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之鸾凤还巢 > 第130章 轩然大波

重生之鸾凤还巢 第130章 轩然大波

作者:长生仙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22:02:05 来源:小说旗

四皇子尸骨未寒?宣帝摇了摇头,脑海中轰的一声,双手抓紧身前的桌案,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身子,缓缓站起身来,眼中带着不可置信,恐惧又慌张的扫视了一眼下方,“二皇子、五皇子、六皇子……九皇子!”他的老四呢?太子大婚,老四为什么没有来?还有老三?老三的毒还没解吗。

宣帝又被李宸灌了**汤,忘记了昨日宣三皇子进宫的事!

看明宣帝这番模样,明宣众臣子心中已然猜测出了一个大概,太子把持朝政,四皇子之死,明宣帝并不知情,那些奏折,恐怕都被李宸挡住了。

张贵妃之言像是一颗巨石投入了井中,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

明宣有半数臣子纷纷走出,跪在张贵妃身后,磕头请命:“陛下,四皇子昨日在府中被人吊死,死状凄惨,怨气冲天,还请陛下严查此事,还四皇子一个公道!”

“陛下,四皇子尸骨未寒,太子却隐瞒此事,更不顾兄弟之情,在朝堂上举办大婚,此乃不忠不义,还请陛下严惩太子。”

“陛下,四皇子死因蹊跷,是有人故意行凶,妄图挑战皇家威严,妄图颠覆皇朝,还请陛下明察。”众人一言一语,字字诛心,像一把锋利的刀,割开了明宣帝的心口,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即便是皇家,也是如此。

明宣帝身体发软,心中悲怆不已,额头上青筋暴起,怒视着李宸,“太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宣帝连审都不想审,直接逼问,他以为太子是一个品格高尚的君王之才,所以让他处理朝堂政务,可哪个品性高尚的人?会见着自己的皇弟身死不去追究?反而像个没事人一样,心安理得的成婚?

更重要的是,还瞒着他这个皇帝,太子的眼中,可还有君主?

李宸的心头早已泛起了滔天怒意,他一早便猜到,四皇子之死是冲着他来的,不过没想过,张贵妃居然在他大婚之日,将此事在朝堂上当众挑明?看来,还是他的手段太仁慈了。

“父皇,儿臣已经派人彻查此事,儿臣……儿臣是怕父皇得知此事,忧愤成疾,所以才瞒着父皇!”

“再者儿臣与凤莲的婚约,关系到凤梧与明宣两国联姻,所以儿臣只能忍痛完成大礼,这也是儿臣没有穿婚服的原因。”

“四帝之死,儿臣定会查明,让四弟瞑目!!!”李宸将头重重的磕在石板上。

明宣帝一屁股坐在皇榻上,整个人像是瞬间苍老了几岁,如丧考妣,眸中尽是悲痛之色。

凤九卿皱眉,李宸真会巧言令色,什么时候成婚比死人重要了?她站起身子,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掷地有声的说道:“太子,本宫与凤莲并不是冷血无情之人,明知四皇子出事,还会逼着太子成婚,只是为了完成明宣与凤梧的联姻,两国一直交好,边疆亦无战争,不需要靠联姻维系关系。”

她话音一顿,看向明宣帝,“陛下,即便联姻,也该等四皇子葬礼过后在说,莫说等七日,哪怕是等三年,我凤梧也不会有怨言!”

“凤莲知书达理,她更不会有抱怨。”

凤莲此刻跪在地上发抖,哪敢反驳凤九卿的话,她心中不服,但向来知道分寸,该隐忍的时候必须隐忍。

跪在朝堂上的众臣子,眼见凤九卿站出来解释,急忙迎合道:“陛下,凤梧公主言之有理,我明宣与凤梧一直交好,联姻虽能巩固两国友谊,但也不用这般着急。”

“是啊陛下,太子此言强词夺理,还请陛下明鉴。”

“我看太子,分明是贪恋美色,不误正事,天子脚下刚死了一位皇子,近日大雨,宣国几座城池遭受洪水灾祸,可呈上去的折子,却迟迟不见批复,赈灾银子也没有批下,皇子冤死,百姓受苦,太子还一心想着成婚。”

李宸俯下头,面色涨红,恨不得将这些人全部处死,他近来事务繁忙,一边要控制皇帝,一边要想策划攻打凤梧的大计,哪有功夫管水灾?

