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 > 第93章 杭州府大变样!

“王爷,是王爷!”

当战船愈发靠近码头,战船上甲板的那道满是威严的身影,瞬间引起码头上巡逻将士们的注意,

有眼尖的将士当即便认出了朱允熥,大声高喊了起来。

周围的将士们与来来往往的商人百姓们,他们一听战船上的那道身影竟然是吴王殿下,

顿时停住了脚步,

纷纷朝着战船上的甲板看去。

此时的朱允熥,正站在甲板之上,居高临下俯视着码头上正在抬头仰望自己的芸芸众生,

阳光洒在海面上,

朱允熥沐浴阳光,在众人的眼中,宛若熠熠生辉的仙人一般!

仅仅只是一眼,他们便不敢再直视了。

“是王爷,真的是王爷!”

“王爷回来了,回来啦!”

“王爷回来啦!”

一时间,码头全是关于王爷回来了的声音,

朱允熥也是一阵无语。

他不就回来了吗?至于这么大张旗鼓、这么高兴吗?

再说了,你们搞的人尽皆知,那他还怎么微服出访啊?

战船靠岸,在众人的欢呼雀跃下,

朱允熥幻想中的微服出访的戏码,也算是彻底泡汤了。

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快马加鞭的前去通知杨士奇他们了。

没多时,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便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王爷,你终于回来了。”

杨士奇率先躬身朝朱允熥行礼,颤抖的身子不难说明其真的很激动。

杨荣和杨溥也紧随其后。

朱允熥哈哈一笑,环顾四周看着眼前大变样了的码头,不禁感慨道:“是啊,本王回来了。

这一个月里倒是辛苦你们了。

瞧瞧这码头,这才短短一个月的功夫,竟然有如此变化,看来你们功不可没啊!”

杨士奇三人连忙摆手:“王爷谬赞了,

我等不过是按照王爷临走前的吩咐做事罢了,

说到底,还是王爷您制定的发展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等少走了许多弯路。”

眼瞅着朱允熥和杨士奇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吹捧,并且瞧见这架势也不像是一时半会能停下来的样子。

再加上周围人纷纷看过来的异样目光,

杨荣和杨溥对视一眼,果断低头当做不认识一般先走得远远的。

“诶,你俩走啥呢?”

朱允熥一把将他俩给拽了回来,

这年头,要丢脸肯定就得大家一起啊!

整整齐齐的,谁也没想跑!

......

杨士奇三人今日放下了手头上的事情,决定陪朱允熥在府内好好逛逛。

他们也顺便看一看,这一个月府内的变化到底有多大。

首站便是大力发展船只制造业的海宁县。

由于海宁县的码头,朱允熥并不严禁百姓们的船只不得停靠、出海。

所以不少的百姓们与商船在出海或者返航的时候,

都会选择停靠于此。

毕竟这里可是有赤焰军的将士们把守,

比之其他码头,安全系数可以说是直线飙升!

朱允熥回来在得知后,杨士奇也请示过他是否要驱赶百姓船只与商船。

朱允熥并没有要驱赶他们的意思。

既然他们选择停靠此地,

那就说明府内的百姓们是相信他的。

要不然也不会放心的都来这里停靠了。

再说了,先前在扩建造船厂的时候,朱允熥便考虑到了日后赤焰军出航的频率会很高,所以提前便在府内推行以工代赈的时候,率先将这里的码头给进行了扩建,

以现在扩建的码头大小,

军民两够也不会显得拥挤,

在军队出海的同时,还能起到保护百姓们的作用。

并且还能象征意义上的收取一点点停靠费,

到时候再派遣一些官员过来征收来往商船的关税也方便。

这样换算下来,

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此地的码头被朱允熥命名为海宁县第一码头。

目前为止海宁县的诸多码头中,唯一一个被朱允熥亲自承认的军民两用的码头!

安全系数拉满!

逛完了海宁县,接下来还有周围诸县。

整整九县,一圈逛下来足足花了将近两三天。

这两三天,三杨全程陪同。

陪同的还有从应天府省亲回来的铁秀英。

铁秀英与朱允熥往那里一站,

妥妥的俊男靓女!

男才女貌,绝配佳人!

这几日朱允熥和铁秀英走在一起,期间没少被夸。

就朱允熥的厚脸皮,浑然波澜。

铁秀英则就不行了,每次听到有人这样夸自己,顿时小脸涨得通红,生气似的剐了朱允熥一眼,随后像个生闷气的小媳妇一样,垮着张小脸故意装作不理人的样子。

但往往铁秀英越是装成这个样子,

就越是容易被朱允熥三言两语便逗得捧腹大笑,率先破防了。

对此,铁秀英也很是无奈。

一同陪同的三杨见到这一幕,也只是嘴角噙笑的笑笑不语。

不过他们对铁秀英的神情,也愈发尊重了。

通过这两三日的走访,

朱允熥不由的惊呼杭州府的变化之大。

如果不是他亲眼见证的话,

朱允熥甚至都怀疑是不是三杨为了迎合自己,故意找人配合的。

但如今事实就摆在眼前,

容不得他不相信!

杭州府下辖九县,出于对朱允熥的无条件信任,家家户户无一例外都种上了新型农作物的种子。

这些种子他们依旧按照以往的经验种植,

仅仅一月的光景,但这些种子的长势却是十分喜人。

每天前去地里忙活的农夫们,在看到如此喜人的长势时,

脸上都不由自主的洋溢起了幸福的笑容。

“嘿嘿!”

乡下家家户户皆是笑脸。

与此同时,许是以工代赈起到了作用,杭州府内的大部分水利设施以及各式各样的基础建设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同时以工代赈也着手进行到了第二阶段。

在全府铺设水泥路与沥青路都将提上日程!

水泥和沥青,这两样以大明现有的科技点而言,

自然是没有的。

不过朱允熥早在琉球群岛度假的时候,就已经将水泥和沥青弄出了个大概。

现在只需要略微完善,便可以将方法普及,批量生产了。

水泥和沥青的作用自然不仅仅只局限于铺路。

此等利器,日后定会有不知多少人趋之若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