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 > 第437章 风雨如晦

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 第437章 风雨如晦

作者:有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16:21:55 来源:小说旗

至于和少卿的交流只能放到以后了,毕竟某人被王清流委以了重任。

时隔多年未见,两人也是难得的多聊了一会儿,不过如今两人身份不同,即便王清流如今已能将温浩然征调至身边亲卫,说实话并不是一件难事。

不过他却并没有这样做,那样的话,说不得情谊就会变了味道。

少了其他几位兄弟,总是少了几分味道。

随着南部驻军和西南驻军的补充,大江以北的夏军防线可以说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至于楚国除了寻找谈判契机之外,北方糜烂的局势甚至影响到了全国布防。

毕竟前段时间楚国内乱刚平,现在又添新伤,在此亚圣紧缺之际,委实不是什么好消息。

现在的楚国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局势糜烂,毕竟开战之前也只有立国最晚的楚国内乱不断,时至今日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届时又如何应对夏军的进攻。

巴东作为夏军南部战略的桥头堡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浑水摸鱼才是真正的本事,趁着楚国南部叛乱,大量的探子深入楚国腹地进行打探,源源不断的信息自楚国内地汇往上庸。

无数的将士都在等待着六月的到来。

南部驻军自然知道接下来肯定会是一番苦战,但是他们知道接下来的这一战至关重要。

如果胜,则大夏的整个局势都将稳住,至少五年之内基本不可能爆发战争。

如果败,后果不堪设想,整个北部赵陆两国和东部齐国的战略都会受到影响,届时,说一句天倾并不过分。

好在一直到五月份,楚国北部的内乱仍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至此,大局基本已定,一个月时间,楚国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构建起整个北部的防御态势,即便楚国现在马不停蹄的行动,届时也只能是错漏百出。

所以六月摆在所有大夏将士面前的将是一个如同筛网一样的防御战线。

攻守在这一刻彻底扭转了。

占据整个战局上半场优势的楚军,到了下半场却是疲态尽显,这无不得益于王清流的几次出手。

五月中旬开始,基本就到了南方的雨季,这种天气对于北方将士来说实在说不上喜欢,王清流自不必说。

虽说如今的他早已水火不侵,但是湿漉漉的天气还是很影响心情的。

“几条水道可有异动?”自古水火无情,行军看的更重,更何况襄阳附近水脉众多,容不得半点马虎。

“并未发现异动,几处堤坝都有重兵把守,即便决口也影响不到襄阳”雷老虎打了包票。

襄阳城作为人族大城,建立自然考究,自然不惧水火,不过王清流的担忧可不是这些。

“我襄阳城无忧,但是城外百姓何辜?城外良田何辜?再查,再探”

他现在最怕的不是天灾,而是**,如果楚国足够心狠,掘开几道堤坝,就足够夏军忙活好几个月的。

这也是楚国唯一的出路,虽然这条出路并不怎么光彩。

如果楚国一意孤行,王清流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的,毕竟亚圣的攻击力实在太过恐怖,即便他也分身乏术,不能看护周全。

南方的雨季在襄阳还不能充足体现,但是在上庸、巴东等地已经是阴雨连绵数日之久,境内的几处堤坝也几乎处于高水位状态。

五月二十七,距离和平契约失效还有三日。

上庸六处堤坝遭遇不明身份人员的破坏,天空一时阴雷阵阵,其中四道堤坝决口,损毁上庸超过六成农田。

五月二十八日,巴东数道堤坝决口,数个小镇被淹,数万难民流离失所。

五月二十九日,襄阳城及其周边遭遇到小规模兵力骚扰,因为王清流早做准备,所以损失较小,只有一座堤坝决口,并且及时围堵,所幸并没有造成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

短短三天时间,大江南北的夏军控制区出现了至少十几处堤坝决口现象,幸好,王清流提前做了提醒,要不然损失更大,伤亡更多。

楚国的目的自然也达到了,因为在抢险救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针对楚国的行动搁浅。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雨季仍在持续,夏军对于这样的环境还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平看样子至少还能坚持到雨季结束。

时间进入六月,夏楚两国的局势可以用剑拔弩张来形容,如果不是大夏境内的众多流民,双方的战斗早就如火如荼。

夏军不是没有想过报复,为黎民计,最后烂摊子还不是要他们接手,所以就没有选择动手。

郑铎的日子并不好过,自从芈江被对齐局势失控以来,就是他独自支撑起楚国的整个北部防御,如今他也黔驴技穷。

即便北部众多大家族叛乱,他依然牢牢掌握北部仅剩的那一点力量不参与进去,保存仅剩的有生力量。

但是局势的糜烂速度远超他的想象,整个北部乱成一锅粥,他的军营每日都有逃兵出现,毕竟他手下的这些将士多数都是这些豪族的子弟,即便做了逃兵也无可厚非。

他有他的坚持,即便北部局势糜烂,但是作为楚国北部最后的正规军,还是没人敢惹的,所以即便有不少逃兵,他也有足够的兵力钉在楚国北部。

依靠连续的降雨天气,他也进行了最后的反抗,摧毁了夏军控制区不少堤坝,虽然为此折损了大量将士,但是至少迟缓了夏军的动作。

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是援军迟迟不至,他的心已经如这天气一样灰暗。

如今楚军朝堂之上的话事人已经不是景沛大将,而是陆氏的一不知名将军。

毕竟楚国这几次失败的军事行动是需要人背锅的,景沛无疑是最佳人选,即便楚国高层对于事实心知肚明。

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更高层的授意,现在看来他郑铎或许也是一枚弃子也说不定。

身处秭归中的郑铎无意义的想着。

风雨如晦,更像是某些人的心灵写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