明宣帝听着臣子你一言我一语,气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抄起桌上的酒杯,狠狠冲着李宸的脑袋砸了过去,“好啊,真是吾的好儿子,真是明宣的好太子。”看来是他瞎了眼,以为太子能够担当起为君之任,如今看来,不过是一个只顾享受,不顾百姓的逆子。

明宣千年基业,险些要毁在他手里。

“来人啊,将太子囚禁于东宫,没有吾的命令不准放出来,封锁宣城,彻查四皇子一事!!!”明宣帝的话音重重落下,看着下方的太子与凤莲,以及两人脚下的大红花,只觉着格外刺眼,心中怒愤,刚站起身子,便觉着脑袋里一片嗡鸣,一旁的皇后急忙上前搀扶。

待他站稳之后,面色冰冷的扫视了眼皇后,他不信,四皇子的事,皇后不知情,这母子二人的心思,让他脊背发凉,宣帝一把将皇后甩开,走下了龙椅,背影佝偻独自一人离开大殿。

谢行止叹了口气,只是囚禁于东宫?不是废太子的诏令?不知明宣帝是否知晓,皇宫已经被李宸控制,囚禁一言,起不到任何作用。

相反的,李宸心中松了口气,见着明宣帝走了,他急忙站起身,眼神阴测跟在了明宣帝屁股后面。

“我等也走吧,先去四皇子府中吊唁,陛下也会去的。”

听着明宣臣子的话,凤九卿撇了撇嘴,等明宣帝吊唁?估计没甚希望,指不定下一个死的就是宣帝呢,她自然知道李宸要去做什么?十有**用那套巫术手段,让明宣帝忘记此事,倘若明宣帝的意志力在坚强些,同谢行止那般保持清醒,那恐怕只有一个“死!”字的下场了。

张贵妃本想跟上去,但看见李宸后,她犹豫的一下,停下脚步看着凤九卿,目光似是在询问,大闹喜堂之事,李宸定不会善罢甘休,陛下虽然语气硬朗,但不知禁卫军已经易主,现在只不过是一个无权的空壳子而已。

谢行止:“公主,我等是否要去同明宣帝禀明一切?”宣帝毕竟是皇上,禁卫军听命于李宸,想来也不敢对皇上出手。

凤九卿摇头,待殿中的所有人都走了后,她解释道:“解释也无用,如果戳破这层面纱,恐怕李宸不会放过你我,贵妃娘娘,一道去三皇子府吧,这皇城,无法再留了。”禀明实情,劝告宣帝,或许有一半的成功率,但宣帝的平安和她凤九卿有什么关系。

她在乎的是谢行止,在乎的是李宸的结局,成功几率在高,她也不会以身犯险,免得李宸狗急跳墙。

凤九卿残杀无辜之人,自会觉着愧疚难安,但若让她平白无故去救不相干的人,还将自己陷入困境,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就像谢行止曾经说过的话一样,南图皇室子嗣众多,留一个继承王位便可,其余人,只能怪他们生在皇家,注定生不由己。

张贵妃点头,目光不舍的看着朝堂后方,“陛下,不会有事吧?”这些年的荣宠,圣恩不是假的,她与陛下的感情,更不是假的。

凤九卿不想骗她,理智的问了一句话:“贵妃娘娘,你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夫君,第二是儿子,普通百姓家遇到这样的选择,都要权衡一二,更何况是帝王家呢?”她的言下之意很明确,选择夫君,便要接受同生共死的结局,选择儿子,日后便是皇太后。

常言道,“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张贵妃虽然圣恩荣宠,但她终究不是原配,明宣帝的三千后宫也不是虚设的,若是真爱,又怎么会允许儿子觊觎嫡长子的皇位?

