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之大秦质子 > 第九十八章 再发求贤

战国之大秦质子 第九十八章 再发求贤

作者:一夜星辰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21:18 来源:小说旗

那日朝会之上,秦王嬴连命近侍宣布的那份诏令确实让殿中众臣始料未及,甚至在秦国朝野之中也产生了一阵不小的风波。

不过因为有秦王嬴连在位数十年所积累下来的巨大威望,以及群臣之首的武安君吴起和栎阳君甘龙在其背后无条件地支持。

这场看似盛大的风波并没有对秦国局势产生多少影响。

经过了各自私下里一阵难免的腹诽之后,众多的臣子们也就索性接受了未来秦国朝堂由太子嬴渠梁主领国政这一事实。

而直到这时众人才猛然意识到,秦王嬴连为了这一天的到来究竟准备了多长的时间。

从一开始的主管秦国新都咸阳的建设工作,到大战之时辅助栎阳君甘龙处理国政,再到之后称王之时的太子嬴渠梁主政、栎阳君甘龙作为辅佐。

可以说秦王嬴连之前已经为太子嬴渠梁主领秦国政务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而如今就是太子嬴渠梁通过这条道路达到秦国权力最高峰的时刻了。

……

秦国,咸阳宫,章台殿。

今日是秦国朝堂一月一度的大朝会的日子。

一大早,身着一身墨色服袍的秦国朝臣便早早地按照各自官职位次坐好,默默等待着朝会主持之人的到来。

若是往日主持朝会的人必定是身为秦国最高统治者的秦王嬴连,而今日这位朝会的主持之人却是另有他人。

“太子到。”

当听到殿外忽然响起的一声嘹亮的报号之声,在场的秦国朝臣脸上的神情忽然就是一变,其心中更是在这一刻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

时间过去没有多久,身穿一套装饰有玄鸟纹样深衣、腰间佩着辘轳长剑的太子嬴渠梁便在殿中一干朝臣的齐齐注视之下缓缓进入了大殿之中。

越过两侧坐席之上秦国的文臣武将,太子嬴渠梁一步步地踏上了大殿前部的那几层阶梯,并最终在那张王座之前数步停了下来。

就在下方众臣疑惑着太子嬴渠梁究竟要做些什么的时候,只见他仔细地整理了一番身上的衣衫,向着前方那张王座无比郑重地行了一礼。

数息之后,从刚刚那一番行礼之中站起身来的太子嬴渠梁,这才转过身来看向台阶之下那些他并不陌生的秦国众臣们。

而就在太子嬴渠梁的视线缓缓从下方那些秦国朝臣脸上划过之时,并不是第一次参加由面前这位太子主持的朝会的秦国朝臣们心中突然生出了一种想法。

今日的太子比之昨日,似乎有了那么几分不同。

时间并没有让这些朝臣们继续思考下去,之后在群臣之首的武安君吴起与栎阳君甘龙的带领之下,殿中一干秦国朝臣向着台阶之上站立的太子嬴渠梁躬身一拜。

“臣等,拜见太子。”

“诸卿平身,各自入座吧。”

“诺。”

一番并不显得如何突兀反倒是有些自然而然地君臣见礼之后,太子嬴渠梁用着一股肃穆的目光望向了下方的一干秦国朝臣们。

“渠梁年幼,并没有多少理政经验,原本不应该如此之早地主领国政。但是父命难违、君命难违,渠梁能做的也只有兢兢业业,只盼能不负诸卿、不负父王,不负秦国。”

一番平静之中带着几分威严的话语过后,太子嬴渠梁郑重向着台阶之下的一干秦国朝臣们躬身一拜,“若是渠梁今后做得有什么不对的,还请诸卿不要沉默,渠梁自当听取教诲;”

“若是诸卿有什么对于我大秦有益的进言,也自可畅所欲言,渠梁也会从善如流。”

“渠梁,再次拜谢诸卿。”

“太子严重了。”当太子嬴渠梁这话刚刚说完,大殿之中立时响起了秦国朝臣带着几分感动的回应声,“我等既然身为秦国之臣,自当为秦国进言献策。”

在这一番太子嬴渠梁诚恳发言,台阶之下的群臣激动回应之后,章台殿之中那种君臣相依的气氛变得越发热烈了起来。

“启禀太子,臣有事要奏。”

许久之后,一道声音忽然出现在这章台大殿之中,立时将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等到众人看清说话这人的相貌之时,发现此人与坐在群臣最前方的武安君吴起倒是有几分相似。

平日里与这人共事的朝臣们,则已经知道了此人的身份。

此人正是武安君吴起长子,此前刚刚由郎中升为大夫的吴肃。

纵使面对在场众多朝臣齐齐投射而来的目光,大夫吴肃脸上依旧没有出现半分慌张之色。

带着那份从容的神情缓缓从坐席之上起身,大夫吴肃几步之间便来到了太子嬴渠梁所站立的台阶正前方。

向着面前的太子嬴渠梁躬身一拜,就听大夫吴肃再次说道:“启禀太子,臣吴肃有事要说。”

