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战:从血战湘江到高山下的花环 > 第139章 苏南抗日根据地

“一寸山河一寸血”这种口号,听起来很热血。

殊不知这是44年豫湘桂大溃败时,用来遮羞的口号。

在**高层看来,只要有人流血牺牲了、足够壮烈了,就是做出了贡献,就对全国人民有了交代。

但是只是流血牺牲是不够的,不够唤醒民众的觉醒!

早些时候,南方局局长在给凉州总部发回的报告中,提到了南明之局面。

何为南明局面?

敌人消化占领区后,一方面可以以战养战,持续扩大地盘。另一方面,占领区的百姓变得麻木,忘了民族大义,忘了国家兴亡。

这一点早有前车之鉴,有个地方被鬼子占领了五十年,那里的人一直以小鬼子自居。

满清入关后,南明就是这么被消化掉了。

南明之局面几乎成了一种共识,所以小鬼子才敢大言不惭的说三个月占领中国。

**正面战场一败再败,从始至终没有收复过一寸土地。

再这么打正面战场,最后不知道要去哪里打正面战场了。

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关键在于唤醒民众的觉醒。

若是真的人人抗日,小鬼子那么点兵力根本就不够看的。

至于怎么唤醒民众的觉醒。

那就需要有人组织群众,有人深入敌后不畏牺牲的来组织。

月初的时候,八路军总部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于是,八路军分成三路到山西敌占区建立根据地。

而东南八省有新四军!

11月21日,叶军长也来到南京,会见了**高层。

他要求尽快改编部队开赴前方作战,并要求提供军费。

但是**高层没有答应。

叶军长当即表示这个军长不当了,请准予辞职。

**高层这才收敛坚硬的态度,说具体事可找陈诚商量解决。

当天,387旅独自消灭第68联队的消息,被宣传得沸沸扬扬。

这给全国的抗日力量打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中央报社的头版头条的文章却是:撤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通篇文章都在证明几个论点。

第一、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第二、战争,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第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文章里面配了了几张照片,全是小鬼子举起屠刀乱杀无辜的场景。

文章的最后,落款是129师387旅旅长许乐。

此文一出,各界反响剧烈。

唐生智很生气,他把电话直接打到中央报社社长那里:“这篇文章,谁允许你们发的?”

前几日他刚在高层会议上慷慨激昂,说要与南京城共存亡,并且让鬼子付出代价。

今天就有人跳出来跟他唱反调。

社长说:“是罗副司令的命令。”

唐生智渐渐生出了理智,罗卓英对自己不满,自己心知肚明。

只是他没想到这一篇报道,竟然出自罗卓英之手。

罗卓英这完全是在拿前途开玩笑。

不过,他拿罗副司令没有办法。

不仅如此,他也拿387旅没有办法。

本来他今日就要以不听指挥、擅离职守的罪名,处置387旅。

哪知道,他们打了这么大一场胜仗。

现在处罚387旅,无异于同全国人民为敌。

对此,唐生智也无可奈何。

只能默默挂了电话。

叶军长也看到了这篇文章,他倒是想见见许乐。

不过他还有事,需要前往凉州会见八路军高层。

毕竟,他已经出海十年了,这十年间风云变幻,早就物是人非了。

凉州总部。

董总说:“这文章颇具首长的思想和风采,倒是不知道首长什么时候收了个好学生。全歼一个鬼子联队,许乐这小子半年后再次出手,就立下这赫赫功劳。”

首长说:“老董啊,咱们的靠山旅长,这半年多来闷声不响的。原来是在酝酿着这惊天大雷响啊,哈哈。

不过啊,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他远在江南,补给不便,只消耗不补充,只怕这种硬仗打不了几次了。

还是要尽快让新四军北上,组织民众抗日,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他点燃一根烟,插着腰说道。

八路军的主战场在华北,387旅原本是该到山西去的。

不过,二战区长官阎锡山拒绝让387旅入晋。

此事就此搁浅。

后来**在南京四处调兵前去,387旅才有机会出征。

387旅一出手就是雷霆万钧,打了鬼子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凉州城里的众人明白,像东镇这种歼灭战,打不了几次了。

最终,还是要靠新四军到敌后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

董总说:“昨日收到小许旅长发回来的电文,说要加速大西北根据地的工业建设。”

西路军李政委说:“他在前线打仗,还有闲心操心这个!不过,我们减税免税政策下,民生收入并不多。”

倒是采购武器、工业设备花了不少钱,老百姓的粮食渐渐没了着落。

董总说:“那小子说他又收到了爱国华侨的捐赠,不仅如此,他还说有一批产量不错的小麦、水稻、玉米种子,一并让人带回来了。”

农作物工程,最难的就是寻找高产量的种子,若是有种子,花个几年时间,粮食问题就能大大的解决。

虽然现在大西北并没有适合大规模种植的土地。

但是几年后,等第三、四代种子被大规模培育出来之时,说不定能收复山东、河北等敌占区,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大规模种植的好时机。

首长说:“光靠华侨捐赠,虽然能解燃眉之急,毕竟难以持续。随着凉州城百姓越来越多,我看可以投办轻工业厂,一来增加税收,二来解决民生问题。

还要建设以凉州-西宁-银川为核心的,大西北工业区。

人人有事可做,共同创造价值。”

“这小子,还真是不错,总能想在我们前面。”

首长:“是啊,我倒是想看看,他这一仗能打到什么程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