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之大秦质子 > 第563章 孝王篇二十七

战国之大秦质子 第563章 孝王篇二十七

作者:一夜星辰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21:18 来源:小说旗

秦国,都城咸阳,咸阳宫中。

一身墨色冕服的秦王嬴渠梁此刻正双目紧闭、端坐于一张几案之后,在他的身前奉常吴肃、廷尉以及御史府长史申不害三人分别各自落座。

从这三位在事实上主领朝政的秦国重臣那几乎不约而同的凝重神情之中,不难看出此时此刻几人之间那微妙的平衡变化。

许久之后,秦王嬴渠梁缓缓睁开紧闭的双眼,视线缓缓落在了那份书写着一个个人名的文书之上。

这上面的一个个人名所代表的,要么是罪大恶极的地方贵族,要么是与商人勾结的贪官污吏,还有的则是一些犯下天怒人怨罪行的恶贼巨盗。

可以说,以他们这些人所犯下的罪行而论,就算是出动大军将他们绞杀当场也是丝毫不过分。

其实在看到了昨日廷尉府呈上来的那一份份卷宗之后,秦王嬴渠梁愤怒之下,也是恨不得将他们这些人直接格杀当场、以谢苍天。

不过身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大丈夫,嬴渠梁可以用腰间长剑取下这些罪大恶极之徒的性命;

但是身为秦国的王者,嬴渠梁却并不能被愤怒而冲昏头脑,也不能不顾秦国的法律而动用私刑。

秦法比之山东诸侯的法律固然严苛许多,但千千万万的普通秦人数十年以来却并没有多少怨言。

这是什么原因?

这是因为这套由先王嬴连和武侯吴起根据魏国李悝的《法经》结合秦国现实订立下的《秦律》,不仅规范了千千万万秦人的行为,也切实保障了秦国子民的利益。

不仅如此,从过去的武侯吴起到如今的廷尉公孙鞅,秦国的最高执法者总是在一次次的判决之中维护着《秦法》的无上威严。

时至今日,这套严苛的《秦法》已经浸透到了秦人从上到下方方面面,已经浸入到了从秦王至平民的每一位秦人的血脉之中。

将视线从眼前这份书写着人名的文书之上缓缓移开,秦王嬴渠梁的视线看向了坐在他面前那张几案上的廷尉公孙鞅。

“廷尉,昨日呈报上来今年秋后需要处决的罪犯人数一共是二百七十二人,这不错吧?”

“启禀王上,确是二百七十二人无疑。”听到秦王嬴渠梁的询问,廷尉公孙鞅微微起身郑重回应道。

重新明确了此番所要处决的人数之后,秦王嬴渠梁带着脸上的那份凝重神情轻轻点了点头。

随后又是一道问题问向了面前的廷尉公孙鞅,“那其中可有冤假错案,又可有屈打成招?地方各级官府处理案情可有什么不妥当之处?”

“启禀王上,在之前各地呈递廷尉府的文书之中,的确有君上提到的这些问题。”

“不过经过廷尉府再三核查之后,这些冤假错案和屈打成招的百姓都有了稳妥的处理方案。”

“此番呈递到王上面前的这二百七十二人,皆是罪大恶极之徒,不杀不足以平息民愤,不杀足以彰显《秦律》的威严。”

看到自己的话刚一说出口,秦王嬴渠梁神情之中突然出现的那一丝怒意,廷尉公孙鞅话语顿了一顿然后继续诉说了起来。

“至于处理这些案件的地方官吏按照之前修订过的《秦律》,若是因为个人能力问题导致的冤假错案,应当撤销其一切官职并削去其所拥有的爵位;”

“若是官吏知法犯法甚至有屈打成招行为的,则以犯人所犯之罪应当受到刑罚为基础加重刑罚。”

禀报完了《秦律》之中对于这样的案件的处理结果之后,廷尉公孙鞅看了看身旁的御史府长史申不害。

“王上,所有处理案件失当的官吏都已经交由御史府严加处理。”

顺着廷尉公孙鞅的目光,秦王嬴渠梁的目光同样看向了一旁的长史申不害,他的眼神之中浮现着几分询问的意味。

面对秦王嬴渠梁投向自己的目光,长史申不害面色平静,缓缓从袖口之中取出了一卷文书递到了在一旁侍奉的侍者手中。

眼见着秦王嬴渠梁从侍者手中取过文书并细细阅览之际,长史申不害用着一股平静的话语淡淡回道:“启禀王上,此次案件所涉及到的各级官吏都已经归案,其中细节御史府也都已经调查清楚。至于具体如何处理,还请王上定夺。”

“呼……”

一刻钟之后,秦王嬴渠梁缓缓放下长史申不害呈递上来的这份文书,其心中已然有了决定。

“一切就依《秦律》来执行,对其中确是不知道内情的,可免其一死但是其罪不可宽恕。至于那些知法犯法、屈打成招的人……”

