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第九银河 > 第19章 探究能力(下)

第九银河 第19章 探究能力(下)

作者:离形去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5 15:40:42 来源:小说旗

起心动念之下,姜典掌中生出一缕清风。

这缕清风顺着他的心意,速度时快时慢,形态时大时小,时而凝聚,时而分散,时而柔弱,时而暴烈,随心变化,无有不从。

速度最快时,近乎切金断玉,流金铄石;

速度最慢时,几乎静止不动;

体积较大时,可以扩张到末端直径接近百米左右的龙卷风,直接天幕,要不是见其威力太大,姜典将其立刻散去,恐怕整座城市就要遭殃了;

体积较小时,比起发丝更细;

形态凝聚时,可以将组成风之主体的物质分子凝聚成姜典想象中的任何形态,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只是最基础的操作。风之形态的手脚,也是动念可成。只要他能想到的,风就能变成;

形态分散时,以姜典聆听风的强大感知能力,也只能产生微弱感觉,其他生命体,恐怕根本无法察觉;

性质柔和时,轻盈舒适,让人通体舒泰;

性质寒凉时,冷冽锋利,让人浑身寒彻;

性质燥热时,性质暴虐时,

……

经过一番尝试,姜典发现,不管是对于自己创造的风,还是自然界存在的风,他都可以完全控制其按照他的意志发生任何他想要的变化,可以说姜典对风具有完全的主宰支配能力,这让他的战斗能力无疑有了巨大的提高。

但是,姜典也发现,在自己主动使用能力时,自己所能创造和驾驭的风,其速度,体积,形态,性质这四个方向的上限与下限,均受制于自己思维意志的强度与自身的认知层次深浅。

换句话说,他对于自己的能力的开发和使用,无法超过自己的知识与想象的边界。

举一个最为浅显的例子,就拿风的速度来说,姜典所知相对较多。

在姜典的认知中,人类已知的宇宙中,自然存在的风,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

第1类是行星风,第2类是恒星风,第3类则是类星体风。

人类家园水蓝星上,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风,都属于行星风,速度范围约在0-150m\/s。

其中速度最快,破坏力最强大的EF5级龙卷风,时速上限可达480km\/s,换算一下约130m\/s。可这样的速度。已经能将房屋完全吹毁,汽车完全刮飞,甚至路面上的沥青也会被刮走,货车、火车、列车也将全部脱离地面,破坏殆尽。

可即使这样,水蓝星上的风在行星风中仍然属于最弱最慢的那一种。

要知道太阳系中最快的行星风,要数冥王星上的风,时速可达到2000km\/h,换算成秒速大约是500m\/s,这个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音速。

用地球上常规枪械的子弹速度作为对比。一般的手枪,子弹出膛的速度也不过400多米每秒。

狙击步枪和重机枪的子弹速度在800~1千米每秒,最快的用电磁弹射的试验性质的子弹,可以达到3km\/s。

而人类已观测到的最快的行星风,要数2001年发现的hdb这颗行星上的风,风速高达km\/h!换算一下也就是5km\/s,约15倍音速左右。

要知道水蓝星上目前最快的超音速无人飞行器,速度也不过20倍音速左右,而且这种无人飞行器试飞还失败了。

至于第二类恒星风,太阳系中无处不在的太阳风就是最典型的一种。太阳风的速度约在200-800km\/s。

这个速度有多快?

