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438章 私盐

大明国师 第438章 私盐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8:11:17 来源:小说旗

第438章私盐

郑赐留下这句话,便快速出了西花厅,而陈瑛、马京等人则继续喝茶。

李庆也是聪明人,他见状也赶忙站了起来,向众人道:“我去房间取点东西。”

他说完,竟是头也不回,匆匆离去,也不知道是真去刑部自己的房间取东西了,还是溜了。

众人皆是傻眼,谁都没料到,李庆居然也跑了!

不过郑赐和李庆的离席并未影响三法司的工作。

李庆追着郑赐一路小跑,来到府衙后院僻静处,两人关上门。

刚一碰面,李庆便问道:“部堂为何缺席?陛下那里恐怕不好交代。”

李庆追上郑赐,本就是对他行为不解,郑赐却苦笑着对着李庆道:“现在事情麻烦了,我得仔细想想,才寻个僻静处,你跟来作甚。”

李庆是典型的专业官僚,脑子里想的都是司法的事情,此时还没看透:“部堂,大不了把李至刚轻判或者直接判无罪就是了,有什么麻烦的?”

“现在不光是判不判,怎么判的事情。”

郑赐蹙眉道:“我本想拿捏一下李至刚的,不说搓圆捏扁,也得让他过的不那么容易,毕竟之前陛下也是这个意思.但今日国师作为钦差出现,我却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是因为国师在帮李至刚脱罪吗?”

“不。”

郑赐最擅长揣摩皇帝的心意,此时已经敏锐地察觉出来,怕是皇帝让三法司统一意见后,可能又发生了些他所不知道的变故,而这种变故,极有可能是国师带来的。

同时,新建审法寺的消息,也被严格保密了,此时尚未透漏出来。

郑赐捋了捋思路,对李庆说道:“我问你,让李至刚脱罪,需要国师亲自来吗?”

李庆愣了下,只道:“自然是不需要的。”

是的,如果只是让李至刚脱罪的话,根本不用姜星火亲自来操办,给陈瑛和虞谦说一声就好了。

“所以国师既然来了,而且准备这么充分,就一定是有其他目的的,那你再想想,国师不为李至刚的事情来,他为什么来?他要通过李至刚的案子,达成什么目的?”

郑赐明面上是在问李庆,实际上都是在问自己。

“《大明律》的漏洞!”李庆忽然低声惊呼道。

李庆急急说道:“别的不说,光是休妻这件事,便是《大明律》极大的漏洞了,虽然现在王公贵族和高官的亲属经营商业根本就是公开的秘密,王驸马的儿子,曹国公的弟弟.但无论如何,这是不合法的,一旦李至刚这个案子公之于众,怕是以后人人都这么做,在自己家里准备一纸休书,到时候《大明律》便是形同虚设了。”

此前说过,姜星火卡bUG的方式,就是利用休妻这件事确实不需要通过官府,只要有休书,两人便不算夫妻了,其中一方的亲属再经营商业,自然是不违背《大明律》的。

而这种事情,只要有一个人做了,自然会有无数人效仿。

事实上,姜星火这是在拿着圣旨来公然践踏《大明律》。

姜星火想干嘛?

——自然是要改《大明律》!

李庆不敢想象,如果姜星火这种几百年都不见得出一个的绝世之才,把全部心思都用在钻研《大明律》的漏洞上,基于《大明律》的整个现行法律体系会被攻破成什么样子。

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对姜星火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显然,这是姜星火的反击。

既然刑部不同意修改盐法、茶法等《大明律》现行法律体系下的规定,那么姜星火干脆借着李至刚的案子,展现了他能把整个《大明律》体系打烂的能力。

李庆想了想,又开口道:“国师此举的意图,我觉得还是想要推动《大明律》的修正,借此来改盐法。”

“不错。”

郑赐苦笑道:“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李至刚案,只是姜星火手中的剑罢了,若是刑部依旧不肯妥协,不肯退让,那么即便是李至刚案结案了,恐怕接下来,还要面临无尽的麻烦。

当想清楚了这一点,郑赐不禁头疼了起来。

现在郑赐的压力也很大,要知道,如果他是马京、李庆这样的侍郎,自然可以把刑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但他是刑部尚书,他要揣摩和顺从皇帝的意思,要承受来自帝国最高层的压力,自然不能跟皇帝对着干,可他也不能完全无视和牺牲本部门的利益,这就造成了如今郑赐左右为难,被迫开溜的局面。

“那怎么办?我们要不要同意?是马上同意还是僵持后同意?若是同意,能否争取到一些交换条件?若是僵持,能否跟那些人说明我们刑部的难处?”

