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神仙游方记 > 第2章 这射术,似乎夸张了些许

神仙游方记 第2章 这射术,似乎夸张了些许

作者:江河海洋浩浩汤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14:42:47 来源:小说旗

汤淼打定主意将下一个演化目标放在准确确认时间、精确确定方位、感知天气和时令后,汤淼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书生和老农身上。

一些研读天文地理的书生,可能对时令、方位、地理等认识的比较多。

而天气之类的事情,书生和经验丰富的老农,都对此有较为深刻的认知。

虽然汤淼这三个月虽然信息渠道有限,很少见外人,但他母亲王芸是个话痨。

从娘胎就开始不停对汤淼絮叨,生下汤淼之后,可愿意同汤淼说这说那。

之前为了吓唬汤淼,让他好好听话时,王芸会拿村内的教习赵德说事。

赵德算起来是汤淼的叔爷爷,是汤淼父亲赵鑫的叔叔。

汤淼从王芸处得知,赵德这个人可不简单。

他早年机缘巧合拜了个当法家小吏的师傅,跟着师傅读书学习做吏的知识,后来顺理成章的做了县里的法吏。

可惜的是,朝代倾覆,战乱不休,他这个小吏没能安稳做下去,反而被裹挟到乱军之中当了军中法吏。

待战乱平息,他幸运的活了下来,虽然如今法家背景并不受当朝者喜爱,但靠着混来的军功,赵德还是成功重新当上了劝学的吏员,蒙学教习。

蒙学教习算是国朝最底层的文官之一,半公半私。

虽然赵德只是个吏,但也是实实在在当过官的人,又在军中厮混过,很有威严,做事果决且严肃。

性格板正,不爱变通,又担任村里面的教习多年,很多村里的人都算是他半个门徒。

所以很多人都怕他,给他起铁面教习的外号。

如今,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都是他在教,当然,只是蒙学,教的东西不多,只有识字和基本句读。

他本人倒是很愿意教些法家学问,但后来想了想,赵德还是压下了心思。

一来法家不讨喜,二来,遇到的都是些村内地主乡贤的孩子,学几个字能算账就够了,本身也不是治学的料子,教了也是白教。

由于性格及身份原因,赵德铁面教习的外号,就顺着教学的影响力,传遍了周围几个村子。

村子里面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乐得用铁面教习的外号吓唬孩子,农活很忙,孩子老实些,没啥不好。

汤淼就这般知道了赵德这个叔爷爷。

汤淼还从王芸这里知晓,赵德早年学过周易,会卜卦,能掐会算,而且军中当法吏,知时知位知时令,本事不小。

于是,汤淼决定,想办法见见这个叔爷爷。

作为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想见一个不常来的人并不简单,即使这个人就住在自家旁边。

但好在,机会终究还是被他等来了。

百日宴,这个宴是为了告诉村里的人,自家的孩子出生了,而且没有夭折,母子平安,并且正好让村里的长辈给起个大名。

如今祖洲已是汉朝,民间用姓名已然颇为普遍,有条件的成年时还会加字。

桃源村并不是什么有名的宗族所在,村里王赵两姓居多,但都是平民。

此时祖洲是汉初,村里都有武备材官,良家子有名有姓,也方便参与基本训练时统计。

赵德作为村里唯一的文化人,这个事情自然得他来干。

汤淼自己的百日宴,成了最有可能见到赵德的机会。

这一日,汤淼的百日宴开始,赵鑫没有大操大办,请的都是邻居亲友,只坐了一桌子。

当汤淼被抱上桌,被桌上的几个亲友邻居逗弄了一圈后,他看到了一个面色青黑,肤色较暗的老头,穿着一身黑色教习长衫,与周围穿着短褐的村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知道,他遇到正主了。

