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之大秦质子 > 孝王篇三

战国之大秦质子 孝王篇三

作者:一夜星辰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21:18 来源:小说旗

没过多久,一身墨色冕服的秦王嬴渠梁便在群臣的注视之下,站在了众人身前的阶梯之上。

“臣等拜见王上。”

秦王嬴渠梁望着拜倒在自己面前的秦国群臣,听着耳畔响起的这一道拜见之声,双眼之中一丝威严渐渐浮现。

等到这一丝威严缓缓消散,秦王嬴渠梁脸上泛起笑意对着这些秦国群臣轻声回道:“诸卿快快请起,各自入座吧。”

“多谢王上。”

一番君臣见礼过后,阶梯之下的秦国群臣们回到了自己的坐席之上,秦王嬴渠梁也向着自己的王位缓缓走去。

数息之后,在坐稳王座的秦王嬴渠梁视线再次划过面前的这些重臣,带着几分笑意轻声说道:“我大秦刚刚经历了一场权力交替,虽然其中并没有多少波折,但是繁杂政务还是令人有些焦头烂额。”

“万幸有诸位鼎力相助,这段时间以来政务算是有了一些头绪,秦国政局也算是走上了正道。”

“在此寡人代秦国向诸位真心致谢。”

当王座之上的秦王嬴渠梁说出这番话语之后,那些这些日子以来忙得脚不沾地的秦国重臣们脸上顿时露出了几分笑容。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自己为这个国家所做的一切能够被君王看在眼中,那一切的辛苦也算不得什么了。

带着那份由心底生出来的畅快感,这些秦国重臣当即站起身来,向着王座之上的秦王嬴渠梁深施一礼。

“王上贤明,臣等自当尽心竭力光大我大秦。”

“好一个光大我大秦,诸卿之心寡人甚慰之,诸卿还请入座。”又一声话语将面前群臣送入坐席,秦王嬴渠梁的视线最终停在了那众人之前那一个空空的坐席之上。

那原本是如今的秦国领政大臣,蜀君嬴仁的坐席。

秦王嬴渠梁想到不久之前和蜀君嬴仁的那一番交谈,也就顺势将话题引导到了这一件秦国的头等大事之上。

“诸卿心中想必都很清楚如今我大秦的头等大事不是别的,正是除关中秦渠以外的另一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筑。”

“若是都江堰能够修筑完毕,那么我大秦将在关中、汉中之外再添一粮仓,我大秦的国力也将得到一个极大的飞跃。”

“为了都江堰修筑进程的顺利,少府公输立、将军嬴虔已经亲身前往巴蜀现场监督,蜀君也已经率军离开都城咸阳巡视各地以防宵小之辈作乱。”

将自己对于都江堰的重视向在场诸位重臣和盘托出之后,秦王嬴渠梁的视线轻轻落在了身前那几个对于都江堰的修筑有着重要意义的朝臣身上。

当这几位看到王座之上秦王嬴渠梁的视线看向自己的时候,立时明白此刻是该自己等人站出来的时候了。

首先站出来的是秦国的新晋治粟内史公孙贾。

在台阶上方秦王嬴渠梁的注视之下,这位原本历史时空之中的秦国长史、太子老师迅速从坐席之上站了起来。

治粟内史公孙贾向着面前一拜,对照着脑海之中这些日子属官呈送上来的文书沉声禀报起了这些日子以来的物资调运情况。

……

“还请王上放心,目前秦国的物资调运情况一切顺利,都江堰后续所需的人力、物力也已经悉数踏上前往巴蜀的路途。”

“臣公孙贾愿意以官职担保,我治粟内史府上下一定竭尽全力保障都江堰的顺利修筑。如若不然……”

说到这里治粟内史公孙贾缓缓取下自己头上的官帽,恭恭敬敬地托举在了手中,双眼之中更是满含郑重之情。

“如若不然,公孙贾愿意辞去这治粟内史之职。”

“彩……”

治粟内史公孙贾的这一番话语,立刻使得章台宫中响起了一阵喝彩之声。

秦人生性豪爽,历来敬佩英雄豪杰。

如今为了都江堰能够顺利修筑完成,治粟内史公孙贾竟然能够选择辞去九卿高位。

如此行为如何能不令阶下坐席之上的秦国重臣心生敬佩呢?

当然在敬佩敢于立下如此承诺的治粟内史公孙贾的同时,在场秦国群臣的目光也有一部分落在了台阶之上、稳坐王座的秦王嬴渠梁的身上。

他们很想知道面对如此兢兢业业的臣子,这位素有爱才显明之名的秦王究竟会作何处置。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幕,也让这些秦国群臣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就见端坐在王座之上的秦王嬴渠梁缓缓起身,迅速走下台阶,几步之间便已经来到了治粟内史公孙贾的面前。

秦王嬴渠梁从公孙贾手中轻轻接过那顶官帽,端详良久之后轻声叹道:“世人常常对高官厚禄心向往之,但是治粟内史竟然因为一句承诺,而轻言放弃,如此言行实在令寡人感到钦佩。”

“若是大秦人人都能够如同治粟内史这般,大秦又如何不会强大,一统大业又如何不能实现呢?”

