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亮剑:开局就被察觉身份 > 第153章 连三德子都关注到了

亮剑:开局就被察觉身份 第153章 连三德子都关注到了

作者:敕造窑湾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4 18:15:47 来源:小说旗

都说时势造英雄,在当前这个时间点,刚刚经历了南昌会战失败的全国人民,急需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

虽说129师仅仅以一个师的兵力就跟鬼子两个师团鏖战了五十来天,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想要看到的,是鬼子被打得抱头鼠窜。

在这样的情势下,在晋省攻城略地的李云龙,就成为了国府媒体关注的焦点。

神通广大的媒体也不知道从哪里打探出来的第一手情报(实际为袁立所领导的404小组宣传口提供),也可能纯粹就是自己进行脑补,把李云龙率领新一团,在晋省风驰电掣的行动描述得绘声绘色。

也因此,李云龙所率领的新一团也得到了“急速利刃”、“装甲狂飙”的称号。

只要新闻报纸上有新一团的报道,报纸立刻就会销售一空。

这让已经过了好长时间困难日子的媒体终于找到了新闻爆点,记者们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地夸李云龙,描述鬼子在李云龙的攻击下,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

甚至就连鬼子控制下的金陵媒体,也只是酸溜溜地表示,等惶军的大部队集结完成,就是李云龙的末日了。

对于绝大多数不懂军事的普通人来说,他们看不到新一团所面临的危机,他们只看到了新一团一路所向披靡的战果。

其实李云龙之所以能成为那个顺应时事的英雄,也是多亏了八路军的精诚团结。

129师、甚至是整个八路军,都在给李云龙搭台子,把最好的舞台留给了李云龙。

要是换了国府或者是晋绥军,只怕早就为了功劳争破了头。

所以当老头子看到新闻报道上,连篇累牍都是在报道李云龙的神奇战绩的时候,老头子又一次生气了。

“八路!八路!每天的新闻都是八路!我国府百万将士在前线浴血鏖战,这些新闻媒体只字不提,却对一个农民歌功颂德,真是气死我了。”

宋三夫人赶紧拍着老头子的背给他顺气:“达令你就不要生气啦,想来那李云龙也不过只是仗着日军兵力空虚,才能取得如此战果而已,不用放在心上。”

“你懂什么!”

老头子难得地对夫人发起了脾气。

不过他是真爱宋三夫人啊,很快就忍住了心中的怒火,解释道:“我气的不是八路军的战功,而是愤恨我**将士无能啊,为什么八路军的那些高官,就可以把唾手可得的功劳送给一个小小农夫,而我们**的将领呢?却可以为了一点小小功劳,坐视战友的灭亡,连机枪阵地移动几厘米都要找借口拒绝!”

“还有李云龙所率领的新一团,这支部队的发展速度太快了,短时间内竟然拥有了三十多辆坦克(也跟日军一样,误以为步兵装甲车也是坦克),我们军统的特务至今都没有调查清楚八路军武器装备的来历!要是继续让八路军这么发展下去,等打退了小鬼子,这万里江山到底是党国说了算,还是那群泥腿子?”

宋三夫人眉头微微一转,小声道:“达令,何必如此苦恼,如今党国还占据着大义名分,不如咱们想办法限制一下八路的活动?”

老头子微微皱眉,沉声道:“你不要听那些家伙的撺掇,此事我心中已有计较。”

老头子说的,其实是Kmt内部一部分顽固分子在暗中活动,想要搞什么限制异党活动办法。

在老头子看来,此时搞这种排除异己的活动,分明就是给别人口实,让人指着自己的鼻子骂。

但被宋三夫人一提醒,老头子却不由得动了心。

八路军的发展速度太快了,让老头子深深为之忌惮。

现在八路军都可以用一个师跟鬼子两个师团打正面了,要是换了**,得要多少军队?

而且最近这段时间,带英驻华大使卡尔频繁活动,积极撮合国府与小日子议和,也是老头子决心压制八路军的原因之一。

因为媒体的集中报道,李云龙一时间成了远东战场上的风云人物。

消息通过电波,一路向西,竟是传到了柏林。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拿着一份报纸,走进了元首办公室。

“元首,我这里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消息。”

“我亲爱的古德里安,莫非是毛子跟小日子之间的战争有了什么有利于我们的变化?”

元首现在很关心诺门坎战役,在他看来,小日子牵制了毛子的大量注意力,他就可以趁机出兵吞并波兰。

但目前,小日子展现出的战斗力,没办法让毛子派出更多的兵力去支援远东战场,因此三德子还必须等待时机。

“很遗憾,我的元首,我们的盟友军事实力有限,目前他们跟毛子远东军团的战况稍处下风。”

“哦,那可真是太遗憾了。”(这该死的翻译腔)

“好吧,元首阁下,让我来说一个您听了可能会开心的消息吧,在远东的中国战场上,有一支地方武装竟然也搞起了闪击战,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战果。”

“哦?”

元首立刻来了兴趣。

因为海因茨早就已经提出了闪击战的理论。

海因茨认为,坦克与机械化部队应该集中起来进行使用,而不是装备在步兵师中。

只有这样,才能将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发挥出来,在吞并奥地利的过程中,海因茨率领两个装甲师,在两天之内前进了数百公里,创造了装甲部队机动速度的新纪录。

而海因茨这套闪击战的理论,又是来自于元首所追求的“机动、进攻、迅速”的理念。

所以听说在远东战场出现了闪击战的雏形,元首也非常感兴趣。

他接过海因茨递过来的报纸,认认真真看了起来。

“真是令人惊讶。”半晌之后,元首放下报纸,“新闻上竟然说,这支装甲部队的指挥官竟然只是一个农民?他是怎么懂得与我们的军事理论相似的战术的?”

海因茨立刻回答道:“元首阁下,我在来之前,专门询问了一位华人,他告诉我,华人两千年前的兵法里就总结出过一句话‘兵贵神速’。”

元首惊讶地微微张开了嘴:“真是令人惊讶,中国人竟然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如此令人震惊的战术思维,看来我们应该多关注一下远东的战场了,如果那位李团长能够继续展现出他的能力,我想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攻波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