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战:我的至强德械军团 > 第188章 这就是你说的新兵没战斗力?

横山勇焦头烂额,不自觉的冷笑起来了。

他的参谋长信誓旦旦的称,楚云飞手上只是一群刚刚整训的新兵,整训时间不足四个月。

现在什么情况?

这群新兵在不断的围攻据点,清扫宪兵队,清扫治安军。

不少伪军开始墙头草,调转枪口,对着鬼子猛攻。

他哪里知道,楚云飞在青年军中插入了自己系统兵来担任连长、排长。

有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兵带头组织指挥,部队的战斗力有较大的提升。

况且这群兵员的素质极好,是国内大批知识青年组成,可塑性强,有一腔热血,不畏牺牲。

这样的部队在手,边打边训,战斗力与日俱增。

尤其是连级的突进火力,配备迫击炮、冲锋枪跟轻机枪,部分射击水平良好的士兵携带的是加兰德步枪。

大八粒连续射击,压制力堪比轻机枪。

地方宪兵队也好,鬼子的治安队也罢,火力都非常有限,有重机枪就算不错了。

面对美械装备的青年军,几乎是降维打击。

楚云飞人在荆州,却致电缅战区。

他一直把控着缅战区的风吹草动。

史迪威跟亚历山大都在组织上半年的反攻,希望楚云飞能够给予一些帮助。

一举将缅战区的鬼子击溃,反攻回仰光港。

帮助没问题,关键别让我远征军打主攻。

只要英缅军舍得出兵出力,远征军不介意打一打辅助,牵制部分鬼子精力。

同时跟史迪威要火炮,夷陵这边四个美械师,连一门像样的火炮都没有,说不过去吧。

没有榴弹炮,算什么美械师?

他也不多要,48门75毫米榴弹炮,12门105毫米榴弹炮,12门150毫米榴弹炮。

国内的路基情况不良,大口径的榴弹炮重达2-5吨,就算有卡车牵引也难以运输。

尽量给每个师配备12门小口径榴弹炮,军部直属两个大口径榴弹炮营。

索要物资的理由很简单,牵扯国内十一军两个师团。

若是没有这些火炮,鬼子必然将师团兵力抽调至太平洋战场,去跟美利坚拼命。

这一点楚云飞没有说谎,摆事实,讲道理。

只有青年军的火力越强,实力越猛,才能牵扯更多日寇。

顺便将鄂中的局势一起致电给史迪威,让他来判断孰轻孰重。

龙文章整理好情报,令楚云飞确认后,发送给缅战区。

“钧座,那美国佬会心甘情愿给我们火炮?”

“哼,他当然不愿意,但美国佬最会做生意,他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的利益。对于史迪威而言,牵扯更多日寇师团,必会减少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援助我们,也是在援助他们自己。

相较于海上作战,陆军的消耗不值一提。

是花一根金条,还是用一枚金币,那群美国佬算的比你清楚。”

龙文章悻悻然,

他清楚这个有啥用,他的特殊作战营也不用火炮。

“差点忘了,我还要一批107毫米榴弹炮,要高爆榴弹跟白磷弹,这玩意才是团级支援火力的利器。”

美国佬的m2 107毫米化学迫击炮,内有膛线,射程可达3.7公里。

不仅可以发射白磷弹跟毒气弹,还能发射高爆榴弹。

高爆榴弹的威力跟155毫米榴弹炮的杀伤半径差不多,关键它轻便,更有利于支援战场。

配合吉普车拖拽,可以迅速的支援到各处战场。

这种有利于杀鬼子的利器,楚云飞可不会吝啬口舌。

身处在曼德尔的史迪威,更像是被架空了权力的大佬,看着楚云飞从国内发来的消息,气的骂街。

孙抚民的新一军被抽调了30师,还携带走了榴弹炮营。导致新一军只有一个师的编制。

除了新一军外,其余各部都不怎么听他史迪威的言语。

给装备一个比一个积极,一让出兵打鬼子,一个比一个磨蹭。

孙抚民手上的坦克连、机枪连,一转手就跑到了其他部队手上,这是一群吃军械不吐骨头的魔鬼。

许久没联系到楚云飞,刚刚联系到,又跟他要物资。

“楚云飞一个开口就是100多门火炮,怎么可能,当我史迪威是卖军火的不成?”

安澜军长笑呵呵的,

管你是不是卖军火的,国内战事紧张,想让我们帮忙牵扯鬼子主力,总得表现点诚意吧。

“史迪威中将,鬼子十一军号称机械化部队,属于最精良的野战部队。若是让他们抽调兵力进入太平洋战场,对整个战局将大大的不利。”

史迪威深吸口气,

心内狠狠的怒骂,却又是无能狂怒。

“最后一次,这是我最后一次援助远征军,以后休想从我手上拿到装备,休想!”

安澜军长才不在乎,

你爱给不给,好像我们上赶着求你一样。

记住,是你美国佬需要我们牵扯鬼子主力。

没有这批火炮,战场还是那个战场,无外乎多僵持一段时间。

可没有我们牵扯鬼子精力,太平洋战场要面对数万名不怕死的鬼子,跟你美国佬冲锋陷阵,争夺阵地。

能用物资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这个道理,不需要任何人提醒,史迪威中将自己就算的明明白白了。

曼德勒的军工厂还在扩建,每天都有大批的步枪生产出来。中正式步骑枪制作精良,射程跟精度都不错。

除此之外,子弹、火药、手榴弹的产出也不错。

能供给十几个师使用跟消耗。

接下来便是轻重机枪、冲锋枪跟迫击炮的生产线,正在着急忙慌的扩建之中。

火车从曼德勒运输大批的军械,到腊戌之后,以卡车转移到滇缅公路。

反过来,更多的原材料、废弃的军械,从国内运输过来。

这条生命线,彻彻底底成为了生命线,成了我们抗战之火种。

两个装甲团已有极大的规模,坦克在平原地带迅速突击,演练战术。

就是坦克的样式比较斑杂,有美式轻坦,也有英式轻坦,还夹杂着鬼子的薄皮坦克。

这玩意儿有就不错,还嫌弃它护甲薄?

整体而言,缅战区的局势相对稳定,楚云飞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权衡着英缅军、美国佬、独立军、小鬼子四方势力。

在这片地界,谁的话都没楚云飞一个命令管用。

不少华侨站起来了,因为语言的优势,开始接管这边的工厂跟生意。

尤其是回收废弃军械、军工材料这条路,经营的风生水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