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随身空间我带商城穿越古代当王妃 > 第250章 逃亡的赵卿

淑妃被罚,赵魁、赵灵曦被贬,让整个后宫都发生了一场地震。

其他妃嫔一个个噤若寒蝉,生怕哪天就轮到自己头上。

好在赵拓免于处罚,目前依旧保留了蒙王的头衔。

赵拓心疼母亲和两个弟弟妹妹,明面上不能做什么只能拜托李梦瑶这边通过天网网民暗中帮扶一下这两人。

两人手无缚鸡之力,又无一技之长,目前就只能靠着暗中的接济过日子。

赵灵曦整日以泪洗面,对着如同僵尸一样木讷的赵魁不停哭诉。

后者根本就不理她,就是整天坐在那里发呆。

好在饭来了也吃,累了也睡觉,加上李梦瑶暗中派人盯紧了,也不存在想不开自杀的情况。

淑妃这边还算好的,起码几个子女都还活着。

和她相比,宣妃那边简直可以用家破人亡来形容。

赵卿被贬为庶人,赵览被刺杀而死,加上早年死去的十一皇子赵贤之和二公主赵淑娴,她这一脉可以说离断子绝孙也差不多了。

宣妃知道,虽然赵卿被贬暂时还活着,但想杀他的大有人在。

她也知道赵览的死是赵魁派人干的。

她一方面想报仇,一方面想对自己这个唯一的儿子帮扶一下。

可这些她都做不了。

皇帝一道圣旨下令,宣妃直接被打入冷宫,终生不能出来。

结果,被打入冷宫不到半个月,宣妃就因为极度抑郁和绝望,最后在宫内悬梁自尽了。

而这一切,身在乡野的赵卿根本就不知道,他也没心思去管这些。

自从被贬之后,赵卿第一时间离开了帝京,他疯狂朝着南方逃窜。

是的,逃窜!

他知道,如果自己晚走一天可能都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想杀他的人太多了,不只李梦瑶这几个。

当初他害过的人,打压过的人,各种各样的仇敌,数不胜数。

黑凤被处死了,如今赵卿身边连个帮手都没有。

幸而刚出帝京不到三天,一队不到二十人的小队拦住了去路。

这些人是从北州就一直跟着赵卿的心腹,可以说是他的死忠。

他们自打赵卿失势被抓之后,迅速化整为零,消失在众人视线当中。

不得不说,赵卿绝对是个人才,他甚至连自己造反失败的后路都已经想好了。

这些人就是最后给他兜底的救命稻草。

看到这二十名风尘仆仆的士兵,赵卿眼神复杂,心中感慨万分。

他赵卿忍辱负重多年,暗中谋划了这么久,没想到功亏一篑,也连累了这帮兄弟。

如果不是早做准备事先跑了,这二十人估计也要被抓砍头。

现在的情况来看,大邑是不能待下去了。

为今之计就是前往南方,去那几个古国安家。

赵卿心里并不甘心,他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挫败感。

这个“亮”就是李梦瑶。

赵卿心中对李梦瑶的憎恨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他准备到南方之后,暗中积蓄力量,成立组织,专门搞暗杀。

他不求别的,准备倾注毕生精力,彻底干掉李梦瑶。

清点了一下弟兄们带来的财富,银票有差不多五百多万两。

这些银子足够他起步了。

不过当务之急是把银票都换成银子,然后带到南方去。

大邑的银票在南方可无法使用。

目前来说有两种办法。

一个是让这二十人化整为零,每人带着一部分银票,分别到各地的钱庄去提取现银,然后找当地的镖局花重金让他们运镖越过淮河。

另一个方法就是找那些势力通天的地下钱庄,缴纳一笔不菲的手续费之后,把银票换成南方古国通用的银票。

两个方法各有利弊。

第一种方法,五百万两现银即便化整为零,也是不小的数目。

加上南北方刚打过仗,这种暗镖和走私没什么区别,一般的镖局不敢接,大镖局即使接了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够送到。

第二种方法看似更加方便妥当,但这些地下钱庄的幕后之人都是手眼通天之辈。他们只认钱,不认人。如果让他们知道了赵卿的身份,怕是根本就不用谈,直接把他宰了,私吞了这笔钱。

赵卿有些犯难,不知道如何定夺。

他只好和这二十人一路向南,先找地方落脚。

想来想去,他还是选择了从中州前往南方。

赵凌霄刚死,中州这边群龙无首,又刚刚经历过战事。和鲁州相比,这边的局势更加混乱。

在这种环境下,更加适合他隐匿下来。

一路向南,路过端阳之时,赵卿在那里驻足了良久。

虽然端阳大捷的战场已经打扫干净,但赵卿站在这里,他的眼前仿佛再次出现了那些如同噩梦一样的钢铁怪物。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他知道,如果正面硬刚,哪怕他倾尽所有也打不过对方,这更加坚定了他搞暗杀的决心。

在经过二十多天的日夜赶路之下,赵卿这队人马终于来到了中州的最南端,淮河北岸一个叫做凤台的地方。

这是一个不大的镇子,但人气却非常旺。

凤台的老百姓的构成十分特殊。

有一半是渔民,另一半则是商人。

渔民就是在淮河里以打渔为生,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并不是打渔而是摆渡!

而那些凤台的商人则做着民间的贸易,在两岸之间来回奔波。

商人做生意,渔民为他们做摆渡。

这就形成了凤台十分独特的经济构成。

在古楚国进攻中州之时,凤台首当其冲成为最先受到冲击的地方。

让人惊讶的是等古楚国大军横渡淮河到达凤台之时,发现这里的老百姓早就跑的一干二净。

整个镇子别说人了,连一只狗都见不到。

当时这件事给古楚国大军确实造成了很大困惑,他们甚至在北岸专门停滞了两天,生怕这是大邑王朝那边安排的空城计。

只不过他们想多了。

凤台的商人消息灵通,早在古楚国大军集结之时,他们就得到了消息,在大军攻来的十天前就卷铺盖跑路了。

等古楚**队败北之后,凤台的百姓就好像凭空出现一样,完好无损的回到原籍,继续他们的生活。

无论两国如何交战,但在民间,只要有利益就有人铤而走险。

两边贸易往来就没有断过。

凤台百姓的这段传奇经历也被人津津乐道,后世史书当中也有明确记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