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从满眼红名开始 > 第250章 恐怖耗损,因粮于敌

从满眼红名开始 第250章 恐怖耗损,因粮于敌

作者:过电过敏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3-12 03:16: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二月二十二日,晚上七点左右。

随着耿煊骑在疾行的玄幽马上,率先从隧洞中冲出,空置了十天的前哨营地很快便重新变得热闹起来。

曾在此处短暂驻扎了两日的扎络等人,在重返这座营地后,很快便重新接管了这里的一切。

看着一匹匹玄幽马拉着一车车粮食等物资有序的驰出隧洞,进入营地内指定区域。

耿煊没再去争取这一夜的光景,让众人连夜东行。

从这里往东,到洙水淤塞段这近百里山路,耿煊已经来回走了几次。

对沿途路况,耿煊也颇为熟悉了。

若只是催赶玄幽马轻骑疾行也还罢了,若驾着大量马车赶路,别说是晚上,便是白天,速度都不可能快的起来。

一旦有马车坏在半道上,很容易就造成整条道路的堵塞。

所以,耿煊也就安心的在营地中住了下来。

当最后一匹玄幽马拉着满载的马车从隧洞中驰出,这条被严密看守的隧洞“冷清”了两三个小时之后,又有密集的脚步声响从隧洞内传出。

没一会儿,便见近两百道身影陆续从隧洞中快步走出。

这些人刚从隧洞内走出,就被隧洞口“严阵以待”的欢迎队伍一路“护送”着进入营地之内。

间隔不久,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又有另一批一两百人的队伍,从隧洞内走出。

没有任何意外,这些人很快就被引入营地之内休整安置。

这些人的成份很杂。

数量最多的,便是耿煊亲自从“赭红眼”盆地西侧群山的一个个“工地”中收拢的,数量超过千名的,全都修炼了地行术的“挖掘者”们。

其中,又包含了数量最多的、陈展等人从元州各地骗来的“黑苦力”;

也有出身于以陈展为首的谍探系统的“进修生”;

还有来自玄幽二州、直属于董观的嫡系力量。

另还有耿煊留在盆地内的一些正式帮众以及大量临时帮众。

其中,又以徐蓬为首的徐家人数量最多。

在玄幽马队打头阵之后,后续一批批从隧洞中走出的队伍,都经过徐蓬的精心安排。

确保每批队伍都能在不出乱子的情况下,顺利穿过超过两百里的隧洞区域。

徐蓬本人亲自压阵,率着最后一批人数规模超过三百人的队伍从隧洞内行出。

进入营地后,徐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认前面安排的各支队伍,全都顺利进入营地。

中途没有出现任何意外,人员也都一个没少。

在确认完此事后,心中松了口气的徐蓬这才向耿煊夜宿的营帐行去。

此刻,时间已经过了子时。

他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尽心,却不是在“赭红眼”盆地的这些天,激发出了他的主人翁意识。

只因耿煊在见到他的第一时间,就将无忧宫,以及元京的最新情况分享给他知道。

其中,自然是着重讲述了以徐子铭、徐启文为首的整个徐家,在他进入元京前是何等窘迫的局面,又是如何被他拉出泥潭,并在占领无忧宫卫城的夜袭中立下了多大的功劳,以及双方现在又是怎样一种背靠背的亲密无间。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你们徐家现在已经完全上了我这条贼船,从今以后,你就安安心心给我打工吧”。

惊闻这样的“噩耗”,徐蓬心中,只稍稍生起些许“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沧桑慨叹,就化身为一头任劳任怨的牛马,被耿煊砸过来的,一项又一项任务所淹没。

此刻,终于在没出纰漏的情况下,将耿煊交代下来的所有任务都完成后,心中松一口气的徐蓬立刻去向耿煊复命。

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人,却是“赭红眼”盆地内的“土著”首领,老者邓山。

这却不是徐蓬或者邓山的擅作主张,而是耿煊的特意交代。

相比于与耿煊初见时的邋遢狼狈,此刻的邓山,看上去有人样了许多。

用木簪扎起的发髻,被他打理得一丝不苟,从穿着到仪态,也都处处透露出一种“文明人”的气息。

甚至到了有些刻意做作的程度。

当徐蓬领着邓山进入耿煊的营帐,发现“苏瑞良”正在与他人议事。

见“苏瑞良”的眼神示意,徐蓬领着邓山在一旁寻位置坐下,静静的等待起来。

他的眼神,也在帐中另几人身上扫过。

其中一人他倒是认识,却是这座前哨营地的原主人,董观布置在元州境内的谍探系统的首领。

另两人的身份,他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在听到一个老妇人提及“元京”时,他悄悄竖起了耳朵。

