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声音过于随意,且近在耳畔。
在场诸人一开始都没有反应过来,以为就是近处某人随意说出。
不过很快,众人就纷纷意识到不对。
最先反应过来的,便是心中像是压着万钧巨石的罗青。
他猛地四顾张望,几次之后,这才将目光锁定在洪铨、薛志恒等人身后。
就在近在咫尺的诸人全都没有察觉之时,旁边已经多出来一个人。
这人自然便是耿煊。
他用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跋山涉水,用双脚丈量超过五千里的山河大地,最终赶在这一日结束之前,重返此地。
为此,他中途只短暂休整了两次。
每一次,都是到了不得不暂停休整之时,这才以掐着秒表的效率进行。
好在他掌握了“天地桩”,再加上适量精元丹的辅助,能让他在几十分钟内,就将因长途数千里跋涉积累的恐怖消耗,得到极大的缓解。
见罗青带着毫不掩饰的惊喜神色向这边看来,耿煊笑着冲他点了点头。
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他已经看出,因自己离开数日带来的内外隐患,似乎都比较集中的压在了罗青身上。
其他人的反应,也就比罗青稍慢一拍,便都齐刷刷扭头朝耿煊看来。
“帮主!”
“帮主!”
“帮主您回来啦!”
“……”
众人个个面露惊喜神色。
耿煊看向徐启文,笑问:“等急了吧?”
听了这话的徐启文,心头猛地一跳,连忙摆手道:“没没没……”
慌张的徐启文,连句完整的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耿煊也没有等他的回复,目光很自然的从他身上移开,在他旁边一众元京来人身上扫过,好奇道:
“你们怎么都过来了?”
薛志恒上前一步,道:
“一是押送第二批物资过来。
二是趁这机会与大家聚一聚,有什么事当面聊聊,避免大家长期在两处发展,过于生疏。
再就是知道帮主您会今日回来,便也想与您见上一面,当面汇报一下这些天元京的局面。”
耿煊知道,这些理由,基本都是托词。
真正的原因,应是随着频繁的信息交流,特别是徐家子被大量纳为巨熊帮的正式帮众,他们也都知道,并确证了“红运酬功”的真实性。
前面联手攻下无忧宫卫城也就不说了。
事不溯往,已经在那次战斗中得到了丰厚回报的他们,应该也没有胆子让他再给他们补一份“红运酬功”。
可现在他们针对元京城内无忧宫余孽的行动还没有结束呢。
而被安排去元州其他区域针对无忧宫余孽的行动,他可都是用“红运酬功”做激励的。
这时候他们赶过来要求一个同样的待遇,都不能说他们做得不对。
这样的诉求,完全合情合理。
不过,心里能这么想,话却不能这么说。
更不可能甫一见面就将此事完全摊开了来讲。
想明白这些的耿煊,也就没有在这上面深究下去,而是问:
“元京的局面都还好吧?”
薛志恒忙道:
“相比无忧宫覆灭之前,局面要紧张许多。
不过,情况却比我们预料的要好很多。
特别是我们透露了董观的势力,近期可能对元京有所图谋的情况下,各方势力都变得比以往更加谨慎。
……因为这样的变化,我们针对元京城那些无忧宫余孽的行动,比我们原本预期的还要更难推进。
可另一方面,我们的情况也比原本预料的安稳许多。”
耿煊了然,轻轻点头,对元京当下的情况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
他又看向罗青,问:“方锦堂他们没过来吗?”
罗青忙道:
“还在路上,按照他那边提前用飞鸽传来的讯息,他们出发的时间比较晚,加上天黑道路难辨,不敢走得太快,来的会比较慢。”
耿煊点头,看向远处那座落在陡坡之上的石砌建筑,问:“那就是白帝祠?”
“是。”
“都弄好了吧?”
