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之东帝 > 第四百二十七章 时机成熟

战国之东帝 第四百二十七章 时机成熟

作者:腊月青梅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10:19 来源:小说旗

当日,田通伏法后,田冀将田通伏法的消息通报了国中各地,以提高自己在全国的威望。

然后,结束朝议后,田冀回到书房。

此时,田冀在书案边坐下,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当初,他即位之初,曾仔细了解过齐国的现状以及齐国的法律条文,然后对齐国在调动百姓主动性上,感到十分无力。

当时,他也曾动过通过变法增强调用百姓主动性的念头。

但是,这个念头只在他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瞬间,他就将这个念头给打消了。

因为当时的齐国,根本就没有变法的内外条件。

当初,魏国李悝变法的时候,魏文侯是晋国执政,赵韩两家相互敌视,而赵韩两国又紧紧的团结在一起魏文侯身边,且当时晋国打遍各国无敌手,没有外患。再加上当时魏国正由魏氏这一家向魏国这一国转变,需要许多的新的法规以适应局势。这种情况下,李悝才在魏文侯的支持下展开变法,并变法成功取得显着成效。

同样,当初商鞅变法的时候,秦国几十年前在魏国打击下,遭到重创,国中贵族已经遭到了极大的削弱。而且,当时在秦献公的主持下,效法魏国,陆陆续续进行了多次变革,所以秦国的内部条件极好。

再加上,秦献公是魏武侯所立,魏武侯尚在时,秦魏两国关系良好,亲密无间。其后,魏惠王即位,魏国的注意力被日渐强盛的齐国吸引了,迁都大梁针对齐国。即便秦国数次击败魏国,但是依然没有引起魏国的重视与全力针对。

所以,当时秦国的外部条件也是极好的。

而与魏秦两国变法成功不同,楚国的变法,则是一个惨重的教训。

当初,楚国变法之时,刚刚才被强大的魏国教训过,所以外部条件并不稳固。不过,对比不太稳的外部条件,当时的楚国内部条件更糟,当时的楚国,在朝中是大臣权势极重,冗余的官员贵族众多,而各地封君数量众多。

这种情况下,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就遭到了国中贵族的强烈抵制,然后,楚王一死,楚国贵族群起反噬,在楚宫设伏刺杀吴起。

结果,吴起逃到楚王的尸体上,群贵射之及王,吴起万箭穿心而死,而射中王尸的贵族也被新楚王灭族七十多家。

经此一事,楚国实力大衰,一度连巴国都出兵攻夺楚地。

楚国的教训给了他极大的触动与警惕。

而他继位的时候,其实内外局势比楚国还远远不如。

当时的情况,先王胡作非为,国中群臣皆怨之。甚至,当时乐毅还蛊惑宗室群臣改立宣王之子公子简为王,而国中宗室群臣为此还发生过争论。不过还好,齐国复国乃是他的功劳,最终大部分的宗室群臣还是站在了他这边。

而且,不仅是国内,当时国外的情况比内部情况还要恶劣。国家精锐损失殆尽,但是以赵国为首的强邻正虎视眈眈。

那时候,他心中虽然有想法,但根本不敢动。不然,若是国中动荡,而强邻来攻,那时,齐国就算能避免亡国的命运,恐怕也会受创极大。

所以,内忧外患之下,他根本不敢动。

故而,当时他思虑再三,决定谋定而后动,一边解决外患,一边凝聚人心,准备变法。

而凝聚人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附和所有人期盼且不会让外部局势恶化的目标。然后,他就将目标放在了触子、田文、田通三人身上。

这三个人既是大部分齐人痛恨的目标,又是齐人,不用直接与各国对上,而且还容易对付。

果然,他与群臣同心协力,经过五年的努力,最终完成了这个目标。

而且,完成这个目标之后,也能极大的震慑齐国的群臣贵族,让所有人在勾结外国祸害齐国的时候,都要掂量一下,他们是否名气比田文大,藏得比触子深,还有对齐国的仇恨是否还比燕国大。

想到这,田冀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如今外患已平,内部已稳,是时候该动一动了。

想着,田冀大声吩咐道:“来人,请荀子入宫来见寡人。”

“唯。”

不久,荀况来。

礼毕。

此时,田冀看着荀况,回忆道:“先生,寡人现在还记得,一年前在秦谷的时候,先生曾问寡人秦人与齐人的区别,问寡人齐人为何不能像秦人一样被动员起来?”

说着,田冀摇头叹道:“虽然当时寡人没有与先生细说,但是,这一年来,寡人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故,寡人今日找先生来,就是想要听一听先生的高论。”

荀况闻言,微微一怔。

大王要继续当日在秦谷中的话题!

他可是记得很清楚,当日秦谷之中,齐王面对他的询问,给出的回答是:主少国疑,大臣不附,百姓不信,敌国窥伺,此内忧外患之际,且为之奈何。

当时他就明白,不是齐王不想变,而是条件还不允许。

可是现在···

此时,荀况想起城中的议论声,顿时明白过来。

现在时机成熟了。

想着,荀况立即应道:“大王,这一年来,臣同样在思索这个问题。臣曾仔细研究过魏国之法还有秦国之法。

魏国为了动员勇士,一旦选拔成为武卒,便利其田宅,免其徭役,进行周济,即便年老体衰不再是武卒,也不剥夺这样的赏赐。这样的赏赐可谓丰厚,所以魏人无不对武卒心生向往。

而秦国那边,通过种种法规,先迫使百姓疲惫而贫困,然后又对战功进行重赏,广其田,大其宅,赐之奴,只需斩首五级,便可役使同乡的五户百姓,以鼓励百姓争先杀敌。如此,秦王只需要一声令下,秦人便会为了秦王的赏赐,而竭尽全力为秦王征战。”

说到这,荀况停顿了一下,摇头道:“而齐国则不然。齐国这边,即便是齐国最精锐的技击士,杀敌一人也不过是得金八两,其后再无赏赐。而普通百姓哪里,即便斩杀一个敌人,所获所得不过减免一点赋税而已。

而齐国的赋税,在天下各国之中,是出了名低,而齐国百姓之富,在各国之中,又是出了名的富裕。

死亡是所有人所厌恶的,而财富是所有人所向往的。齐国现在的状况,就是付出一点连百姓都轻视的财富,然后让百姓冒着死亡的风险,去上阵杀敌。

而这,臣以为是无法办到的,这就是臣以为齐国无法激励百姓原因。”

说到这,荀况拱手道:“故,臣以为大王要激励百姓为大王而战,为齐国而战,就需要重赏之。

而且,还不能如魏国一样,只赏赐部分百姓,而应该效法秦国,针对国中所有百姓进行赏赐,以激励所有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