却也忍不住咧开大嘴笑了一下。

别说一回拿回去七个宣德炉了,恐怕只拿回去两个就已经足以获得完美级的奖励了。

现在该认真考虑该怎么把永清公主带出皇宫了,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自然就是带上她一起噔的一下飞走,眨眼之间斗转星移,但愿别吓着永清公主才是。

不过林天一没试验过使用穿越术携带活人是否可行,总要试过才知道。

就算不行,林天一也有把握把永清公主带出宫门,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反正在古代经历的一切对他来说就跟可以随时存盘的单机游戏一样,一次没有通关重来就是,就算大摇大摆从宫门走出去也非无可能,最多只是多浪费几次穿越术罢了。

这时永清公主已经拿着笔墨快步走了回来,她只是扫了一眼已经是一片狼藉的七座佛龛,马上将目光转到了林天一脸上:“公子,笔墨取回来了,奴家为公子侍墨,劳烦公子留言警示父皇吧。”

抓着毛笔站在壁前,林天一却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了。

朱瞻基,你闺女被老子带走了,你断了和亲的念想,老老实实去给老子跟兀良哈干?

这不逗逼么这是。

林天一沉思片刻,大笔一挥,扬扬洒洒在雪白的墙壁上题下了一首诗:

雪压枝头低,

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

依旧与天齐。

林天一的毛笔字功底还是有一些的,更何况他脑子里装着那么多的名人书法字画,虽然他从来没有刻意的练习过毛笔字,可是此时信手拈来却也是一气呵成,挥毫泼墨自有一番气势。

永清公主看到林天一题写的这首诗微微蹙着眉头思索了一番,却也是眉梢一挑豁然开朗。

这首诗是明太祖朱元璋所作,题为咏竹,虽然欠缺工整,却自有一番豪气在内,以竹咏志,喻示遇到挫折虽可暂时忍让,但是却要有忍让的底线,一旦时机适宜,自当挺拔勇而抗之。

用太祖诗作教训朱瞻基,简直是太合适不过了。

题写完这首诗之后,林天一在诗後随笔写了一行小字:永清我带走了,不必寻找,尔等好自为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