……

“……既然如此,老身的任务应该结束了吧?不知是否可以返回元京?”老妇人对耿煊道。

“当然。”耿煊直接应道,他的脸上,还带着些许歉意的神情。

和积极参与进巨熊帮事务中的韩建、徐娇二人不同,徐嬷嬷这个“临时帮众”非常佛系。

特别是在经历了无忧宫精锐夜袭一战之后,她在清源集完全是深居简出的状态,不参与巨熊帮任何事情。

自然也包括这两天在巨熊帮内闹得沸沸扬扬的,与“洙水古河道疏浚”有关的数万坊民北迁之事。

徐嬷嬷完全没有参与。

因为这个缘故,耿煊昨日与方锦堂等人在清源集外的营地中碰面,梳理、讨论了许多事情,却见无忧宫精锐夜袭一战中的最大功臣,徐嬷嬷给忽略掉了。

刚才听陈展介绍,徐嬷嬷也是今日白天才知晓他已从元京返回,直接向方锦堂索要了一匹玄幽马动身北上。

在今天下午抵达临时营地,却没有见到耿煊本人,再次扑空。

现被耿煊任命为“河道疏浚项目部”总负责人的罗青接待了她,表示帮主只是暂时离去,即日就会返回,让她在营地内安心等待即可,徐嬷嬷却坚持一定要尽快见到他。

——虽然,经郭子安建议后,现在的工程规模相较于最开始的设想,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但就眼下这个阶段而言,所做一切却与一开始的设想并无根本不同。

而以罗青为首的一批巨熊帮众,与以彭柯为首的一群里坊“老师傅”,为此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前期筹备。

涉及到了工程前期的方方面面,从人员调度,到各类物资、工具的筹备等等,他们都是最清楚的。

除了将大量玄幽马充作转运工具,以及其他一些提升效率的调整外,其他一切都没有脱出他们前期筹备预设的框架之外。

这样的前提下,罗青成为了现阶段的项目总负责人,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

……

面对徐嬷嬷的坚持,罗青也只能同意。

但还不等他安排好此事,一大早就带着五百匹玄幽马南下的洪铨等人,带着满载的五百骑返回营地。

营地规模,从四百多人暴增到近千人。

这次与洪铨等人一起进入营地的人员,除了计划中的那些,还多了几人。

却是刘月季与几名常在他左右,现在还顶着“巨熊帮临时帮众”头衔的月露原游侠儿。

等将这批人安置妥当,在徐嬷嬷的再次催促下,原本只打算随便给她安排一个向导的罗青,考虑到接下来的需求,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临时安排了一支颇具规模的队伍。

向导从“随便某某”变成了陈展,同行的还有刘月季,程辉,几名驯鸽院子弟,以及大量信鸽。

……

“……那老身告辞了。”徐嬷嬷冲耿煊拱手道。

耿煊道:“你还是等天明了再走吧,元京那边再急,也不急这一个晚上。”

徐嬷嬷摇头道:“帮主您说得轻松,我却觉得,他们现在的局面很不轻松……不早点回去,老身心里不踏实。”

耿煊神色微微一滞,这话里怎么又些许怨怼之气?

难道是自己的错觉?

又或者,徐嬷嬷真心觉得,他在元京闹出大动静后,将烂摊子扔给唐彩珠他们便一走了之,这般“管杀不管埋”的做派,有些太不地道了些?