“哦。”

眼见大夫吴肃第一个站出来,知道他身份的太子嬴渠梁先是看了看一旁的武安君吴起一眼,他想知道吴肃此番动作是否是出于武安君吴起的授意。

可是任凭太子嬴渠梁如何去看,武安君吴起只是以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看着自己的儿子,仿佛根本不在乎他接下来要说些什么一般。

没有从武安君吴起脸上看出些什么,太子嬴渠梁索性也不再猜测什么了,直接开门见山地向着面前的大夫吴肃询问道:“既然卿有谏言,尽可道来。”

“臣多谢太子。”

一声称谢、一个躬身之后,大夫吴肃向着太子嬴渠梁、向着殿中的秦国朝臣们缓缓说出了自己的谏言。

“太子,诸位。吴肃曾经听闻过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想称雄于世,除了广袤的国土、强大的军队、众多的人口以外,吸引人才、重用人才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

“就以我大秦为例,数十年前我大秦面临着魏国、义渠乃至巴蜀等强敌的窥伺,国势可谓危急;但为何短短数十年,我大秦就一跃成为天下之间的有数的强国呢?”

对于大夫吴肃抛出的这个问题,在场亲眼见证了秦国崛起的一干重臣们心中都有说不完的理由。

但是大夫吴肃却并没有给在场这些秦臣说话的机会,反倒是继续说道:“曾经王上曾经说过秦国崛起靠的是将士用命,靠的是朝堂诸卿协力,靠的是数百万秦人齐心。”

“而吴肃以为拥有一批足以独当一面的大才,也是我秦国崛起之路能够走到今天的重要因素。”

当大夫吴起这番话语缓缓落下之后,在场的秦国朝臣们在心中暗暗赞同的同时,各自的目光也分别看向了坐于群臣前方那一撮处于秦国权力顶峰之人。

他们都认为若是没有这些人,那么秦国绝不可能拥有今日这般强大的国势。

若是没有武安君吴起对外指挥若定、对内坚定变法,秦国今日或许还是那个在魏国手中屡战屡败的国家,又或许早已覆灭于当年义渠二十万大军的铁蹄之下;

若是没有栎阳君甘龙主政后方、供给钱粮,纵使秦国拥有百万之师,又如何能够连连取得一场胜利,又如何能够击败宿敌魏国、一雪百年之耻;

……

时间过去了不知道多长的时间,殿中秦国朝臣的目光从前方那一位位重臣脸上划过,与此同时他们为秦国立下的赫赫功勋则是在那些秦国朝臣脑海之中一一浮现。

而注视着前方这些重臣的除了后方的那一干朝臣之外,还有前方站于台阶之上的太子嬴渠梁。

对于面前这些于秦国有大功的前辈们,从小跟随在秦王嬴连身旁耳濡目染之下的太子嬴渠梁是打从心底敬重他们。

今日脑海之中再次浮现出他们的功绩,倒是令太子嬴渠梁感慨颇多。

带着心中的这份感慨,太子嬴渠梁缓缓走下台阶,无比郑重地向着这些于国有大功的前辈们躬身一拜。

“嬴氏子弟嬴渠梁,在此多谢诸位为我大秦立下的赫赫功勋。诸位,请受渠梁一拜。”

说完太子嬴渠梁当着殿中所有秦国朝臣的面,向着前方坐席之上那一位位已经被风霜侵染多年的老人们郑重一礼。

随后在阻止了这些人起身回礼之后,太子嬴渠梁快步走到了众人中间的大夫吴肃身前诚恳求教道:“大夫刚刚说了那么多,是要渠梁虚心接纳前来投效我大秦的人才吗?”

“太子能够礼贤下士,这是我大秦的幸事。”对于太子嬴渠梁的刚刚话语表示了赞扬之后,大夫吴肃突然话锋一转道:“但只是接纳前来投效的贤才还是不够,太子要做的应该是向全秦国乃至全天下求取贤才。”

这一番话语说完之后,大夫吴肃向着面前的太子嬴渠梁无比郑重地谏言道:“臣想请太子做两件事。”

“其一、命秦国各县、各官署举荐那些才能出众的人才前来咸阳,由太子亲自出题考核。其中考核优秀者,太子可根据其才能或是授官或是晋职。”

“其二,仿照数十年前的王上曾经做的那样,向全天下发求贤令,向全天下展示我秦国虽然已经成为霸主,但却依旧重视人才的态度。”

大夫吴肃这两道建议刚刚说完,在场秦国朝臣立时陷入到了一阵无比热闹的氛围之中。

“吴肃大夫此言有理,臣附议。”

“臣也附议。”

“请太子以大秦主政人名义向天下再发《求贤令》。”

……

当身旁要求发《求贤令》的声音与赞同举荐的声音不绝于耳之际,太子嬴渠梁眼中那一抹坚定越发热烈了起来。

最终,就听太子嬴渠梁肃声宣布道:“好,渠梁便以大秦主政人的名义向秦国、向全天下再发《求贤令》。”

“太子英明。”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