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凤凰山庄
“多谢言公子了。”
宋舒月收下药膏,没有在食肆久留,青栀推着她离开了天下第二楼。
宋舒月又在屋子里休养了几日,腿上的伤逐渐愈合了,她也可以撑着身体勉强在院子里走一走。
宋舒月心中始终挂念着京城的事,用过早饭后,她坐在案前,提笔写了一封信。
“青栀,你将这封信送到递铺去,叫人尽快送到上京,交到表弟手中。”
青栀接过宋舒月手中的信,没有多问,急急忙忙去处理了。
宋舒月眉头微蹙,看着桌面上空白的信纸,心中不免多担忧。
她在京中熟识的人不多,唯一可托付的,也就只有表弟。
她母家也姓周,只不过同前朝的周姓没有关系,周家原来是北边的部族姓,早几百年以前降来我朝,前些年被封为异姓王,颇受尊崇,只不过近些年没有权势,逐渐没落了下来,可是归根结底还是有爵位在身的。
如今周家出了一个表弟也是分外有出息,初次科举便中第,在朝中为官颇受重用。
表弟同她年岁相仿,比她小不到半岁,自小感情也深厚,此事麻烦表弟,她是放心的。
除此之外,她也想不到其他可以托付的人了。
京中的事若能调查清楚,她心中的一块巨石也能落地。
总要知道一门心思想要害死她的那个人究竟是谁。
与此同时,远隔千里之外的京城皇宫内。
今日是林夕菱休沐的日子,在太后宫中伺候了也有近两个月了,她还没怎么休息过。
这次休息,主要还是听闻崇州传来消息,听说宋舒月重伤跌坠山崖,性命垂危。
宫里传的沸沸扬扬,有说她死了的,有说她活着但是孩子没有保住的,众说纷纭。她一个都信不过,便想着回府问问父亲。
既然刺客是他派去的,想必结果如何他最是知晓。
回府时已近傍晚,林少甫刚刚下值回来,在书房内同底下人商议。
“老爷,崇州那边传来消息,王爷一直陪着宋舒月在宋府养病,期间出面破了几桩案子,并没有离开城中,想来是并没有发现渭州的事。”
“虽说如此,还是应当小心行事。”林少甫神色凝重,在他印象中,陆承言从不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长工失踪案闹得不小,他不可能不放在心上,“让孙均燃好好盯着凌王,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来报我。另外让渭州的人也小心行事,过年前后这段时间就不要再乱抓人了,以免惹祸上身。”
“是。”
官家退出书房,迎面撞上林夕菱,朝她行了一礼之后,便快步离开了。
林夕菱快步走进书房。
“父亲,我听闻宋舒月死了,这是真的吗?”
林夕菱眼中带着某种兴奋和急切,她眼巴巴的看着林少甫,希望从他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
“宋舒月命大,没有死。”林少甫冷声道,“听说本来都快死了,凌王又派人去凤凰山庄讨了凝香丸,救回了她的性命,真是便宜她了。”
不过好在,她肚子里的孩子没有保住,这一次也不算是全无收获。
“什么?凤凰山庄?”
林夕菱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王爷竟然派人去凤凰山庄替她讨要凝香丸?”
她宛若听到什么天大的笑话,不敢置信的问。
“正是。”林少甫自然是知道这凝香丸的珍贵的,却不知道女儿为什么如此大反应,“有什么问题吗?”
以陆承言同凤凰山庄的关系,讨要凝香丸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么?
“这……怎么可能?”林夕菱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要知道,当初若不是凤凰山庄横插一脚,陆承宁或许根本不会死,陆承言是同凤凰山庄断了来往的,当日决裂之时,他甚至连再见凤凰山庄的人都不愿意。
他竟然为了宋舒月,主动向凤凰山庄讨要凝香丸?!
林夕菱心中宛若五雷轰顶一般,她不断的摇着头,告诉自己这都不是真的。
林夕菱在林府住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失魂落魄的回了宫。
宫里,宋舒月孩子没能保住的消息也传到了太后耳中,大清早的,太后连饭都用不下,手中执着一串佛珠,口中诵着往生经,在给未出世的小重孙超度。
“娘娘,您好歹吃一些。”嬷嬷从旁看着,只觉心疼难忍。
太后勉强喝了两口粥,一开口,便忍不住叹气。
“舒月可怜,第二个孩子也没能保住,哀家实在是心疼她。”
这姑娘良善谦顺,实在是一顶一的好姑娘,当初为了救她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她心里一直是感念这份情义的。
“舒月孝顺懂事,是这天底下最好的孩子,哀家是真的希望她和言儿能开枝散叶……老天残忍啊。”太后轻叹一声,眼角闪烁着泪光。
良久,她仿佛想到了什么,眸色凝了凝。
“先前从褚州回来,已经遇刺过一次,舒月险些没了半条命去,如今到了崇州便又遇刺两次,究竟是什么人,竟然如此猖狂,敢对王府的车队下如此狠手?”
“只怕是有些看不惯王爷的人,笼络了些江湖上的杀手,这才……”
“不对,”太后伸了伸手,打断了嬷嬷的话,“这两次遇刺,若真是冲着言儿,怎么可能每次都是舒月身受重伤?她一介女子,又不会武功,遇到刺客躲都躲不及,何以那些杀手会如此针对她?”
若是冲着言儿,这些刺客又怎会追着女眷刺杀?只怕是其中另有内情吧。
“派几个暗卫出去,替哀家好好查上一查,看看这群杀手究竟是谁派去的,又是冲着谁去的,尽快查清楚回禀哀家。”
陆承言遇刺的消息传回京城,宫里宫外情绪也都低落了下来。
原本是打算去崇州养胎散心的,没想到出去一趟,孩子竟然没了。
除了太后,最难过的便是周氏。
她心中挂念女儿,又担心她不好好养伤,便写了封信快马送回了宋家关切了番。总觉得女儿冲撞了什么,又请了一位大师驱邪保平安,还特意去寺里求了一道平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