也不待耿煊多想,徐嬷嬷再次冲他拱了拱手,,而后对帐中的另几人点了点头,便大步走出营帐,没有片刻停留。

徐嬷嬷离开后,帐中有片刻的沉默。

耿煊的目光在帐中几人身上扫过,最后落在刘月季身上,道:

“先说你的事吧。

……其实,该说的,咱们上次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你大可不必亲自跑这一趟。”

利用元州境内的游侠儿群体,让他们为己所用,已达到短时间内,对无忧宫盘踞在元州各地的势力连根拔除的目的。

这思路本就是耿煊与刘月季谈论时激发,并完善的。

现在,不过是将计划彻底付诸实施罢了。

耿煊确信,刘月季对这一任务的理解,比那些已经接到任务,急匆匆远赴各地的巨熊帮众还要深刻得多。

有着更加清晰、完整的思路。

刘月季笑着回应道:

“本来也有许多准备要做,也不急这一时半会儿……另外,我也确实有一些新的疑惑要向帮主您当面请教。”

而后,刘月季就任务期间,可能遭遇的一些典型问题提了出来。

主要是在那些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方,“无忧宫余孽”与“非无忧宫势力”的界定问题。

大约一刻钟之后,表示大受启发的刘月季向耿煊提出了告辞。

告辞前,刘月季将一本账册递到耿煊手中,道:

“帮主,离开前,我将粮库暂时交给梁文英监管。

不过,这终究不是太妥当。

在路过清源集时,又特意向方锦堂副帮主提及了此事。

现在,他应该已经安排人将粮库接管了。

……

这是我从流云坊接手粮草转运至今,有关经手粮食的一本总账。

那些更繁琐具体的账本,我录了两份。

一份在路过清源集时,交到了方副帮主手中,方便他接管粮库。

一份被我带到了临时营地,亲手交代了罗青手中。”

耿煊接过账本,大略翻了翻,对刘月季道:“有心了。”

……

刘月季已经告辞离开,耿煊的目光,还落在账本最末一页。

这是一篇对各项出入进行汇总的统计。

月露原七十二集市,总共输送到流云坊,交接到刘月季手中的粮食数量,是64万8374石。

按照耿煊对西迁各坊的承诺,西迁途中,直到各坊在五坊营地重新安定下来,所有坊民的粮食消耗,全由耿煊负责。

为了简化流程,减少管理压力,经刘月季与梁文英、彭柯这些坊主商议,刘月季直接拨了一万石粮食出去。

另,转运期间,动用了大量游民以及马匹。

这带来了巨大的消耗。

这消耗不仅是人吃马嚼,还有大量粮食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因包装问题,以及多次转运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遗失与泄漏。

后来转运结束,看守粮库,同样有消耗。

截止到现在,这些消耗林林总总加起来,达到了4万5364石。

然后,是整个清源集大战期间,多次向清源集转运粮食,供给所需。

清源集大战结束,这种供给也没有停止。

按照耿煊的说法,在清源集完成重建,重新恢复“造血能力”之前,清源集数千居民的生计问题,巨熊帮都要承担起来。

——巨熊帮并非免费对清源集居民供应粮食,而是用粮食做报酬,发动那些暂时失去生计的清源集居民参与到清源集重建之中,出工出力,算是变相的以工代赈。

截止到现在,不过二十天左右的时间,粮库便为此陆续运出6000石粮食。

按照刘月季对清源集重建工期的预估,这种供给,还将持续四到六个月,每个月从粮库支出的粮食,都不会少于六千石。

然后便是这次大量坊民北迁,为了满足他们沿途以及抵达工地之后一段时间所需,粮库中又运出5000石。

这几项主要支出扣除之后,经过简单的计算,粮库中的粮食应该还有58万2010石。

但刘月季却特地在文末注明,实际数量绝对没有这么多。

实际储量,甚至有可能连58万石都没有。

粮食不同于其他物资,即便不存在任何贪腐等情况,其储量也会随着存放时间的递增而缓缓变少。

虫蛀,鼠患,鸟雀,潮湿,霉变……

自然界中,能够与之为“敌”的力量,实在是太多太多。

看守者即便做到一百分的努力,最多也只能减少各种力量带来的损失,无法完全杜绝。

“这还幸得是冬天,是气候干燥,鸟雀虫鼠也不多见的荒野之地。

不然,这种日复一日,悄无声息的折损,会比现在严重得多。”

这是刘月季记录在账本最末的一段文字。

耿煊盯着这段文字看了许久,抬头看向待在营帐一角的徐蓬,问:

“盆地中央那些库存物资,都盘点清楚了吗?”

