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之东帝 > 第四百三十五章 晋升之路 下

战国之东帝 第四百三十五章 晋升之路 下

作者:腊月青梅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10:19 来源:小说旗

此时,田冀听到鹖冠子的话,立即问道:“太傅说的是,这几年来,寡人也觉得各地大夫与士师举荐的贤才也不尽人意。只是,不知道太傅有何办法改变这个现状。”

“有。”鹖冠子点了点头,然后拱手道:“人君者,端神明者也,神明者,以人为本者也,人者,以贤圣为本者也,贤圣者,以博选为本者也。

故而,臣以为君王当以博选为本,而现在各地大夫与朝中重臣每年举荐的人才不过一人,故臣以为人才没有出现的关键,就在于举荐的人才太少,不仅各地大夫难以抉择,而且举荐到临淄后,臣与大王也难以抉择。

故,臣以为改变现状的第一件事,便是增加各地大夫以及朝中重臣举荐的人才数量。”

田冀闻言,立即看向群臣问道:“不知诸卿以为太傅之言如何?”

群臣闻言,皆露出赞同之色。

之前,各地大夫,还有朝中重臣每年都有一个举荐贤才为官的名额。可是,每年群臣举荐的人才都没有出现让人眼睛一亮的大才。

之所以如何,一则是因为人才展露才华后,便有可能被群臣招纳为门客,然后直接任命为属官,就不用经历司徒府长达一年的考核培训了。

二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亲朋好友,也避免不了人情往来。所以,举荐的名额太少,就难以每年都举荐一个大才了。

可是,若是他们手中每年举荐的名额变多,那人才也就可以被举荐。

就算不举荐人才,那也可以举荐自己的亲朋好友啊···

想着,群臣皆道:“大王,司徒之言甚是,举贤任能,这是我齐国的传统,博选之策,甚善。”

一时间,大殿中全是对司徒鹖冠子的赞扬声,以及对博选的称赞声。

田冀见此,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从群臣身上收回,再次投向鹖冠子问道:“太傅,不知卿以为各地大夫还有朝中重臣应该举荐几人为佳。”

鹖冠子应道:“大王,臣以为各地大夫以及朝中重臣当举荐五人为佳。”

“五人。”田冀皱眉道:“若是举荐五人,考核筛选倒是容易,但是,对这么多人进行培训并安排实习,就比较麻烦,我齐国恐怕没有这么地方安排所有人到各处实习啊!”

“这个简单。”鹖冠子道:“既然博选,那么就没有必要全选。故,臣以为各地还有群臣举荐的人才到了临淄后,先进行一次考核,然后只取其中优胜者百二十人,在分配到各处任职培训。至于其余被举荐者,全都让他们返回原籍。”

群臣一听,皆脸色一变。

按照原本的举荐原则,朝中中大夫以上职位者都能举荐一人,然后加上各地举荐的人,加起来就百多人。这些人只要考核通过,就都能在齐国任职。

可是,现在各地举荐五人,加上朝中大臣举荐五人,那么举荐的人就超过七百人,然后七百人中只取优胜者百二十人,那么就有近六百人无法在齐国出仕。

这不是之前的合格制,只要合格就万事大吉。现在变成淘汰制,若是谁举荐的五人,在考核后全军覆没,那他不仅颜面无光,让世人以为他眼光不行,而且还有可能给齐王留下不能识人甚至不愿举贤荐能的印象。

这样,日后他再向齐王举荐人才,齐王会怎么看···

或许不管大王怎么看,反正他是无颜再向大王举荐人才了。

此时,殿中那些以后举荐人才资格的重臣还有各地都县大夫,脸色全都变得沉重起来。

而与群臣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不同,田冀在鹖冠子话音落下后,沉吟了一下,便大笑道:“好好好,先生之言甚是。七百余人挑选百二十人,这样寡人就能挑选出更好的人才了。

还有,七百余人淘汰近六百人,这样,各地大夫、士师还有朝中大臣是否有用心举荐人才,是否有用心培养人才,便一目了然了。

如此,寡人针对各地大夫士师的奖惩,也能真正的见到成效了。若是某地大夫举荐五人,却无一人入选,那么,要么就是当地大夫无识人之才,要么就是当地大夫并未用心培养人才。

如此,有功者赏之,有过者罚之,便就一目了然,令人心服了。”

说着,田冀看向群臣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怎么反驳。

表明上看,他们手中的举荐名额的确便多了,这个刚刚他们已经表示赞同了。而且司徒府也的确没有办法每年都向各府安插共七百人进去培养,齐国也养不起那么多的官员。

总不能说担心自己举荐的贤才无法通过考核吧。

要知道,自从三百年前齐国出来管子与鲍叔牙的事情后,齐人一直都在称赞鲍叔牙有识人之明。虽然人人都想做管仲,但是,人人都想让其他所有人都能成为自己的鲍叔牙。所以,齐人每每同时提起管仲与鲍叔牙的时候,称赞鲍叔牙的可远比管仲多。

想着,群臣不禁皆沉重的拱手道:“大王英明。”

田冀见群臣皆不反对,心中再次一松。

本来,他今天打算将自荐制度也向群臣公布的,但是,他与鹖冠子还有荀子等人仔细商议后,考虑了群臣心中的抵触,还有今天说的内容已经很多了。所以,自荐制度以后再择机公布。

因为现在公布自荐制度肯定会遭到群臣强烈反对,因为这严重损害了群臣的举荐权。但是,等博选考核之后,举荐不仅仅只是大臣手中的权力,更将成为大臣头上的紧箍咒,然后,总有那么几个甚至十几个县大夫士师,亦或者是朝中重臣所举荐的人,没有一个成功入选出仕的。

然后,他在训斥罢黜一批人,到时,群臣必定人人对举荐的人思虑再三,唯恐自己举荐的人落选。如此,只要博选考核内卷化一波,则群臣必定将举荐权视为举荐义务。

到那时,他再提出自荐制度,则群臣必定会乐得将举荐权交出。

甚至,都不用他推动,各地大夫都会主动将举荐权交出。

这样,他只需要通过扩大群臣的权力,起一个头,到时,群臣就会主动推动完成这项最重要的变法。

当然,最重要的是,临淄博选考核,在将来也会成为各都县自荐考核排名的范例,然后将临淄的经验推广到全国。

这就是施政施展在源头,只用一分力,就有百分的功效。

想着,田冀笑了笑,开口道:“诸卿,今后我齐国选才将会从七百人中择优选取,为了体现对人才的重视,为了体现寡人对人才的重视,寡人决定,今后每次临淄的博选,寡人都赐予其中第一名大夫一职。

若是其人留任在朝,则封为下大夫,若是其人在地方镇守,则为县大夫。”

说着,田冀脸色变得庄重道:“若是其人才干杰出,寡人更有重赏,甚至可以直接任命为卿。”

群臣闻言,心中对明年的举荐更加重视起来,唯恐自己不重视,而其他人重视,那丢脸的就是自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