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之东帝 > 第两百零九章 博选为本

战国之东帝 第两百零九章 博选为本

作者:腊月青梅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10:19 来源:小说旗

鹖冠子看着齐王冀缓缓开口道:“大王,齐国之所以无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齐国从上到下,从君王到县大夫,全都任人唯亲。”

田冀闻言,顿时脸色一变。

此时,鹖冠子开口道:“齐国选用贤能的方法有大贤自荐,大臣推荐,各地选拔,还有战场立功四种。

大贤自荐之中,有一些得到了齐王的重用,其如邹忌储子等,还被齐王任命为相,可是,大部分自荐的贤能之士,全都被齐王安置在稷下学宫,成为齐王标榜自己尊贤重士的装饰物,而不是发挥其才智。

这无疑就是自荐之路被堵塞了。

而大臣的举荐,除了少部分人真心实意的举荐贤能外,大部分的人,其如邹忌田文等等,全都是举荐亲近之人为官,然后以相国的身份直接任命官员。

按照齐国制度,齐国百姓之中若有贤能道德之士,各地大夫知之,应该将其举荐到司徒哪里。若是胸有才华而不显,则各家家长应该主动上报,加以考核并层层上报,最终这些也会聚集在司徒那里。

然后,司徒每年都应该对这些人加以考核,选拔贤良,再安排到各部培养一年,最后再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再根据成绩任命官职。

可是,现在齐国贤士在野的有不少,其如薛子、魏子等等,在各国任职为官的也有不少,这些人的出现,这就说明齐国从各地选拔贤良的制度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了。

最后,战场立功的,秦国还有什伍出身的大将白起,而齐国已经数百年没出现平民出身的大将了。甚至,灭燕之战中,在宣王明明已经任命声子为抗魏主将的情况下,去支援的章子居然还能与声子争夺主将的位置。

这其中的原因便是军中将领同样任人唯亲,提拔亲信将领。

所以,名义上齐国有四种选才的方法,但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用人唯亲。

而对齐国用人制度破坏最大最严重的,还是历代齐王自己。

自从太公得到天子的册封正是取代吕氏为齐侯,吕齐的勋贵国氏、高氏、宗室等等,全都被扫荡一空,而为了填补这些勋贵被驱逐后的空缺,就大量启用了田氏宗亲,以至于田氏宗亲充斥于朝廷还有各都县,这就是齐国用人唯亲的鼎盛时期。

所谓上行下效,齐王是这样,齐相也这是这样,不管是外姓的邹忌,还是宗亲的田文,也全都是如此,大量启用自己的亲近的人,用人唯亲。

齐王齐相是这样,各地都县的大夫,也是如此,他们任用的人,他们所举荐的贤良,他们所举荐的贤良,也全都是自己所亲近的人。

也正是在这种大势之下,齐国即便出了威王宣王两代贤君,凭借齐国远比秦国雄厚的根基,也依然无法压制秦楚,奠定万世基业。

用人唯亲,这就是齐国无人的根本原因。”

田冀闻言,心中大为震动。

自从复国以来,他也曾关注过齐国的许多法律政策,等看完法律,他发现齐国的法律或许不注重普通百姓的利益,导致百姓没有凝聚力,不能为国家死战。

但是,就凭齐国的选才任官上,齐国其实是没问题的。

不然,先君宣王也无法召来稷下学宫数十位大贤。

但,现在听鹖冠子一说,他才发现,他放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国家法律的规定,其实与现实有极大的区别,所以,一个国家是怎么样的,就要用心深入民间观察,而不是只看国家法律的规定。

正如古人所说,凡是国家法律所严令禁止并打击的,那就一定是国家内部发生的最多最坏的;凡是国家法律极力鼓动的,那就一定是国家内部极少发生的;多次强调的,基本上是没有的。

所以,国家所颁布的法律,往往不能反应国家的实际情况,甚至还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

亏得他还以为,齐国在选才任官上,已经做到了这个时代最好的地步了。

但···其实齐国法律所规定的,只是这个时代所理想的罢了。

众所周知,理想并不等于现实。

想着,田冀脑海中立即浮现出数种改变现状的方法。

不过,沉默了一下,田冀看了一眼眼前的鹖冠子,然后向鹖冠子拱手道:“听了先生一番话,令寡人心神俱震,不寒而栗。

只是···”

田冀拱手道:“现在寡人想要改变齐国用人唯亲的现状,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鹖冠子一听,立即拱手道:“大王,人君者庄重其如神明,而神明以百姓为本,而百姓则以圣贤为本,而圣贤以博选为本。

故,大王若想改变现在,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那就是将选拔官员任命的官员的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提高选拔官员的官员的地位。

现在,齐国选拔、培训、考核官员的司徒,地位不仅不如丞相,甚至还不如五官,只是如同一个普通大夫,这就是司徒难以发挥选官用官职能的原因所在。

故,为大王计,理应提拔司徒的地位,效法周室,在朝中设三公,其中,丞相负责处理国事,大将军统帅全**队,而司徒则负责选拔、培训、考核所有的官员。

同时,将举贤荐能也加入各地官员的上计考核之中,并作为各地官员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但凡有一年没有举荐德贤之士或者所举荐的人经过培训考核为不合格,则让丞相询问之,连续两年,则让丞相责问之,连续三年,则罢黜之。

如此,各级官吏在王命的压力下,必定不再举荐亲近无能的人,而会举荐贤能。

同时,大王对各国来齐的智能之士,也可以让他们与齐国各地举荐而来的贤能一样,加以选拔考核,择其合格者而用之。

而不是根据大王自己的喜好或者丞相五官等官员贵族的喜好而轻易委以官职,做到人尽其能。

如此,贤能之进,野无遗贤,则齐国必治。

齐国治,且有贤而用之,则各国大贤云集。

任用天下智能之士,而功业不成、志向不申的,这是老朽还没有看到过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