徐蓬赶紧点头道:

“都盘清楚了。”

说着,他便探手入袖,取出一张被他仔细折迭在一起的纸张,捧在手中,就要上前递到耿煊手中。

耿煊摆摆手,道:“你给我捡大概说说就行。”

“是。”

徐蓬应了一声,便道:

“占库最多的物资,是粮食,但最为贵重的,却是各类药物和修炼资源。

按照库存统计,在我们接手这些仓库之前,库存粮食主要有粟、麦、豆等合计175万8452石,另有各类肉干45万1576石。”

耿煊惊讶道:

“这么清楚的吗?你难道将那些仓库全都盘了一遍?”

徐蓬摇头道:

“那倒没有,只是每个仓库在封闭之前,都有贴封条,上面详细记录了各库的库存情况。

我随机抽了几个库房统计了一遍,确认无误,便全都采信了那些封条上的数据。”

耿煊轻轻点头,却又忍不住翻开刘月季给自己的账本,盯着最末一页的统计看了几眼,眼中露出疑惑神色。

轻声喃喃道:“这不对呀。”

徐蓬闻言,心中一紧,赶紧问道:“帮主,有什么问题吗?”

耿煊也不瞒他,直接将手中账册递给他,道:

“只这月露原,在已经被无忧宫征集了一次,也没有对下面里坊过分盘剥,只是七十二集市,在自用充足的情况下,还往流云坊输送了近六十五万石的粮食。

这盆地内库存的粮食,怎会只有这么点?

各类粮食和肉干,全加起来,也就221万石左右吧?”

据耿煊了解到的情况,董观这次从元州榨出的粮食,除了两成作为幌子,通过沆河运回了玄州,其余部分,可都全部集中到了“赭红眼”盆地。

而元州大半人口、大半更低都集中在元京以东,位于西南的月露原,虽然也算得上是人口繁密,却也不过是元州一隅而已。

以耿煊大略的印象,月露原的人地在整个元州的占比,应该还不到十分之一。

这种情况下,将这两处粮食的库存数量放在一起比较,就怎么看怎么怪异。

只勉强理解了耿煊的问题,却一时间没找到答案的徐蓬有些愣神。

旁边的陈展在没有看到徐蓬手中账本的情况下,却似已经明白了耿煊疑惑的点,主动上前一步,道:

“帮主,可是从月露原获取的粮食,相较于盆地内库存的粮食比例过高,看上去显得有些不正常?”

“嗯。”耿煊点头:“你知道原因?”

陈展轻轻点头,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

“帮主,若我没有记错,您从月露原获取的粮食,都是各集市主动运来流云坊,然后再由刘月季组织人手,向西转运三四百里,存在现在的粮库之中,对吧?”

耿煊点头:“不错。”

“这一路上人吃马嚼,抛洒泄漏,一定也有不少损耗吧?”陈展又问。

“不错。”耿煊再次点头。

而且,损耗还不小,超过了总量的百分之七。

想到这里,耿煊已隐隐意识到了什么。

陈展又问:“那帮主您觉得,若将这些粮食继续北运,一直到运到盆地中央的仓库中储存起来,损耗又会有多少呢?”

听陈展再次抛出这么一个问题,终于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的耿煊“呀”的一声,轻轻拍了拍自己的额头。

他心中忍不住想,按照那三四百里所产生的转运消耗。

从流云坊出发的六十多万石的粮食,经过一千多里的跋涉之后,最终收入盆地库房中的粮食,还有四十万石剩下吗?

陈展见耿煊自己已经反应了过来,更进一步道:

“帮主应该听说过,董观经常让麾下玄幽铁骑去外州打草谷,以人为食的恶行。

其实,这不仅仅是玄幽二州粮食匮乏,需要去外州找补的问题。

这还因远途运粮,消耗实在是过于恐怖。

兵法之中,有这么一句话,‘食敌一石,当吾二十石’。

因为若是从后方跨越上千里,甚至数千里地运粮,运抵一石,沿途就要消耗十石。

同样的道理,对敌人也是一样的。

所以,吃掉敌人一石粮食,这一增一减,就相当于自己赚了二十石的粮食。

因为这个缘故,因粮于敌被历代兵家视为根本要略之一。

从敌境,乃至临近战区的己方辖境内,通过劫掠,乃至直接以人为食,补足己方所需,这几乎是各州军主不公开宣扬,却都会尊奉的准则。

相比于其他军主,董观的做法,只是将之日常化,连表面的掩饰都不做一下,显得更加穷凶极恶罢了。”

“当然,实际情况,转运距离若不是太远,耗损也没有这么夸张。

但这情况也好得有限。

元州主要的粮食产区多集中在元京以东,与盆地中央仓库的平均距离,保守估计,也超过了两千里,接近三千里。

将一百万石粮食运抵此处,即便途中经手之人个个清廉如水,没有一个贪腐,只算沿途消耗,起运之时,至少也得是三百万石以上的粮食。

也就是说,这仓库中看似只有两百多万石的物资,可若从起运地计算,至少也是六七百万石。

……而且,您觉得,沿途那些经手之人,会忍住不沾手吗?”

