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 > 第230章 无线电报

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 第230章 无线电报

作者:失落的小老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5:52:14 来源:小说旗

宁无忌为华夏国陆军划分七大军分区。

北方的朝鲜军分区、北京军分区。

西部的成都军分区、宁夏军分区。

东部的南京军分区。

南方的广州军分区,以及海外的加里曼丹岛军分区。

又划分了八个海军基地,具体如下:

东瀛海军军事基地。

青岛海军军事基地。

上海海军军事基地。

宝岛海军军事基地。

香江海军军事基地。

马尼拉海军军事基地。

文莱海军军事基地。

马六甲海军军事基地。

1796年九月,苏州府境内秋高气爽,又是秋收的季节,老百姓心情自然好。

苏州城外的鲁班研究内,有一间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紧张无比。

他们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实验测试。

无线电报试验项目,目前试验测试距离为800公里。

如果试验成功,以后军事委员会与七大陆军军区、八大海军军事基地交流将变得简单、快捷而准确。

尤其,如果需要军事行动,或遇到外面的敌人攻击时,可以快速通知军事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如果处置得当,还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消息传递快慢的价值,懂军事指挥的将领自然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无线电报相关资料是宁无忌亲手编制。

无线电报是一种使用无线电波来进行远程信息传输的方式。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信息转换:将文字、语音或其他信息转换为电磁波形式的脉冲信号。

电磁波传播:这些脉冲信号通过空气中的无线电波传播,达到预期的接收范围1。

信号接收与转换:无线电波到达接收器后,会被捕获并转化为相应的原始信号(如文字或语音),供用户阅读和使用。

电报机的设计图纸,都是宁无忌给鲁班研究所的负责人。

鲁承祖对这个无线电报机不明白,这个属于新生事物,他感觉自己年纪有点大,有点跟不上总统宁无忌的节奏。

他还是决定大胆放权,直接交给那些比较有天赋的年轻人来主导这项试验。

需要什么资源,他来调配,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这也是总统宁无忌教他的,领导最大的魅力就是放权给有能力的人。

有的时候,他真想破开宁无忌的脑袋看一看。

一个人的脑海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他感觉总统宁无忌就像天外来客,是上天派他来华夏大地拯救老百姓的。

每一项新技术,除了部分针对的是军事方面,绝大部分新技术都是为了改善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衣,因为纺织机械的制造,让纺织厂织布效率得到巨大的改善。

缝纫机的使用,又让做衣服的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加上规模化生产,让衣服的价格下降很多,现在大街上行人的穿着相比一年之前有了质的飞跃,与乾隆年间不可同日而语。

还有那个饲料技术,猪出栏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时间,让更多的老百姓吃得上肉。

住就更不用说,水泥厂的建设,水泥的运用,而且用钢筋混凝土建楼房。

行就更不用说,自行车的批量生产,内燃机的运用,让轮船行驶速度提升几倍。

现在又开始修建铁路,设定的计划是每小时运行60公里,也就是120里。

如果全国通铁路,哪怕火车只在白天运行,就算十个小时,那就是1200里,真的不敢想象。

这是个伟大的时代。

鲁大师看过英吉利人的蒸汽机,与华夏国的内燃机相比至少差了几十年。

华夏民主联合众国的技术实力已经领先全世界,真的不可思议。

如果华夏民主联合众国在持续发展十八年,十八年后的华夏民主联合众国将变成怎么样的,鲁大师都不敢去设想。

最开心的还是大清帝国工部的技术人员,他们这个部全部被新政府接收。

待遇比以前更好,关键以前看不起他们的文官,现在都羡慕他们目前从事的工作。

他们到了鲁班学院、墨子学院,才明白以前的天门竟然如此强悍,技术上的差距实在太大。

大清帝国投降一点都不冤枉,这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工部过来的年轻的工作人员,有一部分参与这次无线电报机的测试。

如果测试成功,以后遇到大事就不需要八百里加急。

几分钟就到,还可以反复沟通,根本不担心被敌人截获。

除非敌人知道华夏**方的编码系统。

据总统宁无忌说,理论上无线电报传播距离可以达到公里。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到测试的时间,另一台无线电报机在湖北省武汉城。

只等时间一到,发报接受电报上的内容,然后进行回复。

公共测试三个来回,从唐诗、宋词上随机选取一首诗。

在武汉城接受电报之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题目,临时由鲁承祖来出题。

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非常紧张,可心里又十分期盼。

他们测试过苏州城到南京城,无线电报机能正常接收,他们。

现在,测试距离拉长这么多,还能不能接收到发射出的信号,他们心里没底。

如果按照总统宁无忌提供无线电报的工作原理,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不是不相信总统,这个东西实在是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

不过根据过往的经验,成功的几率还是非常大。

他们希望总统宁无忌能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可总统宁无忌没有答应。

最重要的时刻终于到来,测试开始,发报机传出滴滴声。

鲁班研究所实验室的电报机员开始接收电报,并开始记录。

几分钟时间,记录完毕,译电员拿出编码开始译电文。

“山穷水复疑无路。”

译电员开始编码“柳暗花明又一村”回复过去。

而且他又准备了另外一句诗词“衣带渐宽终不悔”,开始编码,由发报员根据编码发了出去。

当译电员再次在白纸上写下译电内容“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诗词,译电员整个人抖动不停。

鲁班研究所内,无线电报组的组员变得激动,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在喊,有人在一旁沉默不语,但都掩饰不住那份喜悦。

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们的贡献会被历史记载,对一部分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来说,人生经历这件事已经没有遗憾,也可以说完美。

但也有多人认为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值得他们骄傲一辈子。

总之,这是一件大喜事。

鲁承祖得知这个消息,他也是与那些年轻的技术人员一样,开心不已。

这是属于鲁班研究所的荣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