身在后宫里的女人,哪有什么真情可言,眼下是李宸要杀明宣帝,但将李宸与三皇子的角色转换,凤九卿相信,张贵妃定会为了儿子,毫不犹豫的下狠手。

也正如她所言,一想到儿子,张贵妃的眼神突然变的凌厉,擦去了眼角的泪痕,“公主,我们快些走吧。”免得让李宸困住。

想通了便好,聪明人一点就通,不过这翻脸无情的也太快了……

三人快速走出大殿,张贵妃与凤九卿在前面走着,谢行止跟在身后,他看着凤九卿的背影,心下有些复杂,因为公主那些无情的话感到矛盾,夫君与儿子?若凤九卿日后有了子嗣,会不会将他弃如敝履?

谢行止皱着眉头,一拍脑门,他在想什么,公主只会同他有孩子,再者,公主只是对别人无情,但对他却是掏心挖肺的好,否则也不会深入南图去救他。

“公主,你等等我……”

三人走到宫门口,被禁卫军拦下,准确的说,禁卫军拦下的是张贵妃,不是他们二人。

“贵妃娘娘,您今年的出宫次数已经用完了!”明宣国的妃嫔们每年有一次出宫探望亲人的机会,因为不是所有妃子的亲人,都有资格入宫,那些离得远的,或者家中职位品阶低的,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深入后宫。

只有皇后与贵妃家中底蕴深厚,可以让亲人入宫探望,张贵妃也从不出宫,只是近日联系不上三皇子,又见不到明宣帝,无奈之下,只能主动去找!

看着侍卫手中的大刀,张贵妃面色一变,双手抓着裙摆,她是想趁大臣出宫的时候,一同溜出去,没想到,禁卫军的眼睛竟这般尖,该怎么办?

就在此时,谢行止双手合十,念诵了一声佛号:“我等要去四皇子府中吊唁,陛下已知晓四皇子身亡之事,此刻正在御书房中教训太子,让贵妃娘娘先去守灵!”

“你有责任在身,贵妃娘娘不会为难你,不如你去御书房将此事禀明,问清楚了再回来!”

“反正要发丧七日,贵妃娘娘,只要你在灵堂前痛哭上一个时辰,想来陛下是不会怪你晚去的。”

不怪张贵妃怪谁,怪的自然是禁卫军首领,后者只从出宫大臣的口中听说了些只言片语,得知太子大婚上闹出了不小动静,是关于四皇子的,但实情为何,他守着宫门,并不能第一时间知晓,因此,他没有怀疑谢行止的话,当即让开。

“贵妃娘娘,属下只是恪忠职守,得罪了!!!”看那模样,是不准备去御书房里禀告了?也是,谢行止都说了,陛下在教训太子,此刻去了,不是火上浇油吗?禁卫军首领不敢去触犯天子威严。

张贵妃明知谢行止在为她开脱,但这话,怎么听的怪怪的,让人心中不舒服。

凤九卿眸子里闪过一抹细碎的笑意!看来平日里对她说的那些毒舌话,还是轻了些!

三人顺利出宫,上了马车后直接赶回了三皇子府,另外召集三皇子的五万亲兵,严阵以待,守在府宅的就近处,免得让李宸有可乘之机。

尤其是张贵妃,她得罪李宸不说,还是一个重点人物,凤九卿与三皇子相处了几日,深知三皇子的性格有些优柔寡断,得知李宸谋害他,谋害明宣帝,还委屈愤恨了一日,还不如广陵王做事痛快,若张贵妃被李宸抓住,三皇子指不定要捅什么大篓子,做出些自刎,放弃兵权的无语之事。

凤九卿现在与三皇子可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自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必要的时候,拿一根绳子将张贵妃捆了,关在破庙里,总之,让李宸找不到便成。

就在明宣众臣子在四皇子府中等着明宣帝亲临吊唁的时候。

此时的宫中,李宸收起铃铛,看着目光涣散的明宣帝,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他走出御书房关好房门,下了死令,“陛下犯了头疾,需要静养,从今往后,若无本宫的口谕,谁都不准打扰陛下,违令擅闯者,格杀勿论。”李宸目光凌厉,看着两旁的侍卫威胁道。

侍卫:“谨遵太子吩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