怎么可能!

别说那些人大半与董观都只是合作关系,即便全都是忠诚于董观的、来自玄幽二州的直系下属,也不可能至清至廉到这个地步。

别说现在这个世道,就耿煊能看到的遥远将来,这都将如附骨之疽一般,始终根植于人类社群之内的顽疾。

耿煊忍不住道:

“这耗损,也太夸张了!

这么说来,运粮距离超过一千里,都很不可取。

数千里的跨州运输,更无异于将无数粮食全部扔水里。”

这盆地仓库内,看似只有两百多万石的物资,但在起运之地其规模很可能超过了千万石。

想到那凭空“消失”的,数百万,甚至可能超过千万石的粮食,耿煊忍不住心疼起来。

就在这时,一开始在愣神,没能及时回答,给了陈展表现机会的徐蓬也忽然开口道:

“帮主,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哦?还有什么原因?”耿煊好奇问。

“库存的二百多万石粮食,粟、麦、豆等物只有175万石左右,而各类肉干则超过了45万石。

负责转运之人,应该已经考虑到长途转运的恐怖耗损,故意减少了粮食数量,而增加了肉干储备。”

说到这里,见“苏瑞良”还在思索,徐蓬更进一步提醒道:

“据我们徐家的经验,一只鸡从鸡仔长到成鸡,根据其总共消耗的粮食,一般需要四斤半的粮食,才能产出一斤鸡肉。

其他肉食的情况,也都差不多。

……有的牲畜,看似不喂粮,吃草长肉,可如此大规模的喂养,也必须将大规模耕地改成草场才成。

归根到底,还是相当于吃粮。”

“啊,原来如此!”

耿煊恍然,已经明白了徐蓬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耿煊看来,这些肉干,这有点像是粮食的“压缩包”。

四五斤粮食产一斤肉,考虑到可长久储存的肉干还要脱掉一部分水。

这些库存的肉干,一斤很可能就“浓缩”了**斤甚至是十斤粮食。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单位重量远途运输耗损很难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主动减少运输物资的重量,增加其“品质”,也是一种不得已之下,极聪明的选择。

与两人的交流,解了许多困惑的耿煊对徐蓬道:

“据你观察,这些仓库中的自然耗损大吗?”

已经看完账本最后一页汇总的徐蓬明白他这话的意思,点头道:

“绝对比这账本上的粮库自然耗损大,盆地内不仅湿气更重,储存时间也更久。

而且,盆地位于赤乌山深处,虫鼠鸟雀这些祸害的数量也非常多。

几天不清理,都能泛滥成灾。

这还是我们眼睛看得见的,那些看不见,除非全部清点一遍,不然,损耗究竟有多大,根本不得而知。”

而后,徐蓬又汇报说,这些日子,为了供应盆地内所有八千多人的食用,短短九天时间,就已经消耗了2938石粮食。

说到这里,他看向耿煊的眼神,还带着淡淡的“幽怨”。

因为本来,他们只需要承担千余号人的消耗。

可因为耿煊的一句话,盆地内,以“土著首领”邓山为首的七千多号土著,只要是能动的,全都积极的出来做事,就只为每天能有三顿饱饭可吃。

别看这些“土著”一个个都是没有修为的普通人,可那饭量,却都能吓死人。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消耗的全是各类主粮,肉食消耗则全都来自于赤乌山。

在这个万物蛰伏的季节,单凭徐蓬等人要做到这点本来还有点难,可架不住有熟悉周边局势的“土著”们指点。

即便是那些深藏在洞穴里面冬眠的巨熊,也都逃不过他们的魔爪。

“这次又紧急起运了八千石物资,各类粮食五千石,各类肉干三千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