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之东帝 > 第四百三十一章 欲推科举

战国之东帝 第四百三十一章 欲推科举

作者:腊月青梅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10:19 来源:小说旗

想着,田冀沉吟了一下,还是决定一次性就将下层百姓的晋升渠道打通。

军功晋升制虽然对现在很适用,但是,以杀人为核心的晋升通道,在和平年代就难以为继。所以,军功晋升,这仅仅是,也应该是正常晋升渠道的补充,而不是全部。

正常的晋升,应该以个人的能力为根本,包括勇武、练兵、统兵、治理地方、测算,甚至还包括专业技能在内,以能力作为考核标准,然后进行相对客观的考核,用考举的办法,而不是用推举。

这样,才能避免各地大夫凭自己的喜恶推荐人才。

只是,这种大规模的考举,在天下各国中,从来没有出现过。齐国以黄老之术治国,虽然各种思潮在齐国层出不穷,但是国人能否接受,尚未可知。而且,老子曾云: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此外,这种考举制,还动了朝中重臣以及各地大夫举荐贤才的权利,群臣怎么想,还不知道。

关于这个想法,他之前只与推崇博选的太傅鹖冠子提过两句,并取得了鹖冠子的支持。但其他大臣,他还没有说。

在他已经决定推行此事之后,就需要更多的大臣支持。

而齐国朝中,信奉黄老之术的大臣数量最多,其次便是儒家的人,再次是墨家。

道家那边,有鹖冠子为他鼓吹,这个他不担心。儒家这边,他挑选的主事人,便是信奉儒家,在学宫儒家地位很高,同时精通道法两家的荀子。

若是有荀子支持,那儒家那边就会成为臂助。毕竟,各国之中,便是儒家的人最先在魏国展开变法,现在儒家可是一点也呆板守旧。

至于墨家那边,墨家主张尚贤,而且墨家学说最**,号召天下人听君王,墨家的人也一定会支持他的。

所以···

此时,田冀看着荀子道:“先生,各地大夫举荐一事,虽然是一个补充,但是,自从寡人即位以来,接连四次举荐之后,寡人发现其中有两个问题。

其一,是各地大夫只能举荐自己认可的人才,但是,对于那些与自己想法相左的人才,各地大夫就难以认可。是以,各地大夫厌恶的、冷漠的、不喜的人才,就都将被忽视。

其二,是各地大夫管理方圆数十里的地盘,难以接触所有有才能的人。

故,出于这些考虑,寡人打算改变举荐制度,转变为自荐制度。”

“自荐。”荀况一愣,迟疑的看着齐王道:“大王,若是人人自荐,恐司徒还有各地官员全都不胜其扰。”

田冀点头道:“不错,寡人也有此担忧,所以,寡人每县每年只准许五人在年末的时候前来自荐。而自荐的五人,必须通过各地的前期筛选与考核,其中,只需要自荐者能精通一门学说,便能通过筛选参与各县举行的考核,而只有参与考核的前五名,才有资格来临淄司徒府自荐。”

荀况一听,心中一动。

儒墨两家号称是当今天下两大显学,齐魏鲁三国的儒家子弟甚多,单是在齐国的儒家门人,就不比道家的门人少。

但是,因为齐国信奉黄老之学,所以儒家在齐国一直遭到排斥。又因为齐国各地每年举荐的人少,导致齐国的名额大都被道家的门人占据了。

若是准许学子自荐,让儒家的人与道家的人能相对公平的竞争,这对儒家而言,绝对是一个重大利好。

想着,荀况立即拱手道:“大王的设想果然比让各地大夫举荐要好,只是,臣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如何考核。

如今天下学派甚多,学宫中有大贤八十余人(有大夫俸禄的人),讲学教授弟子的人有千余人,号称有诸子百家。

各家学说各不相同,甚至还有许多学说截然相反,但是却各说各有理,甚至还能自圆自说。如此,当不同的学说出现在各地大夫与士师面前,如何进行排名?”

田冀闻言,已经知道荀子对考核制度是极为赞同的,甚至也代表整个儒家对此事也是赞同的,如此,齐国两大学派就稳了。

想着,田冀笑着看向荀况道:“先生,这个问题就需要诸卿与各家诸子一起讨论了。”

荀况听到是各家诸子也参与讨论,心中顿时更是激动。

若是让道家那一批宗师确定考核排名的标准,那么,那些宗师肯定会制定出偏向道家的标准,比如以道家经典出题。可是,若是让各家诸子都参与进去,那道家的人就变成少数派了。

如此,考核标准必定就会相对公平一些,对诸子百家都不会明显偏向。

公平竞争,儒家的人也不怕任何人。

想着,荀况立即赞道:“大王英明。”

此时,田冀又沉吟道:“先生,对于自荐考核一事,事关重大,寡人担心群臣会因为未知而反对,所以···”

说着,田冀立即看向荀况,沉默不语。

荀况见此,立即会意,应道:“大王,臣与大士赞子交好,稍后臣就去拜访赞子。”

不久,荀况出,田冀又请来齐墨首领田系,然后将自荐考核的事情对田系一说。

田系一听,顿时心神震动。

跟儒家的有教无类不同,儒家的弟子不仅有天赋好的平民、穷人,还有许多贵族子弟,甚至,魏国那边的儒家,教授的十之七八都是贵族子弟,所以儒家在各国顶层传播的极好。

而作为与儒家并列的显学,则因为墨家的准则,而导致各国贵族信奉墨家学说的人,远没有儒家的人多。所以,墨者大都来自下层,多商人、工匠、游侠。

如果说齐国原本的举荐制度,每次都有那么一批人是儒者,那么,墨者就非常尴尬,因为每次都少有墨者。

齐国真正的顶级墨者,要么在学宫教授弟子,要么已经在齐国出仕,值得培养的墨者也大都在学宫重,而各地的墨者,几乎少有能得到各地大夫认可的。

所以,之前的举荐制度,对于墨家是很吃亏的。

若是自荐···不管怎么说,本来几乎没有机会的,现在有机会了,故,墨家占大便宜了。

想着,田系略显兴奋的挥了挥独臂,激动的道:“大王,尚贤是我墨者的一贯主张,现在大王打算让各地贤者自荐,臣代表齐鲁宋等地的墨者,强烈支持大王的决定。”

田冀闻言,笑道:“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