人类目前制造的最快的飞行器,是阿波罗2号探测器,它的速度约为25万公里每小时,换算一下,大约每秒70km左右。

可即便是这样的速度,哪怕是跟太阳风的速度下限相比,也依然有近三倍的差距。

而这还不是最快的恒星风。

宇宙中最快的恒星风,其实是超新星爆发时,向外抛射物质时所产生的风速,这种风的速度范围在5,000-20,000km\/s之间,大约3%光速。

对于这种速度,已经超出了姜典目前认知。

但这,仍然不是自然风的速度上限。

宇宙中已经发现的最快的风,要数类星体风。其速度达到了每小时2亿公里的恐怖速度,换算之后,秒速约km\/s,大约20%光速。

这样的速度,已经完全超出了姜典想象的极限。

以上这些关于风速的知识,都是他以前好奇之下,去网上查询过的。

因此可以说风的速度,在他目前的知识积累中,其上限就是20%光速的类星体风。

以后姜典就可以根据行星风,恒星风,类星体风,这三类风的速度,逐级提高自己化风飞遁的速度,或者自己创造与控制的风的速度。

说起来,姜典目前化风飞遁的速度,因为没有适合的器械,所以暂时没有办法精确测量。

但是之前,姜典从骑士酒店飞回出租屋,直线距离约十五公里,姜典自己估计大约只用了不到两分钟,这还是在他是不是停下观察城市情况的前提下。

即使按照最多耗时两分钟来算,姜典自身风之形态本能飞遁的速度也有120多米每秒。

这还是姜典在不熟悉自身能力的前提下,顺着梦中感觉本能的使用下所展现的速度。

而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他主动使用能力提高风速要远比之前本能使用时快得多的多,虽然同样无法测量具体的风速。

但是风速最快时,姜典将其凝聚成风刃,轻易就将混凝土钢筋结构的楼体承重柱洞穿削断而无阻力,这种威力可称切金断玉,让姜典自己都觉得可怖可畏。

姜典虽然不知道风刃的速度究竟达到了多少。

但是姜典知道,人类目前正在使用的一种水切割技术,就具备类似的威力。

这种水切割技术,也被叫做水刀,是一种利用超高压技术把普通自来水加压到250-400mpa压力,高压水流以约为800-1000m\/s的速度喷射而出,从而对各种合金,石材进行切削加工的一种技术。

作为类比,也就是说姜典有意识的主动施展自身能力加快风速,风速至少也达到1000m\/s每秒。

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甚至考虑到水刀的切削速度,比起姜典凝聚的风刃要慢的得多得多,无疑说明风刃的速度要更快。

风刃能达到这样的速度,意味着姜典化风飞遁,也能达到这样的速度。当然直接以人类血肉形态,御风飞行,肯定要比化风飞遁慢得多。

这样的速度,让他控制下的风,具备了极为强大的杀伤力。

只要他想,随意扔几枚几枚威力骇人的风刃过去,基本上大部分的生命体都难以抵挡,瞬间就会被切成几块。

当然这是在以前水蓝星上的生命体正常时。

而现在,水蓝星上的生命体明显在往不正常的方向一路狂奔。

数量众多的突变者,正在通过厮杀战斗在不断的变强,难保以后不会出现可以抵挡姜典风刃的存在。

不过这都是后话,即使这样的突变者真的出现,需要的时间恐怕也不会短。

相比突变者,姜典其实更担心其他觉醒出特殊能力的人。

参考自己与蒙面小哥,对于别人可能觉醒什么样的能力,姜典完全没有概念,也完全不敢设限。

谁知道,其他人会觉醒什么诡异奇怪的能力。

这就意味着没有发生实际战斗的情况下,很难说谁强谁弱。

虽说在人类文明末日奖励的背景下,幸存者应该团结一致。

可人类这种东西,自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从未停止过自相残杀。恐怕是在末日来临时,这种情况也不会有所改变。

借用某位民国大明大文豪的话来说:姜典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人性。

所以提前考虑可能与其他能力者发生战斗的情况,还是极有必要的。

当然,随着时间流逝,姜典肯定也会不断变强。

至少在速度这方面,他就可以根据行星风,恒星风,类星体风去逐级提高。

速度越快,自己的优势也就越大,毕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以目前估计的千米每秒的速度来算,姜典的速度虽然很快,仍然处在行星风的范围内。