罗青没有回答,而是扭头看向旁边的郭子安和姜逸之等人。
郭子安道:“都按照您的要求弄好了,苏帮主可以验看一下。”
“验看就不必了,我相信你们的专业水平。”
说着,耿煊放眼扫去,这片巨大而开阔的空地上。
远远近近,已有许多人聚集在此。
原本,那显得压抑的氛围,随着他的出现,悄然消失。
变成了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往他这边看来。
耿煊对罗青道:“我看现在这局面有些乱糟糟的,你带人去整饬一番,弄好了就带过来。”
如此简单交代了一句,他便再没有理会其余人,迈步便朝白帝祠走去。
看似行走,一步就在数十步之外。
转眼间,他的身形便已进入白帝祠之内。
而在他手中,还提着一个长条木匣。
“……是。”
罗青愣了一下,这才后知后觉的行动起来。
在场有许多人的修为都远远超过了他,可此刻,得了耿煊直接授意的他,就像是拥有了言出法随的力量。
任何安排,都莫不是得到百分百的服从,与最积极的响应。
原本显得乱糟糟的场面,迅速变得齐齐整整。
……
闪身进入白帝祠之后,耿煊第一时间就进入到了“天地桩”的修炼状态。
超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中途只短暂休整了两次。
刚才他看似面无异色的与薛志恒、罗青等人进行了一番简短的交流,身体其实空乏得厉害。
现在见着机会,立刻见缝插针的恢复回气。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通过“地听蛛网”,知道原本混乱的局面正在迅速变得整齐有序,且正在向白帝祠前的空阔地带聚拢。
恢复了七八成的耿煊从“天地桩”这奇异的状态中退出。
他这才有暇向周围看去。
白帝祠内的空间,同样简古而空阔,没有任何繁复的设计。
墙、柱、顶……全都是最简单的点、线、面构成的简单几何结构。
可它们合在一起,却并不让人感觉粗劣简陋。
这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
最后,耿煊的目光,集中在一座社坛模样的供台之上。
这是按照他当初提出的要求设计的,最后,这供台上要摆放“白帝定水石”。
真正的“白帝定水石”在清源集,他现在可没时间去将其取过来。
何况,再将真正的“白帝定水石”藏起来之后,他就没想过将其摆放在这里。
这也难不倒他。
他直接将身边那个被他一起带进来的长条木匣放了上去。
这个简陋的长条木匣,是他在即将抵达之前顺手做的。
里面,什么都没有。
时间紧急,他甚至连个赝品都没有放里面。
这就已经足够了。
他相信,也没有谁缺心眼到敢让他打开匣子亲自看一看。
做完这一切之后,耿煊转身出了白帝祠。
俯视着下方的人群。
——白帝祠与开阔广场之间,有着九十九级台阶。
而就在人群聚集的中心区域,在他身前数十米外,一个与供台外形一样,却大了许多倍的社坛静穆的矗立在那里。
社坛第三阶,也就是最上层的高度,恰好与耿煊此刻站立的位置平齐。
将人群完全集中在这社坛周围,按照耿煊给出的指导思想,由姜逸之、苏明煦等人予以细节完善的仪式准备,也已完全做好。
罗青小步快跑,沿着一级又一级的台阶往上,快步来到耿煊身旁,汇报道:“帮主,准备都已经做好了。”
耿煊点头:“那就开始吧。”
罗青转身大喝道:“吉时已到,仪式开始。”
已经穿上了仪式专用服装的姜逸之与苏明煦二人闻言,立刻神色肃穆的迈步向前,沿着台阶,一步步向社坛顶部登阶而去。
两人的服饰,相比于以前的“神装”,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色彩的变化没有以前那么丰富,样式也没有以前那么过于不走寻常路,看上去,却更增了肃穆威严之气。
而就在两人迈步登阶之时,摆放在社坛第一层四角的四面巨鼓,便被四名高大魁梧、上身赤膊的巨汉同时擂响。
“嘭!”
“嘭!”
“嘭、嘭、嘭、嘭……”
每一次同时响起的鼓点,节奏不快不慢,恰好与两人拾步登阶的节奏合拍。
当两人向上登上三十三阶,鼓点也响了三十三次。
“轰——”
第二层社坛的四角,同时有熊熊燃烧的火焰升腾而起。
因这特意加了料的火焰,火势太大太猛,在火势刚起之时,便有奇异的声响传出。
此后,随着火焰燃烧,哔哔啵啵的声响更是持续不断。
随着火焰升起,社坛第三层,也是最上一层,仿佛完全被燃烧的火焰包围。
空气变得扭曲跃动,当登阶而上的两人登上第三层社坛的范围,他们身影开始变得朦胧起来,还在不时轻轻的舞动。
就好似在众目睽睽之下,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
……
关注了一阵之后,耿煊便收回了目光。
他知道,接下来,两人还要跳一阵大神。
他看向旁边的罗青,问:“每个人的功劳事迹,可都有统计?”
