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之大秦质子 > 第九十一章 三年休息

战国之大秦质子 第九十一章 三年休息

作者:一夜星辰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21:18 来源:小说旗

公元前403年,秦公嬴连以郎中令李友为主将、卫尉百里都为副将、将军全旭为偏军统帅率领合计十二万步骑大军北出萧关,攻伐北方那个与秦国争斗了数百年的宿敌义渠。

短短数月之间,秦国十二万步骑大军在主将李友的率领之下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了整个北疆草原,随后更是以无可匹敌的气势攻破了被义渠族人视之为精神图腾的义渠王城。

伴随着义渠这个被数百年的宿敌被一朝覆灭,伴随着义渠君父子孤身进入秦国国都泾阳,义渠这个自商朝之时便已经生活在关中西北部的国度自此之后便不再存在了。

对于那片义渠人世代生活着的丰沃草原,在并入了秦国的版图之后便拥有了它的新名字——北地郡。

在扫除了北方的巨大威胁,将北地郡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后,雄心万丈的秦公嬴连便开始将自己视线从萧关以北,移向了秦岭以南。

此时,已经被蜀国侵占了四十年的南郑之地也就是后来的汉中郡、以及蜀国所在的蜀郡进入了秦公嬴连和大良造吴起的视野之中。

为了将汉中郡重新夺回到自己的手中,为了将蜀郡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秦公嬴连先是派出使臣出使巴国,想要凭借和巴国联盟将中间的蜀国彻底孤立起来。

再之后为了开辟从秦国关中前往汉中郡的道路,秦国举全国之力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将原本的褒斜道险道修筑成了可以供给大军通行的山间栈道。

等到这条褒斜栈道修筑完毕,十三万秦国大军在秦公嬴连的命令之下从关中中部的褒斜道和陈仓道南下汉中郡,奏响了秦国在衰落了数十年之后的反攻号角。

陈仓道伏击之战,秦国陈仓大营八万精卒对阵六万孤军深入的蜀军,此战秦军大胜,斩首俘虏了几乎全部六万蜀军。

褒斜道对垒之战,秦国郿县大营五万精卒对阵五万数量相当的蜀军,此战秦军大胜,斩首俘虏了三万蜀军,只余不到两万的溃卒逃入了南郑城中。

南郑城围攻之战,秦国征南大军十三万大军对着南郑城中五万士气低落的蜀军,此战秦国大胜,全歼了城中苦苦支撑的五万蜀军。

经历这三场大战之后,秦国重新夺回了汉中郡的控制权,也将秦蜀之战的主动权牢牢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

为了挽回颓势也为了重新拿回汉中郡的控制权,蜀王杜乙抽调蜀国之内最后的三十万大军进攻已经增兵至二十万的汉中郡。

第二次汉中郡之战,秦国二十万征南大军对阵三十万蜀军士卒,此战秦军大胜,斩首了俘虏了其中大多数出身奴隶的蜀军士卒

战局发展到这里,蜀国对于秦国来说就不是曾经势均力敌的对手,而是一道垂涎欲滴的佳肴。

而当这道佳肴摆放在自己面前的时候,秦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拿起餐具对着眼前的美味大快朵颐起来。

携着南郑大战胜利者的强大威势,数十万南征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地快速攻入了蜀国的腹地。

数月之后,当蜀王杜乙在华阳城向秦国投降,当最后一座城池落入了秦军的掌控之中,蜀国也从此变成了一个典籍之上的历史名词。

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99年的五年之中,因为之前经历的四年变法而逐渐强盛起来的秦国开始向着自己周边的势力宣示起了自己强大的实力。

正当秦国周边的小国都在秦国那毫不掩饰的勃勃雄心和秦军那所向披靡的强大兵锋之下瑟瑟发抖之时,征战了五年的秦国却好似放缓了自己扩张节奏。

在公元前398年至396年这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的三年之中,秦军既没有选择对西南部的蛮夷小国出手,也没产生对于巴蜀之地的另外一国巴国动手的打算。

在这三年之中,秦国除了在国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外,好似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于北地、汉中和巴蜀这三块新近纳入秦国的版图的大力开发之中。

在秦国北境的草原之上,一座座拥有着简陋营墙的城池拔地而起,而它们则是设立着一座座由秦国太仆设立的马场、牧场。

有了这些分布在北地郡各地的马场和牧场之后,原本处在半游牧生活之中的义渠族人渐渐安定了下来,开始慢慢接受自己身上越来越深的秦人痕迹。

相信了用不了多少年,这些曾经的义渠族人便会完全接受自己的秦人身份,到了那时北地也便会真正成为属于秦国的国土。

而就在秦国所设立的国营大牧场和大马场改变着曾经的义渠族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这些马场和牧场的巨大产出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秦国的生活。

