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之大秦质子 > 第576章 孝王篇四十

战国之大秦质子 第576章 孝王篇四十

作者:一夜星辰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21:18 来源:小说旗

听完了秦王嬴渠梁的这番询问,太子嬴驷心中又是一阵思索,但最终却并没有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吐露。

“还请父王教诲。”

当太子嬴驷的这句话语在自己耳畔响起,秦王嬴渠梁轻轻看了看自己身旁的这个儿子,一种熟悉的感觉在他的心头渐渐滋生。

还记得十数年前,几乎是和今日一般的场景,只不过那场对话的主角换成了故去的秦王嬴连以及他自己。

眼中一丝亮光一闪而过,秦王嬴渠梁的话语淡淡地出现在了太子嬴驷的身前,“驷儿,你以为我秦国究竟因何而强?”

“祖父曾经说过,我秦国之所以强大,在朝堂重臣、在秦军锐士、在千千万万个秦人。”

脑海之中浮现当年祖父嬴连曾经时常在自己耳畔响起的话语,太子嬴驷当即将这一切脱口而出。

而面对太子嬴驷的这一番话语,秦王嬴渠梁先是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又缓缓摇了摇头。

“我大秦强大确是需要依靠千万秦人的万众一心,但是这却不是我大秦强大的根本。”

眼见着自己说完之后,身前的太子嬴驷双眼之中浮现的那一丝疑惑神情,秦王嬴渠梁眉宇之间忽然变得严肃了起来。

随后秦王嬴渠梁和太子嬴驷两人之间忽然陷入了一阵沉默、一阵长久的沉默。

直到许久之后,秦王嬴渠梁的话语缓缓响起,这阵显得有些长久且压抑的沉默才渐渐消散。

“驷儿啊,你可知在你祖父继位之前,我大秦是何模样?”

问出这一番话语之后,秦王嬴渠梁并没有管太子嬴驷是否回答,便将自己当年听到的看到的缓缓吐露了出来。

“那时的秦国国内政局虽是一片动荡,但是秦人的东出之心却是从未停止。即使有四世之乱,我秦国、我秦人依旧矢志东出。这也是为何当年河西之战,简公为何能聚集起二十万大军的缘故?”

说到这里秦王嬴渠梁的话语突然停了下来,一道带着几分郁结的长叹声被其缓缓吐露而出。

“唉……”

“可惜啊,那时的秦国虽然可以称得上是矢志东出,但是无奈实力比之魏国相差甚远。少梁一战,二十万秦军折损八万,剩余十二万人尽数被魏国所俘虏。”

将这一切叙述完毕之后,秦王嬴渠梁将目光看向了太子嬴驷,缓缓问出了一个问题,“驷儿,现在你还坚持刚刚的想法吗?”

“父王教诲,嬴驷明白。”面对秦王嬴渠梁的询问,太子嬴驷躬身而拜,起身之后只见他带着一丝疑惑沉声说道:“儿臣想知道父王心中秦国强大的根本究竟是什么?”

“这根本不是别的,正是由你祖父建立而起一项项符合我大秦国情的制度。”

将这个答案缓缓道出之后,秦王嬴渠梁脑海之中便开始回忆起了曾经听到过、看到过的一件件往事。

因为秦国在经历了连年的战乱之后人口凋零,所以秦王嬴连这才会在继位的第一时间发布《止从死令》,消除人伦惨剧、积极积蓄人口。

因为秦国存在贵族和平民之间功赏不一导致秦军战力被削弱,所以秦王嬴连才会在对义渠的战争胜利之后,确立军功爵制使得秦人男子奋勇争先。

因为秦国大片土地都掌握在地方之上的世族豪强手中,造成国家权力无法集中,秦王嬴渠梁才会在确立变法的一开始便实行重新分定土地

……

以上种种包括一系列没有提到的法令所形成的一整套符合秦国国情制度,才使得原本积贫积弱的秦国在短时间之内发展了起来。

在这一前提之下,秦王嬴连这才有底气去向北方义渠、南方巴蜀、西方戎族扩张势力范围,才有底气去向魏国讨回当年河西之战丢失的土地,才有底气站在天下第一诸侯的宝座之上。

甚至可以说秦国能够拥有如今这般地位,所依靠的正是那些年中严格执行那一整套制度而积蓄下来的实力。

若是没有那些宝贵的时间积累,若是当初宿敌魏国再次向秦国动手,那么秦国的发展绝对不会是今天这般模样。

很幸运,无论是在原先的历史时空之中,抑或是在这个时空之中,上苍都给了秦国一个充足的发展时间。

如今,地处华夏西部的苍龙已然苏醒,它那带着龙威的双眼正扫视着自己视野之中的每一寸土地。

同时伴随着秦国完成关中秦渠、巴蜀都江堰这两大水利工程,彻底将关中、汉中、巴蜀三个粮仓掌握在手中,天下局势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了秦国的手中。

甚至可以说,如今的秦国已然立在不败之地。

秦国现在需要做的便是在维持好国内这盘棋局稳定的基础之上,积极谋求自己的势力向东方,向那些曾经将秦国视之为蛮夷的山东诸侯所占据的土地之上扩张。

或是缓缓而图、或是狂飙突进,总之现在秦国对外的方略只有一个那便是……

东出,东出,东出!