罗青点头道:
“都有仔细的清点统计,不仅当面询问了他们本人,更是侧面向其他人验证过。
除了那些完全没有第二人在场,无法验明真伪的,都确证无误。”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却又补充道:
“不过,即便有旁人侧证,也不能保证完全的真实性,因为存在许多彼此互证的情况。
如果他们提前商量好,即便有假,我们也压根看不出来。
……这种情况,在那些刚执行了清剿无忧宫余孽的任务,才返回的各支队伍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他们都做了什么,杀了多少敌人,立了多少功劳,他们都无法跑过去亲自验证,基本都是人家说什么是什么。
耿煊对此,却毫不在意,点头道:“有做就好。”
这是在上一次北上玄州之前,罗青想要将工程筹备以来经历一切记录下来,受此启发,耿煊让罗青顺带着对每个修炼者在工程中所做之事,予以记录。
这是给他们酬功的基础。
因为对于那些参与劳动的修炼者来说,功劳必须进行更准确的量化。
不然,每个人都是“我没日没夜的干活”“我贡献很大”的心理,即便他有看破人心的本事,这种情况下,也看不出究竟谁做得更多,谁做得更少。
然后,干脆更进一步扩大,将“功劳记录”扩大到所有需要“红运酬功”的人群之上。
他当然知道,这么做远不如他直接“看人心”来得稳妥。
凭空多出许多让人钻的漏洞。
可只有他知道,这些漏洞其实是不存在的。
他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要去仔细翻看那很可能猫腻极多的“功劳记录簿”。
而是凸显这个环节本身。
如此一来,他再不需要用言语去引导,在这些人怀着相关念头出现在他面前之时,他就能直接看出这些人的“真”“伪”。
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真正的心思,他们最计较的,是功劳的多少。
按照他们的想法,功劳自然要尽可能多记一些,越多越好。
可事实上,对他来说,功劳多少这个标准,本身其实是非常灵活的。
因为给与多少红运赐福,完全由他说了算。
究竟是给三十二点红运,还是八点红运,亦或者两点,或者干脆不给……完全由他一念而决。
这种情况下,“真”与“伪”才是他关注的核心。
而在“真”的前提下,功劳的多少才有相对的参考价值。
反正,到底给了多少点红运,也只有他知道。
也不会有人跳出来说他给多了或者给少了。
耿煊对罗青道:“待会,在安排大家入殿之前,必须再仔细的确认一遍。”
这自然是为了强化加深每个人对相关经历的念头,这样,在他们出现时,就会将相应情绪更清晰、更明显的暴露在面前。
“是……那我下去准备了?”
“去吧。”
罗青倒退着下了台阶,耿煊则返身进入白帝祠之内。
站在摆放了一个空木匣的供台旁边。
双脚仿佛生根一般,与大地接为一体,半进入“天地桩”的状态之中。
没多久,姜逸之、苏明煦二人的“表演”结束,开始陆续有人登上台阶,通过左侧大门进入殿中。
进入空阔的大殿之后,众人只是默默打量一番,便朝着供奉了“白帝定水石”的供台恭敬的跪拜而下。
除了脚步声,跪地声,磕头声,场面安静异常,再无其余杂音。
殿内虽然安静,可在耿煊的视野中,殿内场面,却是活跃异常,也“热闹”异常。
因为每个人在心中将自己的功劳贡献默默的禀告“上苍”。
而这一切,无论真假,又都是他们已经提交,并通过罗青等人记录与验证的“功劳记录”为核心进行的。
这使得他们心中所有的念头变化,在耿煊眼中,都变得清晰,简洁,洞若观火。
点点红运,就流水般的从“燧珠”内涌出,按照多少的不同,注入不同人体内。
对不同人给与不同的红运恩赐之时,耿煊心中还忍不住想:
“效率还是慢了,下一次,应该参考黑风团的做法,进行批次化的处理。
这样一来,每批进殿之人,都只需验明真伪,然后给与相同的红运恩赐即可。”
因为目的不同,耿煊对黑风团的处置要更加简单粗暴,只要是“自己人”,然后再根据多种因素综合评估一下,成批次的红运就发放了下去。
但在这里,耿煊的操作,却要更精准、更细腻许多。
不过,即便如此,经过这般优化之后,效率也比以往在清源集的历次酬功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