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战:我的至强德械军团 > 第111章 渡江还是不渡江?

抗战:我的至强德械军团 第111章 渡江还是不渡江?

作者:葫芦开小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22:02:43 来源:小说旗

从白水寺向东南方向撤退,已准备好横渡汉水的浮桥。

涉及到主力部队撤退,楚云飞不得不小心谨慎。

他两个团的主力已向汉水对岸冲锋,横扫鬼子地方守备军。

双方战斗力不在一个层次上,毫无讨论可言。

襄阳驻扎的兵力空虚,当初调了一个治安大队,想阻拦第三军南下,一波被横扫。

如今守在城中的仅有一个中队兵力,再加伪军一个团。

荆门尚有千余鬼子,有鬼子13师团两个步兵中队,一个治安大队,以及伪军团。

夺荆门,伺机逼近夷陵。

44军两个师与楚云飞358师在大洪山及汉水一线布防,与鬼子的进击部队交火,打退了鬼子的试探。

第7师、24师兵力渡过汉水,逼近荆门方向。

留一部兵力,在襄阳至荆门之间设伏,做好围点打援的计划。

整个部署铺展开,各部执行的也迅速。

不管什么样的战术,执行力是很重要的一环。

战术的好坏先别说,得能够执行起来。

另外一点,部队对当地的地形不熟,需要侦察兵反复探查路线、山势,贸然进入不熟悉的地界作战,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这不是楚云飞想看的结果。

指挥部设在柴家林,背靠山势,无惧鬼子的轰炸机。

大阪师团安排了小股兵力摸查情况,遭遇到反击之后,迅速的向后撤退。

师团主力占据白水寺,呈环形攻势,逼近大洪山。

始终保持10里地的距离,远远吊着,在火炮的射程边缘反复试探。

鉴于大阪师团的进攻顺利,鬼子司令部要开始准备对南用兵计划了。

阿南惟几的心情很不错,

大阪师团的名声不好,之前被几任长官打上了死刑,安排在后勤处。

他不信这些,帝国陆军中没有废物的师团,只有废物的指挥官。

这位好战的陆军大将,将大阪师团重新启用,并决定用于会战计划。

你看,这不就打出优势了?

让第三师团折戟沉沙的楚云飞,面对大阪师团的时候却连连后撤,战线不断收缩,部队损失惨重。

世人对大阪师团的误解太多,归根结底,是指挥官的水平不行。

阿南惟几能够将这支窝囊废师团调动起来,满足了其虚荣心。

北野宪造中将拉着战线逼近大洪山后,第一件事还是掘土,别的方面不敢多说,在防守工事跟火力点配置上,大阪师团将这项技能拉满了。

即便楚云飞,也不得不佩服,这群鬼子的工事做的很漂亮。

最会修工事,也最懂得火力配合。

那没办法,工事修得好,小命才能保。

大阪师团坚信出工不出力,必能活到最后。

战线的“溃败”并未影响第三军的实际转移计划,

楚云飞安排更多的部队及辎重转战汉水对岸,两位师长单独领兵,向荆门地区逼近。

与地方守军交锋,战火弥漫。

这种小规模的冲突,根本到不了阿南惟几面前,他的主要精力是调配多个师团兵力,向南逼近。

心心念念组织了许久的南进计划,总算可以施展了。

8月底,九月初,

鬼子集结了数部作战兵力,其中以第三师团、第六师团、第40师团为主,搭配早渊支队、荒木支队、平野支队、江腾支队。

引入两个战车中队,野战重炮兵14联队,向南集结逼近。

支队的编制是从师团当中抽调步兵大队,再补充山炮大队,增强炮力。各支队的实力不同,有的编制5个步兵大队及1个炮兵大队,总兵力比一个旅团强一些。

有的仅仅编制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总兵力不如鬼子旅团。

支队以步兵为主,搭配炮兵大队,形成有效的突进火力。

减少了辎重、工兵等非作战人员,用于战时的突进作战。

其中荒木支队还是楚云飞的老熟人,33师团从十一军转移的时候,留下了一个联队兵力,正是荒木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33师团步兵团长荒木正二少将指挥。

可以理解支队就是单独用于战时的编制,主要负责攻坚任务,而非驻防及单独野战。

临时编纂,兵力多少不定,以实际的作战任务为主,没有完整的编制。

鬼子的集结速度很快,集结的兵力也极高。

甚至大阪师团的缺口,反而增强了这些部队的战斗力。

毕竟大阪师团是丧门星,他们走到哪,哪段战线就容易崩溃。

跑的时候比谁都快,

推进的时候比谁都慢。

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舍下友军,自己先溜了。

这种事情不止一次两次,搞得所有人都不愿意跟大阪师团联合作战。

谁愿意带一个坑逼在身边,保不住什么时候就把你卖了。

如果大阪师团能够把楚云飞盯在江北,符合阿南惟几的作战需求,田忌赛马,用低等马去牵扯对方的一等马,稳赚不赔。

鬼子的动作越大,

山城催促第三军渡江的命令越急。

让楚云飞尽快摆脱鬼子追兵,从荆门穿插至江南。

第六战区兵力掩护,可阻拦江北的鬼子。

这是一场大会战,动用第九战区、第六战区、第三战区的兵力,数十个师参与的大型会战。

楚云飞的第三军是一支奇兵,自然要发挥奇兵的作用。

他认为不该渡江,

手上兵力多北方兵,不熟悉水战,对渡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同时江北兵力空虚,完全可以配合第六战区反攻夷陵。

夺回长江咽喉之地,并伺机向十一军大本营逼近,打一场围魏救赵的戏码。

从地理位置而言,夷陵像一枚钉子,将第五战区、第六战区分割,首尾不能相顾。

鬼子的轰炸机还可以从夷陵起飞,随时轰炸山城,搅得不得安宁。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反攻夷陵都是最优先的战略。

楚云飞将自己的判断提交给山城,他建议向西进军,反攻夷陵,以瓦解鬼子在江南的部署。

牵着敌军的鼻子走,而非被鬼子牵着走,被动防守。

陈辞修得知楚云飞的判断之后,再次将反攻夷陵的计划提上来,跟总裁反复解释。

夷陵驻扎的13师团虽是甲种师团,抽调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作为早渊支队的核心,渡江南下作战。

实际驻扎兵力仅有三分之二,建制不全。

而荆门方向驻扎的39师团,战斗力属于二流的三联制师团,楚云飞一个人就能收拾。

只要牵扯39师团精力,

第六战区便可以出动14个师的兵力,反攻夷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