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清穿:宠妃上位的一百种方式 > 第66章 康熙六十年

清穿:宠妃上位的一百种方式 第66章 康熙六十年

作者:凭阑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20:33:00 来源:小说旗

时间如流水,很快就到康熙六十年了。

这些年,朝堂上面也算的上是风云变幻。

在八阿哥被康熙帝特意打压下去,完全没有翻身的机会以后,本来就是为权宜之计复立的太子,又再次被废了。

于是朝堂之上,也就三阿哥这个现在能自由活动的皇子中,实际上的长子。

还有四爷和十四阿哥,这三个皇子对于储位有一争之力。

并且害怕再次立储,会造成储君手里的权力过大,影响到自己对朝堂之上的掌控,康熙帝没有再立太子。

哪怕好几次有朝臣请立太子,都被康熙帝责罚了,把不再册立太子的态度彻底表明了。

而且为了避免一人权势过大,再次出现控制不住局势的情况,康熙帝对这三个儿子的态度也很模糊。

今天夸了三阿哥书编的好,明天就夸四爷手上的差事得利,下一次就夸十四阿哥勇武,表明如果再起战事,能领兵之人非十四阿哥莫属。

并且从废掉太子以后,每年都要前往三阿哥府上参加家宴,不可谓不看重。

对于四爷同样也很看重,很多重要的差事或者是祭祀,都是派四爷去。

但是对十四阿哥也没有忽略,不但时常召十四阿哥膝下的几个儿子来御前,经常把这几个小阿哥带在身边,平时也多有赏赐。

这种模糊不清的做法,倒是让一群朝臣也拿不准康熙帝的圣心究竟在哪里,让几个皇子身边都围着一群人,却并没有再出现谁一人势大的情况。

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再起战事,并且也像康熙帝平时自己说的那样,只有十四阿哥适合领兵,最后十四阿哥被封为抚远大将军,人称大将军王以后,这个局面才发生一些改变。

十四阿哥领兵出征西北,指挥两路清军入藏,送**七世至拉萨,驱逐了一度盘踞在此的准噶尔人的势力,自然是声誉日高,开始超过前面两位兄长,被认为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终究三阿哥虽然收拢了一批文人替自己说话,但是手上并没有多少实际上拿得出来的功绩,十四阿哥的军功却是实打实,为西北的安宁做出了贡献,并且威名远震。

当然,康熙帝不会愿意真的见到一人独大的情况,眼见三阿哥确实是抬不起了,就开始更加抬举四爷了。

四爷尽管说没有什么军功在身,但是也做过不少实事,皇帝也不一定非有军功才行,要抬举起来,也确实能和十四阿哥抗衡。

于是到如今,倒是只有四爷和十四阿哥这对兄弟,还有资格竞争储位了。

也是因为康熙帝更加抬举四爷,要表达出对四爷的看重,原本前几年康熙帝是只去三阿哥府上参加家宴,只给三阿哥这个恩典。

今年却不一样了,在四爷按照往常的惯例上折子邀请康熙帝来自家园子参加家宴,康熙帝并没有再拒绝,而是决定要来赴宴。

于是整个雍亲王府,都因为这个消息沸腾了,开始忙碌起来。

听雨阁,曹嘉宁正翻着闲书,就见到丫鬟进来了。

“主子,三阿哥处的小太监过来说,等会儿三阿哥要过来!”

听到这话,曹嘉宁就点点头,吩咐道:“知道了!你去小厨房说一下,让他们多准备一些弘暄喜欢的吃食。”

“奴才知道了!”

有了曹嘉宁的吩咐,丫鬟就下去准备了。

听雨阁的小厨房,对于自家院子小阿哥的口味,肯定不会拿不准。

虽然是临时去吩咐,但是到平时用膳的时候,小厨房也按照吩咐准备了一桌让人满意的吃食,一点儿都没有耽误。

正好这个时候,弘暄也过来了。

曹嘉宁其实看出弘暄的脸色不对,带着一股紧绷,也猜到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却也没有马上说什么,只是说道:“先用膳吧!”

