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顺杀皇李自成 > 第224章 谋士方光琛

大顺杀皇李自成 第224章 谋士方光琛

作者:北大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6:33:08 来源:小说旗

吴三桂的几位重要幕僚和将官们听到传唤后,都陆续赶到。

看着面容清癯的方光琛来到后,吴三桂给一旁的副将夏国相使了一个眼色。

夏国相马上将首位让给了谋士方光琛。

夏国相和胡国柱以及李本琛、杨森、郭云龙等几位重要的大将都已经早早来到。

吴三桂面露痛苦的神色。

对着一班文武官员说道:“诸位,崇祯陛下已经殉国,我本欲带兵入关,在京城近郊附近与大顺军决一死战,你们看如何?”

吴三桂用眼神一一扫过这些武将们。

这些武将们虽然都是久经沙场,但是面对一路势如破竹的大顺军仍旧畏首畏尾。

副将夏国相说道:“伯爷,听闻大顺军有五十万大军来到京师,我军前去,不异于以身喂虎,还望伯爷三思。”

如今吴三桂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军阀了。

他冷冷地看了一眼夏国相。

但是他心中却十分欣喜。

他虚伪地呵斥道:“我军身穿镐素,白布缠身,为崇祯帝发丧。我要以为明帝复仇的名义,振臂一呼,必然一呼百应。夏国相,你畏敌如虎,何以带兵?来人,将他带下去重打二十大板。”

副将胡国柱也不愿意深陷险境,和大顺军血战。

于是赶快躬身劝解道:“伯爷请息怒,并非我等不愿意去京师为崇祯帝报仇,可是毕竟崇祯已经殉国,连带几位皇子都已经被李贼俘获。我们虽然不愿意承认大明已亡,但是勤王师出无名,何以讨伐李贼?何况就连昌平总兵唐通都已经投降了李自成。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全军上下都有共识,何必责罚夏将军。还请伯爷收回成命。”

吴三桂脸上稍缓,他看了一眼副总兵李本琛,见李本琛也是这个意思。

他不好再说什么,便下令免去了对夏国相的责罚。

谋士方国琛像看戏一般笑而不语。

他见吴三桂以垂询的意思看向自己。

于是将早已经深思熟虑的想法说了出来:“伯爷,诸位大将,刚刚听京师传来奏报,说李贼来到京师的大顺军人马仅有七八万人,而在永平驻守的贼将也不过一万多人马。加一起也就是十万左右,我等凭险据守,虽说不能久持,但是只要熬过十几天,想必满清一定会南下的。”

他轻抿了一口茶接着说道:“古有从番邦借兵之说,我们也可以借满清的兵马为崇祯帝报仇,到时候打回京师,再救出太子。则或可重振大明江山。”

听到方国琛的话,众将都议论纷纷,炸开了锅一般。

有的将领主张投降大顺军,有的主张坐山观虎斗,有的赞同借兵满清。

众人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就是见解始终不能统一。

只有吴三桂对方国琛的话语揣摩了一遍。他想着要是借助满洲兵马打回京师,再给满清一大批贡银,就可以再造大明,自己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候自己或可做另一个曹操。

他心里打着如意算盘,也就是在前几天,他特意招待了多尔衮前来招降他的使者。

并且让使者带话,表示自己对满清没有敌意。

如今他将宁远的百姓大多数都迁到了关内。

但是他自己的祖宅和田产都在宁远。就连祖坟也埋在了宁远的郊外。

他对宁远的感情极深,自从舍弃宁远后,宁远就被满清给夺了去。

会议一直商议到入夜,仍旧没有任何结果,他的心情已经跌落到谷底。

他的父亲吴襄和爱妾陈圆圆都在京师已经成为了人质,他十分后悔当初将吴襄和爱妾送去了京师。

但是素来多疑的崇祯帝故意将他一家子禁锢在京师作为人质,不过是疑心他谋反而已。

见众人商议不出什么头绪,他纷乱如麻,突然一拳捣在了桌案上。

众人看到吴三桂发了怒火。

都赶快住了声。

吴三桂一挥手,将武将们都支了出去,唯独留下了方光琛。

他向方光琛问道:“方先生,我父母和妻妾都被李贼捉去做了人质,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既想着要为崇祯报仇,就不能儿女情长。如果他们因我而死,我会为他们报仇雪恨的。”

方光琛没料到吴三桂如此狠毒,竟然将自己的一家子都能舍弃。

不过也在心中赞许吴三桂的狠辣。

方光琛说道:“伯爷,不要为此挂心,这是命运如此,自古成大事者,都是遵循忠于君主,而非选择家人。伯爷心怀宽广,必然能够看破这是李贼的要挟之策。刚才我是所说,不过是为了试探众将而已,而今的上策是作壁上观,最好能够坐收渔利。让大顺军和满洲人打的两败俱伤,咱们才出手收拾残局。借兵之策乃是中策,投降大顺,实则是下策。”

吴三桂听后略微思索了一阵。

他重重地点头说道:“方先生说的很是,我根本就没有投降李贼的打算。他用一个空空的平北侯职位就想攥我五万关宁兵,简直是痴心妄想。”

吴三桂一想到满清和大顺军的决战,就感到莫名的兴奋。

他又对方光琛问道:“方先生,你看满清和大顺决战谁能胜利?”

方光琛低头思索了好一阵才说道:“大顺军在河南一战击败左良玉二十万大军,倘若他带领五十万大军前来,满清加我们的关宁兵也未必是敌手,但是要是情报上的七八万人,那绝对不是满洲铁骑的对手。多尔衮的谋略不亚于皇太极,此人乃是鞑子中最有深谋远略的虏王了。”

吴三桂看到方光琛如此评价多尔衮。

他的心中也不免对多尔衮更高看了几分。

“当初在松锦之战中,此人就是一方主帅,确实是一位雄主。满清没有内乱,此人功不可没。他如今已经贵为摄政王,实际上跟皇帝无异。满清在关外经营多年,早已经虎视关内。此番南下,也不知道这多尔衮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从满洲数次入关的情况来看,他们所图者无外乎人口和金银。即便图谋大明江山,恐怕也难以成事,我们应据险而守,静观其变,伺机而动。量他也拿咱们毫无办法。”

吴三桂一向十分看重方光琛的主张,今日的意见,他也感到十分满意。二人又秘议到深夜才作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