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之大秦质子 > 第八十三章 令入华阳

战国之大秦质子 第八十三章 令入华阳

作者:一夜星辰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21:18 来源:小说旗

战争结束了。

伴随着蜀王杜乙携蜀国重臣向围困蜀都华阳的十数万秦国大军献城投降,这场历时了三年的秦国与蜀国的战争渐渐来到了尾声。

在接到蜀王杜乙的投降命令之后,蜀国疆域之上的一座座早已丧失了坚守信念的城池没有半分犹豫,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便向袭来的秦军递交了降书。

即使还有一些蜀地贵族妄图凭借那看似坚固的城池负隅顽抗,也不过是想要螳臂当车的不自量力之徒罢了。

在数万如同虎狼的秦国正卒以及跟随在他们身后十数万为了自己未来的命运而战斗的辅兵所组成的秦国大军的强大攻势之下,那些城池一座接着一座地被彻底拔除。

在秦国大军入蜀的短短数月之间,便有无数城池取下了他们已经悬挂数百年的蜀国王旗,取而代之的则是属于秦国的黑底白字的“秦”字大旗。

数月之后,当蜀国国境之内的最后一座城挂上了秦字大旗,立国千年终于丢失了他全部的疆土。

从此之后蜀地之上再也没有了那个曾经辉煌灿烂过的蜀国,这片土地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秦国、蜀郡。

这场残酷的战争虽然已经以秦国全面胜利而告终,但是这场战争带给这块土地的伤痕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消除的。

陈仓道一战,蜀将杜伏率领六万蜀军被秦国陈仓大营所伏击,那些企图穿过陈仓古道偷袭秦国腹地的蜀军士卒全军覆没于荒野之间。

褒斜道一战,五万蜀国士卒与从褒斜道越过秦岭的五万秦国郿县大营士卒展开激战,此战蜀军大败仅有接近两万人逃回了南郑城之中。

南郑攻城战,五万蜀国守军被会师南郑的秦国大军重重包围,最后南郑城也是落在了秦军的手中。

第二次南郑大战,三十万蜀军士卒与十数万精锐秦军决战南郑城下,此战依旧是秦国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而蜀军所损失的则是几乎自己的全部兵力。

六万、五万、五万、三十万,这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代表着的,是一个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是一个个失去丈夫的妻子,是一个个失去儿子的父母。

这些还只不过是以南郑为战场展开的大战所产生的损失,自秦军入蜀作战之后的损失可是并没计算在内的。

可以说经历这一场战役之后,曾经以繁荣而扬名于天下的蜀国,已经彻彻底底地变成了如今百废待兴的局面。

如何让这个满目疮痍的蜀地重新焕发生机,重新变成恢复往来商贾络绎不绝,游学士子欣然而来的繁华景象?

这就成了摆在秦国这个蜀地新主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以秦国蜀君嬴仁为首的蜀地新一代蜀地高层所要关心的头等大事。

……

秦国,华阳,蜀君府。

在接受了蜀王杜乙的献城投降之后,华阳这座曾经的蜀国都城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秦国治理蜀地的核心之地。

封存了作为王宫存在的蜀王宫之后,作为身处蜀地最高爵位拥有者同时也是整个蜀地管理者蜀君嬴仁修缮了原来的华阳令府,并将这里作为自己处理蜀地政务的场所和身处蜀地的居所。

在秦军入蜀作战数月之间,这一间并不算大却戒备森严的院落之中却是充斥一个个形色匆匆,身披黑色甲胄的秦军传令兵。

在他们的快速奔跑之下,一个又一个来自前线的捷报被送到蜀君嬴仁和秦军主将百里都手中,也是通过他们的传递,一道道来自华阳的命令被送到了分秒必争的前线。

可以说在这间并不大的院落之中,秦国完成了对于蜀国这个数百年宿敌的最后攻势,也亲眼见证了它的最终灭亡。

当秦蜀前线的战火已经渐渐平息,作为秦军入蜀最高指挥部的蜀君府也完成了它军事方面的历史使命。

到了如今,往日里行色匆匆的秦军士卒已经不见了身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名名身着玄黑色秦国官服的秦国官吏。

这里已经从一个主管前线战事的指挥所,变成了秦国治理蜀地,处理蜀地事务的核心所在。

“报,国都泾阳有文书送到。”

一道嘹亮的禀报声在蜀君府的大门之外响起,不仅吸引了在场大部分秦国官吏的目光,更是让困在文书堆之中的蜀君嬴仁轻轻抬起了头。

搁下手中已经握了一个时辰未曾放下的毛笔,蜀君嬴仁用力地抖了抖自己因为长时间的书写而十分肿胀的右手。

趁着这个间隙小小放松一下的蜀君嬴仁,看着门前躬身而立秦军传令兵沉声说道:“送来我看。”

“诺。”

