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 > 第311章 老生常谈的农业与商业

花香似乎真的是天生做生意的料,很快就端上来了六碟炒菜,滋味几乎和嬴胡亥记忆中的没有任何区别了。

商讨到了国事以后,将行的神色就不是那么僵硬,反而是带着几分寒意,花香当然识趣,快速退了出去。

蒙蕙低声道:“左右两边都有锦衣卫的人便装,陛下和尉先生只管畅所欲言。”

尉先生这才惊觉过来,昨天来的时候,都没有发现这酒肆之中有多么热闹,今天过来一小会儿,就发现这里边来很多人。

原来,这些人全部都是锦衣卫……

这让他后背不自觉的冒出冷汗来,好在,他素来言行一致,也从不说什么忤逆朝廷的话。

“天下分为四十六郡,当然不可能每一个郡都设置一个这样的商业繁华之所。”尉先生沉吟道:

“但却可以在根据各个地方的风俗、生活习惯,想接近的地方,设置一个这样的城池。

如此,天下之财相互运作起来,其中各项随之而生的产业,无需朝廷强行灌输,也会自然而的出现。

就拿长安城来说,此前肯定没有人想得到,倾倒污物,每月都可以获得许多钱财。

臣的宅子就在花香酒楼边上,按照礼部侍郎萧何的规定,长安城中因为流动人口非常多,所以特别注意打扫卫生。

自然也就不准随便丢弃污物,所以居住城中的人,每天都有人来门口收走垃圾。

依照普通居民居住,家中一个人的,需要上缴十文钱,多一个人就加十文钱。

臣宅院之中,只有两个仆从,所以每个月都需要上缴三十钱的清理费。

但花香酒楼,则是按照酒楼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上缴清理费。”

尉先生无比推崇的说:“此办法,外可以保持城池情节,内则可以充实国库。

且对于长安城这样一座商业城池而言,井然有序是第一要务,难得的是无比干净,这就更加令人舒坦了。

毕竟,能在这长安城中立足的人,几乎都是豪富之家,没有人会在意这点小钱的。

但这个世界上最怕的,就是细水长流。”

“言之不错。”嬴胡亥忍不住摸了摸鼻尖,一边的蒙蕙看了一眼皇帝,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法子就是皇帝自己想出来的……

十分之一收入的清洁费,后世看起来很高,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商贾而言,太容易接受了。

而且,这些倾倒污物的人,基本上都是内史郡这边的无业社会人,属于大秦这边的不安定因素。

毕竟,无恒产者无恒心。

只要他们有了一份固定的职业以后,便不会再生出作乱之心。

这一招,也是学唐朝的不良人。

“至于如何划分,臣虽然久居北地,但却也听闻天下富饶之地,关中首屈一指,此外便是齐鲁大地。

齐鲁大地上,读书人甚多,常常都将商贾视作下贱职业,所以恐怕有些难。

但如果不把读书人的控制在关中,臣又担心齐鲁大地上不安分。”

六国覆灭没过几年呢,朝堂上的人,谁都有这样的顾虑。

尉先生见皇帝微微颔首,又继续说道:“陛下新建的大秦学宫,整好就把天下读书人都控制在咸阳城中。

如此一来,反而可以在齐鲁大地上,大兴商贾之事,朝野之上对于商贾之事有着多重担心,最担心的便是商贾大兴之后,天地将会荒芜,而无人种地,倒是粮食常量减少。”

“反而臣眼下所见,长安城外,骊山北坡之下,许多荒山,都已经被伐倒树木,开始变为良田耕种。

早上城楼宣功后,臣还特意其余看了一眼,在那边遇到几个老农问了下才知道,原来是长安城中对于各种粮食作物的需求增多。

单单是鲜菜,每日进出长安城的虚耗,就是数十万斤,长安城之中,关中、再加上关东过来的定居的人,就已经有五十万之众。

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自然就会刺激更多的人去种地来贩卖粮食赚钱,所以臣反而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说商贾发展,无人耕种粮食?

如果粮食减少了,那粮食价格,也必定飙升,如此一来,商人逐利,又如何会看不到种地可以依靠贩卖粮食发财?”

嬴胡亥也忍不住皱眉沉思了一会儿,至少在此之前,他也是忠实的商业发展会导致种地人减少,从而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的问题出现的支持者,现在反而有些动摇起来。

“此言有谬!”蒙蕙忍不住开口道:“人口数量不变的前提下,从事耕地的人减少了以后,粮食产量必然会下降。

昔年我大秦与赵国长平之战,对峙数年,两国将士加在一起,上百万人脱离生产,从而使得赵国和我大秦都有饥荒出现。

民众靠天吃饭,若是遇上风调雨顺,则丰收,若是遇上旱涝洪灾,那必定歉收,甚至于家破人亡,灾民遍地的可怕场景都会出现。

如此一来,钱财再多,终究是冷硬之物,又岂可充饥饱食?”

尉先生沉思片刻随后道:“皇后是从单一的层面来看,昔年我大秦疆域,和今日之大秦疆域比起来,打了不知道多少倍!

若商贾发展,第一个发展的必定是铸币,眼下铸币权,都在朝廷手中。

我朝完全可以根据每年粮食产量的多少,然后锻造多少流通的货币,这样算起来,将货币和粮食挂扣,未必不是个好办法。

更况且,丰年之际,粮食必定降价,那样的话,朝廷可大量囤积粮食。

若是遇到灾年,除了朝廷可以赈灾以外,更可以大秦律法规定,有多少产业的商贾,必须如何赈灾。

如此一来,说不定还能抓到几个隐瞒自己产业的商贾,杀肥猪以供给天下所需。

再者,旱涝之天灾,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新修水利,疏通河道,却可以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

“丰年朝廷大收,不至于让天下百姓亏损,灾年朝廷低价售出,不至于让天下受灾……”

嬴胡亥眼睛一眯:“办法很好,但如果下边的官吏阳奉阴违,那对于朝廷而言,恐怕是更加大的灾难。”

尉先生这番话,让他想到了历史上宋神宗朝的王安石变法,其中貌似就有类似的条例。

结果,确实是令朝廷国库丰硕,但是也令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就是因为下层官吏在执行的时候,损公肥私,把所有的东西都从百姓身上盘剥。

那有什么办法,避免这个局面吗?

嬴胡亥目光一凝,还真有——锦衣卫和东厂!

尉先生闻言,拱手道:“陛下,那可要选定几个地方,作为新政测试点?”

嬴胡亥忍不住高看尉先生一眼,你他娘还真是个人才啊,这种属于穿越人士才知道的选点测试,你都想出来了,莫非?

身为穿越人士的嬴胡亥眼睛一眯,低声对尉先生道:“奇变偶不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