思绪转到这里,秦王嬴渠梁望着身后的太子嬴驷说道:“驷儿,你千万要记住,我秦国之强根本就在这制度二字。”

“当年先王和武侯、栎侯一道为我秦国创立下了这种种制度,也为我秦国指出了一条东出中原、一统天下的道路。”

“十数年前,你的祖父也曾和我有过密谈。那时他曾经告诉过我一句话,现在我将这句话转告给你。”

听到秦王嬴渠梁如此说,太子嬴驷在其身后躬身而立,“驷儿谨听父王教诲。”

“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

听到秦王嬴渠梁缓缓吐露而出的这句好似谶纬之言的话语,太子嬴驷的目光之中忽然生出了几分惊骇,原本平静的内心也忽然起了一阵滔天的巨浪。

这句话语的意思分明是在说,在不久的将来,大秦将会取代周室天子成为整个华夏的主宰。

想到这里,太子嬴驷忽然抬起头来,用着那股震惊的眼神看向了自己身前的父王。

只是他的这份震撼还没有持续多久,便听秦王嬴渠梁继续说道:“不久之前,我也曾派出密使前往洛邑求问,得到的结果却是我大秦与周室之间的分离或许并不会持续五百年。”

“你明白这一点代表着什么吗?”

“嬴驷谨听父王教诲。”听到秦王嬴渠梁的又一道询问,太子嬴驷再次躬身而拜。

“天命或许注定天下为我大秦所有,但是其中细节却也会因为人力而有所更改。”

“驷儿,你要记住未来的秦国将由你来掌舵,这天下大势也会掌握在你的手中,我大秦能否早一日完成那昭昭天命也会由你来决定。”

“坚守法治,矢志东出;兴我大秦,一统天下。”

望着前方秦王嬴渠梁双眼之中那浓浓的期待,听着那无比郑重的话语,太子嬴驷用着一种无比坚定的语气回答道:“父王,驷儿记住了。坚守法治,矢志东出;兴我大秦……”

“一统天下!”

……

数月之后,秦国,咸阳宫后殿。

“启禀王上,蜀侯到了。”

听到耳畔这声禀报声,前些时间还十分精神,如今却显得愈发苍老的秦王嬴渠梁努力振作精神从床榻之上努力尝试着坐起来。

眼见秦王嬴渠梁如此,一直默默忍着悲痛,侍奉在他身旁的王后屈昭和太子嬴驷连忙上前将他扶了起来。

“唉……”

一道虚弱的长叹从秦王嬴渠梁的口中缓缓吐出,随后就听他几乎用尽全身气力轻声说道:“快,快请蜀侯入殿。”

“诺。”

听到秦王嬴渠梁的这一番话语,那名内侍躬身告退,很快蜀侯嬴虔便出现在了这座大殿之中。

望着视野之中那位已经几乎处在生命最后的老人,饶是蜀侯嬴虔见惯了战场之上的厮杀,此刻眼眶之中的泪水也情不自禁地涌了出来。

“渠梁,渠梁……”

一边呼唤着秦王嬴渠梁的名字,蜀侯嬴虔一边来快步走到了秦王嬴渠梁的床榻之前,随后他的一只手紧紧握住了秦王嬴渠梁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右手。

“大兄……”

“驷儿……”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秦王嬴渠梁用尽了自己最后的力气,将自己最为信重的两个人的双手紧握着放在了一处。

那双已经虚弱无比的面容之上忽然浮现了一丝笑容,随后就听秦王嬴渠梁淡淡说道:“这秦国渠梁交给你们了,记得替我……”

“替我看好这个秦国……”

“我会在九泉之下期盼着……”

“秦国一统天下的那一天……”

说完这阵断断续续的话语,似乎已经是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力都消耗殆尽了,秦王嬴渠梁带着一丝微笑永远离开这个世界。

“夫君……”

“渠梁……”

“父王……”

……

那日夜里,咸阳这座秦国都城和十五年前一般,被那一片又一片白色所完全笼罩了起来。

看着周围那无比熟悉的一幕,咸阳的秦人们心中都明白,他们的王已经离开了他为之付出一切的秦国。

公元前335年,秦王嬴渠梁薨于秦国都城咸阳,史称“秦孝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