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北宋最后的良心 > 第一零八章 礼不可废

北宋最后的良心 第一零八章 礼不可废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4:50:20 来源:小说旗

信使进汴京不到一刻钟。

梁莘直接下命令。

侍卫亲兵急调一千兵马,与皇城司下属税赋营没去河中府的人,突袭了汴京城两个酒楼,五个布铺,十五家经籍铺,以及若干杂货铺,还有好几位官员的家。

未时末,梁莘来到了赵佶书房,身后的小太监抬进来许多东西。

小太监出去后,梁莘上前:“有这么一个事,刚临时借了侍卫亲兵一千人,事情紧急,怕这些恶人把东西毁了,所以……”

梁莘还没说完,赵佶就已经注意到抬进来的东西了。

赵佶非常认真的鉴定着:“蠲纸,来自温*州的,这纸的品质为什么比宫里还好。还有这个,天台玉版,你去哪里找来这么多好纸?”

梁莘打开其中一只箱子。

赵佶眼睛瞬间就亮了:“这是谢公笺,竟然有如此高的品质。”

梁莘不说话,再打开一只箱子。

“坐。”梁莘回了半礼,而后指着桌上的酒菜说道:“让你忙了这一整天,这是家里,先吃点。要说今天这事,是一个意外,我原本想的是先从布庄与绸锦铺子开始的,咱们是自己人,我也不瞒伱,我想重整市易司,不是以前那种,是全新的。”

太监们与禁军各占三成,铁捕头这一系占两成半,尚宫局占一成半。

铁侠听完梁莘的话之后说道:“我识字不多,也就是能看懂公文这点水平,大道理不懂,主上把我们这些人当人,主上吩咐怎么办就怎么办。”

“是。”铁侠再一次应下。

当年也是江湖人,后来因为一些变故成了公门中人。

王有忠不在汴京,吕文聪不在汴京,铁捕头就是税赋营的第三号人物。

铁侠很在意这事。

梁莘:“那我调二百殿前司的人去看看,然后挑一块合适的地方,留下他们守着,专门给你造最好的纸。”

他自称读书不多是实情,他也是人到中年,听的多,见的多,自然明白梁莘这次的目标是宗室,而且要搞的估计比二十年前神宗那次,还大,牵连的人会更多。

大宋,捕快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职业,地位低下,属于吏役,甚至谈不上是官,只能称为公人,就是临时的工作人员,衙门里也是编外的人员。

这事不急,梁莘只是先准备办一个纸坊,从提升纸张的质量开始。

赵佶当场就怒了:“如此可恶,如此可恶……”

这一声主上,是铁捕头在用心观察之后,发现梁忠这么喊,他思考之后也这么喊了。

所以,捕快这一行,不能说没好人。只能说,想当好人不容易。

“主上!”

铁侠用完自己桌上的酒菜之后,便告辞离开。

想让这东西重新发挥作用,还要是从根本上来下功夫。

铁捕头官名叫铁侠。

留给宫中的尚宫局。

至少,梁莘一个区区的昭文馆校检,为什么能调殿前司的人马,他完全没有思考过。

而后,还有一位坐第四把椅子的,虚置。

赵佶听明白了:“你是说,他们把要给我的纸扣下,拿去卖掉。把那些差的,当成贡品送来?”

梁莘起身相送,铁侠挡了:“主上,不可送。”

身为皇帝,赵佶最恨的就是,有人把他这个皇帝不当回事。

梁莘在旁淡淡的说了一句:“要不,写诏令,把一干人犯押来,交大理寺审?”

纸坊。

“是这个意思。”梁莘在袖子中抽出几份供词。

“是。”

天下间最好的东西,竟然不给他这个皇帝,拿次等品来糊弄他。

最后,梁莘打开的才是一包浦州白纸:“那边,有几个官偷偷把这些纸扣下来,然后运到汴京偷偷卖掉,将二等的纸作为贡品送进宫来。因为先帝不太用纸,所以也没人管,就他们交待,汴京有许多作这种生意的,我就调人去查了。”

梁莘和铁侠聊了会,只是谈谈心,也没说什么重要的事情。

“自家人……”没等梁莘说完,铁侠就再次说道:“主上,不可送,礼不可废。”说完,铁侠自己离开。

所以,铁侠不多问,也不多说。

从宫里出来,梁莘回到家。

“办,办好。”赵佶一百个支持。

“还是你好。”赵佶这会气顺了。

在几十年前,蜀地的商人就开始使用交子,到了熙宁年,大宋朝廷开始为交子备书,伪造交子砍头。

礼,不是礼节,是规矩。

铁捕头正在家中等候。

为什么许多捕快愿意投入梁莘呢。

但这些年来,交子这东西开始越发的失控,先是发行商拮据或破产不能兑现。后因为军需所用超额发行,交子开始严重贬值,民间对这东西已经失去了信任。

就是侠义的侠。

“还有,关于那一千三百副甲的传闻,继续查,要小心谨慎,不要打草惊蛇。”

赵佶气呼呼的,硬是一个字也没说出来。

赵佶开心的不得了:“澄心堂。”

就是信用。

梁莘也想去作一些尝试。

若赵佶问起来,梁莘也只会说,我只是在借官家你的名义,去为你办事。

梁莘点点头:“恩,既然你这么说,那去发赏吧。关于布庄那些大户垄断市营,欺压小商户的证据继续收集。这点东西放在朝堂上没半点用处,关键在于,因为他们的垄断让朝廷少征了多少税。”

一但入了这行,便等于断送了祖孙三代人的前程。

依宋律,像是铁侠这样的,就算他不再当捕头,那么其子孙三代之后才有参加科举的资格,他身为捕头还好些,许多当了十几年捕头的人,每年也不过领十贯钱的工食银。根本不够养家糊口,要靠额外的收入,才能够养活家人。

梁莘这才说道:“抄家,用他们的家产,挑一处合适的地方,建一个你亲自关注的纸坊,我看放在距离汴京不太远的东明县(兰*考),咱们造更好的纸。”

其余往下排,就是宫里太监一系。皇城司与侍卫亲兵一系。有经验的捕头、杂学有手艺的一系。以及尚宫局。

有什么吩咐,自己去办就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