李庆的一连串问题问的郑赐头皮发麻。

所谓的“那些人”,指的自然是在大明势力庞大无处不在的盐商们。

开中法实行这么多年,十足十地养出了一堆怪物。

而刑部正是被盐商们腐蚀的重灾区,从上到下哪个没受过盐商或是公开或是私下的馈赠?这种馈赠还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也有可能是给自家长辈、后生、乡梓等提供的各种便利,而不是给本人的。

“这些事情再说,先把眼前的案子结了。”

郑赐心中可谓是一团乱麻,抬手揉了揉额头说道。

“那部堂示下,李至刚究竟是不是冤枉的。”

郑赐可以厕遁,但李庆是出来取东西的,他还得回去继续参加三堂会审,这时候刑部的态度自然得由郑赐拿主意,他再回去给代替郑赐负责会审的马京通气,李庆是没法代替郑赐做这个决定的,他肯定也不会背这个锅。

郑赐冷哼一声:“这还用说吗?肯定是有人栽赃陷害啊,如果李至刚真的贪污受贿,那还能查无实据吗?”

看着李庆的眼神,郑赐捂着肚子没好气道:“伱还想让我给你立个字据不成?放心吧,就这么办,我不想看李至刚小人得志的样子,后面我就不参加了,你把我的意思转告给马京。”

三堂会审继续。

这次除了郑赐,所有人一个不落,倒是都在。

但马京却没坐在主位,反倒是跟陈瑛换了位置。

按理说,他作为郑赐的副手,级别也高于陈瑛,应该坐在主位,跟陈瑛平起平坐才对,不管怎么讲,他也是正三品的大员,可偏偏他就没有这么做。

显然,李庆跟马京通过气以后,刑部在李至刚案上,已经达成了妥协,不打算继续纠缠了。

而陈瑛做主,这三堂会审的后半场,其实结果就没什么波澜了。

马京的脸色有些阴沉。

他原本以为,这场会审会非常简单,他甚至不必费太多唇舌,就能逼着李至刚屈服,最起码也要轻判,而不是无罪。

这样的话,也能回应姜星火之前的施压。

原因很简单,既然姜星火不愿意以刑部判李至刚无罪为代价,来放弃修改盐法,那么刑部自然是要在皇帝的容忍范围内,给李至刚判有罪的。

别管是什么罪,贪污一贯钱也是有罪。

但是直到现在,马京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想的太天真了。

这位国师,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温文尔雅。

不然,他怎么能这么快准狠地,直接帮助李至刚脱罪,而且击中了《大明律》的重大漏洞?

之前马京就听说国师到底如何智慧超群,一直未曾领教,因为刑部的业务范围,确实很少能跟姜星火扯上关系,但如今看来,别的同僚是真没说错。

在规则内玩智力,哪怕是他们这些从事律法不知道多少年的资深官僚,都对姜星火无力反击。

因为这时候的《大明律》,不是他们手中的武器,反而成了束缚他们的牢笼。

马京想到这里,不禁微微皱眉,心中暗忖道:难道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这个念头冒出后,马京顿时心慌意乱,脑海之中瞬间涌入许许多多的想法,不断的冲击着他的大脑,让他一阵头昏脑涨。

与此同时,坐在侧面的姜星火,似乎也是有意无意地看向马京。

李至刚案只是一个开始。

姜星火的目的,是利用这个案子作为修改《大明律》的典型案例。

如果不修改大明律,不仅以后官员亲属经商,都可以效仿姜星火找出的法律漏洞,而且更麻烦的,还在后面。

姜星火要变的法,没有人能阻止。

随着一封封文书递到了三位堂官的手上,李至刚原本平静下去的心,渐渐变得激动起来。

他感激地看了姜星火一眼。

李至刚很清楚,按照他跟郑赐和刑部那几位平常的不对付程度,这些人是一定要搞他的,如果没有姜星火的帮助,他肯定不可能成功过关。

而只要过了这一关,能明军击溃并肢解安南,他就可以走马上任交趾布政使司的布政使了,到时候天高皇帝远,那是真真正正的土皇帝级别享受,想怎么享福怎么享福,可比在朝中耗费心神舒服多了。

文书上面写的内容,跟之前并非一模一样。

而今天,已经是第二次开堂了,必须要有个结果出来。

其实既然无法通过“亲属经商”给李至刚定罪,那么他们也没掌握什么李至刚直接受贿滥用职权的罪名,所以眼下并没有太多争议。

在三位堂官最后沟通一次过后,开始宣读。

“本案的核心在于李至刚亲属是否经商,经过锦衣卫提交的证据表明,李至刚与妻子虽因无子而休妻,但多年相伴,感情甚笃,不忍抛弃妻子令其衣食无着,故租住房宅,以洒扫等劳作相抵,并不违背《大明律》相关规定。

