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 > 第185章 儒家至理:仁爱

“若是有王命,臣必定谨遵王命!”

王翦这一番话,可谓是掏心掏肺,直接说的直白。

王上,老臣知道你对我们不会怀疑,但我们有自知之明,不会给王上添麻烦,我王家二人,已经到达赏无可赏的地步了,若是继续执掌大权,对谁都不好。

但是,我王家是绝对会向大秦效忠的,我儿王贲已经答应了扶苏,要在他身边护卫十几年,现在扶苏去了骑军,相当于王贲也进入骑军任职了,他依然在为大秦出力。

王翦直接把话说的直白,也是没有办法了。

“王上,既然王贲将军另有要事,就将北方军团的大权交给蒙恬吧,想来,这小子是不会令我们失望的!”

屠睢说着。

“也是,蒙恬统率北方军团,才正显我大秦之朝气啊!”其他几人附和道。

“也只有如此了,诸位爱卿说的也对,将蒙恬放在关中统率关中军团,着实是有点大才小用了!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也该看看诸子百家争论的如何了,这治国大略,可是重中之重啊!”秦王摆摆手。

“王上,如今这朝堂之上法家弟子占绝大多数,这治国大略,怕是法家无疑啊!”

“未必,可以拭目以待,退下吧!”

“臣等告退!”

待到王翦他们退下之后,秦王看向蒙恬,蒙恬会意,下令擂鼓,盖过底下的喧闹,待到下方平静之时,秦王才缓缓迈出一步。

“诸位,如何,有没有拿出一些可行的方案出来,是个什么章程,说说看!”

话音刚落,准备已久的扶苏迈步而出,抢在想要说话的大臣面前!

“父王,儿臣有些想法!”

“讲!”

“父王也知道,儿臣学在儒家,现在,用的也是儒家之法,只是,不同于以往的儒家之法,这是儿臣和几个儒家博士以及陈驰大人商讨出来的,一定会让父王,对儒家改观!”

“哦,还有所不同,什么不同,说说看!”

“原来的儒家,只会遵循一条道理,至死不懂变通,这是不行的,之前,在乱世之中,我儒家祖师孔子的理论无人能采纳,但是现在,天下一统,正是我儒家大行其道之时

昔日我儒家,只取祖师偏颇一隅,是为古制,古礼,古法,从而忽略我儒家的核心,仁爱!

什么是仁爱?

谈谈儿臣这两个字的理解,仁爱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博爱的胸襟,一种视天下为一家的情怀

其中,用仁,可以形成社会道德规范,因为仁字之中,包含着对义的守护和对智的参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行事之下,多靠近于义者,便能体会到仁的真谛。

义以仁为体,仁以义为用,两者之间,是从基本的道德认知,再到自身的行动,是由知到行的落实,所以,在做事之前,在践行仁之一字之时,就必须先讲求“知”!

《论语 阳货》篇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恭、宽、信、敏、惠皆是立身处世的智慧,是足以恪守仁、践行仁所应具备的性情和品质,有此品质,在细化于社会道德之上,便是仁,义,礼,智,信!

以这十个字,规范天下百姓读书人,便可形成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天下将归于仁之中。

有仁做为道德规范,那礼,便成为了落实这些的行为准则!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在个人行为举止之上克制自己,发端于仁,恪守于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社会道德规范落实在礼中的具体表现,君自有君的气度,臣自有臣的肱骨,父自有父的威仪,子自有子的孝悌,每个人谨守本心,做好自己,便是最好的礼。

所以,儿臣在此引申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便是天下安稳,切实可行的第二条道德规范!

在前面两条为基础之下,可以引申出第三条,孝悌!

在《论语 学而》之中有这么一句话,“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由此可见,孝悌亦是看清一个人的重要方法,如果连至亲至爱之人,都不能做到尽孝道,守人伦,那如何指望他能够恪守本心,不犯上作乱呢?

因此,孝悌,也是需要我大秦大力提倡的!这便是我儒家以仁爱为主的道德规范”

扶苏这一套,完全将孔子的思想理论具象化,全部适用进了大秦的道德层面,恭,宽,信,敏,惠这五字是人需要拥有的自我品质,仁,义,礼,智,信!是个人行事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

他在整个的思想层面,就已经规划了人应该做什么,要怎么做,既要守三纲,又要行五常,最后还要尽人伦,守孝悌,作乱之人从思想道德层面就定性了他的罪。

久而久之,忠义,孝悌,仁爱,便会深入人心,因为他的理论,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而存在的,你也不能说他错,他直接就在道德的最高点进行了定性,这便是儒家思想为君权所用之后的可怕存在!

无比强大的思想控制,当这些成为社会道德标准,大秦社会中的每一个秦民,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去遵守,因为思想上的认知和道德认知要求你去这么做,当这些成为普遍道德规范,那儒家的仁爱,也就真正的深入人心了!

当大秦真的推行自己说的这番话的时候,无论最后的治国方略是什么,大秦之中,最盛行的依然是儒家的仁爱思想!

(儒家核心思想中的仁爱,是一个偏向哲学化的词,我这里只是运用他的基本理念,达到扶苏想要的政治目的,也就是思想控制,达成社会普遍道德规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