母子俩平淡而又温馨的用过这一餐以后,丫鬟又奉上茶,曹嘉宁才把人打发出去,对着弘暄问道:“你是在为万岁爷要来园子里面的事情担心?”

其实仔细说起来,虽然康熙帝这一次同意来四爷府别苑赴宴的事情,看起来是整个雍亲王府都很在意,并且十分高兴。

但是真正在心里面比较在意这个事情的人,还是四爷,以及府里面几个小阿哥,和他们的额娘了。

其他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康熙帝,毕竟按照眼下规矩连正经儿媳妇除了认亲礼那一天,平时都要避开公爹,只和婆婆相处,更别说是儿子的妾氏了。

终究没有血缘关系,虽然有伦理纲常在,可是哪里约束得了人心?瓜田李下闹出事来不好看,唐明皇的事情就是前车之鉴,直接避开最好。

现在的皇家尽管是满人,原本没有这么多规矩,可是在发生过顺治帝和董鄂氏的事情以后,除了宫中大宴,位置远得连脸都看不清楚那种,外命妇也没有机会见康熙帝。

所以就算康熙帝赏脸来四爷府的别苑,最终能够出现在康熙帝跟前的人,也只有四爷和几个儿子。

既然连人都见不到,又有几个人会是真高兴?

不过是看四爷的态度,大家不好扫兴,才跟着高兴罢了。

当然,对着府里面那些小阿哥,以及他们的额娘,事情就不一样了。

康熙帝的儿子不少,现在都已经排到二十三阿哥。

而且排行在二十以前的那些阿哥,膝下都有孩子了。

尽管这些皇子阿哥里面,也不乏子嗣单薄之人,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子孙繁茂,所以康熙的孙子数量就更多了,已经有一百多个了。

要说早年间,就跟儿子少的时候,儿子更加受重视一样,康熙帝孙子数量还少的时候,对着孙子倒是上心。

可是在已经有一百多个孙子以后,再是觉得多子多福,子孙满堂是好事的人 ,也不可能有多上心。

甚是能够让康熙帝记得孩子长什么样,都得是拥有特殊地位的皇孙才行,更别说是能够得到康熙帝关心的皇孙了。

大多数皇孙,也就是逢年过节能够和一群亲兄弟、堂兄弟在康熙帝跟前磕个头,连个单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康熙帝也不知道谁是谁,只是一大群人呼啦啦进来,有一大群人呼啦啦出去,看着是子孙繁茂,却也只代表子孙繁茂,而不是本人。

现在能够时常出现在康熙帝跟前的皇孙,也就废太子家的弘晰,还有十四阿哥的嫡子弘明了。

弘晰出生的时候,康熙帝和废太子的父子感情还不错,那个时候康熙帝统共也没有两个孙子,自然重视 。

弘明同样也是赶上好时候了,那个时候康熙帝尽管孙子不少,但是嫡出的孙子却并没有几个,就算弘晰都是庶子,再加上有德妃敲边鼓,也在康熙帝跟前露脸了。

其他的皇孙,能够和康熙帝说过几句话,被康熙帝问询几句,就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至少现在四爷府的皇孙,还没有谁有过这个荣耀。

排行在最前面的弘晖、弘昐还好,那个时候康熙的孙子数量不多,自然都得到过康熙帝的特意过问,并且亲自取名。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弘昐很小就夭折了,甚至都没有来得及续齿,也得了弘字辈的名字。

等到二阿哥弘昀、三阿哥弘暄出生的时候,康熙帝孙子的数量已经不少,就没有那样重视了,尽管也赐名了,却是内务府根据八字选好几个名字,由康熙帝在其中圈一个喜欢名字,并不是亲自在想。

再后面钱格格生下的四阿哥、耿格格生下的五阿哥,以及年氏生下两个儿子,都还没有得到正式赐名,只是四爷取了一个小名。

当然,也有可能是名字不够用了!