听到蜀君嬴仁的命令之后,这名秦军传令大踏步地迈入了房中,将自己所携带政令送到了蜀君嬴仁的面前。

揉了揉自己依旧有几分疼痛的右手,蜀君嬴仁从传令兵手中接过了这份来自都城泾阳由秦公嬴连亲笔所书的政令,细细观阅了起来。

这份来自都城泾阳的政令之上所记载的内容并不算多,很快蜀君嬴仁便看完了上面的全部内容。

看完这份文书之后,蜀君嬴仁并没有对这上面的所说的作出任何回应,反倒是缓缓闭上自己的双眼,开始思考起了关于这上面所记载的内容。

良久之后,闭目凝神的蜀君嬴仁缓缓睁开双眼,向着一旁的一名秦国官吏沉声命令道:“去,将白长史寻来,就说我有要事与他相商。”

“诺。”

听到作为蜀君的嬴仁的命令,这位秦国官员迅速放下了手中的任务,向着大门之外飞快跑去。

数息之后,身穿着一身白色服袍的蜀君长史白兴跟随着这名秦国官吏的脚步,来到了蜀君嬴仁的面前。

“长史白兴,拜见蜀君。”

“不必多礼。”

丝毫没有拖泥带水,蜀君嬴仁快速从自己那堆成小山的文书后站起,上前几步便抚住了长史白兴想要行礼的动作。

将手中那份来自泾阳的文书一把塞入白兴的右手,蜀君嬴仁沉声说道:“快看看,这份是连兄和大良造一起起草的政令。这上面乃是决定着我蜀地未来政局的大事,看完给我些建议。”

对着白兴说完这番话之后蜀君嬴仁将自己的目光移向了在场的官吏,随后沉声命令道:“你们都先出去,我和长史有要事相商。”

“诺。”

等到在场所有官吏都已经退下,书房之中只剩下了自己和白兴两个人的时候,蜀君嬴仁带着询问的目光看向了白兴。

“怎么样,对这份来自泾阳的政令有什么看法?”蜀君嬴仁向白兴问道。

迎着蜀君嬴仁询问的目光,长史白兴沉声回道:“在白兴看来,秦公和老师下达的这份政令是正确且及时的。”

在蜀君嬴仁的视线注视之下,长史白兴沉声说道:“如今蜀地战事已经全部解决,蜀地已经完全被我秦军所掌控。”

“在这新旧交替的时间点上,仁兄以及我们这些从秦国各地抽调入蜀的官吏所要做的就是维持住蜀地的稳定局面。”

“这份文书之中的第一条任命仁兄作为蜀地的主要管理者,便是秦公以及老师出于维护蜀地稳定考虑做出的。”

说到这里长史白兴看着自己面前蜀军嬴仁的双眼沉声说道:“仁兄乃是秦国宗室子弟。任命仁兄管理蜀郡,一方面可以利用仁兄的嬴氏子弟身份凝聚蜀郡人心,另外一方面也是让蜀地贵族、庶民以及奴隶看到秦国对于蜀地重视。”

“所以白兴才说秦公和老师是出于维护蜀郡的稳定才下达这道政令。”白兴沉声说道。

听完了白兴对于这封政令部分内容的解读之后,蜀君嬴仁恍然大悟,也明白了自己肩膀之上所担负的责任。

可是再仔细回想一下政令之中的另外一部分内容,蜀君嬴仁再次向着长史白兴沉声说道:“那连兄和大良造为何会选择武羽来担任蜀郡郡守之位呢?”

“我曾听公羊师伯说起过武氏。作为蜀国除了王族杜氏之外的强横家族,世代相蜀的武氏在蜀人的心中的地位可是难以撼动的。”

“若是仁兄可以请动前代相国武义之子武羽出任蜀郡郡守一职,那么无论是对于如今稳定蜀郡局面,还是未来调动蜀郡人力大力发展蜀郡,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道理我都明白。”

听完了白兴的解释之后,蜀君嬴仁带着几分为难地说道:“可是武氏世代相蜀。如今我秦国覆灭了蜀国,身为执掌蜀国相位数百年的武氏真的会愿意出仕我秦国吗?”

“再者说了若不是与我秦国的战事,前代蜀相武义也未必会过世。既有国仇也有家恨,武羽以及他身后的武氏真的会选择支持我秦国吗?”

听着蜀君嬴仁那满怀担忧的话语,长史白兴缓缓来到他的面前,看着他的双眼坚定说道:“仁兄,秦公与老师常说事在人为。只要我们怀着足够的尊敬去邀请,我相信武羽一定会答应的。”

说完白兴后退一步沉声说道:“若是仁兄不嫌弃的话,我白兴愿与仁兄一同前往。”

“事在人为。”

轻轻重复着这个词语,蜀君嬴仁的双眼神情愈发坚定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