汤淼就这样,在自己的百日宴上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叔爷爷赵德。

汤淼瞪着一双大眼,仔细打量赵德,半点怕生的意思也没有。

赵德一身玄黑色的教习文士长衫,细看长衫布料,汤淼看的出来,这衣服并不华贵,但很整洁,一看就是个讲究的人。

赵德顶着一头长发,已然花白,但长发发用发带系的整整齐齐,虽然苍老,但不颓唐。

手里拿着个戒尺,身形板正,走路带风,身高八尺,颇为威风。

脸色发棕,远看有些青黑,皮肤稍稍有些粗糙,看来早年没少风吹日晒,应当跟军中经历有关。

但值得一提的是,赵德的一双手修长无老茧,看起来并不是干农活或者拿武器的手,即使是风吹日晒,也不是在田间地头。

逗弄了一番汤淼之后,赵德对这个敢于瞪着自己看的侄孙很感兴趣,他觉得,这孩子似乎很有灵性。

为了确认自己的想法,赵德掐动手指,算了一卦。

赵德正计算时,汤淼发动玄光,扫描了赵德,定下了蓝本。

很快,第二个推演任务占据了演化位。

汤淼需要的,是一门快速确认时间、方位、天气、时令、地势的小手段。

汤淼感知了一下,演化速度非常快,预计肯定能在几天内完成。

扫描后,汤淼倒也没安分下来。这毕竟是他的百日宴,起名,村里挂名,录入名册。

如此一套下来,占去了汤淼不少精力。

他对这些仪式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在最后听了一嘴,他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也许是算卦起了作用,赵德一番犹豫之后,还是给汤淼起名为汤淼,与他前世的名字一模一样,只是多了个赵姓。

以后,他就叫赵汤淼了,前世的姓名成了这辈子的名,也算省了不少适应的功夫。

赵德这边,他一番起卦计算,多次解卦,给出的名字都是汤淼,实际上这是比较少见的。

他赵德并非什么占卜大家,算算时间方位,看看地势天文时令还算准确,可占卜名字,多数情况都是算出三五个名字,从里面挑一个寓意好的使用,多次算出的都是一个名字,这还是头一次。

赵德觉得有些奇怪,但汤淼实在太小,也便没有多想,只是对汤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赵德如何暂且不谈,汤淼这边,转眼七天过去,汤淼一边等待新功法推演,一边熟悉《睡仙功》。

几日下来,修习睡仙功所需要使用的呼吸节奏,睡觉姿势,汤淼都已经熟悉的差不多了。

由于没有睡对姿势、睡对方位和时间,几日睡仙功修习下来,汤淼没有感到任何效果。

好在,今天,新功法就推演好了。

伴随着玄光演化稳定后,一篇新功法被传入汤淼的意识。

汤淼一看,这次推演的结果,算是知识类的传承,真正需要练的部分并不多。整体来看,包含的知识非常庞杂,依据内容,给这新功法起了个名,叫做《指表诀》。

汤淼见这门手段与睡仙功关联较深,且本身练法简单,靠灵感得出结果,便将这门法诀,合并到了《睡仙功》内,便于梳理使用。

顾名思义,这是一门可以通过手指印诀掐算辅助确认此刻的时间、地势、方位、天气的奇特小手段,而且其中很多知识,与行军打仗有无法割裂的关联,似乎,赵德这门手段,出自军中。

汤淼研究之后觉得,这门《指表诀》在时间、时令、方位上的计算还在理解范围之内,无非是准的有些不科学,但对地势和天气的计算上,简直有点神仙术法的意思。

未实地探测,就能掐指得出结果,虽然用了所谓的灵感,但仍然有些玄。

“真是奇特,不知道是玄光演化厉害,还是我这铁面教习叔爷爷算时间的蓝本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汤淼心里暗暗思忖。

转眼,汤淼已经整整三周岁了。

汤淼修行《睡仙功》也已经两年半了。

根据实际修行的结果来看,这门功法效果非凡。

根据汤淼自己的估算,怕不是再要个三两年,这门《睡仙功》就能将汤淼的身体素质提高到能与赵鑫媲美的地步了。

要知道,同样是千斤力道,在一个修行了二十年军中功法的材官身上和在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身上可完全是两个概念。

