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二嫁 > 第195章 晒嫁妆

二嫁 第195章 晒嫁妆

作者:二三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52:48 来源:小说旗

鹤儿的百日宴过后,日子陡然就快了起来。桑拧月都没感觉到时间流逝,时序却已经到了十月份。

距离她和沈廷钧成亲,不过只剩下十多天的时间。

眼瞅着就是吉日,桑拂月彻底走火入魔了。

军事学堂已经开课了,他如今每天都要上学去。可等放了学,他也顾不上和“同窗”们寒暄或拉交情,却是马不停蹄回府,然后事无巨细过问有关婚礼的所有细节。

桑拂月的脾气肉眼可见的暴躁起来,他看沈廷钧也越来越不顺眼,就严令所有守门人,将沈廷钧当贼防,坚决不许他夜半再偷偷翻墙进府偷香窃玉。

鉴于他这次的态度格外严肃,面色也阴沉沉的,下人们不敢阴奉阳违,巡逻起来就更卖力了。然后,沈廷钧就真的进不来桑宅,见不到桑拧月了。

沈廷钧:……行吧,暂时还是别蹙桑拂月的眉头了。毕竟再过几天就能抱得美人归。这时候把桑拂月得罪死了,这大舅子虽不至于悔婚,但他手段也阴的狠,届时他真做出什么来,他再后悔也晚了。

这厢沈廷钧表现的狠配合,那厢桑拂月见状,心里总算满意了一些。

更让他满意的是,就在这几天,他一直心心念念给妹妹买的良田,终于买到手了。

一共两千亩地,是京城中的不肖子孙卖了家里的祖产。

祖产不祖产的桑拂月才不管,总归这东西得来的光明正大,钱财他给的也充裕,这买卖也公平公正,那去衙门过了户,这良田就是他的了。

这么成片的良田,还是在京城近郊的,那是真的不好找。即便找到了,也大多是五十亩、百余亩的,打理起来远没有这片良田方便。

且这良田多肥沃啊,一水的上等田地,有旱田还有水田,不管是种小麦还是水稻都非常不错。

而能在京城找到种水稻的地方,那显见的这地界旁边肯定有温泉。等他回头好好找找,到时候就给妹妹盖个温泉庄子,保准把京城中这些贵夫人们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

良田买到了,铺子买到了,宅院也找到了合适的,就连远在晋州和闵州的嫁妆,也先后运送到了府里。

可以说,到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时间很快就到了桑拧月和沈廷钧成亲前一天。

京城有习俗,这一日要晒嫁妆。

这可当真对了桑拂月的心思了。

若是就这么闷头把嫁妆抬进武安侯府,他倒是不担心侯府中有人会贪了妹妹的嫁妆,可这跟锦衣夜行没多少差别,总感觉差点滋味儿。

晒嫁妆就很好么,也是时候让京城的百姓开开眼界,见识见识十年前的晋州第一豪富到底富到什么地步。

也得让他们清楚清楚,妹妹和沈候这门亲事,虽然他们桑家在门第上欠缺了那么一些,似乎确实有攀着侯府的嫌疑,但抬头嫁女、低头娶媳,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武安侯府既然挑中了他们桑家,那他们这些外人就别说些酸的。

另外,虽说门第上他们逊色了一筹,但在其余事情上,他们桑家的头可一点都不低。

就不说别的,只说这富可敌国的财富——他早就打听了,就连长荣郡主嫁给沈廷钧时,嫁妆都没有这三分之一多。就那,也足够京城人眼花了。

而这次,呵呵,他非得让京城这些老百姓看看,到底是谁高攀谁。

到了晒嫁妆那日,不仅桑拂月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就连京城的百姓们,都早早聚集在从桑宅到武安侯府正门的大道两侧。

百姓们也等着看热闹呢。

他们倒不是专门就盯着桑宅和侯府的热闹看,而是每次有勋贵家成亲,他们都这么盯着看。

毕竟升斗小民每天能有什么娱乐耳目的事情呢?