另外,李至刚前岳父经商的确存在古董售价过高,经评定后远超市价的情况,但无证据表明与李至刚有任何联系,仅以平抑物价勒令其不得以明显不合理价格出售古董。”

三法司经调查证实,前礼部尚书李至刚并未涉嫌收受贿赂,且在任职期间并无滥用职权证据。此案的证据不足以支撑判处李至刚之前被诉罪名,且鉴于此案牵扯重大,影响广泛,因此三法司会审结果,将于《明报》刊登。”

宣判结果公布后,姜星火放下手中厚厚的笔记,第一个站起身来说道:“恭喜李大人。”

紧接着很多参与三司会审的中层官员也纷纷恭喜李至刚。

看着刑部的两位侍郎,姜星火也是笑了笑。

姜星火并不担心接下改革盐法,会有什么太大的差池。

因为“李至刚案”的结果,注定会成为大明司法改革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大明律》的漏洞多的是,如果刑部坚持不改盐法,那么以后他们要面临的问题,可就比坚持这件事还要麻烦的多得多,毕竟法律总是有漏洞的,现在还不让加修正案,而刑部拿着太祖高皇帝祖训,坚持所有人不能改动,那最后遭罪的,还是自己。

所以,姜星火断定,李至刚被释放后,刑部手上没牌了,主动权现在已经到了他的手中。

自己可以慢慢给刑部施压,推动大明的司法体系改革。

同时,朱棣那边用建立审法寺来分权,显然也早晚会让刑部放弃抵抗。

一旦推动了《大明律》成为天宪,并且可以定期修改天宪,再加上条例法令的补充,那么后续他做很多改革动作,都有了依据。

毕竟,这都是按照《大明律》体系办事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

姜星火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名”给正过来。

——————

李至刚被无罪释放后,整个南京城都炸锅了,谁都没有想到李至刚案竟然结束的这么干脆利落,而且消息灵通的官员,都知道这件事从始至终都是国师在策划。

说白了,这就是变法派与坚持不变法的刑部之间的庙堂斗争。

李至刚一开始就是卷入了上一次庙堂斗争,充其量就是被当靶子打了罢了,可现在他却正经翻身了。

而姜星火破局的手段显得非常奇怪,但却不失聪明,他采取的方式很特别,那就是直接找《大明律》的漏洞,这样一来,许多官员都自觉地在家里准备了一封休书,以备不时之需。

三法司简直头皮都要炸裂了,人人这么搞,以后怎么《大明律》可就被玩坏了。

而且,这还远不止事件的结束。

紧接着,扬州知府王世杰被商人起诉的案子,也披露了出来。

王世杰是姜星火从常州府同知的位置上,一手提拔起来的,姜星火当然要予以反击。

而且开中法养出来的怪物一般的各大盐商集团,正是阻碍变革盐法的幕后推手,不管是刑部的不配合,还是针对王世杰的起诉,都是表象。

而暴昭余党,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反而微乎其微。

茅大芳虽然依旧逍遥法外,但在大明帝国的高层看来,不过是早晚会被逮到的跳梁小丑罢了,这次钓鱼不成功下次还能钓到。

很快,针对盐商的清查行动就开始了。

黄淮布政使司和南直隶各地的官府,同时收到了清查贩卖私盐的命令。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不得不说,私盐这行当,利润真是高的有些吓人。

朱棣在知晓金额后勃然大怒,当即命令都察院彻查参与走私的盐商们的罪证,同时派遣锦衣卫一路追查,一旦发现与贩卖私盐案件有牵扯的官员,立刻捉拿归案!

这一番雷厉风行的行动下来,短短不到十日的功夫,南直隶和黄淮布政使司,便有近二十名官员落网,其中不乏都转运盐使司衙门的核心人物。

按照明代的官制,负责盐政的主要是都转运盐使司,基本都是在沿海地区,也就是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而各地的都转运盐使司下面又有分司划片负责各大盐场,各大盐场由盐课大使具体负责盐的开采等事务。

同时在非沿海地区,也就是内陆的井盐,设立黑盐井、白盐井、安宁井、五井等盐课提举司,在辽东设煎盐提举司,不管是盐课提举司还是煎盐提举司,都是换个名字,本质上,职责与都转运盐使司并无二致。