《睡仙功》的推演蓝本是赵鑫被扫描时的身体状态,修习到蓝本正本的水平,汤淼就已经很满意了。

更别说,到时候汤淼还只是五六岁的小孩,未来身体必然继续增长和发育,这《睡仙功》也并没有规定什么上限,想来及时修到蓝本的状态,继续修行,也未必半点效果没有。

想想汤淼就很是激动,五六岁与练武材官体质接近,若是成年,都不敢想,即使是历史上的项羽樊哙,也未必有这般能耐吧。

汤淼一周岁,已然能听懂大多数的话,会说绝大部分的日常用语。

此地的语言虽然是一脉相承的汉语,但与前世多少有些出入,地域与时代的区别,这种差别是必然的,汤淼早有心理准备。

汤淼还知道,此生,他必然是个神童。

且不说语言有相似性,纠正适应的快。

单说智力,其实所谓高智力,无非多知多断,信息重组利用能力强,获取信息能力强。

而此时有玄光在身,汤淼不管学什么,都是看一遍就能记住。

如果身体允许,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多试几遍,就基本能干的得心应手。

于是,当汤淼在抓周时拿起一本书,周围人说了一遍汤淼就能复述后,赵德给汤淼下了个论断:“多识多断曰智,耳聪目明曰慧,这孩子以后定然是个聪明孩子。”

得了论断的王芸和赵鑫很是开心,于是他们决定再要个老二。

就这样,汤淼得了句好评后,被送到了叔爷爷赵德家识字明理。

而赵鑫王芸夫妻两个,则开始为老二的诞生做准备。

这期间,汤淼也没有让演化位闲着,抽空又扫了赵鑫一次,这回汤淼看上了赵鑫的射术。

赵鑫作为武备材官,接受过射声营的训练,加上力气大,常年打猎,一身射术极为了得。

汤淼曾亲眼看到在家练习的父亲赵鑫,一箭射穿了百步外的一块巴掌大的木牌。

在去找赵德学识字之前,汤淼缠着赵鑫看了几次更为强悍的射术表演。

演示现场给出的效果让汤淼印象深刻,若冥冥中有鼠兔作声,赵鑫弯弓搭箭,闻声即射,百步内一射即中,很是夸张。

汤淼扫描后,一看,推演时间半年,比《睡仙功》都长。

倒不是这门功法比《睡仙功》高级多少,实在是玄光推演都是以汤淼此时具备的身体条件起手开始推演,很多东西,力气够了是一种用法,力气不够,又是另外一种用法。

以汤淼此时的身体状况为基础推演起射声箭术来,自然要难的多。

当然,难有难的好处,推演成功了,汤淼的射声箭术,必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射术在推演过程中,汤淼则跟着赵德识字,这一读,就读到了三岁。

赵德虽然读过书,但家学并不多。

他师傅多代积累,也不过抄了十来卷书。

这些书中,多是各国史书野记,比较有内容的,也就一本诗经残卷,一本《韩非子》抄本,一本《道德经》抄本。

汤淼这也是第一次看到古代版本的《道德经》,汤淼对比了一下,古书《道德经》大体内容与汤淼前世所读并无太大出入,唯一在排版、句读等细节,有不少不同。

《韩非子》显然是赵德最为珍贵的书籍,保养的很好,给汤淼看,赵德都在一旁盯着,生怕汤淼贪玩给弄坏了。

汤淼知道,其实赵德早就背下了全文,但书籍在此时,保存不容易,抄起来非常耗费时日。

汤淼也能理解赵德的心态。

其他的书,多是对这几本书的解析解读,批注添附。

很快,赵德手里这点东西,就被汤淼掏了个精光。

感慨一句果然是人比人,气死人,赵德自知汤淼不是自己能教的主,他决定,给汤淼找个真正的师父。

这个师父不是旁人,正是汤淼的姥爷,王芸的父亲,王林。

赵德在村内,唯一看不透的,就是王林,他知道,这个当了多年村长的王林,不是凡人!

他也不知道王林具体的底细,但赵德知道,不管是从血脉,可能性,学识等各方面考虑,将汤淼交给王林教,都是最好的选择。

几年前,王林拜托赵德,在启蒙的孩子之中,给他找个靠谱的徒弟,赵德一直没推荐,如今有了汤淼这个妖孽,赵德选择动用这次推荐的机会。

毕竟,他这里,可是真没有可教给汤淼的东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