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 > 第278章 再听师公课

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 第278章 再听师公课

作者:有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16:21:55 来源:小说旗

在客栈知道了很多王清流想知道的东西。

訾伯本身并没有官职,但是代表秦国出使的话,却是分量最重的,也是地位最高的。

至于最近讲课,王清流估计师公这一波是在拉拢燕国的士卒,毕竟燕国好的讲师真的不多,和一些中原大国的儒道底蕴相差甚远。

至于訾伯的出使目的,王清流也有所猜测,可能试探居多,或者寻求和平也未可知。

他没有着急去找师公,而是在燕京城漫无目的地逛了起来,通俗来说就是打探情报,顺便摸一下丞相府的地形。

毕竟燕京只有内城、外城,丞相府自然不会在内城,王清流花了一点小钱打听了一下,便知道丞相府所在在。

但是听完便放弃了,丞相府在东城弄琴巷内,占地面积极大,整个巷子只有两家“丞相府”和“太尉府”,这要是让王清流混进去了内城也不是不可进。

这燕帝心是真的大,王清流腹诽。

两个大佬挨得这么近,也不怕密谋造反,王清流不理解。

要知道,丞相在朝堂的手脚可是很多的,太尉手下兵马也是不少,这两人,燕帝就这么放心?

王清流无语了,因为这无疑给他增加了潜入的难度,甚至连打探都十分危险,所以他便放弃了,以免打草惊蛇。

毕竟太尉府肯定不缺好手,这一点毫无疑问,至于丞相府就更不用说了。

随即他便又想到一个可能,以他现在明面上的身份——訾伯的徒孙,地位自不用说,想要光明正大地进去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王清流的真实身份(镇国诗人,诗仙)应该也没暴露,要不然九皇子对待他就不是那个态度。

因为他师父和师公都是极其低调的人,他们三人的师徒关系,知道的人真不多,燕国就更不可能了。

在这,他的马甲如今还完好呢,如果没有暴露的话,在燕京应该能混得开。

如果他以王清流的身份行走。估计此时身边早就有无数的密探了。

这也是他坚持用王拙之身份行走的原因。

有此想法,王清流便不在燕京城里耽搁了,直接开道典客衙门,这个衙门主要对外交流,相当于后世的鸿胪寺或者外交部。

因为他听说夏国使节团就住在典客衙门所属的驿站,一般人还真不好进,王清流自然就是这一般人。

不过王清流也有自己的考虑,如果从官面上走的话,就相当于向外界发出一个信号,小子年幼人傻想套话赶快来。

此举便是给那些想要打探使节团的人开个口子,毕竟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肯定能套出不少东西。

不过到时候谁是猎物谁是猎人就不好说了,他断定不出两日就会有找上来,到那时他的机会就来了,不过前提是先过了眼前这关。

“我真是訾伯亚圣的徒孙,你通禀一下就是”

“你要是亚圣的徒孙,我就是亚圣亲儿子,滚滚滚,再不滚老子砍了你”

“你,三十年……咳咳”

……

王清流差点顺嘴说了出来,如果不是牵着莫喧,他觉得这看门的肯定要踹上来了。

“这你能忍?”敖海添油加醋。

“我忍不了,但是我认了”王清流说道。

不让进,算你狠,我找老爷子总没关系吧。

……

老爷子最近一直在讲学,这大庭广众的总没人拦着自己了吧。

狠狠地瞪了这家伙一眼,在他将要发飙的时候,王清流扯着想要大干一场的敖海离开了,这家伙完全是唯恐天下不乱,搞到最后都要自己收场,就很难受。

这人是真颠儿,跑到这认师公,真是长得……,虽然长得帅,但是想的美。

因为儒士的缺乏,燕国对于儒士的包容、喜爱和重视之情也是比较重的,要不是刚才王清流穿了学子服,这一脚肯定就挨上了。

亚圣讲学对于燕国人来说是比较罕见的,毕竟亚圣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一个,更不用说,大庭广众之下布道施教,所以即便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也会赶去听课。

王清流早就预料到了,但是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

京都衙门,主管京都百姓大小事务,门口有一广场,往日几乎没人靠近,此时已经人满为患。

燕京城不算大,至少和夏都没法比,城中像这么大片的空地只有四处。

其一内城门口广场,那里显然不适合讲学,毕竟有损皇家颜面。

其二京卫营,负责燕京的驻守和防御工作,自然少不了训练的地方,那里显然也不适合作为讲学的地方。

其三便是城西草市,供人交易、买卖、抵押、兑换等,平时十分热闹,但是讲学也不合适。

这样算下来就剩下最后一处,京都衙门,反正这里平时也没人来。

訾伯讲学也不是任何时间都讲,初一、十五,每月两场,倒不是有所保留或者担心有损亚圣威严。

而是,到了亚圣这个层次,每句话都是微言大义,需要长时间的理解,短时间囫囵吞枣,到最后可能什么也理解不了。

所以每月两天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王清流就难受了,这难道要他挤进去?他能挤进去,莫喧能挤进去吗?

“怎么说?”敖海腾在半空和王清流齐平,对其说道。

“等”王清流故作高深。

“等到什么时候?”

“时机成熟”

……

此时王清流也发现了有意思的事,以訾伯为中心,最内圈是年纪不大的小孩子,中间是各种文位的书生,最外边是平民百姓,男女老少尽皆有之。

前世今生,那种对于知识渴望的眼神,王清流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种文学氛围了,他的内心是有深深触动的。

“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其所不能者愧人。是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劝免愧耻,以行其言”

此句出自《礼记·表记》,王清流离得很远,但是圣音传入耳中依旧鸣鸣,这种感觉就好像醍醐灌顶一样,脑袋一片清明。

“君子不以自己所能做到的事去责备别人,也不以别人做不到的事便让人家感到惭愧,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理解,君子应当以完整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看待他人,看待自己……”

王清流突然有一种重新为学生的感觉,他没有贸然打断訾伯的授课,而是和敖海在一块静静听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