他们的日子太单调了,这就导致稍微有一点热闹,他们就想凑过去看一看。不单是娱乐身心,也能增长见识,追踪最新流行新闻,让自己多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众人闲谈时众星捧月的香饽饽……

言而总之一句话,看热闹有利于身心健康,看热闹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今天的百姓们就尤其兴奋,嫁妆还没抬过来呢,他们就嗡嗡嗡的议论开了。

这个说,“听说桑家是晋州是首屈一指的豪富,新娘子攀了高枝,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儿,这次的陪嫁肯定会很丰厚吧?”

“那你是孤陋寡闻了,你不知道新娘子父母早丧么?她啊,如今跟着刚认回来的大哥大嫂生活,这大哥听说也有十多年没见了。这人都是要经常处在一块儿,才能处出情分来的,这都断了十多年联系了,情谊能多深厚?再来她又是个姑娘家,这家里即便有再多的产业,和她一个姑娘有什么关系?那都是泼出去的水,给再多陪嫁也白搭。”

“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这怎么就白搭呢?这姑娘可是要嫁到侯府的,这攀上了侯府,娘家也能跟着沾光。只要哄好了这姑娘以后多在侯爷面前给他们美言几句,那桑家还不迟早发达了?即便就为了这一个好处,想来桑家也不会在嫁妆上亏待新娘子的。”

“那谁说得准呢。反正换做是我,我是舍不得。毕竟落到手里的才是实在的。你让侯府给我帮衬,那帮衬没踪没影的,却要我先给那么多投资,这我那会愿意啊?”

“听听你们说的都是什么话,怎么说的跟卖闺女似的?人桑家是那样的人吗?桑将军上次还为妹妹出气了,还将说桑氏坏话的那妇人直接送到京兆尹告官了。依我看,人家兄妹两个感情深厚的狠,做兄长的亏欠妹妹,在这事儿上多有补偿,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些百姓们眼看着竟是吵红了眼,也是让人忍俊不禁。

好在,很快,时间就到了吉时。

一抬抬的嫁妆鱼贯从桑宅里抬了出来,绕过桑宅门前的鼓楼街,然后行过启胜街,最后到达武安侯府所在的拱辰街。

从桑宅到武安侯府,走近道其实很近。毕竟桑宅就处在武安侯府后门所在的那条街道上,那真是说句话的工夫就到了。

但要走大道,走正门,那距离就远了,先后竟要绕过三条街去。而时间上更是需要花费许多,不算堵车的话,竟也需要半个时辰左右。

可即便这条路如此漫长,此刻竟也显得这样短。

因为这边厢第一台嫁妆已经走过了三条街道,进了拱辰街上的武安侯府,可最后一台嫁妆,竟还处在桑宅中,没来得及被抬出来。

真就是,说一句“十里红妆”,感觉都说小了。

就有百姓瞠目结舌的看着一队队人马走过去,然后磕磕绊绊的问身边的人,“那良田,陪嫁了多少?”

“良,良田,我,我没数清楚啊。”

“那桌子上放着的土坯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不过按照我的估算,最少也有两千亩……”

“两千亩,你没数错?”

“应该没错。”

京城多豪富,也多勋贵。不管是勋贵还是豪富,闺女出嫁时,总要给置办厚厚的嫁妆。

嫁妆要晒,那究竟怎样晒,才能将利益最大化,这就值得商榷了。

就有那能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譬如良田、宅子、铺子这些,不好直接拿出房契地契让众人看,那就直接摆上别的东西替代。

良田么,一个土坯代表十亩良田。宅子么,三块瓦片放一摞,就代表你陪嫁了三进的宅子,五块瓦片一摞,就代表陪嫁了五进的宅子。当然,如今又出现了新型的宅子模型,或三进,或五进,你只管买了去,百姓一看就知道你陪嫁了什么。至于铺子,那更好说,不管是几层楼都能给你做出来,你就是要在门楣上挂招牌,让大家更清楚你陪嫁的铺子都是做什么买卖的,那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总归,样样都给你想出了炫耀的办法,只要你肯舍得下本,保准你晒嫁妆都晒的风风光光。