而为了监督这些盐政衙门,中枢又设立了巡盐御史。

不过从这次行动的落网官员来看,巡盐御史显然也被腐蚀的非常厉害,有些不堪用了。

至于盐政衙门剩余有问题的官员,虽然暂时没有被揪出来,但也是成了惊弓之鸟,一时间惶惶不安,各地都转运盐使司一时间人人自危,不少官员甚至都准备开溜。

对于盐商来说,这也是晴天霹雳一般的打击。

此前便说过大明的开中法制度,锦衣卫和都察院抓的贩卖私盐,其实盐都是从两淮、两浙的盐场里提出来的,都是正经的官盐,是有盐引的。

问题就在于,盐引销售地区范围内,是用不了这么多盐的,而且卖不上太高的价格,所以盐商为了利润最大化,必须把这些提出来的官盐,卖到别的地方。

而这些官盐一旦离开销售范围,那就成了私盐。

这次被抄没的私盐里,其实原本是官盐性质的盐占了大半的份额,而这笔钱财不仅仅是盐政衙门的收入,更是盐商们维持自身利益的重要资金,盐政衙门每年能获利颇丰,盐商的日子过得滋润无比,靠的就是这一手官盐违规跨境运输。

盐业是个暴利行业,贩卖私盐更是暴利中的暴利,但却不是谁都能吃得下,盐业衙门里,除非像是徽商、晋商这种顶尖的盐商,否则寻常的盐商,如果没有对运输路线上绝对有把握的关系,经年累月的腐蚀,根本没法吃下。

甚至淮商作为坐地户,都只有在两淮作威作福的能力,一旦离开了老巢,影响力直接下降到二流水平,远远比不了徽商、晋商,甚至连陕商和粤商都比不了。

毕竟,盐政衙门手里每年发放的盐引,也严格控制了盐商们的提货量。

但随着盐政衙门被抄,原本因为盐运衙门得势的盐商们,几乎彻底崩溃,许多盐商都在想办法逃走暂避风头,甚至连官场上那些老油条们,也是纷纷卷款潜逃,导致整个盐政衙门一片哀嚎。

而官员被抄没,自然会牵扯出一堆的蛀虫和败类。

这些人,有的是靠着参与贩卖私盐发财致富,有的则是靠着倒卖盐引牟利。

盐政衙门的案子,一经报到南京,立刻引起了朝野震动。

而且,马上就有了扩大化的趋势。

纪纲更是亲自带队抓捕,不过短短两日功夫,便有七八名官员落网,其中更包含四品、五品的官员。

此举直接震慑了满朝文武,也吓坏了刑部的堂官们。

刑部尚书郑赐,当晚就召集左侍郎马京和右侍郎李庆,一起吃饭商议,而商议的内容,自然就是如何善后。

毕竟,刑部其实是跟盐商牵扯最深的部门,而这次行动,出动的都是都察院的新面孔,以及皇帝直接指挥的亲军锦衣卫,压根就没刑部的事情,这无疑是一件极其反常的事情。

按照往常的惯例涉案的官员必须要先押送回刑部大牢待罪,但今年的盐政衙门这么多官员被抄家,被直接送进了锦衣卫的诏狱,这让刑部的官员们有些措手不及。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已经被查封,但这里边却牵扯到了很多人,若是往常,要处置这些人,肯定需要顾忌,可现在,唉。”

郑赐闷头喝着酒。

李至刚没事了,他有事了。

虽然按照皇帝陛下对他的态度,这次应该能顺利过关,但这种忐忑的滋味,总是不好受的。

马京这时候有些额头冒汗,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咱们是按照惯例办事,这次问题不算大吧?”

郑赐和李庆,没收什么盐商的钱,最多收了些不能量化的利益相关,但马京那一屋子,可是洗不干净的。

李庆蹙眉道:“金幼孜成了审法寺少卿,陛下明显就是想把《大明律》的立法之权,从刑部手里剥离出来,再加上盐政的事情,盐法怕是非改不可了。”

郑赐放下酒杯,冷声道:“我算是想明白了,咱们刑部手里权太重,力太弱,就跟稚子携金一样,能不引人觊觎吗?更何况,还是携金挡者别人的道。”

“尚书的意思是?”

虽然嘴上这么问,可马京哪还不明白,立法权就是“金”,而盐法就是“道”。

可马京还是忍不住问道:“那盐商那里,又该如何应付?”

“自顾不暇了,还管别人作甚?”李庆不禁有些无语,“既然国师的目标是他们,那就让他们去死好了,难道你想螳臂当车,挡在道上被碾死吗?”

“金乖乖地双手奉上,把人家的道让开,好好活着不好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