因此,他决定先给自己定个暂时的小目标,在短期之内,把自己的速度提升5倍,达到行星风的速度上限,也就是5千米每秒,15倍音速左右。

这样的速度,应该足以让他应付水蓝星上的大多数事情。

对于风的速度,正是因为姜典有这样的知识积累,他只需要顺着这样的方向按部就班去提高就行。

甚至简单一点,只要姜典的风之形态,能够接触到这三类层次不同的风,与其融合同化,他就能够拥有这样的速度。

当初的怪诞梦境中,姜典最后遁向寰宇星空,见识到太阳风的第一瞬间,就打算与其接触融合,化身太阳风。

只是可惜,最后被那莫名出现的火焰巨掌,拍回了水蓝星。

现在想来,那只火焰巨掌很可能和家传木令有关。

而那只火焰巨掌,将自己开回水蓝星,让自己没有完成与太阳风的融合同化。其中恐怕还有着未知的原因,也许涉及生命形态的层次也说不定。

这就涉及到完全未知的领域了,暂且放下不提。

对比风速这个姜典知道的相对较多的领域,在其他姜典认知相对较少的领域里,想要拓展使用自己的能力,就非常困难。

比如说,姜典可以让风压缩凝聚成一个高速旋转的球形护盾,将自己保护起来。

但这个球形的风盾,该以什么样的结构和形态去构建,才能具备最大的防御力,就涉及到姜典的认知盲区了。

这就导致姜典构建的这个风盾,很难具备强大的防御能力,只是徒具其形而已。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今后姜典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要不断的学习和了解各种各样,和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包括真实世界中,客观理性的知识;也包括幻想世界中,主观感性的想象。

将这些知识与信息转化为姜典自身的积累,只有姜典的认知层次越高,他使用自己的能力也就越强。

至此,姜典对基于自性觉醒的风,通过这次的研究实验,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次简单的试验中,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但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这些疑问,只能在以后通过对能力不断使用,加深了解,慢慢尝试解开了。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日暮西沉,天色将暗。

姜典抬头看向远天之外,片片红霞点缀着天空,落日余晖照耀之下,竟让这一座孤寂的城市,带上了些许暖色。

此情此景,让姜典心生暖意。

他随即散去掌中那一缕清风,化风飞遁,转瞬回到了出租屋。

马上就要天黑了,他要抓紧时间,对这次能力的初步探索,做最后的总结。

天黑之后,不知道那些突变者会不会继续向之前那样凶性肆虐的厮杀战斗。

如果继续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其他那些没有觉醒特殊能力的幸存者,必然处境危急。

姜典觉醒风火之力,如今对自性之风初步实验总结之下,自保已是绰绰有余。

或许力所能及之下,他应该顺便帮助一下那些正在挣扎求存的人。

可惜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研究火之能力,天就黑了。

心中这样想着,姜典很快穿上衣服,重新找出笔记,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在已经写下的四条试验总结后面,又补了两条总结。

这六条试验总结如下:

1·风之形态免疫一切姜典想象中的伤害,血肉形态下则会受伤。但是可以通过在血肉形态与风形态之间转化,瞬间修复伤势。关于这一点,背后的作用机理目前暂不明确,留待日后探索。

2·自己的能力与自己的身体,在自我意识的有意无意分别下,会出现相当大的差别。而且会受到物我有别的限制。

3·通过聆听风,可以对五感进行全方位的伪提升,让姜典在血肉形态下获得超远距,超微距的五感全息感知能力。而在风之形态下,这种类似五五感全息感知能力会得到更大加强。同时风之形态下的姜典,距离真实的世界更近,具备直接观察微观世界的能力。

4·自性觉醒后,自身能力无意识下呈现的状态,既是对自我的限制,也是对自我的保护。以主观意识尝试主动突破这样的状态,去探索能力的本质或者未知的领域要慎之又慎。

5·对于自己创造的风和自然存在的风,姜典都拥有完全支配的能力,可让其随心变化。

6·姜典使用能力,受制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想象极限。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知识,提高认知层次和想象极限,从而拓展自己能力的上限。

姜典重新读了一遍这六条总结,确定无有遗漏之后,将其牢牢刻在心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