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 > 第111章 郁闷乾隆

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 第111章 郁闷乾隆

作者:失落的小老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5:52:14 来源:小说旗

大清朝廷收到东瀛日本幕府质询,大清朝廷为什么派广东水师去鹿儿岛袭击他们幕府士兵。

而且一次性杀了2000多人,还把鹿儿岛上的储存的钱财都抢光。

老乾隆皇帝心里非常生气,消灭广东水师的力量竟然装扮成广东水师,去袭击东瀛日本鹿儿岛,这都是什么事?

东瀛日本的质询,乾隆不想理,交给下面的人去处理就是。

这么明显的栽赃嫁祸都整出来,也不知道这支神秘武装队伍到底是何方神圣。

几个月的时间,又跑到东瀛鹿儿岛去杀人抢劫。

以前都是东瀛倭寇去福建一带打劫渔民,尤其是仙游,从明朝开始就有倭寇袭击福建一带老百姓。

现在这支神秘队伍,去打劫东瀛倭寇也不错,只不过他们拿着广东水师的旗子,这还真是让人费解。

朝廷得到福建省报告,附近和浙江一带有海盗船烧毁的痕迹,一片海域漂浮着一些船板就很不正常。

这些行为让老乾隆皇帝看不清,这伙神秘人到底是哪路神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实在让人搞不懂,现在大清国库的银子越来越少,户部已经汇报过几次。

广东巡抚呈上来的奏折,说广西、湖南,江西三省的很多流民逃荒到广东十州。

累计起来估计有十几万人口,这给广东省带来很大的压力。

广东巡抚知道广东的具体情况,其他九州根本不接收外地逃荒过来的难民。

他们全部被赶到广州府境内,明摆着欺负没有背景的宁无忌这个广州知府。

朝廷如何对待广州知府,李湖很清楚,他没有为广州知府向朝廷邀功,也没有去刻意打压,实事求是说明广东省的情况。

当年,朝廷越级提拔宁无忌,这个在京城朝廷没有背景的年轻官员。

朝廷的大人们安的是什么心,很多明眼人都清楚,让宁无忌坐在火山口,充当炮灰而已。

只是结果没有如很多人期待的那样,这个新任广州知府被海盗杀掉。

也算宁无忌运气好,担任广州知府这两年,广州府平安无事,

如果不是宁家有钱,宁无忌这个广州知府做的肯定艰难。

宁家给了广州府极大的支持,而且宁家出钱请香江武术馆招收学徒,学成之后专门对付海盗。

现在,谁要提把宁无忌调走,自己就跟他没完,宁无忌在任两年。

广州府发生多大的变化,老百姓安居乐业,广州府周围的土匪也消失不见。

而且需要广州府上交的税收一分没有少,现在宁家与广州十三行联系在一起,十三行在京城朝廷是有靠山的。

宁家在京城还没有靠山,以前他们家最大的靠山也就是吏部五品郎中黄岩山。

现在黄岩山在京城活动,不知道为宁家找到靠山没有?

乾隆皇帝自然清楚宁无忌这个人,这两年的上供,一年银两比一年多。

现在,广州府还能愿意接收这么多难民,把他们送到香江岛上去开荒,也算是不错的举措。

如果这些难民没有及时得到安顿,说不定广东省又会乱起来,到时候朝廷的日子只怕更加难过。

乾隆很郁闷,大清朝廷养这么多人,已经两年时间。

起义军都没有被消灭,难道现在八旗子弟和绿营官兵的战斗力都变得这么差了吗?

今年,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江西六省税收肯定会减少。

幸亏江浙皖没有发生起义,不然大清朝廷的粮仓都会有问题。

乾隆皇帝把刘墉找了过来,他想知道广东十州,为什么只有广州府境内发展这么快这么好?

宁家投资办厂是原因之一,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刘墉听到老乾隆皇帝的询问,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宁无忌的官声和口碑在广州府有目共睹。

从来不给下属的十四个县加派税负,让宁氏家族银行用极低的贷款利息,给各县贷款修路,让十四个县与广州城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勇于承担责任,从不跟上级叫苦,有困难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当然宁氏与广州十三行的贸易往来让宁氏赚的盆满钵满,广州十三行专门与洋人做生意的。

“回禀皇上,臣以为广州知府宁无忌,人虽然年轻。

但他出生于商贾之家,他应该懂得商贸的精义,利用宁氏,广州十三行与洋人做生意赚到钱。

宁氏在广州府内投资建厂,而且生产的物品又是新奇玩意,这应该给宁氏带来很多的收益。

香江岛是一块荒芜之地,听说他自掏腰包安排这些难民去香江岛上开垦。

这主要是为了安顿这些流民,让他们有事做,有饭吃,谁还愿意造反。

最主要的是,宁无忌心里有大清,心里有老百姓。

知道老百姓吃饱穿暖,他们就不会无事生非,至于与其他九州知府有什么不同,老臣不敢妄言。”

“说,恕你无罪。”

“臣以为,其他人做官本质上是民间流传的一句话,千里做官只为钱。

只要在自己的管辖区内不出现重大事故,帮天子牧民,至于民过的好不好,他们根本不在意。”

“刘墉,还是你敢说,别人知道了还不用口水淹没你,朕明白你的心思,可这些人也是你们吏部推荐的。”

刘墉不敢接话,皇帝能理解已不错,皇帝也是人,需要照顾很多人,那些重要的大臣也是一样的心思。

但他们高估了八旗子弟和绿营官兵的实力,明朝后期为何亡,贪污受贿成风。

放眼整个大清,谁最好欺负,当然是没有背景的老百姓。

可老百姓人数最多,历朝历代,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

这个朝廷就会有危险,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不从根本上制止田地兼并、大肆掠夺老百姓的良田,逼老百姓去开垦荒地。

荒地的产粮又如何与良田相比,可朝廷收税又是一样的标准。

最关键的是良田被兼并之后,这些良田大概率不用缴税。

另外,有一些老百姓故意把良田挂在这些不用缴税的权贵名下,肥了私人,损失的是国家税收。

大家都明白,大家都不说,刘墉相信眼前这位皇帝也知道其中的猫腻。

只不过他也无力去阻止,或者说心里上根本不想去阻止。

兼并土地最多的两个人,一个是和珅和大人,皇帝的宠臣,还有一位是福安康。

借用打仗的名义不知道拿了朝廷多少?兼并了多少土地

可是这两个人,在朝廷上谁敢提,朝廷上站着的人一半以上是他们的人。

自己这个汉臣,又有什么能力扭转这样的局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