在国营大牧场设立的短短数年之后,身在关中之地的秦人们不仅穿上了由羊毛制成的冬衣,更可以在凛冽的寒冬时节喝上一口来自北疆国营大牧场出产的羊肉熬煮而成的热腾羊汤。

不仅如此,曾经被秦国百姓视之为珍宝甚至想过用来传家的宝贵耕牛,也在掌握了牛鼻穿孔技艺的北疆牧场的大力驯养之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关中之地那本就肥沃的土地之上。

虽然那些耕牛的价格依旧不是普通秦人可以独自承担的,但是几户共同购买一头耕牛的事件却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秦国各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耕牛出现在秦国各地的田间地头,秦国的粟米长势也是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就是秦国粮食产量的年年高升。

每到收获时节,总会看到一个个孩童骑着耕牛行走在田间小路之上,而他们身边陪伴着的往往都是充满着笑意的秦国农人。

北疆的大力开发不仅对于秦国的农业十分有利,对于秦国的军力特别是骑兵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掌握了马镫、高桥马鞍和马蹄铁这三样大幅度降低骑兵训练难度的利器之后,秦国组建大规模骑兵部队的技术条件已经形成,所差的不过是作为骑兵另一个重要条件的马匹罢了。

而当北疆之上规模庞大的国营马场设立之后,这些马场之中饲养着的数量众多的优良战马成为了大规模的骑兵部队的强大后备。

短短数年之间,原本只是作为小股部队执行袭扰作战的秦国骑兵,也开始了出现了属于自己的大规模军团。

这支以云阳军为番号的秦国第一支全骑兵军团的第一任统帅,正是在几次大战之中展露出自己强大骑兵指挥能力的将军全旭。

相信要不了多久,秦国的铁骑将会从函谷关、从北地郡、从陇西出发,踏破那些敢于触怒秦国的仇敌的疆土。

就在秦国北方的北地郡大力发展国营马场牧场的时候,秦国南方一条沟通蜀郡新城成都和汉中郡治南郑的金牛蜀道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凿之中。

为了开凿这条蜀道,秦国除了调动蜀郡、汉中之中可以调动的民力之外,更是抽调了前次参与褒斜栈道修筑的少府大匠。

虽然这条名为金牛道的蜀道在建造过程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在这些人通力合作之下,这条蜀道还是在一点一滴地艰难推进着。

最终在克服了无数前人从未遇到、也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之后,这条连接成都和南郑的“高速公路”终于宣告完成了。

曾几何时这条名为金牛道的蜀道不过是蜀相武义的笔下的一个假象而已,但是如今这个曾经的设想却在来自秦国各地的秦人的同心协力之下变成了现实。

经由蜀郡新城成都穿过这条金牛蜀道来到汉中郡治所南郑城,再从南郑城出发经过秦国数年之前修筑的褒斜栈道来到关中平原的腹心的郿县,最后便可直抵秦国此时的国都泾阳。

成都、南郑、泾阳,原本被崇山阻隔的秦国境内极为重要的三座城池,终于在如今由这条蜀道彻底连接在了一起。

从此之后,穿越关中、汉中以及巴蜀的商贾行人将更加便捷地来往于此,来自北疆的马匹耕牛、来自关中的粮食美酒以及来自巴蜀的丝绸、铜铁也将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别处的城池之中。

而就在这一次次商业和文化的交流碰撞之中,秦国原本的关中、陇西等地将会和北地和还有汉中、巴蜀这些新近征服的地域联系得越发紧密起来。

总有一天,这些地方将会真正变成秦国不可分割的疆土,而生活在其上的百姓也会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是真正的秦人。

而就在秦国停下自己的扩张步伐,努力消化自己数年征战所夺取的胜利果实并全力夯实自己根基的时候,两位足可以引动天下目光的人物却是接连去世。

公元前398年,因为秦公嬴连派出的医官而比历史之上多活了两年大儒子夏,终于还是踏上了追随自己老师孔子的步伐。

公元前396年,战国的第一位霸主,魏国第一任君主魏侯魏斯在将自己的太子托付给翟璜李悝这两位重臣之后,离开了他一手缔造起来的强大魏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