带日的字再多,剔除一些寓意不好的字,也不可能有一百多个用来取名字。

不过人数多的时候,想要在康熙帝跟前露脸,让康熙帝记得有你这个皇孙不容易,人数少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和一百多个皇孙共同竞争康熙帝的注意力是不容易,就和自己那小猫两三只兄弟来比,谁也不会觉得自己要差什么。

康熙帝来四爷府参加家宴,跟前就没有其他府的皇孙了,四爷府就这么几个孩子,每个人多少也得问几句。

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好一点儿,甚至是只比其他几个兄弟好一点儿,都很容易脱颖而出,得到康熙帝的青睐。

并且这个事情也不算是大家胡乱猜测,在三阿哥府上,就是诚亲王府里面已经印证这一点了。

诚亲王府因为前面的几个小阿哥夭折了,也跟四爷府上一样,能被康熙帝记着的儿子早没了,后面生的那些小阿哥同样没赶上好时候,并不算得康熙帝重视。

但是在康熙帝去诚亲王府参加家宴的时候,有一个小阿哥表现好,直接就被康熙帝定为世子了。

有着这个前例在,加上现在雍亲王府也没有世子,府里面的这些小阿哥和其背后的额娘,还真没有几个不动心。

弘暄确实是在为这个事情烦恼,并且想要找额娘问个主意,自然不会隐瞒曹嘉宁自己的想法,他就点了点头。

“额娘,皇玛法来府里别苑是一个机会,要不然有这么多的堂兄弟,皇玛法都不记得我是谁,不管是指婚还是差事都得次一等。”

“就像去年十四叔家的弘明大婚,不但福晋出身名门,婚礼上的事情,皇玛法也多有过问,前两年二哥大婚的时候,就没有这么荣耀。”

弘暄是康熙四十四年出生,按照如今的说法也十七岁了,自然是可以算作成人来成家立业了。

本来作为皇孙,倒是不用担心这些,反正宫里面会有安排。

但是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弘暄在四爷府倒是很受重视,在康熙帝跟前,肯定就不算什么了。

不过现在坐在皇位上的还是康熙帝,无论是指婚,还是大婚以后去哪里办差,都得康熙帝做主。

在没有丝毫办法的时候也就罢了!只能在心里面盼着康熙帝多顾念一些。

可是既然有机会在康熙帝面前表现,弘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曹嘉宁看着眼前远没有平时坐得住的弘暄,在心里面思考了一下,才开口说道:

“那你是担心到时候,万岁爷来府里别苑以后,在你们兄弟里面,最满意的不会是你?会让你其他兄弟出头?”

弘暄叹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很纠结。

“额娘,儿子倒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只是二哥已经开始领差事,在皇玛法跟前也有话可说,四弟、五弟年纪还小,正是活泼可爱的时候,皇玛法见着也高兴!”

“反倒是我这个年纪不上不下,不像四弟、五弟那样还是孩子,哪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显得活泼可爱。也不像二哥那样,已经是能够担事的年纪了。”

曹嘉宁听完弘暄这些话以后,心里面也有点儿烦。

她知道弘暄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康熙帝纯粹是享受天伦之乐,自然是四阿哥、五阿哥这种十岁左右,不会因为年幼不懂事惹祸,却又是稚子的年纪最合适,看起来就让人觉得高兴。

要是像她所猜测的那样,康熙帝是看着十四阿哥因为战功太大,眼下在不少人口中已经成为储君的不二人选,打算给四爷府一个荣耀,选一个小阿哥来抬举,好制衡十四阿哥。

按照常理来说已经领差事几年的弘昀,肯定比弘暄这个一直在读书的人,更加能够说到点上,也更好抬举一些。

弘暄这个年纪有点儿不上不下,既不能像下面的弟弟那样活泼可爱,再显出几分聪慧就行了,也不能像上面的兄长那样言之有物。

对于这个事情,曹嘉宁也并不是丝毫不挂心,其实也想到过这些,并且心里面很烦恼。

甚至比起弘暄,她反而还更烦恼一些。

终究无论是弘暄,还是府里面其他小阿哥,盼的都是能让康熙的夸几句。

曹嘉宁却知道,康熙帝这一趟来雍亲王府别院,真正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