而桑拧月的嫁妆,打头的就是无数张桌子,那桌子上垒的整整齐齐的,全都是土坯。大致一数,少说也有两千亩。

至于宅子,单是在京城的三进宅子,就有六套,四进的五套,五进的也有两套。这还只是在京城,出了京城,在晋州、闵州,也各置办了最少两个宅子。甚至在上京途中,较为繁华的州府,也有房产置办。

庄子也不少,最起码有八个。其中温泉庄子有两个,虽然都不在京城,但地段也不差,价值也很贵重。

再有就是京城的铺子十二间。说是“间”,其实也不是单纯的一间或是两间。毕竟其中有好些铺子,都是整栋楼被买下的。只是习惯性统称为“间”罢了。

如同宅子、铺子、庄子、良田这些就足够让人惊愕了,可桑拧月的嫁妆中,还有其他许多贵重物品。

各种蜜蜡、珊瑚、金银、宝石、玉石做成的成套的首饰,被装了几十匣子。

各色皮料、蟒缎、金花缎、软烟罗、蝉翼纱、石榴绫等布料或成衣装了百十箱子。

紫檀、黄花梨、酸枝木做成了一套套的家具,还有青玉、白玉等各种精心雕琢的摆件,紫定玉壶春瓶,汝窑美人耸肩瓶,《山路松山图》,《江山雪霁图》等等等等,或家具摆设或古董字画,不管哪一样都不是说不出来历的东西。

这些东西足足抬了半个时辰也没抬完,看的众人心里麻木,瞠目结舌。而那些读书人,平时表现的仪态端方,此时却都控制不住仪容了,一个个用力往前挤,好似距离再近些,他们就能将那些古玩或字画拿在手里,据为己有一般。

日用品和药材也不在少数。

各色手炉、子孙桶、匣子、梳子、攒盒,各种造型各种用材,看的人目不暇接,忍不住就感叹:他们平常连宝石究竟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可这子孙桶上,竟就镶嵌着一圈宝石。更有甚者,那象牙筷子上还雕花;那首饰盒,竟是用一整块玉石做成的……

药材更是看的人频频瞠目,只因其中单是各个年份的人参,灵芝、川贝、何首乌等,就有不少。而这其中,麝香、牛黄、鹿茸、犀角这些不太贵重的,更是恨不能直接用麻袋装。

就真的是,这么些年了,京城出嫁的姑娘家也说不清有多少了,但是,嫁妆能这么让人一叹再叹,叹的连口水都用完了的,这还真是第一个。

而要说桑氏的嫁妆中,最贵重的绝不是那些良田、铺子、宅子,或是各色首饰、古玩与药材,那绝对要是那几百箱子的书籍。

是的,在嫁妆的最后,是一箱子一箱子的书籍。装书籍的箱子盖子是打开的,百姓可以看见最上边几本书。他们多是普通人,并不懂得这些书的价值,可只看那些读书人老爷看见这些书籍后,整个人完全色变,甚至再顾不上体统,而是直接喊叫起身边的师兄弟来。由此,就可知,这些书籍绝不是凡品。

而这样的书籍,之后还有几百大箱子。这可真是……这才是可以传给子孙的最大的财富吧。

就有那百姓在忍不住叹息起来:“桑氏的嫁妆,近百年来绝对没有人能超越她。”

“不说别的,只说那些书,那可都是古籍!是古籍啊!”

“听说桑氏的娘家就是经营书肆的,他们祖上几代人,将书肆经营的有声有色。听说整个江南的书籍,几乎有一半都是从他们书肆中流传出来的。”

“既然经营书肆,那些好的桑家肯定都选出来珍藏了。桑氏陪嫁过来的这些书籍指定不是全部,桑家应该还有许多这样的书籍。桑家才是真正的富可敌国,才是真正的豪富啊。”

“听说桑氏在城南经营着一家崇文书斋,那书斋中卖的书籍,都是从桑家的藏书楼走挑选了誊抄过去的。你说,其中会不会有一两本不外传的古籍?”

“这可说不准。”

“这真说不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