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文明:我真的是普通人 > 第276章 年过去

文明:我真的是普通人 第276章 年过去

作者:工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01:01:22 来源:小说旗

新历16年7月16日,南方联盟条约在荆州签订,为抵御炎国而组成的南方联盟彻底成立,其中总部便设立在中心的长沙城中。

南方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整个南方文明彻底的联合到了一起,并且实现了水陆一体化的防御体系。

汉中、荆州、建康三地,作为抵御炎国入侵的关键地区,被集结重兵,设立防御设施。

内部的水道完全联通,整个长江流域的商贸逐渐频繁起来,南方的长江经济网开始形成,构成了一套不同于炎国北方运河网的水运体系。

南方如此大的动作,可是炎国却并没有任何反应,继续保留着三国的大使,稳定着和平的环境。

相反的,炎国国内在进行着三件大事。

首先是对雪国的产业转移,整个炎国几乎所有的轻工业制造业逐步的转移到了雪国,农村地区只保留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

城市化深入进行,大批农村人口入城,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雪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炎国的补充下,人口迅速达到了2000万,几座重要城市建立起来,本土的各种矿产开始开采加工。

迅速的转移了炎国的过剩生产力,促进炎国内部的一场产业升级。

炎国的产业升级并没有在科技革命的基础上进行完全的变革,而是深入的推进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主要保留的便是一大部分现阶段来说的高端制造业,包括为军工生产腾出空间,促进炎国现代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大型的船舶制造,电视,电冰箱甚至是电话等现阶段复杂电器制造等等。

当然,最主要的还有汽车制造配套的一整套产业链条

传统的轻工业迁出,为炎国新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生产力不一定是完全堆到一起好,传统的制造业需要大批的人力,资源,还有空间,这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了炎国内部新兴产业的发展。

而现在进行的产业转移,也确实是腾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算培养了一个河北的大市场。

经济发展需要投资,出口,还有内需三架马车。

其中内需为最主要的,内需的占比大,表明着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内需和投资的拉动需要基建,军工等等。

炎国没有金融资本市场,更不要说什么外资了,投资全部都是国家直接投资,主要的方向还是基建大工程,和军工订单上。

此时的科技项目投资也算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了。

其中基建是一锤子买卖,或者说短时间内无法完全的更新,过度的基建便是对资源的浪费。

从新历10年以来,炎国每年基本上都有大工程,基建基本没有停止过,先是围湖造田,随后是运河工程,再然后是黄河大桥,剩下的还有各种水利工程,铁路修建等等。

这些对于经济的拉动很大,却都一样不能过度,一年的收入就那么多,扩大的话对财政压力非常大。

此外的军工生产也是一样,正常的军队换装生产线已经完全足够,将过剩的生产力投入到这里,也好似一种相对畸形的发展模式。

一批军队需要100辆坦克,偏偏生产200辆,这并不能让这军队变得更强,还会因为科技发展后,淘汰这批坦克生产线,造成资源大量浪费。

最终积重难返,转型困难。

和平条件下,除非有大量军工生产订单,不然疯狂生产武器,和疯狂印钞是一个道理。

其实严格来说,炎国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文明游戏每年对于炎国的一批生产力投资。

这批生产力让炎国能够疯狂的购买粮食、矿场等基础性资源和石油等能源,相对于背后一个阿联酋给炎国无偿捐赠石油,再来一个丑国每年给炎国无偿捐赠大批粮食。

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支持了。

这或许也算是外资吧。

可是这都算是先天条件,后天想要把这套经济给玩明白,还真的就要在出口和内需两个方面搞了。

首先是爱坤大陆的大市场,而后是不断的培养国内市场,如今确实也就这两个方面。

如果都搞不成,那就逐渐会陷入通货紧缩,疯狂的内卷。

好在炎国船坚炮利,未来肯定是要扩张出去的,内部积蓄的力量需要爆发出来。

工业发展就是这样朴实,不吃别人,就吃自己人,没有其它的路可以走,哪怕是公有制也一样。

好在段不凡还是有办法的。

第二件大事便是促进生育了,炎国的体制下,官方掌控资源多,百姓相对宽松一些,也是如此,生育意愿还不算低。

确立鼓励生育政策之后,炎国甚至为此减少了基建和军工的投入,为此花了一大笔的资源。

相比与段巫的问题推进,原先财政部长,现在坐到首府位置的王石更为的大胆一些。

一反常态的毫不吝色的花钱,生育政策极为宽松,基本上是只管生,国家给养的程度。

这样做也实属无奈,缺人,实在是太缺人了。

至少鼓励生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已经到了炎国工作的重点,此外配套的还有文化宣传,妇女权益地位,各种幼儿教育的设施等等。

这种规模的婴儿潮,也大幅度促进了炎国的消费,至少有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在人口上,神州还是有优势的,因为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原始社会向着工业社会转型极快,造成了炎国人多是青壮年。

换句话说也就是都在生育的年龄,也是如此,人口结构完全能够承担起一场爆发起来的婴儿潮了。

新历16年到新历17年,再过两年到了新历19年。

连着3年的时间,炎国都在稳定内部的环境,并没有向外扩张。

随着对雪国的产业转移,炎国的生产力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却并未太过于迅猛。

新历16年在5000多万,到了新历19年大概在6000多万。

其中增长大概800多万,也算是正常发展的水平了。

因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并不能代表炎国新兴产业不会发展,也是如此,发展速度并没有到负数,而算是中低速增长。

不过随着产业完全转型升级之后,生产力的爆发还会增加。

第一年增长率在3%左右,到了第二年就有5%,新历18年更是到了7%,新的生产力一上来,产业转移消耗的也就被补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