一番深有感触地慨叹之后,秦王嬴渠梁将手中的这顶官帽无比郑重地戴在了治粟内史公孙贾的头上。

“辞官一事,治粟内史不必再提。寡人相信有如此决心,治粟内史一定能够将这件事做好。”

“寡人希望待到来日都江堰修筑完成之时,还在这章台宫之中为治粟内史授爵赐赏。”

“王上……”

听到秦王嬴渠梁刚刚的这一番肺腑之言,望着此刻身前这位君主眼神之中的信重,治粟内史公孙贾心中顿时涌出了一阵感动。

“请王上放心,臣也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话落之后秦王嬴渠梁亲手将治粟内史公孙贾送入坐席,随即他的视线落在其余几位事关都江堰修筑的重臣身上。

有了治粟内史这个带头模范,接下来的几位自然有样学样在详细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这些日子以来的工作之后,也不免立下一张张军令状。

虽然没有第一个的治粟内史公孙贾惊艳,但是却也收获了秦王嬴渠梁的一些赞赏。

将这一件摆在秦国面前的头等大事处理完毕之后,秦王嬴渠梁带着几分满意的神情再度看向阶下群臣。

整个章台宫之中的气氛也显得格外融洽。

这件事情说完,秦王嬴渠梁带着几分笑意对着下方群臣轻声询问道:“不知诸卿可还有事启奏?”

令秦王嬴渠梁没有想到的是,他没问出这句话还好,一问阶下群臣之中立刻传出了两道声音。

“启禀王上,臣廷尉公孙鞅有事启奏。”

“启禀王上,臣御史府长史申不害有事启奏。”

听到耳畔突然响起的这两道启奏之声,秦王嬴渠梁一时之间也是有些措手不及。

数息之后缓缓平复心中情绪的秦王嬴渠梁,对着这两位一直跟在自己身旁的重臣轻松地说道:“我秦国百姓常说粟米要一口一口吃,要不然容易吃得难受。如今既然两件事情撞到一起了,那么就一件件来。”

“寡人的时间很充裕,想必诸卿各自官署之中的政务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是吧?”

“王上所言极是。”面对秦王嬴渠梁这一番带着轻松语气的话语,在场的秦国群臣们自然也是出声附和。

秦王嬴渠梁眼见群臣如此回应,首先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廷尉公孙鞅,“既然如此,就由廷尉先说吧。”

“臣谨遵王命。”

廷尉公孙鞅在得到了秦王嬴渠梁的同意之后,起身来到大殿中央的过道之上,向着上方的秦王嬴渠梁躬身一拜。

“启禀王上,臣今日进言不为其他,而是为了秦国接下来的变法。”

变法?变法!

当廷尉公孙鞅说到变法之时,不仅仅是王座之上的秦王嬴渠梁,就连台阶之下的秦国群臣们都是一阵疑惑。

众所周知,早在数十年前秦国早已经在当时担任大良造的武侯吴起的主持之下,实行了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

接下来数十年之间发生一切证明,这场令秦国从西隅之地的贫弱之国蜕变为九州第一强国的变法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如今廷尉公孙鞅再谈变法,这如何不会令在场诸位秦国朝臣心生疑惑呢?

不过秦国朝臣的疑惑并没有持续多久,随后就听众人中央的廷尉公孙鞅沉声说道:“王上,诸位。所谓三代不同法,五霸无一制。任何法律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境的改变而作出调整。”

“如今秦国变法已经数十年,当时制定的法律相对于如今来说已经有些落后。臣提议应当进行一场小范围的变法,以使得现行的法律适应我秦国的现实。”

听完了廷尉公孙鞅的解释之后,在场的一干秦国重臣们心中疑惑一下子消散了开来,面上的神情也由紧张变为了舒展。

似乎是看出了这些人脸上的神情变化,也似乎是早已预料到他们会出现这样的心情。

随后章台宫之中的秦国朝臣们就听到廷尉公孙鞅沉声说道:“诸位刚刚的想法鞅心中十分清楚,鞅也不妨告诉诸位我秦国未来必然也会有一场规模比之武侯所为更加巨大的变法。”

“不过那都是在我大秦真正一统天下,国家局势有了前所未有改变的情况之下。如今鞅的所谓变法,比之未来的那一场实在是不值一提,或许用调整律法来形容才显得合适。”

“我等受教了。”面对廷尉公孙鞅的这一番解释,在场的秦国群臣们当即躬身一拜。

起身之后这些人的目光缓缓上移,看向了王座之上那位有权决定这一切的秦王嬴渠梁的身上。

面对阶下群臣齐齐看过来的目光,秦王嬴渠梁的视线立时之间落在了廷尉公孙鞅的身上,“寡人准了,此事就交由廷尉府全权处理,另外奉常府也需要提供应有的帮助。”

“诺。”秦王嬴渠梁的话语落下之后,廷尉公孙鞅、奉常吴肃躬身领命。

又将一件大事了结之后,秦王嬴连的目光看向了刚刚的另外一个出声之人,也就是御史府长史申不害身上。

“启禀王上,臣以为之前各地御史所呈递上来的关于移民之事的文书绝对不是个例,官商勾结的不法之徒也绝对不止那么几个。”

“在臣看来,我大秦应当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官员考核体系,如此尽可能地保证那些事情不会再次发生。”

章台宫中央的过道之上御史府长史申不害一脸严肃地诉说着一切,而秦王嬴渠梁脸上的神情却是不那么好看。

许久之后,秦王嬴渠梁带着几分凝重沉声说道:“此事寡人准了,有什么需要卿可直接向寡人提,无论是要人亦或是……”

“调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