话说到这里秦王嬴渠梁的目光之中忽然浮现出了一道寒光,与此同时他的话语之中也带上了几分寒意。

“为了防止那二百七十二人走得太过寂寞,就让这些人陪他们一起走吧。记住寡人希望这些人的行刑之处,是在渭水岸旁的刑场,那里曾经是栎侯铸就秦法威严的地方。”

说完之后秦王嬴渠梁取过了几案旁的一支朱笔,将自己面前的那份二百七十二人的文书以及后来那份申不害呈上的文书之上的人名全部钩决。

秦王嬴渠梁落笔虽然看似很轻,但是其意义却是重若千钧,因为他代表着的是一条条生命将会从这个世界上凋零。

望着对面秦王嬴渠梁脸上的那一抹决然之色,坐在他对面的廷尉公孙鞅三人脸上不由浮现了一道肃然。

不过纵使脸上的神情有多么严肃,这三人的目光之中都没有一丝愧色,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无愧于心的。

正如刚刚廷尉公孙鞅所说的那样,这些罪大恶极之徒不杀不足以平息民愤,不杀不足以显示秦法昭昭。

如此,他们心中又有什么好愧疚的呢?

就这样在秦王嬴渠梁手中毛笔挥动之间,今年秦国那些罪大恶极之徒的生命从此进入了倒计时。

至于什么时候行刑?那或许就要等到北风萧瑟、天地肃杀之时。

停笔,搁笔,将手中文书交给等候许久的廷尉公孙鞅,一口浊气缓缓被秦王嬴渠梁从嘴中吐出。

或许是因为这件大事已经了结,秦王嬴渠梁脸上神情忽然变得轻松了一些,而周围的气氛也没有了刚刚那份若有若无的肃杀之气。

伴随着这股比之刚刚轻松了不少的气氛,秦王嬴渠梁和他面前的这三位从他还是太子之时就一直作为他挚友的秦国重臣说起了近些日子以来长安街市之上的奇闻趣事。

每每说到好玩有趣之处,几人之间总会不约而同地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容,并相约有空一起前去见识一番。

也就是在几人说得是兴致正高之际,一道洪亮的禀报之声出现在了几人的耳畔。

“报……”

一名身穿墨色甲胄的宫中郎卫双手托举着一份帛书,脚下带着一阵小跑地来到了秦王嬴渠梁及三位秦国重臣面前。

“启禀王上,巴蜀急报送到。”

“哦!”

听到是巴蜀之地送来的急报,秦王嬴渠梁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如今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都江堰工程。

秦王嬴渠梁心中十分清楚,都江堰不仅决定着巴蜀之地未来的走向,更是与秦国之后的东出大业息息相关。

在都江堰正式落成之前,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掉以轻心。

迅速接过宫中内侍呈递到自己面前的那份急报,秦王嬴渠梁迫不及待地打开并细细浏览了起来。

只是伴随着将其上的文字一一浏览完毕,秦王嬴渠梁脸上那原本有些焦急的神情,立刻换成了满脸的笑容。

看完了这上面的最后一个字之后,秦王嬴渠梁随即用一股无比畅快的心情大声说道:“好,好啊。”

秦王嬴渠梁这一番神情的剧烈变化让他对面的三位秦国重臣一时之间有些无所适从,谁也不知道秦王嬴渠梁手中的那份帛书之上写的都是什么,不过此刻他们的心中忽然生出了无限的好奇之情。

三名秦国重臣心中的这份好奇并没有持续多久,没等他们三人出声询问,秦王嬴渠梁便已经迅速起身来到了三人的面前。

“三位,好消息,好消息啊。”

“巴蜀方面传来消息宝瓶口工程已经彻底贯通,都江堰工程向前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听到秦王嬴渠梁这明显有些失态的话语,眼前这三人不仅没有半分劝谏的意思,脸上的神情反倒是更为精彩。

作为整个秦国上层最有权力的几个人,他们如何不知道都江堰对于秦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都江堰便可以将整个成都平原变为如今关中这般的天府之国。

如今都江堰工程有了这么大的进展,秦国未来国势必定更加昌盛,又如何不让三人心中生出几分振奋之情。

互相对视一眼之后,三人向着秦王嬴渠梁躬身一拜。

“臣等,为王上贺;臣等,为秦国贺。”

“好好好……”

眼前三人道贺之声让秦王嬴渠梁连连称好,心中激动之下的他对着前来禀报的那名郎卫大声命令道:“传令蜀郡郡守嬴虔,一定要全力保障都江堰顺利完工。等到完工之日,便是他封侯之时。”

“诺。”

躬身一诺之后,这名郎卫便要领命退下,可他还没有走出几步就被秦王嬴渠梁给拦了下来。

“慢着。”

说完这句秦王嬴渠梁随即返回自己刚刚的那张几案,铺开一张白纸、取过毛笔便开始快速书写了起来。

笔走龙蛇之间,一封简短的书信便已挥就。

之后秦王嬴渠梁拿着这封书信来到了这名郎卫的面前,“务必将这封信亲手交到太子手中。”

“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