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战:我的至强德械军团 > 第322章 暗中整编装甲部队,准备出兵东北

楚云飞是深思熟虑过的,相较于重型坦克,他的部队更适合采用轻坦。

需要一批越野性能优良的轻型坦克,冲开鬼子关东军的工事、布防、阵线。

2000辆霞飞坦克,结合手上的97式战车,可组成庞大的坦克集群。

m24霞飞坦克算是老美轻坦的巅峰之作,装备75毫米炮,令他拥有不俗的破坏工事的本事。

越野性能好,可靠性佳,火力十足。

唯一的劣势是装甲比较薄,难以抗衡德子的重型坦克,无法在欧洲战场驰骋。

但在于关东地区,鬼子的97式战车都能算中型坦克,比97式还重的m24轻坦,似乎也能算中型战车了。

200辆谢尔曼坦克,被楚云飞更换成400辆经典的中型坦克t-34。

其拥有超强的动能,最大公路速度75公里,最大行程400公里,跑得快,还能跑得远。

配备76.2毫米坦克炮,以及88毫米坦克炮两种。

40毫米的倾斜装甲,令它有不俗的防御能力。

集合了动力、防护、火力、续航四种优势,算是中型坦克中最好的代表。

这400辆t-34将作为杀手锏,单独装备到龙文章手上。

关键时刻,可以横冲直撞,穿透鬼子的防御阵线。

当然了,

楚云飞肯定不会一口气拿出2400辆坦克来,得做做样子,一点点的补充到部队当中。

在所有人都不太关注的时候,悄然推上战场。

除了坦克之外,

系统奖励的300架战斗机,100架轰炸机,也将成为楚云飞的空中优势。

飞机、坦克、火炮,这才是针对鬼子70万关东军的秘密武器,不动则已,出手便迅速清扫。

单独留下安澜、廖建楚两人,

他俩是国内最优秀的机械化兵团指挥官,更是最早玩坦克的那批人。

相对而言,王劲松、廖震国属于老一辈军人,思想跟思维多停留在轻步兵层次。

追求步枪、机枪、火炮。

擅长攻防作战,无外乎你打我,我打你,靠火力取胜。

安澜兵团、廖建楚兵团则是楚云飞的两把尖刀,每人分配1000辆坦克,令他们手下的12个师成为最锋利的尖刀。

这两支部队,作为最强的进攻王牌;

龙文章部队扩编为装甲师,400辆t-34坦克的投入,令他作为秘密牌。

其次则是整编28师,属于楚云飞的嫡系,重点投入火炮、防空炮,作为压轴的火力输出。

至于廖、王、黄、刘四个集团军,则作为主战部队,以轻步兵为主。

基于这种思路,楚云飞的大军在平津地区肃整。

黄河北岸,

相当于一道莫名的天堑,虽赶走了鬼子,却依旧是果军难以涉及的区域。

反倒是八路的根据地稳中发展,不少民兵、游击队迅速冒出来。

华中局势也有好转,老头子调来了三大主力还是有效果的,攻占收复大片地盘。

日寇士气低下,根本不是美械部队的对手。

双方交火多次,均以失败溃退结束。

形势一片大好,

若能联合起来,便可开展大范围的反攻。

偏偏老头子的心思不在反攻上,而在于多摩擦,压制tg的发展。

大雪覆盖了北部山区,蒙上了一层白皑皑。

积雪令本就不咋样的山路变的更为复杂。正太路持续运转,将大批的子弹、炮弹运输到石城,然后转移到平津。

楚云飞最大的收获不是敌伪手上的财富,而是本子囤积在华北地区来不及使用的油料。

为了发动1号作战,为第三战车师团储备了2万吨油料。

如今这些东西进了他的手中。

平津地区的港口,还有一些来不及转移的物资,光清点便持续了半个月。

北平行辕这么大的动静,任谁也知道楚云飞在储备下一次的军事行动。

关东军内,不得不考虑加强南线的防守。

但还要防备北边的老毛子。

鬼子之所以在关东地区驻扎几十万部队,这批部队既不入关作战,也不关心华北战区的情况。

根本原因是远东地区,老毛子的兵力一直维持在几十万。

仅从41年看,双方兵力是144万对77万。

尽管东欧战场打的火热,老毛子在远东地区依然部署了重兵。尤其是远东指挥官患上了鬼子恐惧症,不断的要求增加飞机坦克,要求增加t-34坦克数量。

44年底,双方兵力对比是116万对80万,这80万日寇是驻蒙军、关东军、驻朝鲜日军的总数。

火炮飞机坦克的对比,老毛子是绝对优于关东军的。

老毛子有近3000辆坦克、3000架飞机,鬼子关东部队仅有500余坦克、600多架飞机。

鬼子的情报组织做的不错,一直在秘密渗透远东兵力。

不是关东军不想入关作战,实在是远东地区的苏军太多。

从本质而言,他们帮忙牵扯了一百多万的苏红士兵,德子打不下来,还真怪不到他们。

楚云飞想对伪满洲用兵,除了内部做好准备,完成部队整训,还需要获得日寇部署等详细信息。

兵力是40万对80万,没有任何优势啊。

同时还要考虑远东的站位,会不会趁机把两败俱伤的楚云飞跟日寇一起扫了?

别把苏红士兵想的太好,那位慈父可是心心念着不冻港。

1945年1月初,

楚云飞的北平行辕逐步产生效用,稳定地方,平定治安,填平创伤,重建家园。

被战火波及的华北大地,早已是千疮百孔。

很难想象,一场普通的寒潮,便有几百人冻死饿死。

寒风肆虐,令楚云飞的心情压抑。

“立功兄,若是我军队口粮丰沛的情况下,适当的拿出一批周济一番。我国人之苦,定加倍让鬼子还回来。”

“我这就命人去执行,钧座也不要过分自责。近两年华北地区多旱灾,粮食匮乏。天灾**加上战乱,死伤何止数万。恰逢乱世,并非我军人之过错。杀敌报国,钧座已有不世之功。”

往日里听听这话也就算了,

可今日,楚云飞只感觉到了这座灰白城市的凄凉。

书本上描述的文字,终归难以抵挡亲眼所见。

我国人吃过的苦,遭受的灾难,一桩桩一件件,怕是再厚重的书本,也承不住,也写不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